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写了manner和胖东来嘛,后台有朋友让我锐评一下西贝,说这店这么贵,怎么还活着。
答案是反直觉的,西贝不怕你说他们贵。
反而如果降价,才要出大问题。
西贝怕的是,没人说贵。
首先,西贝的服务是跟海底捞以及胖东来齐名的。
服务员是热情的。
领班是有眼力见儿的。
后厨是明亮宽敞干净的。
结账时,领班问你菜怎么样,你说鱼老了。
领班会说,那这道菜就给您免单了。
要是脸皮足够厚,甚至可以隔三差五在西贝给一些菜免单。
这背后,代表什么?
代表,成本。
不说免单这事儿,光是让服务员长期在那里对着你热情洋溢就是一件很高成本的事情。
你被领导说一嘴都会觉得委屈巴巴,但服务员呢,是会被客人骂,被领班训,被厨师凶,被经理说。
而且是天天。
你受了委屈,能笑出来吗?
你被客人投诉了,能笑出来吗?
想要让服务员时刻笑脸,就是要培训,要给钱,要晋升。
不仅要画大饼,还得真的给大饼。
不然服务员是真的给客户吃咖啡粉的。
这一切,都要成本。
笑脸,是成本。
弯腰,是成本。
免单,就更是成本了。
好服务,就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儿。
是需要整体高毛利才可以覆盖掉。
这时候你看,服务好的店从来不便宜。
就算隔壁胖东来和海底捞难道是主打便宜吗?
也不便宜啊。
好服务就是用钱堆起来的。
极致便宜+好服务,只有骗子能做到。
当西贝开始降价的时候,这个好服务就消失了。
如果没有好服务,大家要开始讨论这个菜本身的味道了,那事情就大条了。
2
另外,西贝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消费场景。
一个,是【儿童餐】。
西贝现在就是商场儿童餐的首选。
我和朋友们聚餐,只要有人带着小孩,如果吃火锅是海底捞,如果吃炒菜,那一定是去西贝。
它儿童餐的名气已经打出来了。
西贝儿童餐做得越好,就越不会在这上面整幺蛾子。
儿童餐出了屁大点儿事儿,就是重大舆情。
为了自己,默默忍了。
为了孩子,给我砸了。
所以西贝是砸重金在搞儿童餐。
做好了,是引流工具。
做不好,西贝这个牌子可能直接毁掉。
现在你让西贝去降价,那为了儿童餐选择去西贝的人会怎么想?
不要以为九块九的儿童餐会让家长开心。
儿童餐这个场景,家长只会怀疑。
便宜了?为啥呀?是不是原材料变差了?
你贵,钱包疼,但放心。
你便宜了,钱包不疼了,对不起,我不敢来了。
西贝不能降价。
降价了,儿童餐就做不了了。
3
第二个消费场景是【轻商务宴请】。
注意一下,是【轻商务】,不是大家在酒店包厢喝大酒那种。
就中午来了客户,认识很久了,时间也紧,来不及提前约好馆子。
而且就两三个人,中午就只打算在附近商场里吃个便饭。
那最合适的就是西贝。
尤其这客户来自北方,那西贝几乎就成了不二之选。
当我问客户去不去西贝的时候,是不需要担心西贝合不合适的。
因为西贝替我说过话了。
西贝好不好吃有争议,但价格就很有“诚意”。
真的,社交吃饭最重要的就是【诚意】。
在商场里的连锁餐厅里,西贝肯定不是那个最贵的,但一定是那个被吐槽“贵”最多的牌子。
请客户吃饭,不怕点错菜,怕你廉价。
尤其怕客户觉得廉价。
不便宜就是【面儿】。
不便宜就是【没错儿】。
不便宜就是【诚意】。
哪怕只是顿便饭,我都请你吃被吐槽贵的东西了,我诚意到了,你能说我啥呢?
懂么?
就像送礼的时候送果子,送华为,送茅子,送海蓝之谜,对方不一定喜欢,但你一定没有错,因为这些品牌代表了你的诚意。
这时候,就不能降价。
降价了,诚意就下降了。
你请客户吃过于便宜的?
那真的还不如不请。
4
这时候你看,西贝本身的定位就不是走量的性价比家常菜和大众厨房,他们玩儿的是带服务溢价的儿童餐和社交(商务也算在里面)餐。
更注重的是服务以及社交背书。
你甚至说去西贝不是吃饭的也可以,就像很多时候大家喝茅台也不是为了喝酒。
所以这时候,价格本身,既是刚需,也是宣传,还是背书。
你吐槽西贝用料不行,卫生有问题,甚至觉得不好吃,那西贝会着急。
但你吐槽西贝贵,那西贝真的无所谓。
越多人去吐槽西贝贵,西贝反而越能做实【社交】这个定位。
星巴克也好,茅台也罢,海蓝之谜也算上,苹果也是,都是一样的逻辑。
这个定位本身,就需要一定的价格基础。
你请朋友喝蜜雪冰城,说明大家关系真的好。
但你不能请没啥关系的客户喝这个,这属于没诚意。
社交场合,就是需要一定的溢价表达诚意。
当然你说这都是糟粕,那确实也是,但人类这种生物,不管国内国外,都有这种糟粕。
这种糟粕,不怕挨骂。
只怕降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674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餐饮业逃不脱的“价格焦点”
前两天,因为“价格争议”,头部餐饮品牌西贝又上了热搜。
热搜话题中,一方网友吐槽、调侃、质疑:
“好吃是好吃,但关键是,食材只是普通的面,凭什么定价这么高?”
“印象里味道不错,可是吃不起。错的不是西贝,是我那不争气的钱包。”
也有另一方网友直言“力挺,这次站西贝”:
“餐厅明码标价,能接受就吃、觉得贵就别点。树大招风,这是躺着中枪也能上新闻啊。”
“这个蒸饺我吃过,是不便宜,但是确实好吃啊!吐槽的根源无非是消费观不同罢了,广州早茶也没见性价比多高啊,3只虾饺45元,咋没人吐槽了……”
当晚,接收到广大消费者建议与意见的西贝,立马出面给出官方回应,在官微中写道“西贝‘宠粉’,玩真的!”,并发布一封承诺信:
在这近千字长信的回应中,值得关注的是,西贝首次将“好吃战略”正式提至台前,一条“2024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践行好吃承诺”的消费保障内容,再次引起业内外讨论。
3000万重金只为一句“好吃”
西贝的“好吃战略”到底是什么?
在此次热搜事件前,西贝也曾因“价格争议”被舆论捆绑过。
时间拨回疫情伊始之年,彼时头部品牌海底捞、西贝接连被消费者曝出菜品涨价,其中西贝莜面村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的18道外卖菜品,均涨价1-10元不等,随后几个月中堂食菜品也均有小幅度涨价。
当时,西贝一如此次地迅速给出回应,其董事长贾国龙于个人微博账号发文道歉,称:“我们确实涨价了。你们的意见,我收到了,这个时候涨价,不对。”并宣布对消费者进行切实弥补,表示所有涨价的外卖、堂食菜品价格恢复此前标准,且在全国59个城市386家西贝门店堂食用餐,可以享受吃100元返50元的优惠。
回顾彼时的舆论后,不难发现,多数消费者都对西贝的迅速响应及弥补力度给出好评。
同样的,在此次以“3000万好吃战略”回应后,一位“中立方”的西贝消费者也对内参表示,在他看来,价格本就与品质息息相关:
“用什么样的食材、用什么样的工艺,做出来的产品,就应该定什么价。这样企业才能取得适当的利润,进而更好的生存下来继续服务好广大顾客。这本该是一个良性的关系,顾客和餐厅从来都不该站在对立面。”
对西贝集团而言,此次敢于硬碰硬的给出好吃保障金,背后所隐含的“补偿力度”,不仅仅在于如过往般给消费者以优惠补贴,更在于“西贝正努力向大众传递,将给予自身以长效品质监督”。
可谓:豪掷3000万,只为让消费者能永远在西贝说出“好吃”二字。
不过另一面,西贝的官方回应下,也有不少消费者仍保持质疑,对“好吃”二字发问:“好吃战略的标准是什么?官方怎么说就怎么是?那和消费者又有什么实际关系。”
其实,西贝的好吃战略已经实施多年。
早在2014年,西贝与国内顶尖品牌战略公司华与华的一次会议上,贾国龙就曾提到过,西贝的目标就是坚持把每道菜品都做好吃,做到“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华与华创始人华杉听闻当下,拍案而起,只道这话说得好。
这之后,“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这句话成为了西贝流传最广、最耳熟能详的品牌谚语。这是“好吃战略”的起源,也是西贝一直以来的坚守。
在此次事件前,贾国龙也曾多次公开针对“西贝的好吃战略”给出解读。在他看来,“好吃战略”真正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让顾客“吃好”。哪怕是最“笨”的方法做菜,不惜成本与人工,也坚信,好吃才是硬道理。呈现在台前的,就是那道用纯手工现包蒸熟、历经“三生三熟”6道工序才能上桌的莜面蒸饺。
看似泛泛而谈的一句“好吃”,不是针对消费者补贴而特意设定的条条框框准则,而是为了让顾客“好吃、吃好”而设定的、对自身的高要求、高追求目标。
到底是吹牛还是捍卫
一切要回到餐饮业的源头说起
事实上,这样的战略目标,也与贾国龙自身的“饮食习惯”有关。
从西贝内部员工,到外界相熟之人,再到贾国龙本人,都曾对外表示过,贾国龙是个“一顿饭吃不香,三天不高兴”的人。
一位西贝内部相关人士对内参透露:在西贝店内,“菜不好吃”不仅会让贾国龙无法容忍,而且还会让他从原料、厨师、设备等方面对其原因彻查到底,直到揪出原因加以改善后满意为止,“菜品味道”是他多年来十分挑剔的地方。
而也正是这样的“饮食习惯”,造就了西贝从上至下“鸡蛋里挑骨头式的对菜品好吃抠细节”:
比如,为了做到“好吃”,西贝人走遍草原、平原、山野、乡村、沙漠、隔壁,把食材找到极致。
以草原羊为例,西贝羊肉只选用三个品种: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巴尔虎羊,它们喝的是天然矿泉水,吃的是草原上特有的植物,每天行走十多公里,肌肉紧实有弹性。也因此,西贝的羊肉好吃、不膻。在西贝人看来,优质食材是决定一道菜是否好吃的关键。从源头下工夫,努力提供放心、安心的食品,也是西贝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为了做到“好吃”,西贝人多年来持续不断改良制作工艺、不断提升菜品的出品,做不好跟自己没完,把工艺也做到极致。
以2023年西贝升级烤羊制作工艺为例,在其推出“烹羊煮烤工艺”介绍中,这道工艺,首先需要慢火熬煮1小时,下一步再烤到皮脆肉香,要通过对温度、湿度、时间的精准控制,最大程度锁住羊肉的汁水,才能真正做到口感外焦里嫩;
比如,为了做到“好吃”,西贝人死磕“菜品诞生的各个环节”,从产品研发与试验,到渠道试验、模式试验、概念试验,再到推广试验……每个细节都要保证“好吃”的落实;
比如,为了做到“好吃”,西贝还设立了大名鼎鼎的“红冰箱制度”。在西贝的每家门店都有一台红冰箱,上面写着“消灭不良品,道道都好吃”。它通常被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上,冰箱里存放着的,是被客户投诉退菜或自检发现的不合格食材或菜品;
比如,食品安全、门店环境、门店服务……
众所周知,在中餐行业,菜品标准化和口感兼顾起来非常之难。然而,西贝却将这两项都做到极致,这也是让西贝在当下多样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始终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
“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乍一听有些像吹牛,但贾国龙认为“牛吹出来后是可以捍卫的,是更多的付出后可以达到的”。也正如上述,从2015年开始,西贝全体上下的所有资源都集中于“好吃”来层层展开。
“一旦顾客了解了这些,他们就会爱上西贝的产品,顾客来西贝,我们为其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我们的售价。”贾国龙说道。
当消费环境转向理性务实时,认真做餐饮,一切回归本质,始终保持对餐饮高品质的追求、对产品非常好吃的坚守,反而是当下环境中真正的“奢侈品”。
妈今年56岁了,白头发增加了很多,我和妻子在深圳工作,老妈一个人在家里也无聊,于是叫老妈过来深圳玩几天。
老妈是第一次来深圳,虽然以前她去过广州打工,但是对于深圳这个地方,只听过从未去过,老妈来的第一个晚上,我准备带她去商场逛一逛,看一看深圳的繁华。
一家3口在深圳龙岗区的一家商场里逛了一个小时,也走累了,到了饭点时间,于是就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湘菜跟赣菜差不多,带老妈去吃没什么意义,刚好看到很多人在西贝莜面村排队,于是就带着老妈去吃西贝菜了。
< class="pgc-img">>店门口的消费者很多,我们取了一个号,等了40分钟左右,3个人终于走进了餐厅,老妈一直都很节省,从来不会去外面餐厅吃饭,就多也就是买个早餐。
来到这样的一个餐厅里,到处都是年轻人,老妈显得有点局促,想让她点菜,她直接拒绝了,于是我点了5个菜品。
西贝主推的菜品就是酱大骨,98元一斤,点了一个大骨,花了143元,这个骨头肉还挺嫩的,但是里面的肉其实并不多,主要是骨头体现了重量,味道有点咸。
< class="pgc-img">>这道菜一上桌老妈就说浪费钱,这么大的骨头,有啥好吃的,听说要143元,老妈更是说个不停,老人家就是这样,喜欢实惠喜欢肉,不喜欢骨头。
点了六串羊肉串,花了54元,9块钱一串,感觉跟街边上普通的羊肉串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我还以为是柳枝羊肉串,没想到就是竹签的。
< class="pgc-img">>这种羊肉串在街边餐馆一般卖三四块钱,在西贝却卖了9块钱,确实这个菜品有点贵,口味其实并不是很好,烤得不是很焦,吃起来有点生生的感觉。
点了面筋,口味还不错,但是量很少,我们3个人一人夹了两三筷子就没有了,价格36元,我妻子说还不如街边摊8块钱一份的面筋,量还比这个多。
< class="pgc-img">>一人来了一个肉夹馍,还点了一份蘑菇头莜面鱼,吃了不到1个小时,3个人就把这些菜品都吃完了。
买单结账,总计花费了328元,人均消费110左右,最重要的是3个人都没吃饱,老妈表示太贵了,也没啥特色,还不好吃,早知道不如回家买点肉炒菜吃。
最后3个人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粉面摊,一人来了一份江西炒粉,最后才吃饱。
对于这样的菜品,你看得值吗?你会花费110元去西贝吃饭呢还是去海底捞吃火锅还是宁愿买菜回家自己做呢?
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