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张奇
知名餐厅品牌“火烧云”面向孕妇推出免排队服务,这一举措赢得不少孕妇的点赞。不过有网友认为,此举增加了其他顾客排队时长,并不公平,也不能排除有人打着孕妇旗号钻空子。
3月22日,几家火烧云门店对极目新闻记者回应称,这是品牌方推出的优惠福利,“显怀”的孕妇到店会安排优先就餐,不“显怀”者需提供妊娠相关证明材料。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有另一些餐厅推出了类似的孕妇免排队或优先的服务,被称为“孕妇友好餐厅”。律师认为,孕妇优先并未违背公序良俗,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但也应保障其他顾客的知情权,应公开且明确告知。
浩海火烧云通用优惠福利(图源:浩海火烧云傣家菜公众号)
孕妇到餐厅无需排队优先就餐
近日,有网友分享在一家火烧云门店就餐的经历称,自己排队等位,等到前方只剩一个号时,有多位孕妇没有排队直接进店就餐,自己继续排队等了一个小时。有其他网友称,火烧云门店会让孕妇优先,不用排队直接进店。
浩海火烧云傣家菜官方公众号的信息显示,该品牌在北京、上海共有5家门店,顾客排队方式包括现场排队、公众号线上取号,人到齐80%入场。品牌有一项针对宝妈的优惠福利——孕期准妈妈免排队,享受优先安排就餐福利;另有针对医护人员、外地食客及12岁以下孩童的优惠。
3月22日,极目新闻记者咨询了4家火烧云门店,工作人员均称,孕妇到店可以不用排队,告知服务员就可以优先安排,与孕妇同行的人也可以一起就餐。这是火烧云品牌方面统一的规定,所有门店都是这样的做法。“显怀”的孕妇过来,服务员会直接安排;如果是不“显怀”的,需要出示与妊娠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孕检报告等。
上海一家火烧云门店的员工称,曾经有其他客人对孕妇优先提出过不满,他们会记录向上反馈。北京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称,如果有其他食客不理解这一规定,服务员会进行沟通,孕妇只管安心优先就餐。上海另一家门店的员工称,门店推出这一举措已至少有5年时间。
网友发帖
部分网友认为商家“慷他人之慨”
火烧云门店的这一安排,引发了关于餐厅是否应该让孕妇免排队的讨论。
在社交网站上,多名网友称赞了火烧云餐厅让孕妇不用排队的这一福利。有人表示理解称,孕妇身体承受能力比不过他人,餐厅照顾孕妇也是可以接受的。两名女网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们在孕期到火烧云门店就餐时,体验了免排队的服务。“没有出具(报告)……我已经显怀了,服务员没有说什么。”一名网友称。
但上述网帖的发布者认为,餐厅此举损害了其他顾客的利益。还有网友留言称,餐厅对孕妇友好,不该由其他客人让渡权益,此举是“慷他人之慨”。
3月22日,一名网友告诉记者,3月16日自己到上海市静安区一家火烧云门店吃饭,当天上午10点50分前后取号,直到下午3点左右才进店。排队等号期间,连续看到有两名自称孕妇的人没有排队,与几名同伴一起进店,但她们看上去不像是孕妇,也没有出示检查报告等材料。
在该网友看来,餐厅实行这一举措,没有征询其他排队顾客的同意,自己在这家门店也没有看到显眼的公告。孕妇优先进店,增加了其他顾客的等待时间,有些不合理。此外,部分顾客的孕妇身份也难以核实,有人或许会打着孕妇的旗号钻空子。商家如果想要体现对于孕妇群体的关怀,可以采取其他不减损其他顾客利益的方式,如发放优惠券等。
记者咨询的三家火烧云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品牌公众号、门店门口都有“孕妇免排队”的公告,但若是有人作假冒充孕妇,他们也没有办法。
网友发帖
律师称商家对此可以自主决定
22日,火烧云品牌方面工作人员回应极目新闻称,这是公司比较人性化的规定,参考了公共场所对孕妇让座的做法,“孕妈妈本来就是需要特别照顾的。”火烧云创始人的账号发文讲述孕妇优先举措时曾表示,“天大地大妈妈最大。”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也有其他餐厅推出了孕妇优先的福利。上海市静安区一家四季民福烤鸭店的店员称,孕妇到店时,只要有空余餐桌,孕妇都可以优先用餐,“跟我们服务员说一声就好了。”黄浦区一家蔡澜港式点心门店店员称,如果顾客不多,孕妇可以直接进店用餐;高峰期时,到店的孕妇可以在等候三桌后就餐。
记者咨询了海底捞在上海的多家门店。工作人员均表示,在排队高峰期,门店会视现场排队情况,优先安排孕妇、老人、小孩、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就餐。不过,这一安排不代表孕妇不用排队,“一般会视现场情况决定,也有可能有老人、小孩等(排在前面)。”
如何保障非孕妇排队顾客的权益?上述四季民福烤鸭店店员称,有些客人对孕妇优先的举措有些不满,目前店方正在考虑进行优化调整。海底捞一门店的工作人员建议,顾客可以提前联系门店预约用餐时间,门店将在相应时间为客人预留出座位,避免长时间排队。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市消保委公益律师张玉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因孕妇生理上的差异,法律在其工作和劳动方面会给予相应保障,在其消费层面则没有规定。餐厅优先安排孕妇就餐,不存在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企业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张律师建议,企业让孕妇优先就餐或是有其他特殊安排,同时也应保障其他顾客的知情权,应公开且明确告知相关举措。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两年,餐饮最火的品类无疑是湘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费大厨辣椒炒肉和兰湘子湘菜小炒。
如果这两个品牌PK,谁会胜出?
我们从品牌影响力、品牌定位、菜品质量、消费者口碑等维度展开,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湘菜头部品牌究竟哪个更优秀。
< class="pgc-img">>品牌影响力
费大厨辣椒炒肉:成立于2016年,是长沙费大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辣椒炒肉连锁餐厅品牌。
截至2024年6月12日,其在中国的直营门店超过100家。该品牌于2019年12月获得湖南省商务厅授予的“长沙地标美食名片”称号,并于2020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全国小炒肉大王”荣誉称号。
此外,费大厨辣椒炒肉还在2021年获得“上海最受欢迎湘菜品牌”称号,2022年获得“北京湘菜热门榜第一名”,2023年获得“一线城市最受欢迎湘菜品牌”。
< class="pgc-img">>兰湘子湘菜小炒: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湘菜直营连锁品牌。
截至2023年10月8日,兰湘子已在全国14省43城开出200多家门店,其品牌势能在持续增强。
该品牌于2023年获得由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的“湘菜辣椒炒肉全国第一”“中国湘菜餐厅门店数量全国领先”两项认证,并在第十八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中斩获“全国湘菜最具影响力品牌”和“全国湘菜直营门店领先品牌”两大奖项。
品牌定位
费大厨辣椒炒肉和兰湘子湘菜小炒的品牌定位有一定差异,具体如下:
费大厨辣椒炒肉:定位为湘菜代表品牌,以“湖南招牌菜,很香很下饭”为口号,期望给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一顿好饭。
其品牌强调大厨文化,坚持食材新鲜、专业大厨现炒,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湘菜体验。该品牌注重菜品的口感和品质,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将辣椒炒肉这道家常菜打造成了餐厅的爆款菜品。
兰湘子湘菜小炒:定位为湘菜小炒细分品类的引导者,聚焦于湘菜小炒,致力于为更多年轻一族提供健康美味的餐饮美食体验。
其品牌强调上菜快、吃得爽的全新餐饮体验和服务理念,通过精简菜品、优化菜单搭配、提高效率等方式,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餐饮选择。该品牌注重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通过不断挖掘和呈现湘菜小炒的特色,满足消费者对于美食的多样化需求。
总的来说,费大厨辣椒炒肉注重品质和特色,强调大厨的技艺和传统湘菜的魅力;兰湘子湘菜小炒则注重效率和创新,以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快捷、实惠美食的需求。两者在品牌定位上各有侧重,都在湘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菜品质量:
< class="pgc-img">>费大厨辣椒炒肉:其招牌菜辣椒炒肉精选了新鲜的螺丝椒和优质的黑猪肉,由专业的湘菜大师炒制而成,口感鲜辣可口。
此外,该品牌的其他菜品如香煎大鲫鱼、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等也备受消费者喜爱。
兰湘子湘菜小炒:其菜品以湘菜小炒为主,招牌菜有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剁椒鱼头、长沙臭豆腐等。
兰湘子湘菜小炒的菜品注重口感和品质,采用小锅现炒的方式制作,保证了菜品的新鲜和美味。
消费者口碑:
费大厨辣椒炒肉:在大众点评上,费大厨辣椒炒肉的评分较高,消费者对其菜品的口味、环境和服务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有消费者表示,费大厨辣椒炒肉的菜品味道正宗,辣椒炒肉非常下饭,是一家值得推荐的湘菜餐厅。
兰湘子湘菜小炒:在大众点评上,兰湘子湘菜小炒的评分也较高,消费者对其菜品的口味、上菜速度和性价比都比较满意。有消费者表示,兰湘子湘菜小炒的菜品味道不错,价格实惠,是一家适合朋友聚餐和家庭聚会的餐厅。
费大厨辣椒炒肉和兰湘子湘菜小炒都是优秀的湘菜品牌,它们在品牌影响力、品牌定位、菜品质量和消费者口碑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如果你喜欢吃湘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餐厅。
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近日,2023年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正式公布,引起了酒店管理业的热议。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上榜的60家饭店管理公司(集团)客房数量为518.3万间,饭店数量为51494家,同比分别增长7.6%和7.2%。中档饭店的增长速度最快,在去年各档次饭店新开店中占比41.4%,在今年筹开饭店中,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7.5%。
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在规模上进行排名,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从不同维度对饭店集团进行了评价,包括营收、利润、市值等多个方向,同时也传递出了行业更加侧重于全方位发展的信号。
在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看来,行业将进入“碎片化”竞争时代,门店规模数量之外,在下沉市场、新兴地区;三四星级的存量酒店改造;目的地酒店的打造等多个方面,都会有着充分的竞争。
行业进入质量竞争时代
记者注意到,此次榜单的样本饭店集团是70家,从整体来看,2023年饭店总数为51775家,增长率为7.8%;客房总数为522.1万间,增长率为8.4%。
增长率数据较2022年时的7.1%和8.2%有所增长,但相较于2021年和2020年的双位数增长,仍呈现比较缓慢的态势。对此,张润钢作出判断,“疫后规模发展并未提速”。
在酒店行业人士闫苏和看来,这是行业正在公司良性转变的数据化表现。一方面,饭店集团在当前的扩张过程中更加谨慎,单纯的数量扩张已经成为过去,酒店业的扩张已迈入了寻找提升高质量的阶段;另一方面,“向存量要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2023年,中国三大酒店集团均调整了扩张计划,降低开业目标。另外,存量酒店市场已经成为了新的增长蓝海,不少酒店集团都将“存量改造”作为发力点。记者注意到,华住集团就曾提到,华住的中高端酒店将以存量改造升级为主;东呈酒店的老店翻红计划已经更新到了“3.0”阶段;更早还有首旅,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向存量要发展”。
此外,另一个行业进入质量竞争时代的信号是,行业对饭店集团的评价,不再单纯聚焦在规模上。
据张润钢介绍,在本土饭店集团的规模排名中,锦江酒店、华住集团、首旅如家、格林酒店、东呈酒店、尚美集团、亚朵集团、德胧集团、安逸酒店和岭南酒店位列前十。但若考虑市值排序,根据2023年12月31日的市值数据,华住以756.6亿元市值位居榜首,锦江以287.2亿元紧随其后,而首旅则以174.4亿元排名第三。市值排名随后的是亚朵、君亭、华天、金陵和格林。
在营收方面,华住、锦江和首旅位列前三,其后是亚朵、金陵、格林、华天和君亭。在营收增长速度上,亚朵以106.6%的增长率遥遥领先,其次是华住、君亭、首旅、华天、锦江、金陵和格林。
在净利润排名中,华住以40.9亿元位居第一,随后是锦江、首旅、亚朵、格林、金陵和君亭,而华天则出现了亏损。
此外,还有每房平均收益和单房市值等数据。综合2023年的各项指标来看,锦江在规模上排名第一,亚朵在每房平均收益和单房市值上表现最佳,而华住在总市值、营收和净利润上均位居首位。
张润钢表示,多维度评价,也鼓励饭店集团在规模之外,注重全方位的发展。
闫苏和认为,多角度的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地衡量饭店集团的整体实力,这不仅仅包括规模的扩张,还涵盖了营收、利润、每房平均收益等关键指标。这种评价体系鼓励饭店集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重视内部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以更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例如管理上的挑战和财务风险,这些问题可能由过度扩张引发。
最关键的是,这种评价方法能够帮助投资者对连锁饭店集团的品牌有更深入和清晰的理解,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深入挖掘下沉市场潜力
在细致分析2023年中国饭店集团排行榜时,一些细微之处同样引人瞩目。
例如,位居榜单末席的凯莱集团,其客房数量为7160间,这一数字在2022年足以使其位列第55名。而2022年同期,排名第60位的厦门建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客房数量为6691间。这表明,随着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进入这一榜单的门槛也在相应提高。
此外,锦江酒店在2023年的客房总数突破了百万大关,达到106.7万间,成为唯一一个饭店数量超过万家的饭店集团,旗下饭店总数达到11083家。旗下品牌包括中端品牌锦江都城、麗枫、欢朋、维也纳国际、凯里亚德、康铂,以及经济型品牌锦江之星、七天系列、IU、白玉兰等。
回顾锦江酒店的发展历程,资本运作是其扩大规模的关键策略之一。闫苏和认为,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集团,2016年收购铂涛酒店集团和维也纳酒店集团,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酒店规模和国际化水平。
资本的助力在当前仍然有效果。例如,2023年,绿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将其52%的股权以6.2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明宇商旅股份;岭南集团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都市酒店集团70%的股权。
而明宇商旅和岭南集团在榜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排名,分别位列25名和14名。
此外,据张润钢介绍,2023年,中高档酒店正在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本土酒店集团中,中端型酒店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比高达42.8%,并且在规模上相较于2022年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2023年新开的酒店中,中端型酒店占比41.4%,而今年计划开业的酒店中,这一比例更是提升至47.5%,明显超过了其他档次的酒店。这一现象标志着酒店行业结构的重大转变。华福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星级酒店的结构正在从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过渡,中高端酒店的升级趋势日益显著。
而下沉市场则是中端酒店的关键领域,可以看到,名单中规模较大的饭店集团品牌都在积极布局下沉市场。例如,华住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在中国运营的酒店数量达到9684家,覆盖了全国1290个城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个城市。
首旅集团也明确表示要深入挖掘下沉市场的潜力,开发了具有“投资小、赋能高、回报快”特点的轻管理模式,利用轻管理策略进入下沉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酒店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2023年,洲际酒店集团超过70%的新开业酒店以及85%的筹建酒店都位于二至四线城市。万豪集团也计划在2024年将30%的新开业酒店布局在三线城市以下。
对此,张润钢认为,展望未来,行业将进入一个“碎片化”竞争的时代。规模固然重要,但在下沉市场、新兴地区的开拓,三四星级存量酒店的改造,以及目的地酒店的打造等方面,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