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格外珍惜晴天,珍惜这介乎于灿烂和明媚之间的阳光,珍惜这为数不多的春天的味道。』
???
这两天又开始下雨了。你还记得春的味道吗?在福州,这或许很难尝到。经过漫漫长长的雨季,湿漉漉的,呆在房间里,就好像整个人要发霉了。
由雨入晴的时候,就会看到朋友圈里一阵一阵地晒照片,庆祝今年这来之不易的“流浪归来”的太阳。
< class="pgc-img">>然而初晴几日,福州就好像入了夏。不知道有多少人,早上披挂着厚外套,还没中午就换成短袖了。也不知道多少人,还没用电风扇过渡,就在这闷热闷热的暮春时节,“滴”的一声翻了空调的牌。
福州的天气就是这么奇怪,从去年起就流传着满三十立减十五的段子。而我们,经过了冬天冰凉彻骨的雨,也经过了初春绵长绵长的雨,终于想起来,当初不该这么嘲笑福州的。
我错了,给福州道一句歉。别再趁我没带伞的时候下雨了。
< class="pgc-img">>时间滴答滴答地走,就好像火车静静地数着轨道的枕木。立夏再不久就要来了。
正因为这看似无尽的雨、冰凉的风,还有昨天的冰雹,它就跟不要钱似的,所以我们格外珍惜晴天,珍惜这介乎于灿烂和明媚之间的阳光,珍惜这为数不多的春天的味道。
虽然,它就快要结束了。
< class="pgc-img">△图源/亦木同学
>因此,我决定带你来我们的春天快闪奶茶店,我们为你准备了十款不同风味的限定奶茶,代表福州今年春天的味道。还记得许三观的红烧肉吗?来,喝上几杯吧,这是唯一不会变胖的“健康”的克莱登奶茶。
第一杯
天桥下的落日春
既然这几天要降温,蛮冷的,所以第一杯,送你暖身子。进来躲躲雨吧。
< class="pgc-img">>这一杯奶茶叫做“天桥下的落日春”。配方是三分粉橙色的天空,三分阳光拉长的影子,三分淡淡的云彩当做奶霜,最后一分来自行人不急不缓的笑。
新雨后,空气更加透彻了,最后一缕阳光,从天际线赶来,在头发留下一个黑洞视界更亮的橙色光环。
< class="pgc-img">>日落前的半小时,被叫做“魔术时刻”,这是一天中光线最柔和的时候。春天的傍晚,气温逐渐下降,却刚好卡在最舒适的体感区间里。宝龙天桥后面有一条河,有风带着一颗一颗泡泡流过桥底,它们就像奶茶里白色的珍珠。
在魔术时间里,它闪着光,几秒钟之后碎掉,像打着节拍的音符。河流恍若乐章。
第二杯
“天台”撞奶
< class="pgc-img">>晴天午后的天台,也很有春天的味道。平话开始的地方,在西二环,那栋楼楼顶天台,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地方。
即便在春天,午后的天台还是有些炎热,这时候最适合这一杯“天台”撞奶,九分翘班的悠闲,一分湛蓝色的天,半糖,去冰。
在这里听音乐,看对面天台的菜圃、花架,还有养鸽人翻飞的信鸽。它们一圈一圈地盘旋环绕,不知道有没有爱的魔力。
“鸽子,你为什么这么胖?”
“鸽子说:‘在路上了。’”那时候,鸽子都还有梦,关于理想、关于旅行、关于野餐,每一声“下次下次”,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第三杯
白马大叶榕气泡水
这一杯茶有个别名叫做“不知春”。
骑着单车,阳光就会从树梢头,一踮脚,跳到飘落的树叶上。跳到车上,再到衣服上。跳到眼睛里,扑闪扑闪地,它给黄色的叶子,再镀一层金边。下午头,这里会有洒水车经过,放着《茉莉花》《兰花草》之类的歌。水汽蒸腾。
< class="pgc-img">>虽然是春天的下午啊,可怎么好像到了晚秋呢?春天的秘密,大都躲进了新发的嫩芽里,你瞧这树多好啊,人秃了,可就真的秃了。
当然以上都是浪漫化的说法,正常情况就是:微风起,树叶打脸,然后一阵傻笑。
< class="pgc-img">>第四杯
乌山花茶
乌山花事,此起彼伏。春节过后,乌山的花树们就先后进入了花期。倒正是应了春暖花开的美景。梅花、山樱花是前奏,碧桃、白玉兰、紫玉兰和二乔玉兰才是高潮。
这一杯乌山花茶,自不必说花香满溢,最高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配置方式,加一分藏匿于闹市的静谧和安逸,福州的春情便在杯中荡漾了。
< class="pgc-img">>今年的花期似乎比往年迟些,可是被它们引来的蜂、蝶、喜春的人可没少了。乌山脚下,乌塔早已千年,乌山上,象征着“到此一游”的摩崖石刻亦有两百余处。春天过了,还有春天,一年复一年。
< class="pgc-img">>第五杯
一点阴雨柠檬茶
福州的春雨,有时竟像夏天那般暴烈。这杯“一点阴雨天”,大概是鲜绿色的柠檬味道,刺激、酸涩,带着一丝阴郁和更多无可奈何后的清亮。雨中,城市的风景宛如濡湿的画布,树的绿、天的灰,一切蒙上了油画的滤镜。
< class="pgc-img">>在怡山创业园的天台上,眼前是80年代的厂房屋檐,不远处是世纪初的单元楼,最后一层背景,就是鳞次栉比的现代高楼。它们被雨势遮挡,看不真切,只剩下灰蒙蒙的长方形。雨淅淅沥沥的,打落学校里芒果树刚结下的花。
暮春时间,看满山暴雨打落花,一定很热闹。
< class="pgc-img">>路面积了很厚的水,路过人都一副惊奇的样子,旋即又笑又骂。福州的春雨,竟有夏的味道。
第六杯
羊蹄甲粉黛奶茶
离怡山创业园不远,有一条花道,这和樱木花道没什么关系,是由羊蹄甲构成的。
这一杯奶茶,大抵是半数青灯古佛的宁静悠远、半数红墙绿树的春色活力,如淡淡的砂糖,不甜,但有回甘,奶味不重,再加一份粉色棉花糖最好。
< class="pgc-img">△图源/福州晚报陈鹤
>羊蹄甲的花期有两季,是五月和十一月,福州的春意似乎来得早些,它们四月就开花了。五月和十一月,羊蹄甲开花的时日,似乎恰好在福州为数不多的春秋之间。西禅寺、羊蹄甲,花道上的晚风也变得温柔。
< class="pgc-img">△图源/福州晚报陈鹤
>第七杯
西湖特调:你是人间四月天
水光潋滟晴方好,去逛西湖好不好?
福州的西湖公园,想来是福州四季如春的好地方。你是人间四月天,有几分春情荡漾,素湍绿潭,便有几分烟火人文气。
它漫溢出休闲的气质。适合早晨看各色才学演绎,唱歌、写字、锻炼的人络绎不绝。中午适合避暑。晚间宜乘凉。
< class="pgc-img">>这里春的味道,是满园绿柳、山茶花、滴水观音、龟背叶;是鸟声袅袅,有红嘴相思、白鹭、池鹭、翠鸟、颈斑鸠;是几个人踩着游船,在西湖上漾出的水波。
< class="pgc-img">>第八杯
福道莫吉托
福道的春日气息,似乎从冬天的暖阳里就开始蔓延了,一直延伸到现在。这一杯特调的味道,是薄荷、迷迭香,是清亮的植物,还有一层与城市恰到好处的距离。虽在城市中,却好像远离尘世。
< class="pgc-img">△图源/包华
>桑黄麻、油桐、漆树、泡桐树林立在这条长廊两侧,天青树的果子已经成熟,寄生植物还盘绕向着树顶盘绕,樱花也开了,在一个下山的出口。这杯莫吉托最好加些冰块,缓和一下春天里躁动的生机。
第九杯
风铃木三重奏
< class="pgc-img">>不久前,才在福州的街头巷尾,发现这些盛放的黄花风铃木。明艳的黄色花朵,像是一只只逗留在树梢的蝴蝶。不出一月,就要零落成泥,就像福州不易觉察的短暂的春天。
但好在,它们绽放得彻底而美丽。这一杯特调,一重是橙子味道的甜与酸,一重是酥雨后的泥土味道,最后一重,点染一个晴日的期待。在晴天,在它短暂的花期里,爱琴海旁的它们愈发明媚。
< class="pgc-img">>黄花里,春天的气息“滋滋”地响,翻滚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滴落进的你眼波。那是春天,在你眼底撒欢地乱跑。
第十杯
锦江紫薯奶茶
最后的这一杯是我的私人特调。锦江园的春意,在我看来与风有关。日薄西山之后,江边的风介于清凉与冷冽中间,不似夏天的热气腾腾,也不似秋天的温暖,却让人心旷神怡。
六点半,这个城市点起了它的灯火,在山峦的灰黑色剪影里,有几只风筝,看上去飞得特别高。
< class="pgc-img">>离得近些拍照,江边的波浪倒还有些海的韵味。离岸边的石阶不远,有一个供人休憩的木椅子。顶上,两边的竹子交错在一起,绕成一个半圆。我曾在这里见到,一对老夫妻在阳光下依靠在一起,此情此景,爱情仿佛又升了温。背后的树林里,还有很多在拍婚纱照的新人。
月亮缓缓升起了,在从深蓝到灰白到粉紫的天空画卷里,便让它三分月色吧。这一杯,是春风和爱情交织的味道。你看天空,一幅牛奶色调,你看云彩,像不像杯里的紫薯?
< class="pgc-img">>每个月写不出稿的那几天,就想去卖奶茶。不知这几款是否合你的口味呢?
春天,是糖果闪光的包装纸,是合身的白衬衫,是风,是雨,是一瓣瓣雨里的落花。福州的春色短暂,欣欣向荣的生机却从未停止。
过一个春,又一个春,愿你一如既往,喜欢这个或晴或雨的世界。
-END-
><>< class="pgc-img">>餐厅作为香港的一张名片
可以说是遍布全港
每走几步就有一间!
< class="pgc-img">>但相信去过香港的妈友们都知道
茶餐厅的伙计对于“熟客”和“生客”的差别
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点餐不够快或左选右选
分分钟都会被伙计骂个狗血淋头
< class="pgc-img">>每次去茶餐厅,听着隔壁桌的香港人
熟练地报出一长串点单要求
就像一串接头暗号,光速点餐
萌萌哒真的是羡慕不已啊~~~
▼▼▼
“唔该一份A餐,要太阳蛋,冻柠茶走冰少甜。另外一份C餐,走青,再加一个靓仔。”
所以今天来教一教大家
【茶餐厅装X暗语指南】
让你们去茶餐厅点餐时
轻轻松松成为“熟客”、“香港人”
这样就不怕被别人骂了!!
< class="pgc-img">>茶餐厅暗语——
美食篇
靓仔——白饭
如果你在茶餐厅听到“一个靓仔”
别误会,那并不是叫你,而是指白饭
因为白饭本身是纯白色,纯净漂亮
不添加任何色素,犹如干净清秀的男子
所以被人称为“靓仔”
靓女——白粥
与“靓仔”相对的“靓女”
也就是指的白粥啦~
< class="pgc-img">>细蓉、大蓉——云吞面
其实它是潮州话,是指小碗的云吞面
由于云吞在煮熟时像一朵盛放的芙蓉花
因此有了“细蓉”之称
有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云吞面对富贵人家来说
只是“休闲小食”,所以称为细用
谐音成细蓉,大碗的云吞面叫大蓉
< class="pgc-img">>下火——皮蛋瘦肉粥
因为皮蛋加瘦肉熬出来的粥可以下火
所以被称为“下火粥”,也叫“有味粥”
< class="pgc-img">>打烂——炒饭
为什么“打烂”代表的是炒饭呢?
其实是和烹饪方法有关
由于炒饭要加蛋,按照蛋炒饭的做法
为了避免饭炒焦,要先打蛋后炒饭
所以用“打烂”替代炒饭
< class="pgc-img">>夏蕙姨——西多士
因为吃西多士之前,要在西多士上淋糖浆
也就是糖胶,简称“要淋胶”
而夏蕙姨曾与粤语片演员“林蛟”拍拖
在粤语里面,“林蛟”与“淋胶”同音
所以“夏蕙姨”就代表了西多士
< class="pgc-img">>生春——太阳蛋
因为在粤语里面,蛋或卵被称为“春”
然后又根据煎蛋的生熟程度区分
没有全熟的太阳蛋就是“生春”
全熟的就叫“熟春”,两只蛋就叫“孖春”
< class="pgc-img">>罗友——菠萝油
酥皮面包加牛油
刚出炉的热面包会把一小块牛油融化
一起吃的时候外热内冷,口感超级丰富
< class="pgc-img">>捞丁——加料出前一丁
“捞”就是“搅拌”的意思
而“丁”就是指日清拉面牌的“出前一丁”
“捞丁”就是将食物配料,加出前一丁方便面
再加上酱汁搅拌而成
< class="pgc-img">>常餐——例牌套餐
茶餐厅常有的一种套餐餐单,全天供应
常见的选择有几种:
一是牛油方包或多士
二是火腿奄列(蛋包)或煎双蛋(多为太阳蛋)
三是一碗面类(可选方便面、米粉、通心粉等)
加一至两种食物(如午餐肉、香肠、叉烧等)
再另配一杯饮料
< class="pgc-img">>茶餐厅暗语——
饮料篇
黑牛白牛红牛黄牛——xx加雪糕
这里的红牛,当然不是
那个“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的红牛饮料!
黄牛也不是天天晃荡在红馆门口那群人……
这些,都是老式茶餐厅的一种饮品!
“黑牛”是可乐+朱古力雪糕
“白牛”是雪碧+香草雪糕
“红牛”是利宾纳+草莓雪糕
“黄牛”是忌廉汽水+芒果或者菠萝雪糕
< class="pgc-img">>好Q黑—好立克
好立克俗称“呵沥”
取其英语名称Horlick
是一种即冲饮料
< class="pgc-img">>败家仔—阿华田
小编记得上学时最喜欢喝
阿华田来自于欧洲国家瑞士
是一种著名的饮料
< class="pgc-img">>凉茶—冻奶茶
这里的“凉茶”并不是
广东人清热祛湿下火的夏桑菊、廿四味
而是香港人最喜欢喝的奶茶
并且还是指名道姓的“冻奶茶”
< class="pgc-img">>肥妹—热朱古力
巧克力奶茶为什么会被叫成“肥妹”?
由于巧古力含热量高
吃多了容易令女性朋友变肥胖
所以久而久之就叫做肥妹
< class="pgc-img">>甩色—柠檬水
甩色=柠檬水通常会和“柠茶”连用
“两柠茶一甩色”
意思就是一杯柠檬茶+一杯柠檬水
因为柠檬茶是有颜色的
而柠檬水就是透明的
所以叫“甩色”,意思是没有颜色
< class="pgc-img">>汪阿姐—热咖啡
之所以代表的是热咖啡
是因为汪明荃(江湖人称“阿姐”)
曾经唱过一首名叫《热咖啡》的歌
< class="pgc-img">>飞沙走奶—斋啡
“飞沙走奶”听起来就像“飞檐走壁”
不过它并不是武林高手的秘籍
只是咖啡不要糖不要奶
又黑又苦,超级提神
< class="pgc-img">>萌萌哒专门为大家总结了一套点单招数
下次去茶餐厅就可以用啦
▼▼▼
①·向伙计举手示意。
②·「唔该,落单」/「唔该,写嘢」这是点单的标准句式,请熟读并背诵。
③·提前做好功课你就能干脆利落地报上你想要的菜品。
④·以一句「係咁多,唔该」要打包加句「行街啊,唔该」点单这个过程就完美结束啦!
< class="pgc-img">>看完之后是不是有底气多了呢~
经过今天的“专业暗语培训”
相信你们以后在香港点单都“冇问题”啦~
下次去茶餐厅,不要胆怯
大胆的把你想要的菜品报出来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广州妈妈网(Gzmama_com)
>湃新闻记者 王昱
美食评论家蔡澜曾说“香港美食,吃遍你需要至少半年!”的确,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的香港,几乎可以找到各国菜式,从高档餐厅到街边大排档, 从港式西餐到中式小炒。
近日,由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办的年度盛会“香港美酒佳肴巡礼”在深秋盛大召开。香港作为亚洲美食之都,再次吸引了美食爱好者们的目光。该活动为期一个月(自11月1日起至30日),旨在发掘香港的潮流滋味和餐饮新体验。
除了融贯中西、缤纷多元的创意现代好味外,香港还拥有不少传承经典的“非遗美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是香港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璀璨亮色,更凝结了香港人坚守匠心和尊重传统又开放包容的精神。
香港旅游发展局 图
港式奶茶
港式奶茶,又被称为“丝袜奶茶”,于2014年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从最初的只有达官贵人可在高级餐厅享用,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茶餐厅和大排档进入寻常百姓家,奶茶文化不仅是香港人文生活的一大特色,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丝袜奶茶”的发明是中环老字号兰芳园的创办人——林木河。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丝袜奶茶之父”在许多采访中表示自己从没用过丝袜冲茶,因为“兰芳园开张时,香港还没流行丝袜!”那“丝袜奶茶”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
兰芳园
1943年,迫于生计,年仅18岁的林木河只身来到香港西银盘,投奔自己开大排档的叔叔。由于临近码头,林木河结识了不少码头工人和海员,朋友出海归来都会为他带来的各种茶叶,长此以往他练就了辨别茶好坏的绝技。
位于香港尖沙咀重庆大厦地库的兰芳园门庭若市。 视觉中国 图
1952年,林木河与妻子及一名伙计在中环摆花街开设了兰芳园大排档,他发现锡兰红茶冲出来的奶茶口感最好,最受海员和码头工人们喜欢,渐渐地做出了名气。而为了节约成本,保持更好的口感,林木河反复试验,独创了一种用茶包反复冲制的方法。
“工人看见我将茶用个袋冲来冲去,觉得好过瘾。他们见茶袋啡色,以为是丝袜,以后每次就大叫‘一杯丝袜奶茶’”,林木河在采访中解释道。“丝袜奶茶”就是这样诞生的。
因为茶袋啡色,以为是丝袜,“丝袜奶茶”的名字就这么来的。 资料图
奶茶是香港人日常下午茶(和早餐)常见的饮品。香港人热爱奶茶,日均消耗可达数百万杯。这份热爱不仅令奶茶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港式美食文化符号,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香港品尝这份美味。
如果前往香港,一定要在传统的茶餐厅中,品一品港式奶茶的醇厚与丝滑,搭配中西合璧的地道美食,感受香港城市本真的生活气息。
奶茶是香港人日常下午茶(和早餐)常见的饮品。
菠萝包
有奶茶出现的地方,一般都少不了菠萝包的身影。这种面包大概在1960年代出现于香港,因烘焙过后外表凹凸,呈金黄色,形似菠萝而得名。
菠萝包的制作方法是以猪油、牛油、奶粉、鸡蛋、低筋面粉、糖、苏打粉和泡打粉等原材料制作面皮,以高筋面粉、水、干酵母和糖等原材料制作包身,这样烘焙之后,酥皮香脆甜美,包身柔软适中,口感最佳。然后再横切一小口,放入一块厚切的牛油片(即“菠萝油”),冰凉的牛油片被菠萝包的热气慢慢溶化,留下诱人的香气和金色。
菠萝包 维基百科 图
菠萝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面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间香港的饼店都有售,不少茶餐厅与冰室都有供应,一般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的点心。售价也会比其他有馅料的面包便宜,深受香港人欢迎。
香港茶餐厅经典搭配奶茶和菠萝包。
个别店铺在传统的菠萝包上又融入了更多创新,特色的口味层出不穷,比如菠萝叉烧包,就是在菠萝面包内夹入了蜜汁叉烧、还有巧克力菠萝包、芋泥菠萝包、豆沙菠萝包、紫菜菠萝包等等。2014年,菠萝包制作技艺入选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蟹粉菠萝包 视觉中国 图
凉茶
喜欢看港剧的朋友,一定对“喝凉茶”这件事不陌生。在香港,喝凉茶似乎和喝咖啡一样普通平凡,到处都能看到凉茶铺。
作为一道日常经典民间饮品,凉茶集合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民间智慧与饮食文化,并在香港发扬光大。之所以盛行,主要与气候和水土有关系。
香港“地湿水温”,气候偏燥热,因此当地人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开发出了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保健饮品。凉茶技艺在香港的经营传承已逾百年。
2006年,经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申报,凉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凉茶
香港的凉茶品种繁多,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所以很多创业多年的凉茶铺都是家族式经营,一代传一代,常见的有廿四味、五花茶、雪梨茶、鸡骨草、酸梅汤、崩大碗、竹蔗茅根水等等。一般凉茶都接近黑色,部分味道苦中带甘。传统上,要在全凉掉以前喝下。
恭和堂龟苓膏
如今,喝凉茶仍然是香港人的生活习惯。在香港鳞次栉比的都市楼宇间,踏入转角的老字号凉茶铺,点一杯传统饮料,感受浓浓的老香港韵味,亦别有一番情致。
公利真料竹蔗水
盆菜
香港人是如何定义“家”这个概念?从盆菜宴中可见一斑。摆宴时,宗族亲戚整齐围坐在桌前,亲朋好友一起分甘同味,桌上摆放着食盆,盆内层层堆叠着繁复丰富的各色食物,令人充满期待,正如大家对新一年生活的满满希望。
盆菜是流行于香港新界围村的饮食习俗,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地方亦称为“食盆”,是一种杂烩菜式。传统的盆菜用木盆或锑盆盛载。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居入伙、祠堂开光或新年点灯,新界的乡村均会举行盆菜宴。2017年,盆菜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盆菜是流行于香港新界围村的饮食习俗。
盆菜的用料并没有特别规定,但一般都会包括芋头、大白菜、冬粉、包菜花、西兰花、萝卜、枝竹、鱿鱼、猪皮、冬菇、鸡、鲮鱼球和炆猪肉,现时不少盆菜更可能包括花胶、大虾、发菜、蚝豉、鳝干等。盆菜的食物会按一定的次序一层叠一层地由上至下排好。上层会放些较名贵和需要先吃的东西,最下层则放些容易吸收汤汁的材料。吃盆菜的时候,会由上至下逐层逐层吃下去。
盆菜寓意“合家团圆、丰衣足食”。在分享美食的热闹气中,感受人间至情的温暖。
“发财好市”盆菜
手粉
逢年过节,香港围村除了吃盆菜和炒米饼外,还有一种非常传统的小吃——手粉,多数由村中妇女于家中制作,作为祭祀供品,亦会用作日常小食与亲友分享。
手粉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粘米粉、白砂糖、花生、椰丝和芝麻。制作手法很简单,先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搅拌混合,加入开水搓揉成粉团。然后将粉团倒入一个分为36格的木框架,用手指压平,放入预先炒香的碎花生馅料,再覆盖粉团,压平,最后蒸约25至30分钟,即可出炉。围村人喜欢红色,因此还会在手粉上用火龙果汁印上红点,以作装饰。
很可惜,如今家中还有大灶头和手粉格的围村人已所剩无几,因此围村人很少还亲身制作这类小食,只有老一辈仍默默记住这门手艺。
虾膏虾酱
除了繁华热闹的都会景致,香港的离岛风光对旅客们也有着别样的吸引力。
在大澳这座香港最古老的渔村中,当地居民的生活经历了三个世纪仍未改变。晒鱼、虾膏虾酱等传统海味制作手工艺,不仅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也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生活技艺。
种类丰富的海味干货
虾膏、虾酱由银虾腌制而成,捕捉银虾的季节分别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至八月之间和农历十一月开始,但冬季天凉不利银虾发酵,故而晒制银虾多於夏季进行。
在猛烈阳光下摊晒虾膏,还需要不断翻动,所需劳动量颇大。银虾失收及不利的天气都会影响虾膏、虾酱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购买银虾有一行规“秤陀落地要捭钱”,即指在银虾交易时,一般都需要立即结账。
纯天然虾酱制作技艺
虾酱 资料图
天然生晒虾酱,是传统粤菜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大澳最驰名的商品。游客来到大澳,咸鱼、茶果、虾酱和鱼肚是首选的伴手礼,还可以在村民带领下,乘坐小船,纵横水道,体验古老的渔村风情。由于大澳位于咸淡水交界位置,附近有大量的红树林生长,同时,还吸引不少招潮蟹及弹涂鱼在附近生活。
大澳渔村风景
咸鱼
在粤语里,以咸鱼喻事喻人,虽然都带有贬义和嘲弄,但咸鱼业在香港可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行当,多集中于西营盘、上环海味街一带及大屿山。
腌制咸鱼时多以合时令的鱼类来晒制,常见的有三牙鱼、鰽白鱼、马友鱼、鲛鱼等,经过藏鱼、起鱼及晒鱼三个步骤制成。藏鱼就是先挖去鱼鳃和内脏,洗掉鱼血,擦干水份后,把盐放进鱼肚,再把鱼放在撒了盐的腌鱼箱底,大鱼放在底层,小鱼放在上层,一层层地铺上盐。腌制所需的时间按鱼的大小而定,体型较大的需要18至24小时,体型较小的则需时较少。
晒咸鱼
起鱼,又称“起水”,就是用水洗去鱼的盐分,刮去鱼鳞,有时也会把鱼放入水中浸泡。泡完后抹干鱼身的水分,把鱼一条条排在竹搭或窝篮上,放在太阳下晒干。天气好的话,小鱼晒数天便可,大鱼要晒10多天,全凭经验决定。
香港卖咸鱼,喜欢用白纸把鱼头包起来。 维基百科 图
咸鱼业在香港,最盛行于20世纪,但随着香港所捕得的鱼获日渐减少及饮食习惯改变,不少经营咸鱼业的店铺倒闭,行业渐渐式微。现在大屿山大澳的渔民仍懂得腌制咸鱼的技术,多为退休渔民,但由于需向渔船购买鲜鱼,所以成本也较昂贵。
腊味
据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香港约有20间制作腊味的店铺,并附设工场,特别在上环区,10间烧味店兼工场中约6间专门制作腊味。
说起腊味,就想起了美味的腊味煲仔饭。
“腊味”一词泛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风干的肉食,香港常见的腊味有腊肠(全瘦、九成瘦、七成瘦)、膶肠、腊肉和腊鸭等。制作腊肠时候,先将猪肉切成粒状,然后师傅凭经验配以盐、糖、老抽、酒、玫瑰露等调味料,用双手加以搅拌。接着,将混合的材料通过机器灌入肠中,挤压出条状的腊肠,用钉板为腊肠“打针”,让水份流出,最后用咸水草扎紧两头,挂起烘干。
香港街头的腊味铺。 视觉中国 图
从前腊味制作的技艺是以学徒形式传授,并且学徒薪金较其他行业较高,现在则鲜有年青人学习制作腊味,街头的腊味铺也渐渐少了。但腊味,仍然是香港人最熟悉的味道,最亲切的记忆。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