自:2023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会
1900年,米其林轮胎的创办人出版了一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选择餐厅的指南《米其林指南》。内容为旅游的行程规划、景点推荐、道路导引等。此后《米其林红色宝典》(又称《米其林红色指南》)每年对餐馆评定星级。
今天,米其林官方将发布首版杭州米其林指南。杭州将成为继上海、广州、北京与成都以后,中国内地第五个拥有米其林指南的城市。
米其林一星餐厅
Ambré Ciel珀·餐厅
桂语山房
解香楼
金沙厅
龙井草堂
新荣记
入选餐厅
必比登推介
米其林指南有一群神秘的评审
为什么“米其林指南”一直受到人们追捧,全是因为其独特又相对公正的评分系统。
米其林指南一共分为三级:一星、二星及三星,其中米其林三星又被视为厨师界的无上荣耀,上榜餐厅几乎都是世界顶级餐厅。
米其林指南的评分,并不是根据大众的评价来排名的。其公司内部有若干名专职评审员,他们的身份神秘,可能连公司内部其他员工和高层都不知道他们是谁。
评审时,神秘评审员会悄悄地去各个餐厅吃饭,根据餐厅的舒适程度、服务生的态度,食物的新鲜和好吃度来打分,最后给出分数。每一次评审结果有效期为一年,次年会对获奖餐厅进行秘密回访并决定是降星、保持或提星。
米其林杭州指南对本地餐饮意味着什么
2016年,米其林指南上海篇正式发布,米其林从此进入中国内地,为中国消费者带来高质量的餐饮推荐,也对中国餐饮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现年76岁的胡忠英大师被誉为“杭帮菜泰斗”,师从杭州名厨童水林先生,从业超过50年。胡大师介绍,自从2000年以后,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一直都对餐饮业有各类相关的评比,在全国各地评出了许多餐饮名店。这些由政府认定的餐厅菜肴品质好,价格从高到低,涵盖面广,丰俭由人。但是有的餐饮店获得荣誉以后,时间久了就会倦怠退步。而米其林指南的评比,获星以后如果品质下降,在以后的评比中就会被降星,餐厅为了保住星级会一直努力。现在,国内的“黑珍珠餐厅”榜单也有类似的淘汰机制,鼓励上榜餐厅不断进步。
“眉毛”是国内著名的美食评论家,他认为米其林进入杭州非常有意义。行业头部餐厅为了得到米其林的肯定,会按照米其林的标准来操作,比如服务和酒单,这些都是以前我们本土餐饮行业比较忽视的部分。
餐厅还会用心用力地去研究菜品,让菜肴的色香味、摆盘更符合世界性标准。这一系列操作还会向下辐射,带动中档餐厅一起进步。
有的人会说,中国餐饮不需要外国人来制定标准,但是客观上这个标准已经被全世界很多人认可100多年。当然很多人说外国标准不适合中国餐饮,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头部餐厅主理人内心都非常希望得到米其林的认可。
米其林到杭州以前一直是很热的话题,有人积极准备,有人紧张,有人焦虑,榜单公布以后还会有人吐槽。总之都是好事,对杭州餐厅多多曝光,对餐饮行业的发展也是有益处的。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节临近,约饭聚会多了起来。人们习惯先打开手机,看看餐馆评分或星级。然而,“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消费者“反向选择”低分餐厅的话题,却揭示高分餐厅也未必靠谱。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不少餐饮店为维持流量热度,通常明着以赠送小吃或饮料等方式,换取食客的网上好评打分、收藏打卡。在这背后,更有一条隐蔽的产业链,花钱就可以在数月内造出高分高星餐厅。
插图:宋溪
送菜赠饮换热度
如今,随着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发展,去哪儿吃饭,选哪家餐厅都可以在手机软件上看评分、搜“攻略”。分数和星级越高,往往意味着门店的品质、人气和服务越好。也因此,不少餐饮门店在入驻了线上点评类软件和外卖平台后,越来越重视门店在线上的分数与星级。
“正吃着饭呢,服务员走过来告诉我们,可以写‘五星’好评免费得饮料。”回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次在外就餐,上班族肖玲说。当时,和她一起就餐的朋友,每个人都在手机上给该餐馆写了一条五星好评,一共拿到四瓶饮料。“就是打开点评类软件,找到这家店,拍张照片写点感受,给店员看一眼就行了。”
在海淀工作的杨女士称自己是深度“点评依赖户”。每次与朋友出门吃饭前,她都会先看餐馆的星级分数。“此前去了一家湘菜馆,评分很高,但不知是改良了还是什么原因,菜品做法不对,整体味道也不好吃,我客观地给打了四星。”杨女士说。然而,饭后商家却追了出来,询问能否修改为全五星好评。“因为吃饭期间赠送了一听可乐,无奈我又给改为了五星。”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商场发现,不少商家均有送菜赠饮的小活动。相比过去要求直接写图文好评,现在商家更乐意顾客收藏“打卡”门店。
在西直门凯德Mall商场,一家牛排店推出活动,顾客只要在软件上收藏打卡门店,就能以1元钱换购价值25元的中杯饮料,店员介绍不止点评类软件,在外卖团购网站上写好评也可以参加此活动。一家泰国风味餐厅,顾客同样只要收藏打卡,就可以免费领取一份饮料。店员介绍,饮料价值18元一杯,“要有店内消费才可以,在外卖平台上写好评也行。”某烤鸭店,顾客打卡、收藏、任意菜品点赞“一键三连”,就可获得冰激凌。
调查发现,多个门店餐饮商家推出的收藏打卡“活动”,赠送物品以饮料、冰粉、小菜等为主,这些赠品价格大多在30元以内,且要在店内消费才能核销。不过也有店铺不需要实际消费,即使顾客“路过”,只要愿意打卡收藏该门店,也可获赠小吃饮料。
“活动还有,您在点评软件上收藏、打卡门店,发一个图片或者视频就可以了。”一家连锁涮羊肉门店店员听到询问有无活动后主动介绍说,见操作太慢,她索性拿过记者手机帮着操作一通。“公司对门店有考核,每天最好发一点动态,保持门店在网上的热度。”
俩月造出高分店
调查发现,线下门店推出一些保持热度和好评的活动之外,市场上还有一条专门“运营”高分高星级餐饮门店的产业链。这些产业链的主力军,是“代运营”公司。有公司人员表示,新店只需2个月即可运营到近5分或五星。
“精选点评”“保证评分星级”“外卖点评双五星”……在电商平台输入“餐饮运营”“代运营”等关键词后,一些专注餐饮门店评分、星级和排名的业务就出现在眼前。开展这些业务的公司工作人员,大多表示是专门面向点评类软件和外卖团购软件提供运营服务。从一家门店的起号到日常运营,从星级提升到达人探店,都能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务。
记者以新开一家火锅门店,需快速提升分数和星级为由,联系上一家公司。自称是“点评高级运营”的工作人员在询问了店铺类型、面积、地段和需求等信息后,建议前期先在软件上入驻。合作的套餐分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价格为3500元、5000元、8000元。这些套餐主要包含曝光访客提升、“种草”类图文发布、榜单排名提升等业务。以合作半年的套餐为例,通过该公司的“一条龙”式服务,即使是一家新门店,也可以在6个月以内,外卖团购平台的分数达到5分,点评类软件星级4.9星。“我们都是真实操作,合同中可以写效果,没达到效果包退款。”
“两个月时间,外卖团购平台给你做到五分,点评类软件3.5星级以上。”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胸有成竹,表示如果是新店,与他们合作无需三个月或者半年时间就能达到高分高星级,“那种要求合作半年一年的,都是割韭菜,没必要”。据其介绍,之所以一些公司会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是因为随着平台软件的管理更严,靠写好评等单一方式无法明显且快速提升分数或星级,要对多个基础权重指标进行提升。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门店收藏打卡量、菜品销量、评论评价、团购量、后台曝光量访问量等。“包括门店问答建设、推流笔记等,是要做一套整体的设计。合同可以单月签,一个月1200元,先看效果随便做几个月。”这名工作人员说。在其发来的1200元单月套餐服务中,仅在“店铺提升”一栏,就包括店铺收藏100个、笔记点赞100个、点评笔记5篇、人气访客2400个、人气曝光6000个等。
专用号刷完作废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如今相比高星级,高分门店可操作的空间更大。多次辗转后,记者对接上一位从事刷评产业的人员。据其介绍,如果要刷好评,点评类软件很严格,几乎不可能。但团购外卖平台上,餐饮门店的评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刷出。
“不用去现场消费的,30元一条好评。”该卖家称,一般情况下,要提高分数或者星级,最好是通过团购餐、抵现代金券等方式。如果是新店,团购餐几十条评论,就可以升到5.0星级。但在个别平台上,可以用“技术”直接写好评,不用用户去到线下门店消费评价。
这名卖家介绍,目前外卖团购平台的监控机制,相对没有点评类软件严密。他举例,近期就有一家门店,和他合作后,在一周时间左右,让外卖团购平台上的3.5分升到了4.3分左右。具体操作方式,是确定合作意向后,在群内将需要的好评条数、价格和门店图片等内容,发给对方。“一般每天3条到5条评论,都没问题。十多分钟就操作好了。”
所谓“技术手段”,是如何操作的呢?前述宣称两个月可“造”出5分门店的卖家说,他并不提供刷好评服务,但大概知晓一些与其合作的工作室是如何操作的。“他们有自己的账号。全是拿新手机号在一些平台上先注册用户账号,然后模拟写好评。”他透露,这些好评,是通过手机和电脑连接后,通过技术驱动账号的IP地址,去所需要刷好评的店家电子地图附近“溜达”一圈儿,“改轨迹,模拟真人用户去线下实地消费评价。”他还强调,这种操作方式下,一个账号就写一回评价,就“撇”(作废)了。
记者了解到,某点评类软件平台对“诱导好评”等行为加重处罚力度。2023年,该软件平台采用了上百种风控模型查处清理虚构好评、疑似诱导好评,严厉处罚诱导违规商户。同时通过政企合作,推进刷单炒信类民事诉讼、行政处罚、刑事打击等案件。
“如今,线下门店的诱导性打分、打高分,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说,如果是基于用户到店消费后或者消费前产生的评价,基本上算是真实的。如果体验确实很差,消费者后续也可以撤回评论或追加打差评。但靠“水军”刷分刷好评的方式,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需要严肃打击处置。如果一些门店的探店或“种草”笔记根本就没有实地去过,或涉嫌虚假宣传,也需要按照《广告法》相关规定查处。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现在大家出去吃饭的常规操作是不是都要在App上先看看店铺评分再做决定呢?一般来说,评分3、4分的,这个算是低分,不选不选,肯定要选评分高的呀,对吧?但最近,偏偏有许多年轻人掀起了一股“反向选择”的热潮:专挑点评差,打分低的餐厅就餐,“我倒要看看有多难吃”。
您猜怎么着?他们抱着踩雷的心理却发现:低分店好像也不是那么差,一些高分店才真令人失望。
所以你看,众多App评分其实未必可靠可信,一些餐厅会使用营销手段向平台购买推广,甚至可以让顾客修改差评或者用技术手段让你根本看不见。
而你看到所谓的高分,可能只是“好评送饮料”,送餐点,送代金券刷来的。餐厅请各路美食博主、网红来探店,把菜品和服务吹得天花乱坠,高分就这么来了,水分有多大就不必说了吧。
而许多口味不错,三分出头的餐厅,往往不在乎网上评价,也恰好说明店里其实生意很好,回头客多,根本不需要从各App引流食客。
点评高分就像是份漂亮的简历,骗得了眼球,却骗不了舌尖。这股反向选择流,本质不过是大家厌倦了网红流量时代的“强推”。反着去尝试,来发现生活中的惊喜,哪怕是踩雷,也就是一顿饭而已嘛。评分只能作为参考,千万不要被花里胡哨所谓的网红餐厅和真假难辨的探店视频给忽悠了。相信评分,真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