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无论什么赛道,只有坚持做好产品,在赛道机会来临的时候,都会爆发。
文:haitun1066
2022年,是品牌继续爆发的时代!据海豚智库观察,做得好的新品牌都跨过了1-10亿门槛,进入10-100亿成长阶段。
近十年来,随着“所有的消费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呼声越来越高,诞生的新品牌越来越多,走出来的品牌也越来越多。从衣食住行出发的食品、服装、汽车及配件、小家电再到母婴及儿童用品、箱包配饰、医药保健、手机和文化娱乐、运动户外、3C数码、美妆个护等一系列细分品类。每一个细分赛道都诞生出很多优秀品牌。
自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TOP100(8.0版本,非最终版)全网首发之后,我们就开始对榜单数据做部分分析,对比去年榜单,出现一个很明显变化,榜单TOP100门槛从2020年的3.5亿提高到了11.3亿,大多数品牌跨过了1-10亿的门槛,现在都在向100亿进阶发展。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品牌具体表现情况如何,我们从各细分赛道综合来看。首先综合上榜品牌所处细分赛道共15个,而每个细分赛道做得好的新消费品牌数量不一,可以明显凸显赛道入局者多寡以及品牌受众冷热。
< class="pgc-img">>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赛道上榜品牌数量最多是食品饮料,其次是餐饮与化妆品赛道,另外的热门赛道还包括智能家电、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服装饰品等赛道。随着进入2022年已经过完了1/3,疫情反复、城市封控、2022年消费赛道格局出现倾斜,有些赛道出现大幅利好,有些赛道受阻较大。我们会将2021年品牌营收表现情况与各赛道最新趋势结合做简单分析。
食品饮料
关于食品饮料赛道,上榜品牌共计17家,分别是: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元气森林、锅圈食汇、认养一头牛、蓝河乳业、简爱酸奶、大希地、李子柒、零食很忙、白家食品、欧扎克、自嗨锅、莫小仙、兰雀、A1零食研究所、螺霸王。重点关注的品牌如下:
元气森林——2021年,元气森林营收超过70亿元,同比增速达160%,此次在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15位,称得上是饮料赛道的NO.1,食品饮料赛道前三强。自2016年成立以来,元气森林一路高歌猛进,在2019年后连续三年双十一力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成为成为线上销量前一、二名。这个成立仅6年的年轻品牌已经成为可口可乐无法忽视的对手。海豚社有了解到一条消息,在近期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内部会议上,两大巨头放下狠话 “今年势必要消灭元气森林气泡水。”!
认养一头牛——食品饮料赛道细分乳制品类目的NO.1,以2021年营收25亿,同比增速60%,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42位。作为一家养牛七年、品牌成立五年的新锐乳业企业,认养一头牛专注将养牛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最好,从牧草种植到奶牛养殖,从饲料加工到乳制品加工,势必在环节中做到极致,产品也做到极致。产品好,品牌才更好!的理念才是新国货之光。
简爱酸奶——国内乳制品行业最有潜力的品牌,它只花了3年时间,销售额便翻了6倍,从3亿做到20亿,在“老炮盘踞”的中国乳品市场趟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它就是——简爱酸奶。简爱酸奶以2021营收20亿,同比增速33%,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53位。成为乳制品赛道酸奶黑马品牌。
鉴于现有食品饮料赛道情况以及市场环境,跟大家交流几个可提升有机会的点:
·解压助眠食品可向更多品类延伸,尤其是当下的疫情、经济、生活等多方面环境影响,压力大,入睡难成为当下很多人的问题;
·健康允许范围内的零食满足,如低脂低盐低糖等;
·轻酒饮在年轻女性群体中流行,微醺还是一个趋势。
餐饮
餐饮赛道在2021年是非常火热的,投资热、扩店热、消费热接二连三上演。
根据4月20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关于2011-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与金额,如下图:2018年以前餐饮行业的投融资数量呈现了整体增长的趋势,自2018年开始投融资热度逐渐下降,但是在经历2020年疫情后资本热情再度高涨。截至2021年8月,中国餐饮行业投融资金额439.1亿元,已经达到2020年的2倍。从融资数量看,2015年是餐饮行业投融资交易笔数的巅峰,此后一直呈下滑趋势;2021年交易金额超越2020年,但是交易笔数增幅有限,说明当前资本在餐饮行业的投资更加偏向单笔金额较大的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
同时,从该报告对餐饮细分赛道中融资数量排名了解到,小吃快餐、咖啡、茶饮3个赛道最受一级市场追捧。下面我们一一看看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餐饮细分赛道各品牌表现情况:
茶饮——古茗奶茶以2021营收105.0亿,同比增速50%,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十强品牌,同时也是茶饮赛道TOP1。奈雪的茶作为茶饮第一股,2021年营收43.2%,同比增速44%,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24位。
果饮——七分甜以2021营收30.0亿,同比增速500%,成为果饮细分类目最大黑马品牌。
小酒馆——海伦司作为小酒馆第一股,在2021年更是翻倍增长,以18.4亿元营收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61位,同比增速超125%。
面食——拉面作为2021餐饮相关十大关键词之一,受到资本消费的热捧,其中和府捞面以2021营收18.0亿,同比增速63%,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63位。另外,遇见小面、五爷拌面也是极具话题性的面食品牌,虽无缘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TOP100,但也荣列TOP200中。
糕点——幸福西饼、泸溪河是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上榜的两大糕点品牌,幸福西饼以15.5亿元,同比增速102%,位列第72位。泸溪河以2021年营收12亿元,同比增速80%位居第95位。糕点类目中未上榜但是热门的品牌有鲍师傅、月枫堂、爸爸糖、虎头局等。
随着2022年各地疫情的爆发,城市封闭、物流停滞、居家办公成为常态化的时候,预制菜品类已成为大众消费者与投资人口中离不开的品类。所以在2022年餐饮赛道当中的预制菜品类,我们将持续关注!关于品牌入局预制菜,品质升级是关键,另外包装技术和配送模式也非常重要,关于预制菜打造更好品质应是品牌发展最重要的一步。
化妆品
化妆品赛道入局者居多!其中涵盖彩妆、护肤两大类目,彩妆又细分出眼妆、唇妆、腮红等品类;功效性护肤又细分出敏感肌、油痘肌、干敏肌、医用等。可以说化妆品赛道的角逐甚大。
彩妆类目的完美日记虽然在2021年入榜品牌百强榜,但是它的增速放缓、投资估值泡沫破灭、作为彩妆第一股,更是在前几天收到了退市警告。不得不说它的发展也许是过去式,但是未来尚不可预期。
薇诺娜作为敏感肌专用的”功效性护肤“品牌,在2021年营收39.4亿元,同比增速48%,荣列功效护肤类目TOP1。
化妆品赛道在2021年做得好的品牌还有很多,多个品牌都做到了翻倍增长,如colorkey(彩妆黑马)、花印(化妆品综合类目的黑马)、润百颜(护肤黑马)等。具体营收及同比增速可参照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
随着“她经济”与“他经济”的双重经济形态下,化妆品赛道不再只是赚女生钱的生态模式,一大批围绕男士理容护肤的品牌将在2022年迎来爆发!其中,他经济赛道当中的“林清玄”作为男士理容护肤的第一品牌,2021年营收12亿,同比增速20%,位列榜单尾部第95位,但是该品牌在2022年的成绩可以值得期待!
另外,随着化妆品行业相关“新条例”的颁布,未来产品成分合规、营销合规或将成为化妆品品牌发展的重点。
智能家电
近年来,新兴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家电产品创新升级,新兴品类迅速成长。2021年品牌发展集中体现在清洁电器、个护电器、安防电器这三大细分类目。这三大细分类目还将是2022年的重点。智能家电品牌发展最重要还是技术提升、品质保障。
在这个赛道中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上榜品牌有石头科技、追觅科技、Vesync、云鲸智能、德尔玛电器、火星人集成灶、凯迪仕、创米科技、猿人创新,其中,可以重点关注追觅科技。追觅科技凭借“技术为盾、营销为矛,品牌、用户为本”的理念在智能清洁领域杀出来了,2021年营收40亿元,同比增速100%,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27。可以说是能够与戴森相媲美的国货之光品牌。以上所提到品牌都是智能家电里面走出来的佼佼者,在2022年该赛道市场仍有有很大空间,品牌仍需持续发力。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作为近几年愈演愈热的新兴赛道,市场空间很大,竞争也很激烈。基于消费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迭代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全球移动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消费者群体持续扩大。同时,由基础消费电子产品衍生出更多的增长性品牌。
小米无疑是智能手机赛道“新国货”品牌的TOP1,与之最具有竞争力的是荣耀,传音控股在跨境出口上做的很厉害,尤其是在非洲跨境出海当中。传音控股2021年营收492.5亿元,同比增速30%,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前十强。
另外的新兴消费电子如安克创新,专注做消费电子周边产品;如充电器、充电线、便捷式充电宝等一系列产品,借助品牌出海机遇,在2021年营收125.7亿元,同比增速34%,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前十强。电小二,随着户外露营成为热门,它的便捷式超大容量储电源,一度受到消费者热爱,在2021年营收23亿元,同比增速100%,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前五十强,随着2022年户外露营话题的持续发酵与资本追捧,想必在2022年的营收会更优秀。
usmile——专注口腔护理的usmile,其成立于2015年,由前“宝洁人”陈建群创办,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多来自宝洁、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作为消费赛道最前沿的观望者,他们首先洞察到了电动牙刷赛道的产业升级,推出品牌首款智能电动牙刷,切入了口腔个护市场。2021年营收19.0亿元,同比增速111%,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57。usmile因此成为口腔护理赛道的黑马品牌。
素士——早于usmile几个月的素士,也是以电动牙刷步入口腔护理市场,其后2018 年,素士开始围绕头部护理,组建团队,进行跨品类的产品研发尝试。发展至今,素士先后推出了吹风机、剃须刀等产品,成为了行业内少有的横跨口腔护理、头发护理和男士理容三大品类的品牌。它在2021年营收达17.8亿,同比增速30%,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68位。
服装饰品
2021年服装饰品赛道最热门的细分类目当属内衣赛道,如Ubras、蕉内、内外,凭借着“女性经济复苏”“女性经济崛起”这一2021年热议主题,三大品牌凭借各自的定位收获一大批消费者追捧。三大内衣品牌增速均保持倍数增长,我们一起看:Ubras2021营收35.0亿,同比增速150%;蕉内2021营收29亿元,同比增速109%;内外2021营收18.5亿,同比增速131%。至于他们的排名可以参照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
SHEIN无疑是服装饰品赛道中的超级品牌,凭借中国强大的柔性供应链体系碾压国外一众品牌。2021年营收1000亿元,同比增速89%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第2席。
关于服装饰品赛道的更多优秀品牌可以继续参照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而2022年服装饰品几点未来趋势,在此与大家做交流分享:
·从小众潮流变成大众流行的:山系、户外风、露营;
·基于植物纤维的可降解的:纯素皮革——可持续风潮推动植物性皮革发展。
·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联系的:虚拟服装
·集合功能性和亲子需求的:宠物服装、亲子装;
·以国为基础,潮为核心的:国潮服饰;
仅供分享交流!
智能汽车
2022年开年随着“油价上调”新能源汽车也一度深陷“汽车涨价潮”的舆论风波,“蔚小理”三大智能汽车自然在风波的中心。智能汽车领域不乏创业者入局,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的高门槛限制与要求,在这一赛道当中走出来的品牌并不是很多,仅有7家,分别是: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威马、零跑科技、哪吒汽车、高合汽车。但是他们在2021年都有一个共性,同比增速几乎保持倍速增长,其中除威马汽车2021年营收64.8,同比增速96%,位列百强榜第17位。“蔚小理”作为三大智能汽车黑马品牌,均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前十强,其中蔚然领先,2021年营收361.4亿元,同比增速122%,位列百强榜第5位。
随着2022年上海疫情的持续封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还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疫情对智能汽车赛道的打击甚重,至于造成多大的打击,我们现在还无法评估与预计,只能期待疫情早日平息。
其他
还有更多赛道如日用品、宠物、母婴、烟酒、电动车、潮玩IP等赛道均有优秀品牌上榜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宠物赛道最具代表性品牌是麦富迪以2021营收20亿元,同比增速33%,位列第63位。母婴赛道babycare以2021营收60亿元,同比增速30%,排列品牌百强榜第19位。烟酒赛道:RELX悦刻作为烟酒赛道第一股,以2021年营收85.2亿元,同比增速123%,位列品牌百强榜第13位。电动车赛道有两个新品牌上榜,分别是小牛电动车和哈罗电动车,最值得看的是哈罗电动车,2021年营收13亿元,同比增速130%,位列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
至于更多小众赛道品牌表现情况,可以关注2021新茅·品牌百强榜完整版。
小赛道有大机会,大赛道有小机会!
2022年依然是消费品牌爆发的时代,无论什么赛道,只有坚持做好产品,在赛道机会来临的时候,都会爆发!比如今年的预制菜、户外露营就迎来了大爆发!
京报讯(记者郑明珠)5月31日,新京报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方面获悉,为进一步了解餐饮、零售、生活服务企业的发展最新情况,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展了“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统计调查工作。在日前举办的CCFA新消费论坛——2024中国特许加盟大会&生活服务业发展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对《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及呈现趋势特点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总体来看,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行业集中度高,加盟热点聚焦在新茶饮、零食折扣、咖啡等业态。
据介绍,《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涵盖了餐饮、便利店、生活服务、专业专卖店等业态,其中餐饮业98家,占比35%,便利店80家,占比29%,生活服务60家,占比21%,专业专卖店42家,占比15%。涉及门店总店数达到了631003家,同比2022年门店数572130家,增长10.29%。其中,拥有万家以上门店的加盟品牌有9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门店在5000家以上的品牌35家,占比12.5%,门店总数占“TOP280”门店总数的54.32%。门店在1000-5000家的品牌99家,占比35.36%,门店总数占“TOP280”门店总数的34.63%。在280家企业中,前20%的企业(前56家)占门店总数的66.98%。
彭建真称,近几年来,随着服务行业的发展,加盟领域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茶饮,咖啡、零食折扣和食品专卖业态表现亮眼,很多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到了很大规模。在零食折扣业态中,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已超过7000家,在新茶饮业态中,霸王茶姬超过3700家,在咖啡业态中,瑞幸咖啡达到16000家等。
彭建真同时提到,快速发展的生活服务类企业不仅在一二线市场有竞争力,在下沉市场尤其是三四五线市场都有良好的表现,而且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可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未来应关注文化消费和体育消费快速发展的趋势。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商业街探案
在5月14日发布的《卧底娃哈哈奶茶店:9小时卖出300杯,店长吃不上饭还被外卖小哥骂》中,讲述了编辑卧底打工的经历,该文发出后获得了几十万的阅读,读者们的反馈也是相当热烈,纷纷表示我们在写软文。
不过其实关于娃哈哈奶茶的稿件我们总共写了两篇,今天这篇才是重点。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即便看起来生意不错的茶饮店,也不代表能赚钱。而对于娃哈哈奶茶,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不推荐加盟”。
初始投资60万,3年半回本?
相对整个奶茶加盟投资的行情看,投资娃哈哈的资金门槛不算低,但并不夸张,应该说是行业内比较正常的水平。
根据娃哈哈奶茶某招商经理的介绍,加盟费用为:技术培训费跟运营成本费共13万、整套制作奶茶设备包括收银机系统跟供应链10万、合同保证金2万(可退),装修由公司装修队统一装修,费用在3000到3500元左右一平方,总筹备资金建议不低于60万。
那么投入这60万后,要多久才能回本呢?我们以卧底的那家奶茶店为模板算算账:
首先是单量计算,探案编辑在周五卧底打工,晚上7点下班时,该店堂食170单+,因为下班时距离打烊还有一段时间,堂食超过200单也是有可能的。
同时,饿了么外卖大概80单+,美团外卖大概30单+,在周五这天外卖单量110单+,但根据两大外卖平台数据显示,该店外卖月销量共计2500单左右,平均到每天的外卖销量应该不到100单,说明卧底打工的周五属于销量比较好的日子,这也正常,因为在餐饮业,周五、周六、周日的生意一般来说是要好于平时的,所以我们在盘点该店营收时,把日均堂食单量估算为200单左右,月单量按照30天计算为6000单左右,而外卖单量则根据外卖平台数据,以月均2500单计算,那么我们再按照客单价20元(根据娃哈哈奶茶店的价格和奶茶业经营规律,实际客单价有可能略低),可以得出流水:堂食月流水120000元,外卖月流水50000元,总营业额共计170000元/月。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数据不可能100%准确,因此,以下的计算只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然后我们来核算一下实际运营成本。
奶茶店的毛利一般为65%左右,那么就65%的数据计算得出,堂食毛利为78000元左右,外卖毛利32500元,然后外卖还要从营收(50000元)中扣掉约20%左右的服务费,约10000元,那么月毛利应该在100500元左右。
看起来还不错,但再扣掉运营成本呢?我们估算每月员工支出30000元、水电费5000元、进货物流费3000元、损耗1500元、其他杂项1000元,共计40500元。扣掉这些运营开支后盈余60000元,当然这不包含高额的房租支出。
至于房租,该商场不同中介的报价差距比较大,从40元/平/天到65元/平/天都有,当然根据在商场的不同位置、面积 、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所以我们也只能找到有公开报价的铺子做个估算。
相关租房平台数据显示,同商场某店铺招租,面积为38平米,价格为40元/平/天,月租金为45600万元。那么60000元减掉45600元后就是14500元。
那么如果月净利润为15000元左右,收回约60万初始投资,就需要40个月,也就是3年半左右,而根据奶茶店行业的一般规律,一家普通奶茶店的生存周期应该在3-5年,也就是说有极大可能在收回成本前就倒闭了。
我们再从逆向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如果在上海核心商圈投资60万元开一家40平左右的娃哈哈奶茶店,想要在1.5年回本,必须保证月纯利近34000元,同时满足房租严格控制在36000元以内,但实际上很难兼得,因为人流量高的铺子房租必然高,这是个永远的矛盾体。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探案编辑卧底的奶茶店,连店长都要忙的吃不上饭了,因为在实际经营中,奶茶店要对员工有良好的培训以便根据热销时间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严格控制食材损耗,尤其是水果。
同时,一家小小的奶茶店也涉及不少员工管理、客服沟通、售后沟通和安抚外卖小哥催单情绪。只有在这些环节拼命提升效率,才能看到活下去并且盈利的可能性。
营销不遗余力,但娃哈哈做奶茶的诚意需要拷问
应该说,娃哈哈奶茶的声势非常大。
在2020年7月,首家娃哈哈奶茶直营店在广州正式开业。董事长宗庆后专门从杭州飞到广州,亲自为奶茶店打call,号称这是第三次创业。在当时,娃哈哈提出来未来10年在全国布局1万家茶饮店。
但我们也注意到,尽管娃哈哈对奶茶店在不遗余力的进行品牌背书,比如除了官方不断造势外,奶茶店的前台上也会整整齐齐地摆上一排娃哈哈的主力产品AD钙奶,同时,店内多款奶茶都是以AD钙奶为原料支撑,整个店面的装修也是“一眼娃哈哈”的风格,但娃哈哈并不是奶茶运营方的大股东。
天眼查数据显示:娃哈哈奶茶店的运营方是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有两大股东,广东冠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占股 75%,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占股 25%。娃哈哈官微在2020年5月15日曾经发布过一条消息,称奶茶项目不是直营,而是授权给合作伙伴运营的。
事实上,娃哈哈近年来一直被品牌老化所困:其营收在2013年为782.8亿元左右、2016年为529亿元左右、2019年为464亿元左右,等于说在布局奶茶业务时,营收对比6年前缩水了300多亿。和高投入、高风险的新品研发、新业务拓展对比,把品牌授权给另外一家公司放加盟,似乎就是个低投入高回报的模式了。
娃哈哈的选择实质上是授权给其他公司招加盟,这不免令人想到贴牌大王南极人,只做品牌运营、授权不生产,利润是高了,但也带来了价格体系混乱、品控等问题。
所以,从过往的经验看,加盟娃哈哈奶茶至少在理论上存在三个坑:
1、 奶茶行业在今天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娃哈哈奶茶来的很晚了。
2、 加盟的结果很可能是给品牌方贡献利润,不是给自己贡献利润。
3、 品牌授权模式加大了加盟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加盟商还应该关注到一些小细节,比如投资娃哈哈奶茶的初始投资是否存在一些水分。
首先是娃哈哈奶茶品牌方的装修费用,10万元的店面升级改造价格不菲,按照北京的装修标准最低1300元/平米,30-50平米的奶茶店加上门头应该在5万元-8万元。
其次是10万元的装备采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某宝某东的厨房设备价格,或是到大型综合市场询问。
当然,从我们报道过的奶茶店加盟来看,品牌方提供的装修或者设备价格偏高在行业内并不算个案,但对加盟商来说,能多争取到一些初始投资费用的降低也是好的。
然后是技术培训和后期运营的13万元,这里的技术培训成本是否太高,也需要加盟商在咨询时针对具体细节多加留意和判断。
最后,到今天,娃哈哈的开店数量可以说是一个谜,在去年7月开设首家直营店时,有报道称当时娃哈哈已经通过加盟的形式开了400多家店,而根据娃哈哈在奶茶在小红书披露的数据,到2021年1月7日,门店总数达到250+。不过不论哪个数据,都可以说距离10年1万家的目标相差比较远。
在当代餐饮市场中,奶茶饮品类的投资日益火爆,即便对于日前相继爆出的奶茶加盟7亿骗局,明星代言的入坑等新闻,依然有不少人想要入行。
对此,我们希望老板们对开茶饮店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茶饮店要赚钱,比你想的难10倍,而娃哈哈在这个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