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黄龙溪拉面小哥田波走红的背后,隐藏着黄龙溪的拉面江湖。
▲田波
去年,在黄龙溪第一家开设一根面的老板,将景区另一家一根面告上法庭,以败诉收场。
草蛇灰线,绵延千里。这一出风浪始于2011年第一家一根面餐馆开业,盛于今年6家一根面餐馆齐头并进,花式拉面也在激烈竞争压力下诞生。
在黄龙溪,一根面光是下锅手法就有七种花样。靠着把式和吆喝,一根不足1厘米宽度的面条,承载着整家面店的荣辱兴衰。
不断翻新的拉面把式,层出不穷的一根面新店,年游客量750万的旅游景区,一墙之隔的激烈竞争,都使得黄龙溪的一根面江湖竞争空前热烈。下一个花式拉面把式如何?下一个拉面网红何时诞生?下一家拉面店好久营业……在黄龙溪的拉面江湖,没人能说清道明。
▲田波
现状 :镇上6家一根面餐馆 放音乐转圈花式拉面
沿着成都以南走上40公里,府河、鹿溪河两江环抱之处,双流、新津、彭山三地交界之地,就是黄龙溪了。黄龙溪上一次掀起江湖风浪还是在三国蜀汉时期,作为成都通往乐山的水路要冲,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
时隔上千年,网络和媒体的力量赋予黄龙溪迎来“网红”时代。配合着音乐,一根面在拉面小哥手上飞舞,不足一厘米宽的面条承担着揽客重责,甚至关乎整家面店的荣辱兴衰。
刚刚回归黄龙溪继续拉面的“网红”田波,也变出了新花样:他和一位女性拉面师傅一起拉面,老板刘建国得意地取名为“龙飞凤舞”,配上的音乐是《两只蝴蝶》。
黄龙溪景区管理局营销科罗科长觉得,一根面是黄龙溪特色美食之一,“它不外乎是价廉物美,后来成了网红。”事实上,按照去年景区游客量750万人计算,价格15元的一根面销量不容小觑。
▲田波
沿着黄龙溪景区走一圈,售卖“一根面”的餐馆就有6家,还不算节假日临时开卖的摊贩,竞争压力最大的两家仅仅是一墙之隔。在黄龙溪主街上段的黄龙溪一根面、古镇美食坊、樊哈儿一根面依靠地理优势夺得先机;一墙之隔的黄真一根面、古镇一根面激烈竞争,苦练花式拉面本领吸引游客;位于仿清街的一根面餐馆,距离游客入口最远。
放音乐、扭腰肢、花式拉面成为主流,“选择的音乐一定要是DJ版,方便带动气氛。”在黄龙溪镇龙街69号的黄真一根面拉面师傅游灵技艺娴熟,午饭饭点过后,游灵从铜锅火炉旁让开来,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2小时前,游灵还是眼神妩媚、动作撩人的拉面小哥,下了拉面台子,这个23岁的青年人显得腼腆而内向。
▲陈飞
起源 :2011年厨师开创 起源山西
事实上,一根面在黄龙溪的兴起远不如想象中长久。2011年,成都青白江人刘建国来到黄龙溪开店,当时店招就叫“一根面”,蓝色彩旗上方标注“黄龙溪名小吃”。
店铺开在黄龙溪下段仿清街,开业艰难之时十多天也卖不出一碗面。转机在2011年10月产生,刘建国的一根面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美食节小吃争霸赛一举夺魁,此后被国内外近百家媒体宣传报道。刘建国本人,也投入大量广告宣传“一根面”。
黄龙溪仿清街“一根面”一下子打响名气。从早到晚都是排队的人,紧邻着刘建国店铺的是一个太婆收费的公共厕所,“光是公厕,一天都可以收几百块钱。”甚至有游客因为太晚没吃到面就在旁边旅馆住下,第二天一大早方便来敲门。
而一根面的制作并不如想象中神秘。在黄龙溪后开的一根面餐馆,大多是从山西师傅处学习到一根面。成都商报记者在尝试搜索“山西一根面”,发现网络上有时长5分钟的山西一根面制作视频,视频中一位操着山西口音的面食师傅从“和面”、“揉面”到“抻面”都详细讲解。
此外,网上名为“中华百味鲜小吃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张先生透露,只要花费1500块,就可以在一周内学会做“一根面”。
▲阿飞
雄起:三年间开了5家一根面 旺季一日销售上千碗
一家独大的场面不到1年就被打破。2012年,原本占了3亩地开快餐、住宿的黄龙溪镇龙街69号也开始做起一根面生意,黄氏一根面(现更名为黄真一根面)的木制牌匾往上一挂,请来地道的山西师傅做拉面。
现在店里技艺娴熟的拉面小哥游灵,在3个月前还是新手。他理解为“有竞争才会有压力”,一墙之隔就是另一家一根面餐馆。同一年,镇龙街71号的盘龙一根面(现在换老板,改叫古镇一根面)开业,既卖一根面,也卖三大炮、菠萝饭。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生意好,吼得凶,另外一边也得跟着吼得凶,不然客人都过去了。在过去只有我们店时一天销售额可能有8000元,现在隔壁开了一家,我们一天就只能卖5000元了,隔壁店分了3000块。”游灵印象中,放音乐声大小、吆喝卖力程度都跟当天生意好坏成正比,这也让店与店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黄龙溪的一根面江湖之争,从这里发散开来,涵盖了整个黄龙溪。以其中一家一根面销量为例,旺季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2万,最高一天达到过4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吃一根面的。”该店知情人士还透露,在去年大年十五当晚,赶上游客在附近烧香返潮,“仅仅是一晚上就销了3000多碗。”
网红田波的走红,给黄龙溪的旅游又添了一把火,“过年那几天游客量估计有7万人,田波红了以后那几天,游客量超过10万人,比过年还红火!”游灵自己心里也有笔账。
只是对于网红,作为餐馆老板结拜兄弟的游灵非但不喜欢甚至还会排斥,“早在2014年,我们店里的郑师傅就已经是网红了,当时有电视台想来采访,我们专门放了拉面师傅的假,不让媒体找到他。”游灵看来,拉面师傅的走红有害无益——只会让拉面工人的薪酬增高,甚至是辞职另起炉灶。
2014年5月,首先在黄龙溪开一根面的面馆老板刘建国迫于竞争压力,转而在黄龙溪上段镇龙街开新店。2014年10月,盘龙一根面迁址改到黄龙溪黄金路10号,更名古镇美食坊。原本的镇龙街71号由新老板盘下,取名古镇一根面继续做生意。去年,樊哈儿一根面也开业。三年时间,黄龙溪就新开了5家一根面餐馆。
▲阿飞
波澜:最老面馆法院起诉盗名 法院判决败诉
在刘建国看来,另外4家新店给自己的打击是致命的:“我的老店处于黄龙溪下段仿清街,从入口进最远处才到,游客看到‘一根面’根本分辨不清,生意做不下去了。”情况恶劣之致,老店可能一天只能卖10多碗面,前期十多万的广告投入、一直以来的媒体宣传都变成“为他人作嫁衣裳”。
2016年,刘建国一纸诉讼,将黄龙溪第二家开业的一根面餐馆古镇美食坊告上法庭,“我在洛带古镇、街子古镇都开过‘一根面’,没有任何人模仿,街子开了半年就垮了,洛带开了2年歇业。但在黄龙溪一个小摊贩卖‘一根面’都有生意。”
刘建国没有请律师,“我只是要一个结果,不管是输还是赢,我都是赢。”当时他已经想好,如果输了就更名,赢了更好。
在被告古镇美食坊看来,一根面仅仅是菜名,和店内售卖的三大炮、菠萝饭没有区别。“一根面不是黄龙溪的传统名小吃,它是山西的。”古镇美食坊老板丁先生觉得,一根面就是传统民间小吃,和担担面、抄手一样是食品通用名称,不应当由一个商家独占。
2016年12月26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原告刘建国败诉,判决书中表明:“本案中,黄龙溪一根面小吃店、双流一根面餐馆所举的平面媒体及视频新闻媒体的证据中,虽有部分针对一根面小吃店和一根面餐馆及其经营者刘建国进行报道,但更多的报道内容为将‘一根面’作为制作方法独特的‘黄龙溪古镇不可错过的美食’予以介绍。”法院认为,在现有证据已经证明“一根面”为一种传统小吃的情况下,该文字则不应在食品行业领域内为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予以独占,否则将会不合理地扩大个人权利的保护范围,进而损害公众享有该文化传统的权利和他人合理使用的经营活动。
同时,对于原告提出侵犯了其企业名称权的说法,法院认为“被告古镇美食坊仅在其店招上使用了‘一根面’字样,并无证据证明其使用了黄龙溪一根面小吃店及双流一根面餐馆的企业名称,且如前所述,在‘一根面’并非黄龙溪一根面小吃店及双流一根面餐馆知名企业字号、亦无证据证明古镇美食坊在其店招上使用‘一根面’具有侵权故意的情况下,本院对此主张不予支持。”
败诉后,刘建国被迫把“一根面”招牌改为“黄龙溪一根面”,沿用2012年注册商标名称。这一次新店装修开业,刘建国多了一个心眼:硕大仿古牌匾“黄龙溪一根面”下专门用红底黄字提醒:“认准黄龙溪一根面注册商标,谨防假冒。”
▲刘建国的“一根面”
竞争:拉面小哥看镜子练习表情 拉面入锅就有七八种手法
竞争并没有随着这场官司而消退。“商场如战场,我都‘死’了两回了。”刘建国觉得老店迁址、田波复出是两次“死而复生”。
2016年上半年,边跳舞边吆喝卖一根面的营销方式开始产生,“最开始就是瞎跳,大家没事干,扭扭腰。”和黄真一根面一墙之隔的古镇一根面店内员工回忆。到了今年1月份,负责拉面的小哥也开始伴随歌曲舞动,花式拉面诞生。谁也说不清,是哪家第一个想出来,花式拉面迅速在黄龙溪被复制,现在成为新学员的必学课程。
从一个不会拉面的年轻人,到闭着眼睛也可以拉面的“老司机”,游灵只用了3个月。他把飞速的进步归功于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店里每一个学员来,都必须练上一周,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得益于激烈的竞争压力,隔壁古镇一根面员工说,常年招收的店铺学员学会拉面的时间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最短的只有两天半。
这样的花式拉面并不如看起来容易,游灵最初练习要将拉面抛高,“起码要高过自己身高。”其次,要渐渐熟悉转圈动作,最后才是表情、手势与拉面相配合。“像是我们店的一根面都是手工做的,面条本身状态不一,拉面师傅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除了在店观察动作,回家后的游灵还要通过快手看拉面视频。“刚刚开始,我同事说我的表情看上去很凶,客人都走了。”为了练好拉面,游灵回家后,还要看着镜子继续练习表情。
花式拉面花样多了起来,“光是收尾面条入锅的动作就有七八种,”游灵娓娓道来,转圈后手请面入锅、抖面后高处入锅、转身后换手入锅、面从头上进身上过都是收尾手法。
也因激烈竞争,古镇美食坊的一根面迟迟不敢涨价,维持15元。
隔壁古镇一根面的拉面小哥阿飞(化名)才干了一个月,妩媚的动作让这个习惯带横条纹帽子的小伙子也小有名气,周围不断有客人拍照。对着镜子练习表情也是阿飞学习拉面的秘诀之一,店里有专门的女性拉面师傅,教每一个学员如何通过妩媚眼神与客人交流,还会把店内拉面的视频拍下,方便店内学员回家学习。
▲田波
未来:“一招鲜吃遍天”仅针对空白市场 吃招式还是吃巴适?
6匹马车并行,足以让每个面馆老板都不敢掉以轻心,“其实我不喜欢音乐吵闹,但是没办法,竞争压力太大,随时要担心其他店想出新花样。”刘建国原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被颠覆,“我原来以为吃一根面是嘴巴吃,现在才明白也用眼睛看的。”新招“龙飞凤舞”也是应对办法。
黄龙溪一根面的江湖里,有餐馆在长期大量招收学员,希望把花式拉面流水线延伸下去,避免拉面人手不足的窘境。还有餐馆另辟蹊径,正在马不停蹄在外地考察,希望把一根面的版图向外开辟。
在激烈竞争中,也有坚持者。古镇美食坊一直坚持不跳舞、不放音乐,既有主观意愿“美食口味最重要”,也有客观限制“店外上面有电线,其他拉面店距离我们太远。”生意上,负责人杨彬承认“多多少少有影响”。
对于这些一根面餐馆的激烈竞争,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首批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刘学治提出两个建议,一是走出去,二是做套餐。“面条有可复制性,既然黄龙溪开得走,也可以开到其他旅游古镇,街子古镇、安仁古镇、宽窄巷子都可以尝试的,不要在黄龙溪里捆死。”
同时,对于黄龙溪的餐饮店本身,刘学治建议通过套餐的形式出售,“在主食基础上配汤配粗粮,像是一个面配一碟小菜,一个汤等都可以。”
“如果市场是空白的,那‘一招鲜吃遍天’就起作用。如果市场饱和了,竞争达到一定程度,那就要求全方位竞争,而不是单点的竞争。”刘学治分析,现在黄龙溪的一根面竞争激烈,单纯想靠味道来一招制敌,作用不会很大,“色香味形器意养”都要兼顾,“既要吃招式,也要吃巴适。作为旅游景点来说,表演只能说是营销手段,做长久还是质量和性价比。”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颜雪 实习生 董晋升
摄影记者 王红强
编辑 江亚玲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牛蛙之火爆,大有赶上小龙虾成为第二个网红水产品的趋势。据美团数据,2020年,全国已有超万家牛蛙主题餐厅和3万多家牛蛙相关餐饮店,俨然成为餐饮届的网红。
本期红黑榜,执法人员结合网络餐饮阳光厨房行动,对辖区内7家牛蛙店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涉及原材料(牛蛙及泡椒)进货凭证、制作加工过程、食品原材料储存等方面,下面,执法人员带大家走进奉城大街小巷的牛蛙店看一看。
点赞
店铺名:田波泡椒牛蛙
注册名称:宁波市奉化区萍亿餐饮有限公司
地址: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万达广场商业3幢22号-23号
▲实体店铺
▲证照在店内显著位置公示以及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
▲店内整体卫生环境整洁,原材料清洗、切配,物品摆放均有专门区域(向右滑动查看)
▲原材料(泡椒)有专门存放区域,且每一桶泡椒均有合格的食品标签,标注了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食品原辅材料定点定位分类摆放(向右滑动查看)
▲餐具保洁区域、调料暂存区域、外卖打包区域均干净有序,各类台账记录详细,管理到位(向右滑动查看)
▲店内安装有阳光厨房,导入先进管理体系,且各类制度以及文明用餐宣传均粘贴于显著位置
▲食品原材料(牛蛙)、清洁工用具等均有专门存放区域
曝光
名称:芳芳泡椒牛蛙
注册名称:宁波市奉化区全芳芳泡椒牛蛙店
经营者:全敬芳
地址:宁波市奉化区锦屏街道桥西岸路746号
▲实体店铺
▲饿了么与美团店铺截图
▲正对厕所区域存放直接入口食品(自制泡菜),自制泡菜缸盖边缘出现大量的黑色小虫;一次性餐饮具堆放在厕所边,楼梯下
▲粗加工区域水池未做到色标分类,存放食品原材料(鱼)的桶外壁污浊不堪
▲餐具保洁柜卫生情况差,且存放有其他物品
▲食品原材料储存混乱,存放食品的冰柜内壁卫生情况差,且使用非食品级尼龙袋贮存食物
▲店内就餐区域未设置公勺公筷,无文明用餐宣传,且截至检查时,店内6名从业人员均无法出示健康证明
▲处置措施:抄告美团、饿了么平台,要求店铺下架;同时责令改正并安装阳光厨房
名称:状元牛蛙
注册名称:宁波奉化岳林状元牛蛙店
经营者:袁波浪
地址: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龙津尚都新丰路5-1号商业17
▲实体店铺
▲美团、饿了么店铺截图
▲截至检查时,店内公示的两名工作人员健康证已过期,且其他从业人员无法出具健康证明
▲食品仓库物品摆放混乱,潮湿发霉
▲烹调区灶台、墙面及脱排油烟机表面油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下水道食物残渣积存,冰箱外表面油污严重
▲冰箱内壁积霜、霉斑严重,卫生条件差,食品原材料生熟混放,且未覆盖保鲜膜
▲餐具保洁柜内壁有油污及食物残渣,操作台面油污严重,砧板刀具表面及周边不清洁
▲处置措施:抄告美团、饿了么平台,要求店铺下架;同时责令改正并安装阳光厨房
名称:金中泡椒牛蛙
注册名称:宁波奉化敬荣小吃店
经营者:全敬荣
地址: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中山锦庭1幢6号
▲实体店铺
▲饿了么、美团店铺截图
▲店内工作人员健康证过期
▲储存食品原材料的区域(泡椒桶、冰柜)卫生情况差,内外表面污渍较多
▲执法人员在经营场所发现过期的食用小苏打和大米粉、发霉的食品原材料
▲粗加工区域及其他物品贮藏区域卫生环境差,物品摆放不整齐
▲存放砧板刀具区域有霉斑,存放食品原材料区域与生活区域混用
▲处置措施:抄告美团平台,要求店铺下架;同时责令改正并安装阳光厨房
来源:奉化市场监督
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已是人手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就衍生出很多的创业契机。有人依靠互联网白手起家发家致富,有人依靠互联网谈成了不少大生意。如果你有才华又能抓住机遇,发家致富也便显得轻而易举。
近年来就有不少人依靠自己的才华做起了主播,不仅摆脱了贫穷,还养活了家人,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也是一个有着独特才能的人,他就是如今在网络上爆红的拉面哥田波。
家境贫寒
田波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乡村,家庭贫寒,除了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母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却都没有一技之长,一家人只能依靠父母微薄的工资过活,孩子们时时常连饭都吃不饱。小时候的田波没什么伟大的理想,只是希望每天都能吃顿饱饭。
因为当时家里本就贫穷,弟弟妹妹的出生更是让这个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田波是家里的老大,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只得天天到田地里干活。 就这样,虽然田波在乡村里度过了十几年,但是他也不想就此在小乡村里度过这一生,他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希望到外面去闯一闯。
父母也支持他的决定,资助了他几百块,他就拿着这些钱去到了他向往的大城市。
可刚来大城市田波就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既没有文化也没有技能的他,根本没法在大城市生活下去。最终迫于无奈,田波只能去找一些辛苦的工作,在这期间他修过车也在餐厅里呆过一段时间,但是田波在外面闯荡了好几年都没有什么收获,家里人也开始为他担心,于是让田波去学一学手艺。
古镇一根面的拉面哥
后来田波学会了一技之长,他也终于可以不用四处找工作也可以依靠这个技能生活下去。但是好景不长,他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道路,一段时间后他找到了一家饭馆,也就是这家饭馆改变了他的一生。这家店就是“古镇一根面”,不得不说就是在这里,田波拥有了一段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古镇一根面”,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拉面的少年。他拉面的技能也越来越娴熟,加上他搞笑的面部表情,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当时有游客觉得他拉面的技术不错,而且面部表情很搞笑就将他的视频发到了网上,很多人都被这个年轻人逗笑了,从此田波便多了一个外号——拉面哥。
后来有不少网友看过视频都想亲眼看看“拉面哥”,一时之间,田波从原来普通的拉面师傅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而饭店也因为他生意变得格外好,常常都处于爆满的状态,当然这也和拉面哥田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迟来的爱情
后来田波遇到了一个他十分钟意的女人,她也是田波的粉丝。这个女人比较年轻性格不错,人长的甜美可爱,他们在接触之后觉得彼此性格很适合,也能够聊到一起,接触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决定在一起。
婚后田波需要花销的地方有很多,他觉得面馆的生意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和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于是向老板提出要再把工资涨一涨的想法。在当时拉面哥的工资其实已经很高了,老板并没同意。田波也没有选择继续呆下去,回家后他就计划着自己开一家店,他想着反正自己粉丝也多,生意应该也不会太差。
起初还有粉丝远道而来就为了看一看田波,时间久了一切都变了。饭馆的生意和他预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田波也没有了以前搞笑的表情,他每天都给大家重复的表演一个动作。久而久之粉丝也厌倦了这样的田波。面馆的人流量也日益减少。在一段时间之后田波无法再支撑下去,面馆终究还是倒闭了。
而这对年轻的田波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打击,可再怎么样他都不能退缩,他已经不是当初的一个人,如今他有了孩子和家庭,他还要养育孩子。他没有消极和退缩,而是勇敢的面对生活给予他的一切,无畏坎坷与磨难。
田波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后,很久都没再出现过,有很多人都在打探着关于他的消息,发现田波再一次找了家面馆继续工作着。或许是他重新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工作时格外认真和仔细,下班后就回到家里陪在老婆和孩子的身边,享受一家人团聚的快乐。
在追求了名利和金钱这么久之后,田波才幡然悔悟原来他最想要的不过是人世间最简单的亲人团聚。
我们年轻时都在忙着赚钱,忙着工作,幸福的日子总是显得格外短暂。看着身边那些不断消失和离开的人,会发现,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去珍惜的。从田波在网络上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到后来他消失在大众的视野,这短暂的时间里他经历着很多的选择,在面临每个选择时他也都彷徨过,但彷徨和恐惧什么都不能改变,唯有在慎重考虑之后需要我们做出更适合自己的抉择。
结语
就像田波一样,如果在爆红之后只想着利用流量去博取关注获得效益,而不从个人手艺才能方面有所突破,到最后势必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只有在繁华过后看到真实的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局限性,才能够真正得到属于自己的回报,而这些,是不会随时光流逝而消失的。
人生只有一次,每一次的艰难选择和难以跨越的坎坷也都会成为我们这短暂一生中必不可少的财富。请不要在努力奔跑的过程中就轻言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会出现希望的曙光。
本文由历史集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