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中国宣布增设“食品安全质量委员会”。 康玉湛 摄
麦当劳中国增设“食品安全质量委员会” 明年起增加10%非通知式检查
中新网上海11月21日电 (王笈)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21日在上海宣布,麦当劳中国增设“食品安全质量委员会”,对食品安全进行持续风险评估;2018年对供应商的非通知式检查次数将增加10%。
第二届“麦麦全席”上,麦当劳中国再次强调公司对食品安全的坚守。“食品安全是麦当劳的重中之重。2017年至今,我们对供应商进行了超过100次非通知式检查,100%合格;我们也一直提前与主要供应商分享在中国的发展计划,确保他们食品安全、品质和产能上做好准备。”张家茵说。
麦当劳中国邀请法国籍主厨Harauld Sextus主理五道创意料理。 潘索菲 摄
此次麦当劳中国新增设的“食品安全质量委员会”,成员除了来自麦当劳全球和中国的食品安全专业人士,还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等行业专家。委员会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对食品安全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并提出建议和措施,确保麦当劳中国的食品安全及品质。与此同时,麦当劳中国还将“携手”第三方机构,持续对供应商的质量安全体系、设备等进行检查,2018年对供应商的非通知式检查次数将增加10%。
据张家茵透露,麦当劳中国设有多个环节坚守食品安全,“首先,公司有食品安全部门专门检查供应链部门的工作,起到监督作用;第二,我们有20个左右最主要的供应商,占了我们超过70%的采购,在如此集中化的采购下,他们本身对工厂的投入是比较高的,会始终符合麦当劳的标准,比如每个关键点上会有闭路电视,可以随时抽查;第三,通过和第三方权威机构合作,对供应商进行不通知式的突击检查;第四,我们有一个举报热线,每个供应商一定要有,打这个电话会直接到总部的中央食品安全举报中心,如果收到举报会做保密、中立的调查,进行核实;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这次新增的‘食品安全质量委员会’。”
而对于麦当劳中国此前更名“金拱门”一事,张家茵当天也作出了回应,称改名其实是个“蛮痛苦的过程”。“麦当劳中国的董事长张懿宸先生和美国总部讨论了很久,麦当劳这个品牌肯定没变,但是因为特许经营市场的国际惯例,当麦当劳美国从大股东变为小股东时,他们希望我们在所有营业执照里有个公司名字的变更,来体现公司是有改变的。所以从法律角度,我们要把公司的名字改一下。没有想过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至于为何是“金拱门”?原因还在于麦当劳“DNA里的标志”——Golden Arches。“Golden Arches意思是金色拱门,我们自己内部也是这么叫的。所以想找个中文名字的Golden Arches,最后决定用‘金拱门’。”张家茵解释。
当天的第二届“麦麦全席”上,麦当劳中国邀请法国籍主厨Harauld Sextus主理红、黄、绿、黑、白五道创意料理,呈现“新鲜安心,任你出彩”的主题。麦当劳中国同时宣布,未来五年,中国内地将新增约2000家麦当劳餐厅;麦当劳中国将自2018年1月起在官网及社交媒体平台公布全菜单的营养信息,帮助消费者更好规划自己的均衡膳食。(完)
月13日,
“麦当劳给过期食材换标签续命”
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 class="pgc-img">>5月13日晚,
麦当劳中国官网
发布《关于近期媒体报道的声明》,
称正积极配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进行调查与核实,
对于涉事餐厅带来的影响
深表歉意。
< class="pgc-img">>此前报道
媒体曝光麦当劳后厨:
存在篡改食品保质期等问题
5月13日,新京报曝出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和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均存在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食物过了保存期依旧售卖以及偷工减料等问题。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还存在炸油品质超标的情况。
从报道看,涉事餐厅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等,已是潜规则,在其店内属于常态化操作,“只要遇到食材到期的情况,他们几乎都会选择篡改到期时间,而不是将食材废弃”。
并且,这种基本操作不只是普通员工干的事,而是值班经理,乃至餐厅经理都参与的事。正如报道所称,“记者发现在值班经理的带动下,其他后厨员工也是上行下效……”这个细节触目惊心,也更值得追问。
< class="pgc-img">>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已赴涉事门店进行调查取证
5月13日上午10点10分,记者分别致电涉事门店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和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所属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已赴涉事门店进行调查取证”。
“快的话中午之前就能出(调查)结果,最晚今天(13日)下班前。”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5月13日上午9点20分,记者致电上述两家涉事门店,均正常营业。
其中,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工作人员表示尚未注意到相关消息,也未接到麦当劳中国总部的相关通知;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工作人员也表示对此事“不清楚”。
网友评论
针对报道中麦当劳门店行为,
网友议论纷纷:
“就在单位旁边,
办公室几乎人人吃过这家店,
谁懂……”
“一直挺相信他们的卫生的”
“麦当当你背刺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截至2023年年底,已在中国拥有超5500家门店。
来源:综合自广州日报、中新经纬、麦当劳官网、澎湃新闻、@人民网评、新京报 编辑:小M
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选择更为简单、便捷的餐食,各式各样的快餐店也变得随处可见。实际上,快餐文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但在此过程中,肯德基和麦当劳屡屡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就在今年,新京报记者暗访麦当劳,发现有餐厅在值班经理的带领下篡改食材保质期。
换个标签"续命"
食客的安全谁来保护?
据新京报5月13日报道,今年3月至4月,新京报记者应聘进入河南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和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发现后厨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问题。餐厅后厨1、2号油槽的油,于3月7日晚更换,连续使用到9日晚上,已经呈墨色,即便在过滤之后,仍没有直观的改变。
在麦当劳后厨工作多日,上述记者发现有的食材的时间条会被剪掉直接换上新签。只要遇到食材到期的情况,值班经理和后厨员工们几乎都会选择复改到期时间,而不是将食材废弃。
与此同时,涉事门店还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从新京报披露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的员工在讲解酱枪用法时提到,正常每个汉堡(麦辣鸡腿堡、麦香鸡汉堡、培根蔬萃汉堡)需要打20毫升的酱,为了省酱一般使用每枪出10毫升的机器,另外一个20毫升的机器在检查人员来的时候使用,早餐使用的鸡蛋炒熟了少给一个半个也看不出来。
对此,人民网、光明网-时评频道先后发文批评麦当劳,其中光明网报道称,作为国际连锁品牌,麦当劳有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它甚至被视作餐饮行业的标杆。此次被公开曝光,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上失守,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大打折扣,也打破了行业标杆的神话。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大公快消采访时表示,当前各种餐饮成本不断上升,导致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也说明目前麦当劳对成本的管理和品牌的维护都欠缺更好的经验与能力。
沈萌建议,所有者不可以唯利是图,需要更专业的平衡消费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消费者的体验提升,也是投资者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随着该事件的不断发酵,麦当劳也发布声明表示,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对于违反操作标准的行为,绝不姑息,严肃处理。但截至5月21日,关于"麦当劳给过期食材换标签续命"的词条阅读量已超过6857万。
事实上,这也并非麦当劳第一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翻车"。据法制日报等媒体报道,2021年10月,麦当劳因使用隔夜发黑的生菜等食材引发舆论关注。2021年10月20日晚,麦当劳通过媒体做出回应,称公司正在了解视频中这家餐厅的情况并进行核实,同时会增加对餐厅的非通知式检查。
另据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今年2月,一位湖南消费者表示,他在麦当劳衡阳船山路餐厅就餐时,在所点的可乐中喝出了消毒水的味道,随后他和女友都出现了头晕、头疼、发热、喉咙肿痛等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状。当晚,该消费者和女友前往附近医院急诊就诊,拿到的《危重病人告知书》显示,该消费者临床诊断为食物中毒(84消毒液)。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禁止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也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如实记录并保存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销售等信息,保证食品可追溯。
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麦当劳,影响的也并非麦当劳公司本身,还包括三元股份等重要股东。
"牵手"30余年
三元股份沦落到资不抵债?
麦当劳和三元之间的"缘分"要追溯到1991年。当时成立的北京麦当劳,是由三元与麦当劳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2080万美元,三元股份与麦当劳公司各出资1040万美元,分别占比50%。
在麦当劳不断扩张的同时,三元股份"受益匪浅"。财务数据显示,2009年-2012年,三元股份从麦当劳获得的投资收益分别为7795万元、6000万元、6000万元、8954万元。同时,三元还获得了一定政府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三元股份的净利润数据并不可观。2009年-2012年,三元的净利润分别为4100万元、-1.29亿元、5100万元、4900万元。如果除去北京麦当劳带来的收益以及政府补贴,三元股份在此期间并未实现盈利。
但是,投资麦当劳似乎也并非一项"稳赚不赔"的买卖。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4.04亿元,同比下降18.43%(其中,新收入准则影响7.3%);净亏损1亿元,由盈转亏。其中,对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的投资出现408.59万元亏损。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由于合营企业北京麦当劳经营利润的减少,三元股份投资收益同比下降82.24%,约3730.12万元。
不过,在2021年-2023年,北京麦当劳为三元股份累计带来了约1.21亿元分红,占三年净利润总额的22.92%。
但是,三元股份自身情况却不容乐观。从财报中的债务数据来看,从2017年到2021年,五年时间里三元股份的负债总额就从25.82亿元增长到97.74亿元,翻了近4倍。期间在2018年,三元股份以近50亿的价格收购了主营植物基产品的法国百年健康企业StHubert,为此公司长期借款直接从2017年的3.45亿元飙升至2018年的32.45亿元,并导致三元股份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33.84%升至2018年的55.75%。
截至2022年末,三元股份的短期借款达到15.66亿元,再加上2.57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公司的短债规模已超18亿元。而同期内,三元股份的货币资金只有9.5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到了2023年,三元股份的负债总额缩减到40.23亿元,但9.61亿元的短期借款仍远超不足1.4亿元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与此同时,三元股份的主营业务也逐渐出现"不赚钱"的情况。从财报来看,2020年,三元股份主营业务营收72.88亿元,同比下降9.78%。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6.33亿元,同比增长4.73%。2022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除液态奶、固态奶、冰激淋及其他、涂抹酱外,新增畜牧业产品分类)收入80.03亿元,同比下降9.58%
到了2023年,三元股份主营业务营收78.41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乳制品业务营收74.54亿元,同比增长5.21%;毛利率23.88%,较上年下降4.93%。畜牧业营收2.19亿元,同比下降70.25%,毛利率-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