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燕麦片起家的王饱饱,正瞄准非燕麦类产品。
近日,网红燕麦片品牌王饱饱通过官微发布消息称,推出新品冷榨柠檬液。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燕麦片的热度不如之前,再加上其产品壁垒不高,当西麦、桂格等实力雄厚的竞品内卷,王饱饱在资本市场难讲新故事,跨界新品是一种选择。
跨界新饮品
据王饱饱介绍,推出的新品冷榨柠檬液原料采用安岳黄柠檬,采摘后12小时榨汁,-18℃存贮,一条柠檬液的维C含量约等于5个半柠檬,且产品不含蔗糖以及任何防腐剂。
这不是王饱饱第一次跨界,此前其推出过酸奶果然多干吃版、肉松控干吃版、水果果干麦片、水果坚果麦片、抹茶拿铁魔芋羹等。之后巴西莓粉、可可粉、羽衣甘蓝粉等固体饮料也出现在王饱饱旗舰店中出售。
天眼查App显示,王饱饱的母公司杭州饱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
截至目前,王饱饱完成了4轮融资。在2020年的C轮融资中,王饱饱获得数亿元人民币,由经纬中国领投、高瓴创投跟投,老股东黑蚁资本、源码资本、祥峰投资持续加码。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供应链持续升级。
以燕麦片起家,再加上好吃健康、零蔗糖、无负担等概念,王饱饱在资本加持下狂奔,不仅签下欧阳娜娜、王一博、周深等顶流明星代言,更是在2019年、2020年“双11”击败桂格、西麦、卡乐比等竞品,成为天猫麦片销冠。
经历了短暂辉煌后,王饱饱开始走下坡路。2020年,王饱饱再被曝拖欠供应链约1200万元货款,断供、取消与多家广告投放商合作。随后王饱饱发布声明称,拖欠货款的消息不属实,并表示公司已启动法律程序,将追究到底。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王饱饱推出非燕麦类产品,主要出于企业发展战略考虑,通过拓宽产品线、满足消费者需求、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品牌竞争力等,这也是很多企业的常规做法”。
“王饱饱推出冷榨柠檬液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也表示,健康饮食趋势的兴起,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冷榨柠檬液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品,符合这一趋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认为,“王饱饱急需新故事扩圈融资,柠檬液又是一个有较高健康认知度的产品,依靠品类扩张不仅可以巩固其品牌概念,也更容易复制燕麦产品的走红路径,打造下一个爆款产品”。
难讲新故事
KOL明星种草、广铺社交平台,像王饱饱这样依靠营销迅速走红但又因食品安全塌房的企业不在少数。
以淀粉肠为例,当“3·15”曝光了淀粉肠中含有“不建议人吃”的骨泥后迅速塌房。钟薛高雪糕传出“火烧不化”的消息后,也让网友对其食品安全产生质疑。
记者查询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王饱饱的投诉多达74条。其中不乏“王饱饱巴西莓粉虚假宣传”“王饱饱麦片吃出塑料”“王饱饱麦片有虫”“食品变质”等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
此前有博主扒出王饱饱麦片热量很高,每100克就有上千焦的能量,相当于同等重量的米饭10余份。
朱丹蓬表示,“无论是王饱饱还是钟薛高,都有一个共同点,善于营销但却缺乏完整的生产线。利用营销可以让品牌获得大量曝光,迅速提升知名度,然而食品安全是底线,没有自有的生产线就很难对安全品质进行把控”。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网红品牌发展非常依赖资本扩大品牌影响力,加速拓圈布局,让企业迅速驶入快车道,甚至开启狂飙模式,但资金链一旦断裂,关门歇业、拖欠工资、破产清算等也是家常便饭”。
近年来,燕麦食品行业持续内卷。
数据显示,我国燕麦食品市场规模近年来一直呈快速上升走势,2013年其市场规模仅为39.43亿元,到2022年已达到102.5亿元。虽然已有百亿规模,但产品同质化严重,新型燕麦食品推出缓慢。王饱饱虽然瞄准了有健康需求的年轻人,但因产品壁垒低,其他品牌也迅速推出类似产品,导致品牌优势很快丧失。
与此同时,随着竞争对手发力,在欧扎克、好麦多等新式网红品牌,西麦、桂格等深耕麦片市场多年的传统品牌,以及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零食品牌的围剿下,王饱饱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詹军豪建议,“对于像王饱饱这样的网红品牌,想要在流量褪去后维持长久的吸引力和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力、差异化定位、多渠道营销等策略”。
对于未来融资发展计划等问题,记者联系采访了王饱饱,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 记者 白杨)
靠燕麦片起家的王饱饱,正瞄准非燕麦类产品。近日,网红燕麦片品牌王饱饱通过官微发布消息称,推出新品冷榨柠檬液。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燕麦片的热度不如之前,再加上其产品壁垒不高,当西麦、桂格等实力雄厚的竞品内卷,王饱饱在资本市场难讲新故事,跨界新品是一种选择。
跨界新饮品
据王饱饱介绍,推出的新品冷榨柠檬液原料采用安岳黄柠檬,采摘后12小时榨汁,-18℃存贮,一条柠檬液的维C含量约等于5个半柠檬,且产品不含蔗糖以及任何防腐剂。
这不是王饱饱第一次跨界,此前其推出过酸奶果然多干吃版、肉松控干吃版、水果果干麦片、水果坚果麦片、抹茶拿铁魔芋羹等。之后巴西莓粉、可可粉、羽衣甘蓝粉等固体饮料也出现在王饱饱旗舰店中出售。
天眼查App显示,王饱饱的母公司杭州饱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截至目前,王饱饱完成了4轮融资。在2020年的C轮融资中,王饱饱获得数亿元人民币,由经纬中国领投、高瓴创投跟投,老股东黑蚁资本、源码资本、祥峰投资持续加码。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供应链持续升级。
以燕麦片起家,再加上好吃健康、零蔗糖、无负担等概念,王饱饱在资本加持下狂奔,不仅签下欧阳娜娜、王一博、周深等顶流明星代言,更是在2019年、2020年“双11”击败桂格、西麦、卡乐比等竞品,成为天猫麦片销冠。
经历了短暂辉煌后,王饱饱开始走下坡路。2020年,王饱饱再被曝拖欠供应链约1200万元货款,断供、取消与多家广告投放商合作。随后王饱饱发布声明称,拖欠货款的消息不属实,并表示公司已启动法律程序,将追究到底。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王饱饱推出非燕麦类产品,主要出于企业发展战略考虑,通过拓宽产品线、满足消费者需求、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品牌竞争力等,这也是很多企业的常规做法”。
“王饱饱推出冷榨柠檬液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也表示,健康饮食趋势的兴起,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冷榨柠檬液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品,符合这一趋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认为,“王饱饱急需新故事扩圈融资,柠檬液又是一个有较高健康认知度的产品,依靠品类扩张不仅可以巩固其品牌概念,也更容易复制燕麦产品的走红路径,打造下一个爆款产品”。
难讲新故事
KOL明星种草、广铺社交平台,像王饱饱这样依靠营销迅速走红但又因食品安全塌房的企业不在少数。
以淀粉肠为例,当“3·15”曝光了淀粉肠中含有“不建议人吃”的骨泥后迅速塌房。钟薛高雪糕传出“火烧不化”的消息后,也让网友对其食品安全产生质疑。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王饱饱的投诉多达74条。其中不乏“王饱饱巴西莓粉虚假宣传”“王饱饱麦片吃出塑料”“王饱饱麦片有虫”“食品变质”等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
此前有博主扒出王饱饱麦片热量很高,每100克就有上千焦的能量,相当于同等重量的米饭10余份。
朱丹蓬表示,“无论是王饱饱还是钟薛高,都有一个共同点,善于营销但却缺乏完整的生产线。利用营销可以让品牌获得大量曝光,迅速提升知名度,然而食品安全是底线,没有自有的生产线就很难对安全品质进行把控”。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网红品牌发展非常依赖资本扩大品牌影响力,加速拓圈布局,让企业迅速驶入快车道,甚至开启狂飙模式,但资金链一旦断裂,关门歇业、拖欠工资、破产清算等也是家常便饭”。
近年来,燕麦食品行业持续内卷。数据显示,我国燕麦食品市场规模近年来一直呈快速上升走势,2013年其市场规模仅为39.43亿元,到2022年已达到102.5亿元。虽然已有百亿规模,但产品同质化严重,新型燕麦食品推出缓慢。王饱饱虽然瞄准了有健康需求的年轻人,但因产品壁垒低,其他品牌也迅速推出类似产品,导致品牌优势很快丧失。
与此同时,随着竞争对手发力,在欧扎克、好麦多等新式网红品牌,西麦、桂格等深耕麦片市场多年的传统品牌,以及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零食品牌的围剿下,王饱饱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詹军豪建议,“对于像王饱饱这样的网红品牌,想要在流量褪去后维持长久的吸引力和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力、差异化定位、多渠道营销等策略”。
对于未来融资发展计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王饱饱,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白杨
鲁网·闪电新闻10月28日讯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关于2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利群集团淄博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山东福吉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五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百福源饮用水有限公司、辽宁智胜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销售或使用的27批次食品不合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和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安排,为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省市场监管局对保健食品、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产品、糕点、罐头、酒类、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糖、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水产制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糖果制品、调味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饮料共24大类食品1961批次样品进行了监督抽检。
其中,餐饮食品、豆制品、糕点、肉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糖、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饮料9大类食品27批次样品不合格,检出了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其他污染物超标、有机物污染问题、食品添加剂与标签标示值不符等问题。
现将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具体情况通告如下:
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泰安凌云商社集团有限公司销售的蜜桔,经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发现,其中三唑磷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宁阳县沈海风生鲜店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烟台海关技术中心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济宁瑞禾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鲤鱼,地西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梁山县李兰新蔬菜经营部销售的普通白菜(小油菜),啶虫脒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
长清区园蔬鲜生鲜超市销售的油菜(普通白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青岛元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滕州市城郊金阁蔬菜商行销售的豇豆,灭蝇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山亭区老张鱼行销售的鲫鱼,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之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中质华检测试检验有限公司。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
(一)东明县汤粥御品快餐店加工的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二)潍城区南关麦多快餐店加工的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中维安全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三)淄博新星超市连锁有限公司网通店销售的豆扣,经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检验发现,其中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淄博新星超市连锁有限公司网通店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四)莒县李玉刚熟食店销售的豆腐,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
(一)平邑县嘉乐购超市销售的标称为滕州市奥华食品厂生产的优质绵白糖,总糖分、还原糖分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标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肥城市孙秀华门市部销售的标称为肥城征燕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绵白糖,还原糖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三)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耀宁日用百货商店销售的标称为泰安市林岳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山瑶池饮用水,电导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四)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真诚副食肉食超市销售的标称为邹平三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豆香面包,酸价(以脂肪计)(KOH)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拜尔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五)菏泽市牡丹区银茂购物中心销售的标称为菏泽市牡丹区保真香油王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磨芝麻香油,经山东标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验发现,其中酸价(以KOH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菏泽市牡丹区保真香油王有限公司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烟台海关技术中心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微生物污染问题
(一)金乡县金兴商贸城佳泽桶装水经营部销售的标称为金乡县源冠泉饮用水厂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其他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
(二)滕州市杏花村徐家面馆使用的自消毒餐具(碗),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华盛天同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三)莒县兴芹食品店销售的标称为济南市莱芜区盛香斋肉制品厂生产的香肠,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四)阳信县信城三泽佳宏购物广场销售的标称为山东福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紫米面包,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拜尔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五)台儿庄区康宁路贾超蔬果超市销售的标称为辽宁智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肠,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重金属污染问题
临沂商城曹春坤食品添加剂商行销售的标称为山东五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复配酶制剂抗氧化剂,经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发现,其中铅(以Pb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山东五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其他污染物超标问题
(一)利群集团淄博购物广场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为青岛市百福源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的包装饮用水,经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发现,其中亚硝酸盐(以NO2-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青岛市百福源饮用水有限公司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烟台海关技术中心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二)泰安柏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井户包装饮用水,经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发现,其中亚硝酸盐(以NO2-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泰安柏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三)巨野县胖妮劈柴鸡院使用的自消毒餐具(餐盘),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山东华盛天同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有机物污染问题
单县华慧香油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磨香油,苯并[a]芘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食品添加剂与标签标示值不符的问题
潍坊鲁鲜超市销售的标称为潍坊康世晟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香酱牛肉,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检验发现,其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潍坊康世晟源食品有限公司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产品,控制风险,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涉及的不合格产品已按要求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特别提示消费者,在购买到或在市场上发现通告中所涉不合格产品时,请拨打1234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或举报。
闪电新闻记者 何则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