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日益兴盛的时代,餐饮O2O一直以来是O2O领域的热门,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让商家获得了巨大利益。除了国内不断崛起的餐饮O2O公司,国外餐饮O2O市场也一派繁荣。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投资者纷纷垂青,为餐饮O2O公司创造价值和财富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获得可观收益。亿欧网整理了国外十家新兴餐饮O2O公司,对各公司融资情况进行了梳理,供大家参阅。部分公司基本情况请参看亿欧网《10家新兴的一亿美金餐饮O2O公司》一文。
1、 Blue Apron :量化的食材,精心的菜谱,为美食家而生
融资情况:创办初期,获得90万美元种子投资;2013年2月获得300万美元A轮融资;2013年8月获得500万美元B轮融资,由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柏尚投资)领投,First Round Capital(首轮资本公司)和其他投资者跟投;2014年4月获得5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Stripes Group投资。
目前累计融资超过5800万美元,估值近5亿美元。
吸金指数:★★★★★
2、 Munchery:连通当地厨师和顾客
融资情况:2011年11月获得21万美元种子融资;2012年11月获得400万美元A轮融资,由E.Ventures领投, El Dorado Ventures的 Tom Peterson等天使投资人跟投;2014年4月获得 2800万B轮融资,由Sherpa Ventures领投。目前,累计融资超过3200万美元。
吸金指数:★★★★☆
3、 Postmates:和当地商家合作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外卖一小时内送达
融资情况:2014年2月获得16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风投机构Spark Capital(星火资本)领投。Postmates的投资者还包括Matrix Partners(经纬创投)等。目前累计融资超过2200万美元。
吸金指数:★★★★☆
4、 DoorDash:可覆盖没有外送服务的餐厅
融资情况:2013年9月获得240万美元种子融资,由Khosla Ventures(科斯拉风险投资)和Charles River Ventures领投, SV Angel天使投资和Benchmark(标杆投资)等跟投;2014年5月获得红杉资本1750万美元首轮融资。目前累计融资近2000万美元。
吸金指数:★★★★☆
5、 Caviar:懒人网上订餐必备神器
融资情况:初期获得200万美元种子融资,由Winklevoss Capital领投;2014年4月获得1300万美元A轮融资,由美国领先对冲基金老虎环球Tiger Global领投。目前累计融资达1500万美元。2014年8月初,Caviar被移动支付公司Square收购。
吸金指数:★★★★☆
6、 Spoonrocket:美味平价食物15分钟内免费送达
融资情况:2013年9月获得250万美元天使投资,由众筹平台FundersClub和创投公司Y combinator等投资;2014年5月获得1100万美元A轮融资,由硅谷著名投资公司(Foundation Capital)和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Catalyst)领投,用于在洛杉矶地区提供午餐服务。目前累计投资1350万美元。
吸金指数:★★★★☆
7、 Sprig:配送健康平价食物
融资情况: 创业初期获得来自风投公司Battery Ventures和全球顶级风投公司Accel等的200万美元种子融资; 2014年3月获得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Greylock Partners(格雷洛克风投公司)领投, Battery Ventures 和Accel跟投。目前累计融资达1200万美元。
吸金指数:★★★★☆
8、 Good Eggs:有机食材,健康安全
融资情况:2013年9月获得850万美元A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Stripes Group和其他投资者跟投。目前累计融资850万美元。
吸金指数:★★★☆☆
9、 Plated:有趣、美味、便捷,Blue Apron的强有力竞争者
融资情况:2013年5月获得140万美元种子融资,由ff Venture Capital领投,创投公司TechStars等跟投;2014年1月获得500万美元A轮融资。目前累计融资达640万美元。
吸金指数:★★★☆☆
10、EAT Club:关注职场人士的午餐
融资情况:2013年4月获得500万美元A轮融资,由 First Round Capital(首轮投资公司)、风投公司Siemer Ventures、Great Oaks Venture Capital、Launch Capital,、Tekton Ventures以及天使投资人Mark Vadon等投资。
吸金指数:★★★☆☆
本文作者王若林,亿欧网专家作者;微信号:violinhoney;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声明:亿欧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亿欧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亿欧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亿欧网的追责。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O2O行业资讯和商业分析,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i-yiou"或者"亿欧网",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亿欧网建立直接联系。
欧网2015年4月8日消息,国外订餐O2O公司Reserve近期宣布收购了两家餐饮O2O公司,分别是专注于餐厅预订的Zurvu和用餐账单分摊软件HAIL。这两起收购是Reserve成立以来的首批收购;对于美国拥挤的餐饮O2O行业来说,这也预示着餐饮O2O公司之间的整合开始了。
此前,:
Reserve从创业孵化机构Expa走出来,2014年10月发布使用。Reserve总部设在纽约,在洛杉矶、旧金山和波士顿分别设有办事处。联合创始人兼CEO是 Greg Hong,另一位联合创始人Joe Marchese兼执行董事会主席,CTO是Craig Coffman。另外,董事会成员Garrett Camp是Expa的创始人,他此前是Uber和StumbleUpon的联合创始人。
初衷同Uber一样做本地生活服务的垂直细分领域专项服务,Reserve专注于提升用户就餐体验中的每一步细节,同时也为餐厅带来利润空间。
在Reserve上, 用户需要选择日期和到达餐厅的时间段,以及就餐人数,Reserve会反馈回一个推荐餐厅列表,用户可以从中选择预定。如果没有相应结果, 也会提供一些类似的推荐选项。在用餐结束后,还可以通过Reserve完成支付。
Reserve在2015年2月份宣布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Human Ventures Capital,First Round Capital,SV Angel等。加上A轮以前的融资,Reserve共获得了1730万美元的融资。
美国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很大,一堆餐饮O2O公司在这个领域掘金。除了已经上市的Yelp和Opentable,也有类似Table 8,SeatMe等创业公司。但是,这个日益拥挤的领域,行业整合其实已经在发生。2012年9月,Groupon收购餐厅预订服务商Savored;2013年7月,Yelp以1270万美元现金加股票的价格收购SeatMe。甚至连Opentable都于2014年6月被Priceline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2015年1月,总部在印度的餐饮O2O公司Zomato收购了美国知名餐饮O2O公司Urbanspoon。
当然,尽管行业整合在进行,但依然有一堆新型餐饮O2O在源源不断出现。此前,亿欧网根据O2O图谱整理出十家新兴的1亿美金餐饮O2O公司:EATClub, Munchery , Sprig , Caviar , Spoonrocket, Fluc, DoorDash, BlueApron, Plated和 GoodEggs。
本文作者付润,亿欧网专家作者,专注国外新模式新公司报道;请尊重原创,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付润“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声明:亿欧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亿欧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亿欧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亿欧网的追责。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O2O行业资讯和商业分析,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i-yiou"或者"亿欧网",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亿欧网建立直接联系。
<>014年,你有没有通过互联网叫过外卖?用滴滴打车赠送的优惠券打过车?出差旅行的时候通过在线旅游的app订过机票或酒店?有没有尝试过顺丰嘿客的购物体验?
对,这正是2014年风起云涌的这波O2O大潮中的明星企业,O2O,线上和线上的融合,这个词语早在三年前就已流行过,然而最初的O2O,更接近于传统企业的线上转身,它涉及到企业组织形态的变革、技术上的更新和流程上的迭代优化,它更多是企业级层面的概念,却并未像今天那样,成为一个社会级现象。
而2014年的这股来势凶猛的O2O大潮却不同,它跟国外的趋势日渐融合,事实上,O2O这一概念在国外并不流行,那些我们参照并复制的所谓O2O模式,如Airbnb、Uber,在国外创业者和行业观察者看来,更适合被称作P2P(peer to peer),拓展一点说是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一个具有闲置资源的消费者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创造服务机会提高自己的收入,而房屋和车是最有价值的闲置资源,于是孕育了Airbnb和Uber两大巨头。
尽管在国内,P2P基本上已经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但是分享经济涵盖的行业范围和模式内核无疑更广更深。或许,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2014年中国的O2O热潮,本质上是分享经济的代名词,它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跟三年前截然不同。
经济学人杂志2013年年初一篇《分享经济崛起》的文章,就分析了分享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它认为分享经济的扁平化结构让闲置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是未来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此后很多倍受资本瞩目和市场追捧的创业公司也都是P2P的模式。正如Techcrunch2015年1月的一篇《分享经济与金融的未来》文章中所提到的,P2P模式的深入人心是因为新一代的消费者们希望被充分赋权,用更有创意的方式直接沟通合作,而不是被动成为某个公司或品牌的消费者。
Techcrunch的这个观点,正在被时间所慢慢验证着,不管国内还是国外,90后的崛起都在催化这一现象,他们更有主见和分享精神,更愿意尝试互联网的革命性产品。这个市场很大,根据作者给出的分析数据,到2025年将达到3350亿美元。
不管是O2O,还是P2P,分享的精神恒久不变。本文将整理国外2014年的一些基于分享经济的企业案例,围绕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提供一些有趣的角度和模式作为严肃文本的延伸。
与其抱怨衣柜不够,不如分享彼此的衣柜
女人的衣柜永远少一件衣服的同时,那堆积如山却早已被遗忘的衣服让女人的衣柜永远不够用,美国的二手衣电商交易市场教育这些时尚的宠儿们——不如分享一下彼此的衣柜。
近年,美国服装市场涌现了很多二手服务交易电商平台,有专注在奢侈品和高端市场的Tradesy和Threadflip,专做普通消费者二手衣物的Twice和thredUP,其中Twice的业务流程中会集中处理用户要求寄售的衣服进行重新估计然后售卖,而Tradesy和Threadflip都可以实现P2P的交易,即卖家自行发货给买方。
以2012年成立的Threadflip为例。卖方决定售卖的衣服首饰包包等物品,Threadflip会根据其特色进行专业拍摄上传照片,还会提供清洗,负责与买方在网站上互动,成交后收取成交金额的15%作为手续费。Threadflip的特色服务在于它的礼宾服务,她为每一单交易的二手服饰配备了统一精美的包装。卖方既可以免费向Threadflip索取包装材料自行包装邮寄:平台将写好了收件人地址付过邮费的包装盒寄给卖方,也可以将物品邮寄给Threadflip让其代为包装寄送。这部分成本被其收取的15%的手续费涵盖。
自2014年初推出礼宾服务,Threadflip获得了每个月高达100%的增长率,每天都可以发送超过1000个包装礼盒,销售额占比从一开始的10%上升到了40%,其负责人表示提供了包装礼宾服务的产品售罄率达到78%,未提供此项服务的产品售罄率只有40%左右。截止到2014年底,Threadflip共获得了两轮融资,金额已到达2110万美金。
给高端餐厅配送服务和美食社交
这是国内2014年最热门的O2O创业领域之一。在这一领域,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均有诸多创新公司涌现,不仅如此,亚马逊都开始提供外卖业务了。吃,是当之无愧的硬需求。关于吃的方式,除了叫外卖之外,还可以利用手机应用上某个人的家里吃,甚至可以彼此不认识的人大家一起商量吃什么。除了吃饭之后,还承载了社交的功能。
无论是饿了么,淘点点还是大众点评,你能享受高端餐厅外卖服务的概率很低。这在英美和欧洲也一样。2014年4月,英国在线外卖平台Just Eat以数十亿美金IPO之后,反而带动了细分市场上外卖平台竞争选手的出现,Deliveroo便是这样一个只提供高端餐厅外卖服务的在线平台。Deliveroo目前的业务只覆盖伦敦,为了解决“菜品从餐厅出炉到消费者手中的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外卖食品没有切好,一些高端餐厅不给家庭或公司提供外卖。不同于Just Eat依靠商家配送的模式,Deliveroo有自己的物流中心配送平台,解决高端商家不愿意提供外卖服务的主要顾虑。
餐饮分享经济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成立于2014年11月的plenry,这家公司推出的应用主打“以吃会友”。那些有兴趣做饭并且愿意分享给陌生人来吃的分享用户可以在Plenry网站上挂出自己的烹饪信息,时间、地点、菜单,欢迎来吃;而不想做饭又觉得餐馆难吃,想品尝更多样化食物顺便交友的用户,可以通过其移动 App,看附近有哪些人正准备分享吃。打开 App以后会发现地图上有很多点,每个点都有 Host 介绍和菜单,包括时间,具体几点到几点,如果想吃就发送需求,主人觉得愿意和你吃饭交友,同意你来,Plenry才会扣钱,然后放出具体详细地址。除菜单外,Guest 也可以通过搜索“主题”选择,因为涉及交友,共同兴趣爱好就很重要,所以Plenry会建议分享用户给每个吃饭时间设定一个特定“主题”。Plenry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就是从吃货那里抽取12-15%的中介费用。相比于这一领域中的鼻祖级应用Eatwith,Plenry更强调本土社交化,也更便宜,希望这些用户吃完饭之后保持联系成为朋友。
邻居、酒店:剁手族又多了购物渠道
应该说,在线旅游和酒店预订是O2O模式的鼻祖,消费者线上预订,线下直接消费。不过这次不谈Airbnb,谈谈那些试图包揽你社区生活必须服务的应用们,看他们如何让你的居住环境和氛围变得更便捷更友好。
比如Nextdoor,它提供的服务核心便是认识你的邻居,和他交朋友唠家常。2011年10月上线之后很快得了社区居民的关注,发展迅猛。到2012年12月,已建立6000个社区站点,每个社区中有500-750户人家,到了2014年8月份覆盖小区已经达到了4万个——这相当于占到美国四分之一的居住面积。Nextdoor在安全与邻里互助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网络社区里登记注册的居民需要实名注册,上传住址等相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身份,以此为基础保证邻里社交的私密性。在社区论坛开辟的各个版块里,邻居可以唠各种家常:最帅的下水道修理工,服务最棒的草坪修理工,附近最便宜最好吃的餐厅,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等关于生活的各种话题。更多情况下,Nextdoor类似于一个社区二手交易市场,邻里之间可以方便地互通有无。
通过社区四年的运营和数据分析,Nextdoor发现了社区对于安全性的高度关注,于是2014年10月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公务机构专属的注册通道,这意味着消防机构、警署及当地政府部门都可以自助申请公共帐号以服务Nextdoor各个社区的居民,而之前需要Nextdoor工作人员手动添加。私密社交,社区安全让Nextdoor成为了美国目前最成熟的社区社交网站,融资3轮,金额超过1亿美金,估值高达6亿美元,尽管目前仍未实现盈利。相较于Nextdooor主打邻里社交,在住宿领域的另一需求就是旅店,George in Rye是英国一家极具风格的特色酒店,2006年由Katie 和Alex Clarke 夫妇从一家18世纪的驿站改造而成。
酒店内的布置独具一格,于是很多住客纷纷咨询哪里可以买到客房里摆设的物品如台灯、靠垫、床头板种种。这让Katie 和Alex意识到,酒店是推销商品的绝佳场景,于是他们在附近开了一家零售店,引进Frette品牌的床单和枕头(也是著名的Savoy 奢华酒店的供应商),Farrow & Ball油漆和 Ren牌护肤品等,所有这些产品同时在他们的酒店房间中使用,房客如果喜欢就可以直接去指定商店购买。这个尝试大获成功,房客们热衷购买自己体验过并钟爱的产品。有客人甚至可以从酒店的供应商处委托定制,比如出自当地设计师之手的缤纷灯罩或乙烯基壁板。
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销售传统服务以外的商品。喜达屋集团旗下的 Aloft 酒店,2013年和美国家居内饰零售商Design Within Reach签订合同,在美国20个酒店展示和销售他们的家具,包括扶手椅、吊灯等,价目表就放在房间内客人触手可及的地方。酒店和家居品牌商各取所需,酒店可自行挑选适合的产品,在客房里免费使用,品牌商则获得免费面向目标顾客展示产品的机会,不仅是展示,更是深度体验。
可以说,酒店是品牌商跨界O2O的最佳展示厅。
我替你有偿跑腿
暂时不去谈Uber和Lyft这两个现象级的出行租车应用,来看两个分享经济在劳力雇佣的典型案例。
我替你有偿跑腿。相对于传统企业B2C模式的O2O,这类模式可以称作是个人与个人之间C2C的O2O典型案例。
美女总裁利亚?巴斯克Leah Busque 表示TaskRabbit(任务兔)的目标是给全世界的劳动力市场带来革命——在有人要求送货的时候,就有人去跑腿。”
TaskRabbit的网站内容元素可分为三个部分:Task Posters任务发布者,Task Rabbits即跑腿者,Task,即需要完成的任务。Posters发布任务和标明完成任务后可以提供的最高费用。Rabbits互相竞价和阐述自己适合完成这项任务的原因。Posters经过挑选后,指定Rabbits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费用转至Rabbits账户,每周五进行结算,其间使用信用卡线上操作,不涉及现金交易。Posters可以对Rabbits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打分,完成任务越多且完成越好的Rabbits信誉分就越高,在以后的任务竞标中也更容易获取任务。网站会从中收取12%到30%的交易费用。
目前全美国有20000万人在任务兔上接活,成立于2008年的任务兔融资两轮,融资额将近4000万美元。Zaarly可以看做是Taskrabbit的C2B反向升级版。假如用户有个跑腿的差事但自己又脱不开身,或者要交个营销计划书但自己没有足够的写作经验,就可以在Zaarly上发布一条信息,让其他人竞标出价做任务完成说明来获取订单替你做事。 此外,Zaarly还是二手产品的交易市场,如果用户需要购买一个二手的苹果电脑就可以发布信息,附加自己的出价范围,然后等待有人竞标。
不过有趣的是Zaarly自从2011年爆红美国之后,迅速获得了1410万美金的融资,至今再未获得资本的青睐。
Tips:
1、讲求开放的分享平台,自己是封闭的:不管你在任一平台上表现多好,你的声誉不会跟着你,而平台间的数据出于商业考虑,并不共享,这种平台的分裂性,导致真正兴起的分享经济面临一个“协调失灵”的困境。
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于1984年出版了《分享经济》一书,认为产生“滞胀”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中现存工资结构的不合理,提出了采用分享制度以代替工资制度的主张。
3、在分享经济大潮下,参与者的身份正在日益发生转变,一个新的概念——产消者出现了。生产和消费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
(编辑/天下网商 仇蝶,本文首发于《天下网商·经理人》2015年2/3月合刊,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