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导报见习记者 杨佳琪 记者 石宪亮
2023年度,山东有18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另外还有41家拟IPO企业排队上市,后备力量充足。
值得关注的是,在18家IPO鲁企中,有17家公司处于战略新兴产业。得益于产业升级,省会济南2023年度开始崛起,成为山东IPO数量最多的地市。
同时,2023年度有17家鲁企主动撤回IPO,主要是存在业绩下滑、板块定位不符、内控不规范、所处行业不被政策支持等问题。
新增18家A股上市公司,总融资145亿元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内全国新增A股上市公司共计313家,其中山东新增18家。
从上市板块来看,有8家在创业板上市,分别是乖宝宠物(301498.SZ)、盘古智能(301456.SZ)、海科新源(301292.SZ)、海看股份(301262.SZ)、豪江智能(301320.SZ)、亚华电子(301337.SZ)、科源制药(301281.SZ)和泓淋电力(301439.SZ);金帝股份(603270.SH)和亚通精工(603190.SH)两家公司在上证主板上市;坤泰股份(001260.SZ)和宏盛华源(601096.SH)两家公司在深证主板上市;泰鹏智能(873132.BJ)、国子软件(872953.BJ)、天罡股份(832651.BJ)、民士达(833394.BJ)、迪尔化工(831304.BJ)和一诺威(834261.BJ)等6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总体来看,山东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多集中在深交所创业板以及北交所,大多数为新兴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今年登陆创业板的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5家逆势增长到8家,位列全国第四位。
新兴企业以及科创型企业茁壮成长的背后,离不开资本“活水”大力灌溉。据统计,山东年内18只新增A股首发募集资金共计144.88亿元。其中募集资金最多的是泓淋电力(301439.SZ),为19.45亿元;其次是乖宝宠物(301498.SZ),募资16.00亿元;最少的为泰鹏智能(873132.BJ),募资1.21亿元。可以看出,虽然18家公司都实现了IPO,融资额度还是相差很大。
战略新兴产业受宠,省会济南崛起
从新增鲁股城市分布来看,济南年内新增数量最多,有4家企业实现IPO;烟台3家,青岛、泰安、威海、淄博、聊城各有2家,东营有1家。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山东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7家。其中主板200家,创业板66家,科创板21家,北交所20家。从城市分布来看,青岛数量最多,共有66家;其次是烟台52家,济南47家,淄博33家,潍坊29家,威海17家,德州11家,济宁10家,滨州8家,聊城和泰安各7家,东营和临沂各6家,枣庄4家,菏泽和日照各2家。
从不同行业来看,2023年山东发行上市的18家IPO企业分布在13个行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3家实现上市。在这18家新上市企业中,有17家处于战略新兴产业。
从保荐人看,18家IPO鲁企,拥有10名不同的保荐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山东省国资委控制的本土券商,中泰证券2023年度在A股市场共保荐了10家新上市企业,其中5家为山东本土企业,在山东IPO保荐市场处于龙头地位。其次是东吴证券3家,国金证券和国信证券各2家,民生证券、瑞信证券(中国)、五矿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各1家。
10家企业已过会,上市可期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山东企业IPO工作成果颇丰,上市企业后备力量充足,目前还有10家A股过会未上市企业。其中,森峰科技(A22163.SZ)、歌尔微(A21669.SZ)、新恒汇(A22197.SZ)、日日顺(A21062.SZ)、博苑股份(A22173.SZ)、迈百瑞(A22581.SZ)、泰丰智能(A12282.SZ)这7家企业审核状态为已通过审核。键邦股份(A22512.SH)、中创股份(A22355.SH)2家审核状态为证监会注册。
另外,腾达科技(A22489.SZ)审核状态为正在发行。2023年12月28日,腾达科技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正式启动招股。本次IPO,腾达科技拟公开发行新股5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25%,计划募集资金约8.49亿元。
31家企业排队上会
除过会未上市企业外,还有31家鲁企在进行IPO审核。审核状态为已问询的有15家企业,其中创业板6家,深证主板4家,上证主板3家,北交所和创业板各1家。
7家企业审核状态为已回复,其中胜软科技(833339.BJ)、百多安(A22619.SH)、渔翁信息(A22687.SH)、金盛海洋(A23049.SH)4家审核状态为已回复(第二次)。金鸿新材(A23289.SZ)、温多利(873809.BJ)审核状态为已受理。临工重机(A23030.SH)、捷瑞数字(873696.BJ)等7家企业审核状态为中止审查。
17家企业终止IPO,原因有5点
2023年山东A股IPO终止(撤回)企业共计17家,其中上证主板6家,北交所5家,创业板4家,科创板2家。在这17家公司中,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惟一一家过会后主动撤回而被深交所终止注册的企业。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这17家企业撤回IPO的原因可以归集为以下5点:一是2023年经营出现困难,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幅度过大,经营可持续性及业绩稳定性问题突出;二是不符合板块定位,有部分企业拟从沪深板块转移至北交所;三是目前政策不支持上市,例如吃穿住类企业,特别是一些餐饮食品类企业;四是少量企业在现场检查中被发现问题,需要整改后重新申报;五是被举报或出现重大诉讼,而且短期内无法解决相关问题。
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
上周(12月4日至12月8日),A股三大指数悉数收跌,上证指数跌2.05%、深证成指跌1.71%、创业板指跌1.77%。
来看山东股市表现,上周,山东上市公司指数累计跌1.37%。截至12月8日收盘,山东共有A股上市公司306家,其中仅56只个股上涨。
总市值方面,千亿市值鲁股有5家。万华化学以2392.17亿元市值高居鲁股第一,第2-5位分别是海尔智家、兖矿能源、潍柴动力和中航沈飞,市值分别为1866.53亿元、1252.89亿元、1181.32亿元和1124.3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12月5日,上证指数再度失守3000点整数关口,这是A股今年以来第二次打响“3000点保卫战”。与之相反,上周北交所市场再度出彩,北证50指数12月5日放量大涨7.28%,一周累计上涨了8.22%。
本期热度榜,多只鲁股因大涨上榜。智新电子一周上涨超30%,国子软件、丰光精密、天罡股份、克莱特均一周上涨超20%。
今年下半年,为活跃资本市场,A股市场迎来政策组合拳。其中,中国证监会提出要科学合理保持IPO,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之后围绕合理把握IPO节奏,作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等安排。
相比沪深两市,北交所受到影响较小,IPO受理家数占比升高。统计显示,北交所今年以来已有超110家公司IPO获得北交所受理;此外今年总共有72只新股上市,平均首日涨幅近50%,目前七成股价相较发行价录得涨幅。
除了北交所行情,上周,贸易、传媒、养殖业、计算机应用等板块均有较好表现,而酒店及餐饮、黑色家电、医疗服务、零售等板块表现不佳。
下跌个股方面,上周鲁股中跌幅最大的是高测股份,周跌幅为10.98%。不过,市场上并无不利消息影响。
高测股份三季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950.62万元,同比增长97.60%,归母净利润45883.73万元,同比增长139.99%。此外,高测股份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光伏设备按计划正常交付,金刚线处于满产状态,切片服务开工率80%左右,碳化硅、半导体等创新业务进展顺利,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正常,基本面稳健扎实。
另一家跌幅较大的是ST美讯。12月6日晚间,ST美讯公告披露,公司当天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临近年末,多家证券机构对2024年A股市场作出积极展望。
海通证券发布研报指出,过去一年A股走势较艰难的背景是疫后基本面曲折式修复及外围因素扰动,当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展望明年,政策助力经济回暖,科技、消费领衔基本面复苏,叠加美债利率下行,A股中枢有望抬高。风格有望从两头走向中间,盈利驱动的白马成长或占优,尤其是硬科技和医药,消费存在结构性亮点。
国海证券2024年A股市场策略展望指出,资产端在经济温和复苏下形成支撑,负债端依然承受一定的压力,2024年市场有望震荡上行。在此背景下,国海证券认为,1)估值系统性大幅提升仍有难度。但随着美国加息接近尾声,外资流出趋缓,也会对A股形成一定正面影响。2)风格上价值继续优于成长,但有望形成小盘向大盘的切换,央国企占比高的大盘价值和红利等风格或有趋势性机会。3)新老主线切换,核心资产逐步被新主线替代。
安徽省这片沃土上,一个餐饮界的传奇正在悄然绽放。汪书高,52岁的企业家,以其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品质的执着,将一家地方性的小餐馆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餐饮帝国。2013年6月,他带着对餐饮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情,创立了小菜园餐饮。在此之前,他已经成功创立了铜陵市汪旺美食林、铜陵市郊区和谐大酒店和铜陵市和谐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菜园陆续拓展至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湖北、天津、广东、河北、河南、山东、江西等地区,除“小菜园”外,公司还另外打造了“观邸”“复兴楼”“菜手”等子品牌。
直营门店623家 覆盖13个省
近日,证监会发布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18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持续扩大门店网络,以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并提高市场渗透率;增强供应链能力;升级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系统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小菜园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别为26.46亿元、32.13亿元、45.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5.32亿元。近3年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大约为37%,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大约为47%。门店数量从2021年的278家增长至2023年的542家,表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截至最新,公司拥有623家在营的直营门店,覆盖中国13个省的135个城市或县。
中国的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食品质量、价格、服务、用餐氛围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主要进入壁垒包括品牌知名度、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合规性以及创新和技术投入。公司通过直营模式在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开展业务,并且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和供应链体系。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客单价在人民币100元以下。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公司门店堂食顾客的客单价介于50元至70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公司在2023年的门店收入在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在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中,公司占据了0.2%的市场份额,该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2.25万亿元,占整体中式餐饮市场的55.2%。
公司在外卖业务上也有显著增长,2021年至2023年外卖业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4.10亿元、10.27亿元和14.86亿元。公司通过一个中央厨房和12个仓库组成的供应链体系,以及自建的运输车队,有效控制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一线城市占总收入的16.8%,新一线城市占总收入的28.8%,二线城市占总收入的11.8%,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总收入的42.6%。
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一线城市收入占总收入的17.6%,新一线城市占总收入的28.8%,二线城市占总收入的12.2%,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总收入的41.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占比最高,这可能与公司定位于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以及在这些城市有较多门店有关。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虽然门店数量较少,但由于消费能力较强,收入占比也相对较高。二线城市的收入占比相对较低。整体而言,公司在不同城市级别都有稳定的市场表现和收入贡献。
公司的经营活动在各个年份都产生了正的现金净额,显示出良好的现金流入能力。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在多数年份显示为现金流出,与公司的扩张策略和资本结构调整有关。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的2037万元增加至2024年4月的6.31亿元。
加华资本押注
汪书高(小菜园创始人、董事长)通过持股平台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92.99%的投票权。汪书高通过以下七个英属维尔京群岛实体控制公司的投票权:XCY Yongqing Limited(39.96%)、XCY Xuyuan Limited(25.61%)、XCY Zhiyuan Limited(6.48%)、XCY Huiming Limited(5.21%)、XCY Weiyuan Limited(2.50%)、XCY Liyuan Limited(1.91%)、XCY Future Limited(11.32%)。汪书高与其他个人股东(李道庆、田春永、周斌、陶旭安、叶红利、方志国、汪维芳及陈海燕)分别持有XCY Yongqing Limited的不同比例股权,订立一致行动协议。
Harvest Delicacy对小菜园餐饮集团的投资始于2022年,当时其以人民币1.50亿元的等值美元认购了小菜园餐饮集团发行的第一笔可转换债券。随后,在2023年,Harvest Delicacy进一步加深了与小菜园餐饮集团的合作,投资4亿元,其中1.5亿元等值美元用于转换第一笔可转股债券,2.50亿元等值美元用于购买新的优先股。同年,Harvest Delicacy以人民币1亿元的等值美元认购了第二轮优先股。发行前,Harvest Delicacy持股7.01%,最新估值约100亿元。
Harvest Delicacy主要股东有:Harvest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0.02%)、加华创佳(25.1%)、嘉裕加华(21.0%)、加华创屹(14.3%),实际控制人为宋向前,加华资本主要专注于投资消费及现代服务业。
责编:岳亚楠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