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能能(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近日,黑龙江大庆市肇州县一家奶茶店疑因没先说“进店扫码”被勒令关闭,引发关注。监控视频显示,一名男子进入奶茶店,店员对其说“欢迎光临”,然后说“请扫一下码”。该男子称,“说晚了,我是市场监管局的。”随后,又有两名男子进入奶茶店,表示奶茶店“防疫执行不彻底”,拿出封条勒令奶茶店关门。同日,官方通报,经查,该情况属实,多人被处理。(11月11日 澎湃新闻)
餐饮店必须先说“扫码”,再说“欢迎光临”,才是防疫执行得彻底吗?这有明文规定吗?这合乎法理情理吗?事件中的执法人员凭借吹毛求疵,便可勒令正常营业的奶茶店关门,这实际上是一种滥用职权的行为。该行为触及法治底线,绝对不可容忍。
以检查为名过度执法,属于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滥用职权是行政行为违法的表现之一。行政机关的决定,虽然其权限范围以内,但不符合法律授予这种权力的目的。行政机关不能自由地行使权力,法律授予行政机关权力是为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目的,以及某个更为具体、特定的目的,行使权力必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目的,否则即构成违法行为的权力。
此次事件中,市场监管局的职能范围包括规范、监督、查处市场行为,法律赋予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市场活动的有序进行。此三位工作人员监管餐饮店防疫执行情况,的确在权限范围内。但随意勒令关店并不符合法律赋权的目的,过度运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甚至态度恶劣,故意刁难,构成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
其次,流程不合规的监察是无效的。监管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首先表明身份,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再进行监察工作;从程序上说,每个人都有进店主动扫码的义务,故意违反政策,再执法,则为钓鱼执法。事件中三位工作人员,没有出示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身为执法人员,进店以后不主动扫码,流程并不合规,难道没有知法犯法、钓鱼执法的嫌疑吗?
需严格规范国家公职人员用权行为,肃清执法乱象。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严禁随意停工停产、未经允许随意封控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仅因晚说了“扫一下码”,就被勒令关门,这难道不是“层层加码”吗?某些基层执法人员,权力并不大,却在自己很小的权利范围内为难别人,根本没有共情到疫情之下普通人生活的辛苦。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及时出台并调整政策,已为疫情防控尽了最大的努力,而应落实政策到各个地方的某些工作人员却“拉了后腿”。因此,规范国家公职人员执法行为刻不容缓。
因此,除了处罚,还应加大监督和惩治力度,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让疫情下所有老百姓集中团结,共渡难关。
前,曾报道
上海一家CoCo都可奶茶店员工
在做茶饮时
一边徒手切西瓜
一边偷吃了最甜的瓜心
再将剩下的西瓜切块装入盒子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有的网友担心
消费者因此需要承担卫生风险
还有的网友认为
“大惊小怪,没什么”
7月8日,上海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浦江所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涉事门店,值班店长熊彩鑫称此事属实,已经上报给公司,公司已对该员工做停职处理,待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此外, 熊店长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公司守则,根据“员工饮用饮品”条例中的第一条显示,“门市员工在上班时间内,除了用牛奶类、乳酸菌类、酒类、新鲜水果制作饮品外,其他饮品皆可无限畅饮”。
“员工上班期间不允许偷吃水果。”熊店长回忆,事情发生在7月2日晚上21点,她也是在事发第二天,接到媒体记者打来的电话才得知此事。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不应在专间或者专用操作区内从事应在其他食品处理区进行或者可能污染食品的活动。
《食品安全法》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浦江所副所长唐群烨还告诉记者,“经现场检查,该店内整体卫生情况较好,员工健康证件齐全,规范佩戴工作帽及口罩,索证索票齐全。现场发现,该店有公司总部统一制作的‘日管控’表格,但内容较为简单,未能涵盖全部食品安全风险点,且食品安全管理员人员自查流于形式,检查记录均是‘无问题’。我们现场责令店内负责人予以完善,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唐群烨表示,针对此次问题,监管部门将敦促店方加强员工培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范。
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发现涉事的CoCo都可茶饮店的注册登记名称为上海亿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江文路分公司,经营范围为餐饮服务(不产生油烟)。该经营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处于有效期内,有效期至2028年4月23日。
搜索发现
餐饮相关工作人员
由于培训、管理工作的缺位
容易出现
不按规定加工食品的行为
2020年2月
有网友爆料称
上海某面包店一名工作人员
在切面包时
将口罩拉到了下巴处
且没有佩戴手套
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对经营者制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约谈了门店负责人,要求其严格规范员工的管理和操作程序。
食品安全向来是
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尤其现在进入高温季节
天气较为闷热
员工易不规范佩戴口罩、手套
安全卫生风险提高
相关经营者必须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管理部门也应
加强相关教育、定期检查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贝壳财经、上观新闻、网友评论等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茶店因先说“欢迎光临”后说“扫码”而遭停业处罚,这则新闻火了。
2022年11月11日,黑龙江肇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王某某等3名工作人员对县城内营业场所某奶茶店疫情防控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奶茶店服务员对进店三名执法人员说“欢迎光临,扫一下码”,执法人员称“说晚了,第一句就应该说扫码”。随后亮明身份,认定该奶茶店没有严格执行扫码、验码规定,勒令奶茶店关停一天。
从网上流出的视频来看,“执法”过程既黑色又荒诞。奶茶店空空如也,店员好不容易等来的第一批“客人”却是三个神气活现的公职人员。先说“欢迎光临”本是服务业的制式敬语,然而在公职人员的眼里却成了需要贴上封条停业一天的重罪。从“找个后门出去”的用语来看,恐怕店员走晚一步就会被封在店里一天喝奶茶度日。
公职人员全程用肩膀看人,语气生硬粗暴犹如口含天宪,身体力行地演示了什么叫“以最小的权力,给人制造最大的不便”。也许这对公职人员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好处,但无疑在那一刻、也许在头天晚上,他已经想好了如何享受权力快感的剧本。
明乎此,可知“处罚依据”已经不重要了,公职人员的“一时兴起”可以为自己的合法伤害权找到足够的理由。试想,如果店员说的是“请您扫码,欢迎光临”,是否“处罚依据”就会变成“第一句没有先欢迎客人,违反XXX要求,对你予以处罚”?
看过整个视频,整个执法过程从头到尾流露出“钓鱼执法”的浓重气息,甚至到了不需要也不屑于制作鱼饵鱼钩、可以直接甩竿的地步。另据媒体报道,肇州县这一天之内就关停了二十家经营场所,其中十九家是因为未能严格执行“一扫三查”的要求。人们不禁要问,如果这家奶茶店的监控视频没有流出,当地一个部门是否又要度过一个任性的星期六?
更进一步,这一事件道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越是微小的权力,恐怕还越难以监管。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行使权力者未必有多高的职位,甚至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刚好处在关键的岗位上。有了一丁点的度支之权,就要为己敛财;一点点的行政之权,就要享受把令来行的快感。越是微小或是临时性的权力,其回报的“性价比”恐怕还越高,也因其隐蔽性不易察觉。所以,这构成了法治与依法行政的一大痛点。
“吾尝将百万军,今日乃至狱吏之威”——出将入相的大人物周勃,面临狱吏的“任性执法”时也不免发出如此喟叹。类似事情发生在没有依法行政、正当程序观念的古代,可以理解。可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如果容忍基层公职人员任性武断地行使“合法伤害权”,等于赋予其自由裁量权、随意扩张权力、取得灰色收入、难以监督追查的空间,造成民众的痛感,影响社会的观感。
事件的后续也一度在荒谬的道路上继续狂奔。监控视频在网络发酵后的第一时间,有人专门跑来奶茶店称该事是误会,“执法人员系假冒”,店家可以正常营业。这个回应引发了更大的质疑,因为假冒国家公职人员可是比执法不当更严重的罪责。
也正是这一天,国务院出台了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其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随意封控、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基层这种以防疫为名义而肆意扩权、武断任性执法的行为,可以休矣。当晚,官方的正式通告承认三人确为肇州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并对相关肇事人等予以处分,表示“执法不规范,方法简单粗暴,态度生硬,以商家没有第一时间要求扫码为由故意刁难,以检查为名滥用职权,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因先说“欢迎光临”被封,一点点的行政之权可被扭曲致此,可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可见微权力的任性其潜在破坏力有多大。再小的权力,也一定要依法行政。国务院最新的“防控二十条”已经申明,公共卫生事态赋予基层的权力是临时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才能赢得并维系公职人员长久的公信力。
王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