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逛商场,吃饭是个大问题。有商家抓住家长这一心理,推出了儿童餐。然而,记者4月19日在西安多个商场调查发现,很多儿童餐更像是成人版的“小份菜”。无论是用料还是做法,究竟是否适合儿童,还有待商榷。
40家商场餐厅 提供儿童餐的不超5家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未央区的一家商场。这里的餐厅约有20余家,不过明确标出来有儿童餐的只有2家。多数餐厅是将不辣的或者适合儿童吃的菜品单独推荐给家长。
在其中一家提供儿童餐的餐厅记者看到,儿童套餐里边有一份蛋炒饭,一份萝卜汤和一份水果。服务员表示,蛋炒饭的做法和成年人的一样,但数量上是正常餐的三分之一。如果不备注少油少盐等字样,厨师会按照正常油盐比例进行制作。
随后,记者又来到大雁塔附近一家商场。记者随机询问了20家餐厅,两家明确表示提供儿童餐。其中一家儿童套餐中用一个餐盘盛着蛋包饭、咖喱蔬菜、薯角、沙拉和鸡块,还有一杯饮料及一个玩具,费用为32元。另一家餐厅的儿童餐为免费提供,番茄味的鱼、玉米粒、米饭及薯饼。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儿童餐的具体食材与餐厅经营的菜品有直接关系。比如,炒菜馆会提供粥类、水煮蛋等儿童餐;西餐厅提供薯条、面包、意面等儿童餐;而火锅、烤肉餐厅则很少有儿童餐。
儿童餐=可爱面点+小份成人餐?
在走访中发现,多数餐厅提供的儿童餐中都会有造型可爱的猪猪包、兔子包或者笑脸薯饼,再搭配蔬菜、水果。“带孩子出去吃饭一般都会优先考虑他能不能吃。”曲江某商场内,正在找餐厅的郑妍告诉记者,两岁多的宝宝外出吃饭很挑地方,所以多数时间都选择在家里吃。
“餐厅如果不宣传,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去问有没有儿童餐,所以如果带着娃有用餐需求,只能去那种一眼可以看到菜单的快餐店。但是那里面油炸的东西偏多,吃多了对孩子也不好。”居住在翠华路的张雅坦言,儿童套餐多以快餐为主,中餐数量少,也不好找。
“我们餐厅是专门做5—8岁儿童餐的,菜单上会列出两种搭配好的套餐。其中一份有全熟牛排、鸡翅、薯条、汤和甜品,另一份套餐中会有意大利面,肉酱和成人意大利面用的一样,只是分量上会有一定的差异,为了防止儿童浪费。”大唐不夜城某商场西餐厅经理李先生向记者介绍。在这家西餐厅中可以看到,菜单上儿童套餐里的主食和菜品分量较少,价格和成人用餐标准相近。
商家:营养与盈利难两全
一边是大量带娃家长找不到合适的吃饭地方,另一边是餐厅绞尽脑汁吸引消费者。为什么不能在儿童套餐上下些功夫?
“儿童餐看似简单,但对餐厅而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且利润不大。”张钊经营着一家餐馆。在他看来,儿童餐要在营养和口味之间取得平衡,对菜品设计要求很高。
“家长要求烹饪方式简单、口味清淡、营养价值高,然而要满足以上条件,在口味方面肯定大打折扣,导致满足了家长需求,孩子却不爱吃。”张钊坦言,“价格方面也是一样。成人菜品的技巧在儿童餐上难以使用,厨师就需要专门研究设计,所以儿童餐定价就会贵一点,但这样一来,家长就难以接受。”
西餐厅经理李先生也说,2到3岁宝宝肠胃功能还不健全,因此能吃的东西有限。餐厅在选择儿童套餐搭配时,既要考虑是否适合他们,还要考虑经营成本。“我们针对5—8岁的儿童,提供的餐点能做到少油少盐,但适合3岁以下孩子的就没有了。”
专家:不妨分年龄段制定套餐标准
“儿童和成人的用餐标准是不一样的,其本身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较多,但吸收有限。一份正常的儿童餐营养素标准应该是5克,但儿童用餐时会浪费2克甚至更多。”陕西省饮食营养协会副会长黄建伟建议“可以按照年龄标准来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套餐”。
“据我观察,大多数家长会带孩子去西餐店或者快餐店点儿童餐。”黄建伟表示,“其实快餐儿童是可以吃的,但不要经常吃。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其中部分食物的高油高盐对儿童的成长不利。”他说,应该让孩子在营养方面摄入均衡,这也对餐厅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汪媛媛
来源:三秦都市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然许多餐厅没有用力宣传儿童餐,但几乎每个餐桌上都有一个孩子在用餐......
总第 3417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孙雨 | 文
儿童餐引流增量,“大可不必"?
提到儿童餐,西贝莜面村率先被列入名单,它是目前重点发力“专业儿童餐”的品牌。
在新年致信中,其创始人贾国龙提到,西贝莜面村基于自身优势和顾客需求,强化家庭友好餐厅定位,儿童餐营收从2019年到2022年增长了415%。2022年6月儿童餐产品上新后,位居门店在售产品销售排行第二名,儿童餐产品在外卖销售中,去年8月份是外卖产品销售榜第一名。
除了西贝,内参君发现烤鱼品牌江边城外,于2022年9月5日,全新升级版儿童餐并且免费提供:A套餐包括番茄虾仁面+炸薯条+猪仔包;B套餐包括鸡蛋羹+炸鸡块+蒸玉米+企鹅包。
据了解,江边城外的宝宝餐大概是在2012-2013年左右推出,早期主要是单独给宝宝做些细软好消化的餐食,去年9月份做了升级和改进。
此外,旺顺阁鱼头泡饼于近期,推出三款营养儿童套餐,均需要收费。大众点评上看到,旺顺阁门店推出了单人【宝宝餐】美滋滋鲜鱼饼套餐(39元)、糯唧唧百鸟虾套餐(49元)和香喷喷煎牛排套餐(59元),里面是蔬菜+水果+热菜+甜品+主食,整体搭配很丰富,菜品似乎也很有品质感。而对应的,自然是不低的定价。
内参君在走访时发现,萨莉亚菜单更新,其封面已经换成了一家三口用餐的画面,似乎传达了家庭消费用餐场景。而从客群的年龄跨度上,萨莉亚几乎赚了顾客从小到大的钱。它既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拥有一波学生粉,等这批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仍然能来消费,未来成家有孩子了,还可以带娃来......菜品口味温和,性价比高,披萨、意面等菜品适合大众群体。
不难发现,头部品牌在儿童餐业务上正在打磨,说明儿童餐市场是有挖掘空间和价值的,而不论是收费还是免费,品牌都是建立在正常运营基础上,帮助门店扩大获客渠道和提升业绩的手段。
爆炸性消费,“暂时顾不了太多”
内参君在走访北京部分商场时,发现很少在餐厅门口看到关于儿童餐的宣传牌。
在荟聚购物中心(是亲子类型的商场),除了西贝的儿童餐招牌仍然摆在门外,其他餐厅几乎没有儿童餐营销的动作。但是在午餐时期,内参君看到每家餐厅几乎爆满,而且需要排队等位,并且,在餐桌上都能看到小朋友用餐。
随着餐饮行业高速复苏,餐厅几乎不需要主动招揽顾客和营销,就有大量客流量涌进,不愁没有人。一位老板激动的说“顾不了太多,最近生意越来越好,几乎每天都排队等位。”
自从全面彻底放开后,餐饮行业一度出现“爆炸性消费”,这种现象延续至今。尤其今年春节,既让餐饮老板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人们也聚餐、约会和旅游,快乐消费了一番,让大家憋屈了三年的生活,如今终于得到释放。
按照往年来说,正月初七正常开工后,商场客流量会有明显的减少,震撼的是,商场、餐厅客流量仍然非常高,没有下降的趋势,就仿佛大家每天都不上班一样,都是人满为患。不禁感叹,期待已久正常生活终于回来了,烟火气十足。
还有一种感受是,人们在选择餐厅时不会过多询问餐厅是否有宝宝餐,通过和几家餐厅闲聊,像大渝火锅的服务员表示,店里没有专门提供宝宝餐,如果一定有需求,可以临时给做汤或者粥;像云海肴的菜单最后一页是几款宝宝餐套餐,但如果不去询问,服务员也不会主动说。
期间,内参君听几位带孩子用餐的家长说道,我们经常来这边吃饭,大概知道谁家餐厅有适合宝宝吃的,而且像2、3岁以下的宝宝,也不奢求给他吃特别多的食物。
此外,有些餐厅不做儿童餐的现实原因是,付出的人力、时间和食材成本与回报不成正比,换言之需求量不稳定,无法控制儿童餐食材准备量。近日内参君在快餐品牌老乡鸡门店点餐时,发现已经售罄的A、B两个儿童套餐,价格19元起。
不过据北京门店工作人员说,儿童套餐是2021年推出,但目前门店里暂时没有售卖儿童餐,主要因为点的人太少,加上近期没有原材料。而且据说老乡鸡的儿童餐主要作为早餐供应,但是北京这边主要是商场店,基本上午十点营业,错过了早餐时间。
赚孩子的钱有难度,但该做还要做
宝宝餐和儿童餐,基本是从0岁-12岁儿童群体,做好他们的用餐需求,就需要跟随这部分客群的年龄增长提供不同的饮食餐品。比如3岁以下孩子饮食范围有限,基本就是粥、奶、鸡蛋羹相对简单的食品;随着年纪增长,他们需要更丰富的菜品,从主食、蔬菜到水果,营养全面的餐品会更受顾客喜爱。但是真正想要赚取孩子的钱,恐怕不容易。
一方面,根据餐厅定位和基因,决定是否做儿童餐以及什么方式去做。
不是每一家餐厅都像西贝一样,可以付出时间和制作成本,大刀阔斧的打造儿童餐业务;也不是像肯德基、麦当劳、萨莉亚一类西式餐厅,本身就有做小朋友生意的基因。
西贝发力儿童餐,一是建立在中餐定位之上,餐厅食材准备、后厨制作等同样适合做儿童餐;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用餐群体,孩子一定是家庭最重要的一员,而宝宝餐的推出,既满足孩子需求,长期来看也是牢牢抓住了成年人顾客。
比如,在虾吃虾涮门店,打出了“小朋友喜欢吃的番茄虾哦”的牌子,一些酸菜鱼门店除了免费赠送简单的儿童餐,也面向小朋友推出小份番茄酸菜鱼,一家自助烤肉店标明,身高不满1.2米的儿童免费...从餐厅定位和菜品特点,延展出适合门店和儿童的产品。
不过,有些餐厅可能本身就没有经营儿童餐的基因。
有一位烤肉店老板表达的很直接,“我们没有准备给小孩子的餐食,也没有婴儿椅,不太希望年轻小的孩子到店里来。因为像我们偏于独食餐厅,需要相对比较安静的就餐环境,小孩子来了可能会比较吵闹,但是我们会很欢迎十几岁的孩子,特别是一个爸爸或者妈妈带着孩子来吃饭,就感觉很温馨。”
另外,做就要把产品做的更丰富有品质,否则对餐厅不仅不加分反而会减分。
做儿童餐生意无外乎就是做成年人的生意,因为对孩子的陪伴是当代年轻父母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长时间里,他们是主导和决定去哪家餐厅用餐的核心群体,而且90后逐步成为儿童经济重要消费力量。在外出用餐时,他们除了追求健康营养的菜品,也对菜品颜值、口感有极高的要求,所以一些餐厅在儿童餐的打造上,会在造型和口味下功夫,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性。
一位曾专门做儿童餐、宝宝餐的老板表示:“专业做儿童餐,就要通过很长时间去积累信任,让顾客了解到我做的儿童餐所使用的食材是什么,加工程序尽量透明化,包括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让大家参与,还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推出不同的套餐方案。不过,对于大餐饮品牌来说,他们有资源和资金,要做儿童餐还是应该单独建立儿童餐的子品牌,母品牌做背书,子品牌专注儿童餐客群需求,所以需要多放资源和决策定位的共振才更有机会。”
您觉得餐厅是否要增加儿童餐?什么样的餐厅更适合?又该怎么做?欢迎留言~
击上方“新民帮侬忙”轻松关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连日来,有不少市民通过上海频道“头条帮忙”入口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在餐厅、酒店吃饭屡屡被设“最低消费”。他们认为,这样的“强制要求”不仅涉嫌“霸王条款”,大大降低了消费的体验度,同时很容易造成铺张浪费,与目前所倡导的“绿色消费”理念大相径庭。
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查询发现,2014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颁布《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 :
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
但也有业内人士称,设置“最低消费”的多为包房等餐饮“稀缺资源”,其目的是为了分摊因消费额不足而造成的刚性成本支出,餐饮企业确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最低消费”到底合不合理?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婴儿竟被收“人头费”
春节期间订餐,王先生没曾想到饭店包房设置最低消费,扫了阖家团圆的兴致。年初五,他预定西康路上的一家饭店,考虑到聚餐人多,便选择包房。晚上,一家亲朋17人赴宴。菜品陆续上完,当王先生准备结帐时,服务员提醒他两桌菜“不够包房标准”。原来,该包房的人均消费必须达到200元以上,而这家店平日人均消费也就100元左右。
当时,餐桌上有3名小孩,其中一个还是尚被大人抱在怀中的婴儿。王先生质疑,孩子怎么能按成人标准算人均最低消费?对方来了一句,“那可以选择大堂用餐”。无奈之下,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点,最终买单近4000元。而最后,这许多大袋小袋打包带回家的菜肴,吃了几天实在是装不进肚子,不少都成了“餐厨垃圾”。
而王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糟心事。上周,她选择齐河路一家本帮餐馆订餐。起初预订3月12日(周六)中午时段的包房就餐,被告知12人的包房最低消费是1500元。
后来,她改成当天晚上时段,又被告知包房最低消费是1800元。
“我一直以为餐馆已经不允许设定‘最低消费’了,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情况?”
在王女士看来,商家如此做法,明显有违国家制止铺张浪费的相关规定。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以消费者名义致电该餐馆。
工作人员表示,包房周末时段都设置最低消费,中型包房为1800元,大型包房为3000元。她补充,最低消费也不是严格规定,还是视情况来决定的。
“最低消费”争议多多
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不少酒店、餐馆对包房设定“最低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记者以消费者名义致电南京西路一家粤菜馆,对方表示不论时段,包房均设置最低消费,小型包房(4至6人)为3000元,中包房(8至10人)为5000元,容纳16人的大包房为6000元。此外,包房最低消费不包含酒水费,另外还需收10%服务费。
随后又联系了南京东路上的一家私房菜馆,对方表示小包房最低消费是1800元,中包房2200元,大包房是2500元。人少或食量小,凑不到最低消费,怎么办?“那就点大菜,龙虾海鲜,肯定能超过标准。”工作人员不以为然。
网上查询发现,不少酒店、餐馆对包房设定“最低消费”现象屡见不鲜
随机浏览评论,发现一部分网友对餐馆设最低消费“深恶痛绝”,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另一些人则持支持态度,觉得商家只要事先声明,或在店堂显眼的地方公示,那就不存在问题,毕竟消费者若觉得不合理,可以“拒绝选择”。
也有网民指出,定位于不同餐厅,“包房”是有运营目的和定位的,此时的“最低消费”更多是一种用于分流消费者的手段,但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这种做法就很难免涉嫌“强制消费”和“霸王条款”。
不少网友认为“最低消费”不合理,难免会造成铺张浪费
“消费体验”如何提升
对于“最低消费”,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周蒋锋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都明确规定: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因此,在经营者没有事先明确告知消费者存在最低消费、事后要求消费者遵循最低消费的情况下,可视为经营者以格式合同的形式,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而无效。
“即使经营者提前告知,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设 ‘最低消费’依旧不合理。”他指出,这样做法也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即“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周蒋锋建议,在遭遇“最低消费”时,消费者还可就相关争议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反映,也可以申请仲裁或付诸司法途径。
而在采访中,不少从事餐饮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认为,通常饭店往往只规定包间的“最低消费”,但在大厅里用餐并不受此项规定限制。相较大厅环境,包房不论是用餐环境、服务体验,还是所付出的成本都要胜过前者。
对于经营者而言,“最低消费”的本质在于弥补不足以分摊到消费额上的租金水电环境服务等刚性成本。她认为,其实商家也可以用加收服务费或设置最低用餐人数的方式来替代“最低消费”,这样也更易于消费者接受。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季晟祯
图片 | 季晟祯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有困难上上海频道
找【头条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