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150斤瘦到100斤,打卡第261天。
生活化减肥,已瘦38.4斤。早上体重下降0.4斤,空腹一杯温泉水。今日早餐:我弟买的肯爷爷,我点的是鸡肉帕尼尼,但店家给了我猪肉的芝士猪柳帕尼尼一个400大卡,豆浆100大卡,早餐差不多500大卡。家里没菜了,中午和我弟出去觅食。
·第一站:奶茶。他们家居然和与凤行联名了。
·第二站主食:寿司。
·第三站:配菜炸鸡。
< class="pgc-img">>满满登登,回家。一桌全是快乐,小放纵,配上快乐水,美滋滋。此时的我已经在思考晚上我要怎么自律了,一天摆烂3顿肯定是不行的,毕竟可是要瘦到100斤的人。中午没忌口,撑的我腰都直不起来了。奶茶、炸鸡、寿司、地瓜条、炸鱿鱼、炸杏鲍菇雨露均沾。我还给我自己大概算了热量,好家伙,炫了1200大卡。
下午运动一下,晚上喝西北风。开始运动了,今天跳久一点,最近迷上了这个印度小哥,太快乐了。算上拉伸,跳了1小时18分钟,消耗500大卡。中午吃太撑了,运动完我感觉我还是饱的,晚上喝了一杯苹果醋。炫了两个饺子,就吃了两个,40大卡。晚上出门买了饭团,明天赶飞机当早饭。今天炫了得有1700大卡,但运动消耗也很大。
< class="pgc-img">>凌晨5点半称的体重,胖了0.6斤,没上厕所,太早了,所以这个体重不具有参考性。
明艳(左)到黄石港区万达华府小区进行反诈宣传。
胡明艳在湖北师范大学宣讲反诈防诈知识。 (通讯员 喻考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见习记者 魏萌叶 通讯员 谈荣林
个人名片
电信反诈、研判缉查、战疫战洪……参警才3年,黄石市公安局黄石港分局黄石港派出所民警胡明艳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这名“90后”警花,花心思、肯动脑,推出“反诈奶茶”“反诈气球”“反诈小龙虾”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反诈知识覆盖面、吸收度。
近日,经过事迹展示和民警投票,胡明艳当选2021年第七期“荆楚警星”。
小小奶茶杯,反诈有可为
胡明艳今年31岁,2018年9月参警。
在黄石港派出所,胡明艳担任情报指挥室数据分析员及宣传民警,宣传反诈知识,是她的主要工作之一。
“我接到过不少因电信诈骗而蒙受损失的市民报警电话,必须让更多人知道电信诈骗的危害。”胡明艳一直在思考,如何更精准地开展反诈宣传。
她精心整理电信诈骗案例与数据,精细对比分析,琢磨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
反复研判电诈案件细节后,她发现,“刷单”类案件受害者女性居多,年龄则主要分布在18岁至45岁间。
“怎样才能提升青年女性警惕意识?”胡明艳想来想去,认为首先应当提高反诈信息在该群体中的“曝光率”。
她找到一家奶茶店,与店家商议后在奶茶杯上贴上反诈标语和宣传卡通图案,让消费者在喝奶茶时也能看到反诈信息。
“反诈小龙虾”也是胡明艳的创新之作。
小龙虾是黄石夜市里少不了的主角,胡明艳抓住时机,向消费者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
她和10余家商家联系沟通,推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小龙虾买一送一”活动。反诈知识得到推广,市民得到优惠,商家也引来了客流。
今年,胡明艳又琢磨着设计出一款“反诈气球”。由派出所开展“小小反诈志愿者”活动,邀请市内小学生参与反诈宣传,向路人发放印着反电诈知识的气球。
“你可能会拒绝一个警察的反诈宣传,但不会拒绝一个拿着气球的小朋友。”胡明艳说,该活动开展以来,反诈信息普及率有明显提高。
创新推广手段“花招频出”,与胡明艳的工作经历有关。
参警前,胡明艳曾当过质量分析师,也做过营销策划经理。接到反诈宣传任务后,她意识到,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要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防诈意识和反诈能力,宣传手段也必须经常更新迭代,让市民听得懂、愿意听。
截至目前,她累计举办反诈宣传专题讲座60余场次,策划反诈活动20余场次。
带伤坚守,防疫大考显担当
2020年初,对胡明艳来说,是压力陡增的一段日子。
她的丈夫也是警察,哥哥、嫂子、妹妹都是医务工作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5个人分别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当时,胡明艳正借调至黄石市公安局指挥部情报指挥中心任内勤民警。除夕前夜,市局一名辅警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与他密切接触的几名同事均被隔离,让本就忙碌的民警们面临更大的挑战。
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她四处询问防疫知识分享给同事,鼓励他们做好防护,坚持科学防疫。
最忙的时候,胡明艳腿部旧伤复发了。
“我原来在特警支队教导大队工作,训练时右脚脚踝扭伤,成了旧疾。”胡明艳说。虽然医生建议她多休息,但她却不敢停歇,每天负责信息收集报送、防疫物资发放、检测职工体温、汇总职工情况,微信运动步数显示步数常常超过15000步。
“接警人手不够,我能多做一点就做一点。如果市民打110电话都没人接,那多可怕!”胡明艳说。
疫情暴发后,胡明艳将儿子送到父母家,自己和丈夫都返岗坚持工作。儿子才3岁,已经懵懵懂懂知道了父母的坚守。
“爸爸妈妈加油,我待在家里不出去,等你们回来!”2020年3月中旬,胡明艳终于有空和儿子视频聊天,屏幕那头,儿子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乖乖的”。
“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希望能为孩子做个好榜样,让他长大以后能明白什么是责任和使命。”胡明艳说。
为民解忧,帮老人要回看病钱
抗疫刚告一段落,防汛任务又接踵而至。
2020年5月,胡明艳调入黄石港派出所工作,7月临时到港新闸社区任社区民警。
当时正值汛期,连续一周降雨不停。新闸社区地势低,积水足有1.2米深。
7月6日,胡明艳接到消息,几名孤寡老人被困在家中。
老人们居住的楼房是老房子,墙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随时有可能坍塌,必须马上撤离。
来不及多想,她立刻挽起裤腿,趟水走到被困居民家中,一边帮助老人搬行李,一边和消防队员用皮艇将他们逐一送至周边宾馆或亲友家中。
那天,她共救助受困群众63户,转移行动不便、残疾人员26名,还在现场完成险情排查、疏通房屋周边积水等工作。
“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回忆起在积水中蹒跚前进的场景,胡明艳如是说。
人民警察为人民,这是她始终坚守的信念。
今年1月,胡明艳值班时遇到一对老夫妻来寻求帮助。老人非常着急,一时间说不清自己的遭遇。
耐心安抚许久,胡明艳才弄明白事情原委。
原来,两位老人的女儿在澳大利亚工作。因母亲身体不适,女儿转账2万元钱给母亲看病。
不料,因操作不慎,女儿的2万元被错转到了一个陌生账号中。老两口赶紧打电话与对方沟通,希望能退还这笔钱。没想到,对方不仅拒绝退还,还拉黑了他们的电话号码,已经联系不上了。
了解情况后,胡明艳劝老人不要着急。她给收款账号主人打电话,表明身份、说明情况,要求其返还钱款。接电话的男子依然拒绝,还将她也拉黑了。
劝说不成,胡明艳想办法找到该男子相关信息,打电话给他的妻子,希望她做好劝服工作。
“这是老人的救命钱,拒不退还可能涉嫌非法侵占他人财产。”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告,加上当地派出所的协助,该男子最终将2万元退回。
来源: 湖北日报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我们女生800块钱的衣服可以买,8块钱的邮费,不行!”“超市买一堆东西,可以;购物袋要加两毛,不行!”“吃饭三五百,OK,外卖没凑够满减,不行!……”
近日,一则名为“该省省、该花花”的短视频,成了爆款,传播甚广。这些看似矛盾的消费行为,加上创作者本人夸张的表情与颇具冲击力的表演,让该视频收获了近三百万点赞。
事实上,这套“该省省、该花花”的说辞,已经不新鲜了。只不过,被这么夸张地演绎出来,加上所谓“内容过于真实”,还是能激起一波热推。
看起来,肯花一大笔钱在包包或奶茶上,却不肯花邮费或想图折扣,是种挺矛盾的心理。在网上,有人将这说成“死要面子活受罪”,认为这是种病,得治。
某种程度上,所谓的“该花花”是对自身欲望的一种纵容。这种欲望,或许是“吃货”的贪欲,或者是攀比得来的虚荣,又或者仅仅是一种通过消费获得的购物快感。“该花花”中透露出的雷厉风行,恰恰是在鼓励年轻人,对自己的欲望无节制,尽情地去释放,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而与此同时,如某些短视频所呈现的那样,有些人买500块钱的新款口红毫不眨眼,却不舍得花5块钱买应季蔬菜。她们对来袭的时尚新品毫无招架之力,而面对强势的时尚品商家,又毫无还价之力,只能被商家割“韭菜”。但是,当她们面对卖场甚至路边摆摊的弱势卖家,则占尽了买家优势,开始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盛气凌人”地展现对弱势商家的歧视。这类行为,相形之下,不再是所谓的节省,而已经是某种程度上的“恃强凌弱”了。
人皆有贪小便宜的心理。“该省省”给了人选择空间,在这个合适的空间里,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本没什么问题。
在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厌恶损失心态”。该理论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在意的不是价格高低,而是有价格对比下的高性价比。买1000元的衣服,很多人未必觉得贵。但有折扣不用,带给人们的心态就是“损失”,这会损耗他们的消费幸福感。所以“该省省”,倒颇符合人性。
但是,这种省,却不能演化为歧视甚至“盘剥”弱势商家。
“该花花”这在日常的消费观念中,本该是“把钱花到刀刃上”,对于必要的或者中意的消费品,当买则买,无需犹豫,但不该引导别人将钱花在纵容欲望、满足虚荣上。
“该省省、该花花”作为一种消费观念,本来无错。但是,将“该省省、该花花”仅仅当作一种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克扣他人的口号,就彻底把它用歪了。
(作者系媒体人)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