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哈尔新闻网6月15日讯(宫芮 李慧娟 邸文辉)“香”约秋水城,“味” 享赤松茸。6月12日,备受关注的黑龙江省首届“讷河食材赤松茸烹饪技能大赛”历经两天的激烈角逐落下帷幕,此次通过烹饪技能展示和产品推介活动,线下线上共售出赤松茸 150万斤,签订销售合同总金额900万元,吸引意向投资金额 1800万元,进一步唱响了讷河赤松茸品牌,推进了讷河赤松茸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比赛期间,来自讷河全市40余家大中型餐饮企业的专业烹饪队伍参与其中。共制作出 104 道以赤松茸为主料的餐食,大赛通过创新拓展新生事物原料的烹饪运用,挖掘和创造优质的赤松茸精品菜肴,以适应餐饮消费的新潮流、新需求、新时尚,让讷河的美味赤松茸菜肴走进百姓餐桌,推动秋水之城旅游餐饮业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此次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赛事线上关注、点击量超100万人次,不仅为广大消费者和客商提供了全方位了解讷河的新视角,也为镜头前的市民们奉上了一场令人垂涎的赤松茸美食盛宴。
近年来,讷河市引进优质菌种“赤松茸”作为扶贫产业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赤松茸种植基地。此次举办的首届“讷河食材——赤松茸(大球盖菇)烹饪技能大赛暨赤松茸产品订货签约仪式”是讷河市为加速赤松茸产销链条所采取的众多举措之一。
随着韩国正式实施《以食用为目的的犬饲养、屠宰及流通等终结相关特别法》,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犬只饲养、屠宰及其相关活动,这一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同样有着食用狗肉传统的邻国中国,是否也会效仿韩国的做法,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韩国的法案细节与过渡措施**
韩国政府宣布,从2027年2月7日起,将全面禁止所有与食用目的相关的犬只饲养、屠宰、流通和销售行为。为确保平稳过渡,政府将向愿意转型或关闭业务的食用犬农场主、屠宰业者、流通业者和餐饮业者提供必要的财政援助。据统计,预计将有5625家企业受到影响。
**法律后果与社会反响**
一旦缓冲期结束,违反该法案的个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惩罚,包括最高3年的监禁或3000万韩元的罚款。这一法案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一方面,韩国第一夫人金建希一直倡导结束这一习俗,支持者认为这是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韩国育犬协会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措施,可能侵犯了相关产业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随着狗肉消费的减少,韩国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作为狗肉的替代品,黑山羊肉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涨。根据韩国黑山羊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份,黑山羊肉的批发价已经达到了每公斤2万韩元,相比三年前上涨了50%以上。
**中国的立场与可能性**
在中国,食用狗肉的习惯主要集中在某些地区,如广西的玉林市,每年都会举办所谓的“夏至荔枝狗肉节”。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度提高,这一习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那么,中国是否会采取类似韩国的措施呢?
一方面,中国社会对动物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支持更加人道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中国的食用犬产业规模庞大,涉及众多从业者,因此任何政策的调整都需要考虑周全,以免引发社会动荡。
**面临的挑战与争议**
如果中国考虑采取类似的措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其次,如何妥善处理数百万依赖食用犬产业为生的家庭?最后,如何确保这一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稳定?
**结语**
韩国禁食狗肉法的实施不仅改变了韩国的饮食文化,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案例。对于中国而言,是否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手段,需要深入考量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因素。随着全球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国未来的相关政策调整势在必行,但具体路径和时机的选择则需要谨慎考量。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河市坚持上下联动管、创新机制引、人岗相适用、优化服务留,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党管人才,科学构筑人才发展“新高地”
深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进一步突出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市委书记带头领办人才项目,采取多种方式专题推进,科学谋划人才服务“暖心八章”等一大批人才政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开辟人才“服务专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累计服务各类人才310余人次。推行人才业务“网上办”“码上办”“一次办”750余人次,在职称评定、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13个方面为人才“减负松绑”。搭建服务专家平台。15名县级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包保专家人才28名,累计征集意见建议115条,帮助专家人才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6个,不断提升专家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坚持党聚人才,积极辟建人才引进“新赛道”
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维落到实处,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三招三引”联动机制,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化体制吸引。构建县级“人才池”,合理使用临时周转编制,通过“名校优生”“丰羽计划”“特岗教师”等引才计划,五年来共招录优秀人才1814名,其中研究生87名,是过去十年引进研究生数量的3倍。强化柔性吸引。依托产业优势和本地资源推动4个“头雁”工作站、国家级环保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落地见效,充分发挥讷河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园以及大众创业梦工厂的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周末工程师、假期专家等各项举措,助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强化项目吸引。先后与中国农科院、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大学等17家高校及科研院所,洽谈对接“玉米密植高产水肥精准调控技术”示范推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及优质汉麻原料基地建设等项目61个,吸引专家学者、博士硕士驻点推动项目建设470余人次。
坚持党兴人才,勇于搭建人才成长“新阶梯”
厚植成长沃土,强化实践锻炼,积极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广阔平台。引导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干。五年来,共有427名选调生、到村任职等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基层。持续选派63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指导,积极领办合作社、农业协会,建立实验示范基地16个,推广新技术32项。选派人才在产业发展中聚力攻坚。147名青年人才主动投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组建定点招商小组及招商专班,赴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福建等22个省市开展招商310余人次,对接目标企业420余家,围绕项目招引、宣传推介、惠企服务聚力攻坚,成功招引93个合作项目,推送惠企政策465条,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2850余件次,成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力军”。
坚持党爱人才,着力打造人才服务“新品牌”
注重优化升级,用心用情用力,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依托人才服务战略联盟,用好用活“人才卡”“人才码”,围绕购房装修、家具家电、餐饮娱乐等方面开展“秋水惠才月”活动8期,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为人才提供住房补贴320余万元,人才服务联盟商家优惠32项。强化人才安居保障。累计投入226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人才公寓、人才驿站,累计为252名人才解决住房难题,充分满足各类人才住房需求,让人才安身安心、安居乐业。强化人才宣传保障。创建“讷河人才”公众号,推送人才信息370余篇,新建讷河人才公园、人才大道和人才形象墙,鼓励引导青年人才在全面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幸福“五型讷河”的生动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贡献磅礴力量。(张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