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近年来迅速增长的行业,新式茶饮无疑是其中之一。灼识咨询调研报告显示,按零售消费价值计算,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约为1136亿元,跻身千亿市场行列。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从1987年台湾“春水堂”研制出第一杯珍珠奶茶至今的34年间,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的发展大致历经了四个阶段:粉末时代、街头时代、新式茶饮时代,及四代升级。四代升级实现了从产品原料、制作技术到品牌定位、营销模式的全方位提升,也让这个行业从街头巷尾走进了资本的殿堂。
21世纪初期,中国的现制茶饮以连锁快餐店为载体,制作方法也是简单的热水冲泡各种口味奶茶粉,定价在1~5元不等。奶茶粉的主要原料包括糖、植脂末和香精,品质低廉,喝起来甜腻感十足。
但粉末时代并没有存在太长时间,随着2006年快乐柠檬成立和2007年CoCo进军大陆市场,中国现制茶饮步入街头时代。在这一阶段,茶叶和现煮珍珠、椰果、仙草等佐料开始被加入到现制茶中,人工现场手摇成为主要的制作方式。
与此同时,奶茶也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在饮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05年香飘飘推出粉状即冲杯装奶茶,随后优乐美、统一等企业陆续推出液体瓶装或盒装奶茶,统一的瓶装阿萨姆奶茶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
随着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2010年中国现制茶饮正式步入新式茶饮阶段,以皇茶(喜茶的前身)和一点点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开始加速产业布局,在升级产品的同时,着力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
< class="pgc-img">>在这一阶段,新式茶饮在营销方式上表现得更为主动,打造网红爆品和消费潮流成为主要的操作手段,营销主阵地则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乏隐藏菜单、网红必喝等广告软文。
而在线下,营销方式则以折扣促销为主。据一位加盟商透露,一点点在新加盟店开业时,会向门店以折扣价提供原料,并为外卖平台和点评平台的大额优惠提供补贴,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快速占领市场。行业还经常爆出各种山寨侵权事件,真假鹿角巷、喜茶VS喜茶兄弟、茶颜悦色VS茶颜观色……
2016年,皇茶因商标被抢注更名为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也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成立,高端新式茶饮的业态开始初见雏形,并带动行业整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纷纷受到资本青睐。因此,业内也有将2015年视为新式茶饮发展元年的观点。
经过五年的发展,新式茶饮已经成为消费者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80%受访者对新式茶饮的消费动机为个人消遣娱乐。这也预示着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单靠产品将无法支撑品牌的长足发展。
随着新茶饮企业数量激增,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2020年成为新式茶饮行业的重要拐点,疫情加速行业洗牌,大量长尾商家停业,头部品牌优势更加凸显。正如奈雪投资方、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潘攀所说,“市场在快速增长,新品牌的机会在变少、变小,而头部品牌还在不断前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编:李剑华,实习生陈莹琪
今天你喝奶茶了吗?”
“废话!”
1
奶茶,已经占据中国少女生命,没口红可以,没奶茶不行,没包包可以,没奶茶不行。
< class="pgc-img">>不管是逛街、看电影、上班,奶茶都是必备产品。上班外卖找奶茶,周末逛街找奶茶。
2016年,各种饮品店,包括奶茶店、甜品店等,同比增长了14.5%,在2017年,各种网红奶茶井喷式发展,已然成为眼下最火的饮食单品。它接收了快消品市场的消费者,很多喝瓶装、罐装饮料的人在奶茶出现后逐渐奔向了奶茶的怀抱。
在奶茶火爆的时候,媒体做过了一次测评,得出了奶茶中的咖啡因、反式脂肪酸、糖分严重超标,被视为极度不健康的饮料。但是并不能阻止年轻人喝奶茶的步伐,也没有一家奶茶店因为这样的事情倒闭。不健康?乱讲,什么健不健康,我的命都是奶茶给的。
奶茶能救命,这是最近看新闻得出的一个结论。贵阳市的一位民警,用一句“你过来我给你买奶茶”把一位轻生的女子从生死边缘拉走。
< class="pgc-img">>奶茶还能体现消费观,比如这种“女朋友每次约会都要买15元的奶茶,该不该分手?”网友一边倒支持分手,只不过不是站男生,而是支持女生,连奶茶都不给女朋友买,要你何用。
< class="pgc-img">>一杯700ML的奶茶,到底有什么魔力?占据生活,占据新闻,更占领了我们的心。
2
这种称霸江湖几十年的饮料。大致有这三种派别,港式、台式、英式。
英式奶茶比较不受国人待见,牛奶只是用来调和一下茶味,论起口感,比港式、台式差太多,但是喝茶造型很优雅,茶具很精致。
港式奶茶则是在英式奶茶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用煮茶的方式将茶叶的香味熬出来,然后加入大量炼奶去除茶的涩味,下的功夫和花的时间,远远超过英式奶茶,可谓是慢工出细活,炼奶的香甜和茶味的厚重交缠在一起,入口顺滑,香味醇厚。只不过我喝了有个后遗症,就是失眠,因为茶太重了。
港式奶茶目前在市场的占有率,大大低于台式奶茶。珍珠奶茶,就是台式奶茶中最出名、最古早的品种。沸水把茶泡几分钟,过滤后加入植脂末和果糖,再加入粉圆,也就是俗称的“珍珠”,成为了现在人手一杯的珍珠奶茶。
目前,市面上的奶茶店主要以台式奶茶为主,少量港式奶茶,英式奶茶基本见不到,说实话我也不想喝。
1987年,第一杯珍珠奶茶在台湾的冷饮茶专卖店“春水堂”诞生,风靡至今。90年代后期到00年初期,大陆的奶茶店开始陆陆续续出现,比如那种开在学校边上的廉价奶茶店,1.5元就能买一杯,那时候的珍珠,大部分不是被吃掉,而是被当做冒蓝火的加特林,突突突……用来攻击别人。
后来,各大品牌奶茶遍地开花,大城市小城市都有了。记得我第一次喝到的品牌奶茶是大卡司,当时的价格是5元一杯,满满的珍珠,一杯可以喝一下午。虽然学校边上也有便宜的奶茶,2元一杯,叫“开开杯”,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更愿意选择大卡司,口感和质量稳稳赢了。
不同的地方,第一次接触到的品牌也不一样,比如我湖南的朋友,第一次喝到的品牌奶茶是避风塘,湖北的朋友第一次喝的是速7,很多广东的朋友喝的是地下铁。
后来陆陆续续接触到其他的品牌奶茶,比如来自台湾的都可和漾漾好贡茶,上海的快乐柠檬、广东的喜茶、据说是台湾品牌50岚的一点点……总之各种品牌都有,就看你喜欢哪一款。
现在的街上,几乎走几步就能看见一家奶茶店,逛街的时候也是几乎人手一杯。一到人流高峰,买个奶茶都要花半小时以上,但就是乐此不疲,毕竟已经嗑奶成瘾。奶茶可以说是说20世纪和人类最密切的发明的发明之一,拯救了无数年轻人寂寞的嘴。
< class="pgc-img">>3
奶茶的魔力就在于,它不知不觉让你习惯每天有奶茶的陪伴,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到处都是诱惑,上街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一个奶茶店,打开外卖APP,奶茶甜点的选项赫然出现,上班的时候,隔壁同事又在喝奶茶。
奶茶的普及和它亲民的价格脱不开关系。少女财务自由有6种级别,奶茶自由、樱桃自由、口红自由、酒店自由、买包自由和买房自由。奶茶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容易实现的。
以一线城市刚工作的普通青年收入为标准,大概5000元左右,一杯奶茶15元,占你收入的0.32%,一杯星巴克35元,占你收入的0.7%。可以说,买奶茶在现做饮料中是最无压力的消费方式。15元,甚至对收入可能没有5000元的人来说,也可以经常享受。
用网友的话说,只要不到20块钱就能买来短暂的快乐,比什么营养这种空虚的话题有价值多了!
奶茶使我快乐,这句话是有科学根据的。科学研究表明,吃甜食能有效起到舒缓压力、改善情绪的效果。在你心情抑郁的时候,脑部最需要的就是糖分,这时候与其来杯酒灌醉自己,不如来个奶茶拯救自己。
喝奶茶之前的你抑郁、忧愁、烦闷。喝奶茶之后的你,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
虽然其他甜食也可解忧,但论起方便程度,还是奶茶第一,它的优势就在于,完全不会影响你做任何事情。
假如你在上班,吃蛋糕、冰淇淋,既不雅观,又浪费时间,你必须腾出一只手,或者双手,在这几分钟里全神贯注把它们吃完。各位同事和领导,都会目睹你浪费了工作的几分钟,甚至能成为说你工作怠惰的借口。
奶茶就不同了。一杯奶茶放桌边,想喝的时候只需要一只手拿起来呲溜一口,完全不影响你的工作时间,喝奶茶和工作这两件事情,完全可以同步进行。你不必一下子全部吃完,想喝就来一口,不想喝放着也行。领导们都默认了奶茶的存在,因为他们自己也喝。
奶茶文化已经占领了我们的生活,连周杰伦都沉迷于奶茶,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我的终极梦想就是开一家奶茶店……
微信公众号:安徒生与枪
作者:郭大花
口财经记者 王雪
自奈雪的茶去年港股上市,二级市场便鲜少出现新茶饮的身影。但近日,新茶饮品牌及供应链企业迎来了上市潮。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有着“奶茶界拼多多”之称的蜜雪冰城,完成上市辅导,有望冲刺A股“新茶饮第一股”。而此前,德馨食品、田野股份等多家供应链公司也相继披露IPO信息。据艾媒咨询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的总规模达2795.9亿元。在这个动辄数千亿的市场下,品牌们做出哪些贡献?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风口财经用数据为您揭秘一杯奶茶撬动的千亿茶饮市场。
中国新茶饮市场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32.9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奶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奶茶”相关企业,近五年来,“奶茶”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迅猛增长,近八成的“奶茶”相关企业成立于近五年内, 2022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3.7万余家。
新茶饮赛道的竞争已是一片红海,众多茶饮品牌们从拼口感、拼原材料、拼价格、拼供应链再到拼消费场景,加速内卷,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达到2795.9亿元,2025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3749.3亿元。
中国茶饮市场站上风口,离不开资本的助推。IT桔子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国内新茶饮品牌融资事件数量分别为6起、7起、24起,融资金额分别为6.10亿元、27.12亿元、83.22亿元。2021年,新茶饮品牌融资金额实现倍增,创历史高峰。
喜茶累计融资总额最高,达38.5亿元;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分别位居第二、三位,融资总额均超20亿元。红杉资本、高瓴资本、IDG资本等知名机构都曾多次出手。资本的助力让这些新茶饮品牌在新一轮竞争中发挥绝对优势,在各个细分领域中都凸显了竞争力。
两国交战,最赚钱的莫过于军火商。前端新茶饮品牌竞争越激烈,后端的供应商赚得越多。
参考奈雪的茶2021年年报数据可以发现,在新茶饮成本分布中,人力消耗最大,占比达37.54%;其次为原料成本,占比达36.92%;制造费用为7.77%。
透视新茶饮产业链,既有水果、奶制品、小料等第一产业形态,也有包装供应等第二产业形态。随着新茶饮的异军突起,后方供应链企业迎来了上市潮。
备受欢迎的鲜果茶背后,有两位“卖水人”:田野股份、德馨食品。其中,田野股份主要从事热带果蔬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德馨食品主要生产果蔬汁浓浆和各种饮品辅料。近年来,两家企业获得快速增长,并在冲击资本市场。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田野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2.90亿、2.66亿和4.59亿元,其中2021年营收增长率高达72.57%;德馨食品营业收入分别为3.93亿、3.57亿和5.29亿元,其中2021年营收增长率高达48.18%。从净利润来看,二者逐渐走出疫情阴霾,正经历高速发展。田野股份2021年净利润增长率高达210.34%;德馨食品2021年净利润增长率为38.93%。
反观已上市的脂末、咖啡供应商——佳禾食品,2022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
跟着大佬们“躺赢”的不止“卖水人”。减糖、代糖市场的觉醒,让代糖供应商保龄宝实现营收、净利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保龄宝实现营收13.83亿元,同比增长9.61%;实现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40.60%。刚转向新茶饮市场的宝立食品同样有所收获,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11亿元,同比增长26.07%;归母净利润9276.39万元,同比下降3.86%。
而三元生物主营赤藓糖醇生产、作为元气森林主要供应商,在上市之初备受瞩目,如今却出现了业绩、利润双双跳水的窘境。
外包装供应链企业在新茶饮市场同样“有利可图”。
主营无菌包装的新巨丰,于今年9月2日上市。2019 年至 2021 年,新巨丰的营收从 9.35 亿元增长至 12.42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5.24%;净利润从 1.16 亿元增长 1.57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6.64%。而 2022 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10.72%,主要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所致。家联科技与冲击创业板 IPO 的恒鑫生活类似,着力发展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近年来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四家供应商中营收规模最大的企业,嘉美包装上半年亏损,原因主要在于可转债财务支出超 2000 万元,拖累利润。
尽管新茶饮品牌在2022年竞争加剧,但消费是条持久的赛道,有人昙花一现,也有人能穿越周期。当消费驶入深水区,更考验供应链的能力,考验的是“奈雪们”背后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