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黄耕,开创了中国火锅新品类——黄记煌三汁焖锅,年销售额竟高达二十多亿;从一个小饭馆到餐饮集团,旗下有黄记煌、许留山、三分饱、耕田荟等餐饮品牌,近千家门店遍布全国。
黄耕在中国餐饮品牌创始人大会上,分享了他做餐饮40年以来,想对餐饮人说的3句话。
我是黄记煌三汁焖锅创始人黄耕,从78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整整40年。
这四十年,我经历了餐饮业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我从一个百年老店的小厨师,做到了这家店的厨师长。因各种原因辞职下海,91年开了属于自己的小饭馆,到现在是煌天国际餐饮集团的董事长。
作为一个创业的老兵一路走过来,对于这个行业,我想说几句话。
< class="pgc-img">>黄记煌创始人 黄耕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
餐饮行业有传承,但是没有正宗
从行业角度说,餐饮这个行业很传统,需要传承,但是不需要正宗,所谓的正宗一定是迎合市场,随着时间改变的不断做自我的调整和完善。
这个行业里确实有需要传承的东西,比如“诚信”,诚信才是这个行业的正宗。
但做餐饮千万别说自己是多么的正宗,也许你看到或者听到很多百年老店,他们总说自己多么多么正宗。但是我们没有亲历它的发展,根本不知道它这几百年背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从我四十年的亲身经历来讲,不管你是一个百年老店还是一个只有几年的品牌,不要总说自己多么正宗,如果你抱着自己多么多么正宗的观念,那你可能真的就走不出你的家门。
抱着这样的理念,我一直在做烹饪方法的创新改进,从三巴汤火锅、到黄记煌、再到三分饱,这都是跟随市场在变化,我们不能食古不化,而是要不断创新进步。
< class="pgc-img">>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是:
做餐饮有经历,无经验
从个人经历来讲,做餐饮有经历,无经验。
因为经历可以去借鉴,但是经验是无法借鉴的。我这一路走来,我有什么经验么,没有。我只有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值得借鉴。
因为我不想我掉过的坑,还想让别人再掉进去。
但是经验之谈没有,因为没有哪些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我能做一个黄记煌,我也做不了另一个跟黄记煌一样的品牌,所以说经历可以借鉴,但是经验是不可以借鉴的。
没有任何一个经验是可以拿出来重复利用的,因为你的经历是在你所处的时间节点中,空间、时局、维度、人脉的共同影响所造就的。
所以经历可以谈,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但是经验是没什么可谈的,没有哪些经验是可以重复的。
< class="pgc-img">>我要说的第三句话是:
看不懂的是商机
在任何一个行业,你都有看不懂的事情。我在餐饮这个行业混了四十年了,但是我现在不了解这个行业。
但是看不懂就要去接纳,因为看不懂就对了。正因为有你看不懂的时候,才有你发展的机会。
14年前,当我创立黄记煌的时候,大家可能还都在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意,每一个店不论大小,都“南北大菜川鲁粤”。
但是那个时候,我在想,餐饮能不能用平台化的经营、标准化的流程去做发展。那么事实证明是可行的。
那个时候也有很多人看不懂我,就因为他们看不懂我,才有我站在这儿的机会。
我相信各位也有很多看不懂的东西,但是看不懂就是机会,要去接纳,因为这是发展规律,只有别人看不懂你,你才有发展机会。
“马云曾说,任何一次商机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做法我真是看不懂,但是看不懂就要去跟他们交流、学习,你才能看得懂。
身边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没有我从业经历长,但他们也是我在这个时代的老师,我们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积极接纳新事物的心态,学习他们的锐利,和对事物判断的速度。
< class="pgc-img">>黄记煌三分饱绘烧饭品牌的产品
职业餐饮网小结
正所谓:“先知先觉经营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消费者。”
在这个快速发展时代,餐饮业也不断在升级迭代,餐饮人只有保持学习之心,不被经验束缚,才能走在前端,不被淘汰。
>源:红餐网
作者:林怀青
他的人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浸淫在餐饮当中,从厨师到经营者到上市公司顾问,从传承餐饮到创新商业模式……他是餐饮界的传奇,黄记煌创始人黄耕先生。
10月28日是黄耕先生60岁生日会。这一天,200多位餐饮业内外好友同赴京城,为这位餐饮界大哥送上祝福,也见证了他的四喜临门——黄耕六十大寿、个人纪录片《人间·烟火》首发、收徒仪式,同时还是小儿子生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60岁,从事餐饮42年,绝对称得上是“餐饮人生”。而黄耕的餐饮人生,从来没有按部就班,没有随波逐流,他永远在传承的同时思考如何颠覆传统,颠覆游戏规则。这源于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也源于在社会历练中,他对自己、对行业的深度思考。
01
出生餐饮世家
入行后默默在暗地里发力
黄耕,60年代初出生于北京餐饮世家,祖辈在庆王府当总管,负责饮食方面的事务,父亲是建国后第一代营养学专家,在北京最早的卫生防疫站(现今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
由于父母常年忙于工作,不能陪伴在身边,作为排行最小的他便跟着奶奶长大,从小就在北京西城的四合院里无忧无虑地玩儿。从小他就喜欢跟奶奶学做饭,也喜欢在四合院里吃百家饭,时不时也给邻居做些吃的。
< class="pgc-img">>也许是受到家庭和生活氛围的影响,1978年高中毕业的他,并没有选择继续上大学,他想要选择自己所爱,便郑重其事地跟父亲提出想去学厨。父亲没多做干涉,只是叮嘱他,“只要你想好了,就去吧。”
18岁的黄耕如愿以偿,在当时著名的北京老字号同和居当起了学徒,开启了他的餐饮人生。
也许是过分热爱,以致于他不甘心只在上班的8个小时学习。业余时间,他都会去选择进修来提高厨艺,只是这样暗地里默默下的功夫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一次全北京的餐饮技能大赛中,他的师傅、同事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这个打杂的普通员工,居然获得了北京青年烹饪状元。
十年心无旁骛地打基础,让这个从小叛逆的男孩变得出人意料的踏实,但他的思想依然追求自由。
02
辞职下海开餐厅
思考不需要厨师的品类
198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也吹到了黄耕的身上。太想到外面世界看看的他,选择了离开自己深耕十年的单位,南下打工去了。在福州,他有着比北京高10倍的工资,一天就可以赚到100块,还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生意人。
1991年,这个从事餐饮多年的年轻小伙子终于开起了饭馆,当起了餐饮老板。而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卖过小吃、开过饭馆。他开心,赚了不少钱,但也累,自己在后厨忙个没完没了,最糟心的是培养的厨师走了一个又一个。
< class="pgc-img">>要不卖火锅吧,自己不用累死,也不用求厨师。于是他在1997年开起了“三巴汤滋补火锅”。当时这个品牌因一句广告词风靡全国,后来被无数人抄袭,“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而这个火锅,是他对餐饮未来走向进行的一次深度思考,能不能做一个不需要厨师的餐饮品类?
黄耕这不是革自己的命吗,自己是厨师出身,却希望摸索出不需要厨师的模式? 不过,正是因为他对厨房太了解,比普通人更清楚地看到了因为过分依赖人力而导致的厨房卫生、油烟、食材等问题,所以他希望能够实现标准化餐饮。
03
首创“三无”餐厅
一个焖锅从北京开到全世界
究竟标准化的餐饮,该从哪里做起呢?偶然一次机会,妈妈做的一道香辣汁鱼让他茅塞顿开,这道菜不论家里谁做都是这个味,证明它很容易标准化啊,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模式吗?
后来就有了我们都知道的黄记煌三汁焖锅“三无”餐厅,无油烟、无厨师、无重复材料再利用。2004年,黄记煌三汁焖锅第一家店在北京玉泉路上面世,大受欢迎,也成了市面上的一朵“奇葩”,跟任何一家中餐厅都不一样,反而有点像西餐。
< class="pgc-img">>然而黄记煌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经过初期的飞速发展后,黄耕不能免俗地经历了兄弟分家的戏码,但他常说,没有什么事是沟通解决不了的,如果有我就亲自去沟通,如果还不行就继续沟通。
2011-2015年是黄记煌最鼎盛的时候,黄耕如今回忆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那时候说实在的,开黄记煌就跟捡钱似的,谁都想通过各种关系来找你”。
当时,黄记煌的店面不仅遍布全国,也在2013年走出国门后,在澳洲、美国、加拿大、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地遍地开花,如今在全球开出600+。
04
“嫁女儿”给百胜中国
餐饮生涯最重大的一个决定
未来的黄记煌,应该走向何处?对于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这个品牌,他尤其重视她的归宿。2016年起他筹备上市,希望让黄记煌有更广阔的前途。但上市之路一直受阻,直到2018年他终于决定放弃上市,重新来过。
而后他思考黄记煌的并购之路,并开始与百胜中国对接。2020年4月8日终于迎来了黄记煌与百胜中国的最终交割仪式。
那一天黄耕很不舍得,他说:“每个人都有百年老店的梦想,我也有,但终于有一天我知道了我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我一代人能做的,也许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把我的‘大姑娘’嫁出去,就是最好的出路。 ”
但他也松了一口,“并购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让企业有一个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自己的身体,陪伴我的家人和孩子。”
< class="pgc-img">>这是创办黄记煌16年,黄耕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也是一场手术对他引起的极大的触动。
2017年12月他动了一次手术,割除肺部肿瘤。为了不把不好的事情留到新的一年,他硬生生用5天时间让自己提前出院了。
运动能帮助排空肺部积液,于是刚做完手术,麻药劲过了,他便顶着撕裂的剧痛,下床推着点滴架在医院走廊慢慢往前走,第二天晚上导尿管就被撤掉;然后尝试快走、骑自行车、借助振导仪等,很快剩下的两根管子也被撤掉,就这样赶在新年来临之前出院了。
< class="pgc-img">>
这场手术之后,他对人生、对品牌的命运似乎更加明朗了。他希望“女儿”幸福,也希望自己和家人都幸福。
“当我故去之前,我的品牌还在,就是最大的期许。” 这是黄耕在首届中国餐饮品牌节暨2020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非常走心的一段分享,可以看得出他对黄记煌的感情极深。
结语
在黄耕看来,自己的上半场过得不轻松,体会了不同的人生。而如今的他,还在琢磨新的餐饮品牌,还在探索新的世界,但他已不再焦虑,不再纠结,而是又当起了一名自由自在的厨师。
“倘若你看到了这里,希望你觉得又结识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造型别致,说话细致,看起来不是个老人,却有了些年纪,经历过不少事儿,却还像个少年。”借用纪录片片尾作为本文结尾,也感谢所有中国餐饮人为大家带来的人间烟火。
京报讯(记者 王萍)10月26日,黄记煌创始人、百胜中国中餐事业部首席顾问、华餐会主席黄耕在主题为“面对不确定,餐饮如何破局”的新餐饮创享会上表示,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接受投资一定要看企业是否具有投资的基本基因,接受投资必须要慎重。
黄耕说,在餐饮企业中,80%是匠人精神企业,是基础。但如果餐饮行业要想有更好的产业化规模发展,一定要迈入到产业化层面。他认为,现在处于餐饮行业资本投资热的阶段,都在进行股权投资渗透。“这时候就要认真地分析,企业到底可以走匠心之路还是产业化经营之路。如果企业以人为主导,那么就是匠心企业。如果企业拥有全产业链,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那么这个企业就有接受投资的基本基因。如果没有,我认为就不要去接受投资。除非未来有上市计划,必须要将匠心经营转换为产业化经营,否则不要触碰这个雷池。资本是双刃剑,接受投资要慎重。”
黄耕同时表示,餐饮的发展可以归结为“有传承、无正宗”。需要传承的是诚信经营的理念,但是一定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迭代。“必须不断创新,必须在坚持烹饪技法上不断地变革,做到技法不会变、锅中之物可以改。”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付春愔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