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调性做运营,才能“常旺常新”。《运营新知》系列把商场与品牌们的创意idea扒开给你看。此篇为,成熟品牌子品牌。
封面及头图丨喜小茶饮料厂
撰写丨熊舒苗主编丨付庆荣
内文图片丨品牌官方小红书、微博、公众号等渠道
“会整活”成了品牌当下突围必杀技,推子品牌便是其中一项。
近来,头部品牌纷纷推出全新子品牌,野心勃勃。茶饮界,茶颜悦色推出柠檬茶品牌“古德墨柠”、CoCo都可打造“都可手作”;火锅界,海底捞开出“嗨捞火锅”、呷哺呷哺的“趁烧”布局20店;零售界,NEIWAI内外、爱慕争抢运动市场,分别以NEIWAI ACTIVE、CHICHU彳亍分走lululemon蛋糕……
喜忧参半的副牌生意,为啥突然又热闹起来了?在激起最大“水花”的餐饮圈,子品牌生意真的好做吗?
一、2023,餐饮大牌疯“卷”子品牌
餐饮大牌疯卷子品牌,各有招式,野心亦有差别。
试水新品类,挖掘“第二增长曲线”。典型如九毛九集团的怂火锅,已经超越九毛九西北菜成为集团第二大收入来源,表现亮眼。
近日,九毛九盯上精致餐饮,又一新孵化品牌「赏鲜悦木」牛肉火锅首家门店亮相广州,位于珠江新城CBD、高档小区林立的国际化社区广粤天地。
< class="pgc-img">>据悉,该品牌定位高档牛肉火锅,瞄准了高净值人群。就餐需要提前预约,目前仅供应每位368元和568元的套餐,按照大厅或包厢再另收10%或15%的服务费。大厅共有60个左右餐位;包厢配备卫生间,洗手液和护手霜都是宝格丽的。
整个餐厅设计围绕“木”元素,内里格局以黑金暗调为主。主打高端牛肉火锅,招牌菜有澳洲巧克力和牛等,将牛肉进行部位细分,比如雪花、吊龙、匙柄、五花趾,每上一道菜,都会有专业的人介绍牛肉的部位和吃法,尊贵感满满。
有“米其林收割机”之称的高端餐饮品牌新荣记,也在今年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港季」茶餐厅,主打菠萝油、烧腊、港式奶茶等产品,与常规茶餐厅多有类似。
老乡鸡跟上风潮,新开了间“老乡茶咖”,门店位于安徽合肥的骆岗中央公园,以“店中店”的形式经营。提供17款茶饮、咖啡饮品,单杯产品价格10~20元不等,成为品牌超级会员有8.8折优惠。这一举动,不难联想到湊湊的“茶米茶”,最开始以“店中店”形式出现,如今也有不少独立门店了。
热衷“折腾”的茶颜悦色,不断扩大品牌矩阵。从新中式茶馆“小神闲茶馆”、新中式茶咖“鸳央咖啡”,再到此次切入柠檬茶赛道,推出「古德墨柠」。该品牌在9月14日亮相,它是“Good More Ning””的化用,意为更多好的柠檬茶。首批5家门店同开,均为“店中店”,位于长沙核心商圈,计划今年年底开到15家~20家。
“此前茶颜推出的柠檬茶系列饮品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柠檬茶市场的可能性,因此才决定孵化新品牌。”
定位“新中式青柠茶”,古德墨柠的文艺复古风与茶颜悦色一脉相承。书法体设计的门头下,“茶作青柠,喝点不一样的青柠茶”slogan很醒目。单品有:春眠不觉晓、小事化甜、执子之手、壮士且慢等,“茶颜风拉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雪王”蜜雪冰城起猛了,高调进军“炸串”,用的还是“平价+亲民”策略。一份鸡排9.9元、鸡肉小串10元30串、一份黄金鸡柳8元……向正新鸡排、喜姐炸串发起挑战。该业务已在北京、郑州上线,引得嘴馋年轻人喊话“求全国普及”。
< class="pgc-img">>向下要市场,扩大受众群体,拓宽盈利渠道。 消费者越来越“精明”,性价比逐渐成为影响消费选择的第一要素。 有平价品牌加码延伸更多品类,定位偏高的品牌也纷纷 推出更具性价比的子品牌 。
8月中旬,海底捞旗下快餐品牌 “海底捞·下饭火锅菜” 外卖专营店悄悄上线,以平价快捷模式重塑传统火锅。产品主要以“火锅菜+饭”套餐售卖,其中锅底有番茄和麻辣两种选择,形式则为冒菜及干拌,定价31.9元起,内含3荤7素。
9月26日,海底捞新子品牌“嗨捞火锅”北京首店正式开业,进驻龙湖北苑天街商场。装修、菜品、价格、服务,都比主品牌精简,更专注菜品本身,降低各项成本。
嗨捞火锅主打牛肉火锅,包含澳洲牛五花、牛板腱、和牛上脑、和牛卡努比、牛前胸、100天保乐肩等产品。定位亲民,人均消费81元,远低于海底捞100元以上的客单价,锅底分19.8元和29.8元两种,主打的牛肉菜品28~49元,国产雪花肥牛和精品肥牛22元。
此外,海底捞还在部分城市开启了“夜市路边摊”模式,经典小吃茴香小油条8元一份、冒脑花18元一份、精酿啤酒小麦啤酒13元一瓶等;又在西安文理学院食堂开出首家校园火锅店,火锅套餐在50元上下,炒饭、炸牛奶等小吃则不超过10元。“降低身段”,海底捞正以更实惠的产品博得消费敏感型客户的好感。
“大降价”的奈雪的茶,则新推出新中式茶馆“奈雪茶院”,主力价格带5~21元,旨在让年轻人简单买茶、轻松喝茶,全国首店位于深圳宝安海雅缤纷城,10月13日开业。
< class="pgc-img">>奈雪茶院定位于以纯茶及原叶茶零售为主的茶饮生活空间,采用庭院式空间设计,涵盖“小盒茶”、“一席茶”、“原叶鲜奶茶”及“茶咖”4系列共22款,有慢煮现泡,也有轻松便携。据悉,奈雪茶院将成为奈雪茶叶零售业务的主力店型,未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二、背靠“大咖”的子品牌生意,赚钱不易
看上去很香的子品牌生意,其实并不好做,成功率低。
火锅巨头海底捞,曾推出过10多个子品牌,如饭饭林、五谷三餐、骆大嫂水饺等快餐,以及十八汆·京味打卤面、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等面馆。但上述品牌中,如今仅有十八汆、五谷三餐还有门店在营,其他均已歇业关闭。
西贝集团对子品牌的探索早在2015年就开始,陆续打造“西贝燕麦面”、“麦香村”、超级肉夹馍、EXPRESS和弓长张等品牌,均以关停告终。
今年2月初,西贝推出“贾国龙·酒酿空气馍”,这是其公开可查的第8个快餐品牌。然而,“空气馍”很快就被“中国堡”取代。
截至2023年9月5日,“贾国龙中国堡”已在北京开出50家门店,均是直营门店。从大众点评来看,贾国龙中国堡的人均价位在28-31元,价格优势不明显,后续发展有待验证。
< class="pgc-img">>“自降身价”的子品牌,虽然向下覆盖了更多客群,但亦可能稀释主牌认知,影响主牌的势能。
喜小茶,曾为喜茶的中低端子品牌,以性价比获得年轻人青睐,收获了不错的成绩。一年时间,在珠三角多个城市开了22家门店、月均卖出1万多杯饮料。
尽管能保持盈利、还培养了一批拥趸者,但与喜茶一字之差的喜小茶,终局是沦为弃子。有网友辣评,“喜小茶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喜茶找到降价的可能性,而不是喜茶想要花大心思培养的品牌。”
因为在喜小茶门店全面关停后不久,喜茶便进行了价格调整,多款产品价格降至20元以下。如果没有前面一步的关停,喜小茶的存在就会非常尴尬。在更加考验耐力和内功的新茶饮下半场,与其寻找第二增长点,或许不如集中火力站稳脚跟。
处于成长期的子品牌还是个“吞金兽”,主牌需要不断向其输送资源,而当子品牌犯错时,主牌还要被“连坐”。
今年9月,巴奴毛肚火锅子品牌超岛(北京合生汇店)被曝出羊肉掺假。事件发生后,巴奴自称“不惜血本”赔偿消费者,对在该店消费过羊肉卷的顾客赔付835.4万元、涉及13451份、共8354桌,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虽然巴奴处理及时、态度诚恳,但此事对一直推崇“产品主义”巴奴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针对于顾客对超岛羊肉卷出自巴奴中央厨房的怀疑,双方都给予否认,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重新建立信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超岛事件发生后,巴奴部分门店也受到波及,客流量有所下滑。
三、子品牌不应是主牌“附属品”,独立存在才能活下去
出于对发展的焦虑,品牌们都在求新求变,子品牌成了一大抓手。
但子品牌作为新事物,具有不确定性。前车可鉴,大多子品牌难担大梁,容易中途夭折,处境尴尬。即使有钱、有资源、有经验,成熟品牌让一个子品牌成功的难度,不亚于复制一个自己。
不断试错、找准发展方向很重要。九毛九,在主品牌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摸索年轻化创新,开拓不同于主品牌的热门品类,连续孵化多个子品牌,其中太二酸菜鱼、怂火锅切中年轻市场需求,大获成功,前者门店总数已超500家,后者也势头强劲、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打造与主牌不同品类、或不同价格带的子品牌,不失为稳妥的路径。九毛九的西北菜,与酸菜鱼、火锅不构成竞争关系;大董和小大董、炳胜品味和小炳胜、小南国和南小馆之间,主牌是高端正餐、子品牌是低配版主牌,价格定位、目标客群不同,不会构成竞争关系,甚至子品牌还可为主牌输送潜在顾客。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适用于边界弱、产品壁垒低的品类,如喜茶和喜小茶之间没能形成互补、反而存在竞争关系。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给出了发展子品牌的两大关键词,“独立团队、业务闭环”。子品牌不应是主牌“附属品”,而应独立存在;主牌要抱着被子品牌“干掉”的心态去发展子品牌,而非频频回头依赖过往成功路径。正如腾讯的QQ和微信、字节跳动的和抖音。
“市场的秘密就是用创新企业去破坏老旧企业”。成熟品牌走向老化、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几乎是必然,从长远角度,唯有一个个子品牌茁壮成长,企业才有长青的新流量密码。
· end ·
赢商云智库原创稿件,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辰溪
西贝又开了一家快餐品牌!
近日,西贝推出了新的快餐品牌“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在北京开业。
品牌主打牛肉焖饭,推出了土豆胡萝卜牛肉焖饭、泰式咖喱牛肉焖饭等经典盖浇饭,此外还上线了两款拌面。
新店开业期间,品牌一份焖饭卖36.9元,小吃和柠檬茶低至9.9元,人均消费30元+!
这一新品牌在模式上有何特点?西贝的快餐梦能实现吗?
西贝开“小牛焖饭与拌面”,人均30元+!
近日,西贝新推出的子品牌“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在北京多家门店上线。
在价格上,这家新品牌走平价路线,人均消费仅30多元。相比西贝去年推出的新副牌品牌“贾国龙小锅牛肉”,人均消费在60-70元之间,此次推出的新品牌,客单价进一步降低。
1,打造全新快餐副牌,在北京开出4家门店
西贝此次推出的新品牌,主打快餐简餐,瞄准了一线城市白领的就餐需求。
从门店设计来看,这家门店整体风格简洁明亮,设置了许多堂食座位,并提供自助茶水。
目前,“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在北京开出4家新店,位于三里屯、望京、西单等商圈的写字楼附近,吸引了许多白领和家庭消费人群前来就餐。顾客纷纷评价:“味道不错”“很适合白领工作日解饱”“适合跟家人朋友来吃”……
2,主打牛肉焖饭、拌面和小吃,推出单人餐
品牌推出了5款牛肉焖饭,包括土豆胡萝卜牛肉焖饭、泰式咖喱牛肉焖饭、番茄鹰嘴豆牛肉焖饭、土豆南瓜牛肉焖饭、番茄芝士牛肉焖饭。门店称食材选用的是西贝精选牛肉、还有乌兰察布土豆和胡萝卜等,可以说是复制了西贝原有的供应链。
拌面类,品牌推出了辣皮子牛肉拌面、牛肉茄子拌面两款拌面。小吃有黑椒牛肉串、藤椒鸡肉串、桂花酒酿厚酸奶。
饮品产品上,门店推出了一款手打柠檬茶,还有农夫山泉、可口可乐、西贝精酿啤酒等常规产品。
门店还推出了一款单人餐,为柠可牛辣套餐单人餐,为牛肉拌面搭配手打柠檬茶。
3,焖饭36.9元一份,套餐卖38.9元,小吃和柠檬茶低至9.9元
在价格上,“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的产品价位中等,最贵不超过40元。
品牌主打的焖饭中,包括土豆胡萝卜牛肉焖饭等4款产品的原价为45元,新店开业期间优惠价为36.9元。
最贵的一份焖饭是泰式咖喱牛肉焖饭,原价48元,优惠价为38.9元。还有单人餐柠可牛辣套餐单人餐,也同样卖38.9元。
品牌推出的2款拌面,单价均为33.9元。小吃中,黑椒牛肉串卖12元两串,藤椒鸡肉串为9.9元2串,桂花酒酿厚酸奶售价9.9元。
此外门店推出的手打柠檬茶,价格也低至9.9元。
再次发力快餐,西贝这次能成吗?
近年来,西贝、海底捞等众多餐企,都在纷纷打造快餐副牌,实现品牌多元化。
对于餐企而言,瞄准高频刚需的快餐品类,能够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有望打造成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而西贝多年来一直在快餐市场发力,也是在试图推动企业发掘新的赛道和机会。
1,紧跟餐饮平价化趋势,西贝探索新模型
这两年,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和质价比,经济实惠已成为许多顾客优先考虑的因素。面对这一趋势,餐饮品牌纷纷调整自己的产品和定价策略,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中部分餐饮品牌通过推出平价副牌,来吸引对价格更加敏感的客群。一些品牌选择了主动降价,推出了许多高性价比的产品,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此次西贝推出的小牛焖饭与拌面,就是在探索新的模式,通过推出低客单价的产品,来迎合当下顾客对性价比的追求。
与去年推出的贾国龙小锅牛肉相比,人均仅30多元的小牛焖饭与拌面,在价格上更加实惠,能够满足许多原有客群对于工作餐和简餐的消费需求。
2,主打焖饭+拌面,做复购频率更高的品类
一直以来,西贝快餐大力投入产品创新,开发了多样化的菜品和品类。此次推出的新品牌,在产品线上进行了许多调整,回归传统主食,专注于面、饭等核心品类。
焖饭和拌面作为两种经典的中式快餐,特点是日常化、大众化,消费频次高。西贝目前推出的土豆胡萝卜牛肉焖饭、番茄鹰嘴豆牛肉焖饭等多种口味的盖浇饭,还有2款拌面,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同时,通过专注于这两大主食品类,西贝能够提高顾客的复购频率。这些产品都通常具有日常消费的特性,有助于品牌建立稳定的顾客群体。
3,第N次闯入快餐赛道,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一直以来,快餐都是西贝持续发力的领域。自2016年起,西贝开始步入快餐赛道,先后开创了超级肉夹馍、西贝酸奶屋、西贝燕麦面等快餐品牌,推动中餐现代化。
今年,西贝继续发力快餐,推出了小牛焖饭与拌面这一新业务。通过切入更具普适性的主食品类,对口味做出创新,同时降低客单价,西贝这一举措顺应了当下的消费趋势。
这些尝试是西贝作为头部品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展现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将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职业餐饮网小结:
贾国龙,一直被誉为“餐饮业最能折腾的人”。
在快餐领域,贾国龙及其团队已经探索了近十年。一次次尝试的勇气令人敬佩,无论成败,都给餐饮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这次,西贝又出手了,焖饭+拌面的组合对于它而言,又是一次创新,静待市场的验证。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为何头部餐企开的副牌大多是扶不起的“阿斗”?
海底捞开的10个快餐品牌关停了4个;外婆家曾开出16个子品牌都没激起水花;还有喜茶的喜小茶、和府捞面的小酒馆、蜜雪冰城的幸运咖……都成绩平平。
按理说,这些副牌都含着金钥匙出生,有着财力雄厚的“靠山”,要资源有资源、要品牌有品牌、要人才有人才……甚至创始人都亲自操盘,试图复制辉煌,但结果不尽人意,几乎没有一个能继承大统,也难以实现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宏愿。
为什么那些成功餐饮企业家再次创业却总“栽跟头”?
或许正如海尔张瑞敏所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所谓的成功,你不能够说你成功。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踏准时代的节拍,你不可能永远踏准时代的节拍,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
“扶不起”的餐饮副牌们:
含着金钥匙出生,却难成大器
几乎每个头部餐企都在开副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大多数都不尽人意。
不久前,一则“海底捞旗下品牌捞派有面儿闭店未退会员费”的消息引发热议,又重新掀开了餐饮一哥做快餐的伤疤:海底捞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孵化了10个快餐项目,但其中4个在2021年陆续关店歇业。
西贝做快餐七战七败后杀入预制菜市场,开出的贾国龙功夫菜似乎也没那么顺利。
不仅如此,其他餐饮细分业态翘楚们开的副牌也是不温不火。
喜茶前年开出人均11~15元的喜小茶,试图占领中端茶饮市场,但去年5月喜小茶就有22家门店,如今一年过去竟还退步了,只剩21家了;
“快时尚餐饮鼻祖”外婆家,高峰期开出了十多个副牌,2019年开出了只卖一道主菜“老鸭煲”的老鸭集引人注目,但门店停留在34家原地踏步;
蜜雪冰城2017年孵化的咖啡品牌幸运咖,目前也只有1000多家门店,远不如“雪王”两万多家的体量;
……
不胜枚举,这些副牌都承载着企业探寻第二甚至第三增长曲线的梦想,但几乎都发展缓慢,难当大任。
当然,也有争气的副牌,比如九毛九开出太二,用一锅酸菜鱼成功带着母公司上市;乡村基用大米先生成为全国扩张的尖刀,谱写新的增长故事;呷哺呷哺的湊湊去年营收23.59亿,收入占比提升到38.38%,用“火锅+茶饮”新模式找到了一条出路……
但跟大多数扶不起的副牌相比,能成功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餐企屈指可数。
难谋第二增长曲线,
第一代成功餐饮企业家陷突破难题
海底捞、西贝、喜茶,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餐饮行业响当当的品牌,拥有超强的财力、人才、供应链……但为什么有那么多资源开出来的副牌却无法成功呢?
1、一去不返的时代,难以复制的成功
要想复制成功,那就要知道曾经为何成功。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踩中了某一个大的风口和趋势,乘势而起、顺势而为。
就拿海底捞和外婆家来说,同处一个时代的他们,成功的因素也是相似的。
首先,它们自己都有一个核心突破点:海底捞靠的是众人皆知的“服务”,外婆家的杀手锏则是时尚的环境和高性价比。
不可忽视的是,它们的成功更得益于商场红利和传播红利的时代大趋势。
商场是餐企品牌化、连锁化和规模化的重要因素,而商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中国城市化的大背景。首先吃到商场红利的品牌们,还得到了商场免租减租、宣传的资源倾斜。
传播红利则离不开媒体的变迁,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发展给这些餐饮品牌的优势免费打广告,让它们有成为全国餐饮明星的机会。
特别是2011年,北大教授黄铁鹰的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让海底捞成为很多创业者的学习榜样。
同样的,如今的九毛九能成功,核心则是抓住了酸菜鱼品类的红利。
假如把这些外部因素都拿掉,它们就会成长很慢,甚至可能永远跑不出来。
每个成功的品牌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随着时代的变化,等红利消失了,企业也就遇到了增长瓶颈。
2、错把红利当能力,急于求成、路径依赖
除此之外,曾经的成功是最大的荣耀,也是企业最大的束缚。
第一代成功的餐饮企业家们已经站在了整个行业的巅峰,很容易就心态飘了,错把红利当能力,认为企业的成功全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因此,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他们还习惯于依赖过去的成功路径,按照过去的成功方式去做,产生了路径依赖。
但如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无法迁移,重复过去的经验很难再做出第二个海底捞或西贝。
就如张瑞敏说的:“企业要么进化,要么僵化,二者必须其一。所谓僵化,就是作茧自缚,用昨天成功的经验来指导今天的工作,这就是世界500强寿命越来越少的原因,因为时代发展得太快了。”
除了路径依赖之外,第一代成功的餐饮企业家们还特别容易掉入急于求成的坑,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多的资源,习惯于用大量的资源去 “设计” 新品牌,试图猛吃 “补药”,一步到位,想要新品牌几年时间内就开出成百上千家店。
但优秀的原创品牌绝不是“设计”出来的,它们都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摸索与打磨。海底捞、外婆家、九毛九,它们无一不是在当地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摸索和打磨,才在一个合适时间点里完成爆发。
3、奉行机会主义,宏观洞察力较弱
另外,很多餐饮企业家的目光都局限在当下的风口,奉行机会主义,因此,什么火了做什么,餐企一窝蜂地开咖啡店、开奶茶店、开快餐店、做预制菜。
但当一个企业达到上亿营收的规模时,只追求机会主义是相对短视的。
这要求企业家有宏观洞察力,得站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品类发展阶段等全局去观察分析。
何为宏观观察,智胜战略咨询创始人寿文彬的视角或许能给我们餐饮人一些启发: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处于野蛮高速增量的阶段,就很容易出商业枭雄。就是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处在升级转型的阶段。就容易诞生一大批新的窗口机遇,莫名其妙的,就缔造一批新的财富神话。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处于低速增长,供大于求,严重内卷衰退的阶段,就容易出”经营大师”。因为在一个存量市场,变量很少,就只有向内要效益了。
比如80、90年代的日本就诞生了大量的,例如,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稻盛和夫(京瓷公司)。丰田英二,(丰田公司)等等优秀企业家,他们被称为,”经营之神”。
其实核心就是精细化运营管理。
这或许就叫,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吧。”
职业餐饮网小结:
的确,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时代难以复制,成功亦难以复制。
曾经,中国餐饮赶上改革开放40年高速发展的时代,商场红利、传播红利、品类红利下,造就了一批成功餐企。
如今,时代正在骤变,各种红利褪散,迫于增长的焦虑,几年前头部餐企就纷纷开副牌尝试寻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结果却大多数折戟沉沙、反响平平。
“扶不起”的副牌背后,有第一代成功餐饮企业家的局限,更有时代的不可捉摸,而这种不确定也给了更多新时代品牌出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