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浙江融媒体】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时近冬至,杭州皋城村家家户户门口挂起了腌好的鲜鸡,经过三日左右的晾晒,再用特制“秘方”熏烤,独具特色的鲜香美味就完成了。
“我这次打算熏90只,家里人喜欢吃,我市场上还有个摊位,顾客吃习惯了,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来找我买,每年我要卖出1000多只鸡嘞!”性格爽朗的叶大姐介绍。
“加点红糖、加点糯米,锅盖盖牢。”
熏鸡做法简单,没有过多“套路”,在杭州算是自成一派。糯米来熏,红糖提味,热锅后,一并撒进去,铺满锅底,然后架起蒸笼,三五分钟,起锅盖,金光似的浓烟下,焦香味儿混入鸡肉里,熏鸡就做好了。
(受访者供图)
这里的村民会做这道腊味菜,不少开在村里的农家乐也在做,很多外来游客品尝了熏鸡后,都要带些回去。
40多岁的严淑媚,是土生土长的皋城村人,也是农家乐“竹缘山庄”的老板娘。对于这道传统菜,严老板自然再熟悉不过了,每到这个时候,门口的空地上都会多出来一个特殊的土灶,用来做熏鸡、熏鸭、熏腊肉专用。
(受访者供图)
“竹缘山庄”门口,看起来是半个铁桶的土灶,细看却是颇有特色。
(受访者供图)
地下是放柴火的灶台,添火口却不大,严老板说那是为了集中“火力”,烟也会小一些。掀开土灶上面的盖子,底下是一个铁锅,铁锅之上则夹着一个粗铁网,每一根铁网边上还绑着一根木棍,防止鸡皮直接贴着铁网焦化。
(受访者供图)
“有个东北的小姑娘,来我这吃熏鸡,觉得好,又买了几只直接打包发回老家给她爸妈尝尝,她这个邮费都比鸡贵嘞!”严老板说。
(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熏鸡销得越来越远,虽说冬至后才是熏鸡热卖的时间,但今年以来,皋城村已卖出熏鸡超过1000只,严淑媚家目前已经做了3批,共有100只。
她笑着说,尽管做了那么多,自己却还没能吃上一口!
(受访者供图)
潮新闻 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汪淳
本文来自【浙江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天,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到来。俗话说“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处暑时节,不少地方有吃鸭子的习俗。马陆镇李家村村民沈建中作为村里的老户人家,依然保留着用土灶做板栗烧鸭的习惯。
在沈建中家中,兄弟俩一人掌火,一人掌勺。“孩童时,我们喜欢在灶台前玩耍,时不时惦记妈妈做的菜,偷偷先尝两口。再大点,我哥负责生火,我负责炒菜,就如今天这般。”沈建中回忆道。土灶前炊烟袅袅升起,带着一股温暖而古朴的气息,仿佛将时光拉回到那悠长岁月。
沈建中熟练地将处理好的鸭块放入锅中焯水,去除腥味后捞出。接着,锅中加入少许油,随着油温升高,葱姜蒜被放入锅中,瞬间爆发出浓郁的香气,那是土灶头独有的烟火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随后,鸭肉块被放入锅中,伴随着“嗞啦”一声,鸭肉表面迅速收缩,色泽渐变为金黄,释放出浓郁的肉香。再放入酱油、啤酒等调料,在锅铲的不断翻动下,鸭肉逐渐呈现出诱人的色泽。接着将剥好的板栗轻轻投入锅中,与鸭肉一同翻炒。空气中弥漫着肉香、酱香、酒香……令人垂涎欲滴。
最后,锅中加上适量的清水,水量刚好没过食材,盖上锅盖,转小火慢炖。此时,只需静静地等待,让鸭肉和板栗在锅中慢慢炖煮,直到汤汁逐渐浓稠,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板栗炒鸭便大功告成了。
“火候是这道菜的关键。土灶头的火候温和而持久,既能将食材烹熟,又能保持其原有的风味与口感。”沈建中说。
“家里一直有处暑吃鸭肉的习惯,家人一起吃,热闹。”沈建中说。一盘简简单单的板栗烧鸭,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一段关于土灶头、关于家的温馨记忆。
通讯员:胡铭
编辑:徐宇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尖上的
“香”味
土灶菜饭来了!
天气渐冷
在江南的深秋时节
家家户户都会烧菜饭
青浦人的记忆深处
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肉菜饭
始终令人念念不忘
童年的温馨回忆
与人们对老灶的惦念
成就了这一碗
“人间烟火气”
正宗的土灶菜饭
讲究的是饭粒油亮、青菜甘甜
咸肉鲜嫩、锅巴喷香
那么,如何才能烧出一碗有灵魂的菜饭呢?
跟着小编一起走进
东方村睦邻苑客堂间来看看吧!
土灶菜饭的食材简单,但用料讲究,菜需选用霜打后叶肥肉厚的青菜。东方村睦邻苑客堂间的主人陈菊英,拿起工具来到自家菜地,细心挑选了几棵清香翠绿的青菜。
刚从田里拔起的青菜,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格外新鲜,洗净后用手将菜叶撕成小块,更好入味。
大米需得是香味浓郁、颗粒饱满的本地新米,刚洗好的新米晶莹透亮,加上适量的水静置一旁泡发。
一碗美味的咸肉菜饭,依靠扑鼻的肉香统领菜香和米香。取一块肥瘦相间的咸肉洗净切丁后便该起灶了。
“火刚点上去还没旺,等会儿旺点就可以炒菜了。灶头的火候容易旺,火候不好控制,但是灶头烧出来的菜饭真的香。等下饭快熟的时候就不要添柴火了,不然要烧焦了。”陈菊英点燃木柴,用火叉将燃起的木柴推进灶头里。
把咸肉放入锅中,煸出香味后捞出,再放入青菜翻炒,裹上肉香的蔬菜香气扑鼻,食欲瞬间就被唤醒了。蔬菜渗出水分后,再“请”回煸炒过的咸肉,红白相间的肉块,带着鲜香的气息散落一案。
炒至半熟时,倒入提前泡好的大米。
最后为咸肉菜饭注入灵魂的时刻来了!放一勺自家熬制的猪油,跟米饭一同翻拌均匀,猪油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厨房,经久不散,令人垂涎欲滴。
加入水淹没食材,盖上锅盖,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了。在灶火的催化下,米粒、青菜、咸肉在锅内发生着奇妙的反应。
大约20分钟后,锅盖揭开的一瞬间,热气腾腾,肉香、菜香夹着米香,扑鼻而来,实在是令人陶醉。秋收后的大米,颗粒饱满,糯滑中带着稻花的香甜,经过焖烧吸足了咸肉中渗出的油脂,夹杂着青菜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碗美味,在寒冷的天气里,就是一幅烟火人家的模样。
锅底起出的锅巴,咸香酥脆,是菜饭的“精华”,是这道菜的点睛之笔。
时过境迁,土灶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餐桌上玉盘珍馐数不胜数,咸肉菜饭的“朴素”却愈显珍贵。炊烟袅袅似在眼前,惟有这一碗热腾腾的咸肉菜饭,能让我们回忆起无数个温暖的瞬间。
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