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还知道该怎么点外卖吗?
这里不是说怎么点开APP、加入购物车、点击结算,而是——怎么点才最实惠?
满减、神券、进群立减、新人红包、拉新免单、分享助力……各种各样的优惠方案已经把点外卖变成一场国际奥赛。
小时候以为长大了每天烦恼的问题会是家国社会,实际上每天花俩小时跳转不同平台、不同商家,先加这个菜品点一下结算,再加那个菜品点一下结算,在使用门槛各异的红包中,试图推理哪个能让今天这顿午饭多省个仨瓜俩枣。
不是没想过放弃,但经济条件总能说服人,“坚持就是胜利”。
现在,对外卖常客们来说,饿了么全新升级的“超级吃货卡”终于让人看到了一个简单的解法。
每天点外卖的时候,是打工人脑细胞最活跃的时候。
先从营养膳食均衡、品牌可信度等等方面选定几个适合这顿吃的候选饭,然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如今点外卖,已经变成了一场抢卡券和红包的博弈。
表面上看,领红包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
各个APP都卖会员卡、开官方福利群,卡和群的唯一使命,就是准时准点给你发券;就算没办卡、没进群,界面最显眼处也必然有领券弹窗在闪烁,召唤你点开,优惠券打包放送,动不动还来点“暴涨”“翻倍”之类的新玩法。
人是铁,饭是钢,便宜饭是高精钢,对外卖的刚性需求催化出一个巨大流量池,除了外卖平台本身,其他平台也在往池子里游,专门给订阅者发券的公众号数不胜数,各家银行APP也争先恐后用“外卖羊毛”实现业绩新增长。
于是你的券包里每天都囤着几十个红包,生鲜烧烤鲜果奶茶,分门别类,要啥有啥,但你点击“结算”的时候内心仍感忐忑——
因为你知道这几十个看似慷慨的红包,都有实则吝啬的使用门槛。
价格未到最低金额,商家不是指定商家,下单已过活动时间,红包很多,红包用不了的理由更多。
想最大限度用上红包,就得翻来覆去计算。
点外卖让人头疼,“优惠攻略”就成了流量密码。在任意社交平台搜搜关键字,都能搜出大量博主在教你如何用最少的钱点最值的外卖,有的得跨平台,有的得换账号,点一次的工作量没比自己去买菜做饭少。
而且,省钱攻略越多,其实说明羊毛越难薅,痛点始终存在,否则攻略也用不着一直迭代。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总之无数个饭点,都在“算优惠算到没胃口”中度过。
现在,终于出现了一道曙光。
最近常在社交平台刷到帖子激情宣告找到了“外卖活菩萨”,请来了打工人的“清汤大老爷”,一开始只当又是套路,但还是被“无门槛”三个字吸引了注意。
这次蓝家外卖平台推出升级版“超级吃货卡”,直接放话:主打一个“更省一筹”。
根据饿了么官方介绍,升级后的“超级吃货卡”提供红色和金色两种类型,前者红包最高可爆涨至28元,后者无门槛、全平台商家可通用。
全平台通用、最高28元、一单回本,每一条都直直戳在本打工人心坎上。
昨天点晚饭的时候试了一下,爆红包商家出售的两荤一素盖浇饭,一份原价33元,用普通红包最多省6块钱,但花2元买张红色“超级吃货卡”,里面包含6张5元红包,爆涨之后直接立减10.5元,盖浇饭24.5元拿下,不光一次回本还cover了后面5次外卖的大额优惠;
笔者又点开了一家非爆红包商家——经常点外卖的朋友都知道,不到打定主意要搓一顿犒劳自己的时候,咱对这种不参加优惠的店铺只能是敬谢不敏,果然原价42元的海鲜炒饭在结算页面显示冷冰冰的“无可用红包”,但用9元买金色“超级吃货卡”,能撬动冰山些许,便宜个5块钱,而且一次得8张可爆涨通用券,犒劳自己的频率总算可以提高点。
有人靠这张卡实现了星巴克自由,一杯咖啡半价到手,每日打工必备机油买着终于不那么肉疼了;
塔斯汀、必胜客、米村拌饭、袁记云饺,诸位打工人严选有一个算一个,十几块钱就能吃上一顿;
以前为了性价比只点配好的套餐,现在种草已久的K记M记隐藏吃法,也可以一个一个试起来了。
对于“命是外卖给的”打工牛马来说——这买卡省的不光是钱,省的还是翻来覆去算优惠折损的脑细胞,而留下的就是简简单单痛痛快快的好心情和好胃口。
对于点外卖是刚需的打工人来说,“超级吃货卡”是瞌睡有人递枕头。对饿了么来说,这是再一次的“应需而变”。
外卖行业的发展之路,由消费者的需求形塑。
十年之前,外卖初兴,线上点单、配送上门的形式本身就足够新鲜、奇特、吸引人。
那会儿,外卖大头是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等西式快餐,这类餐品没有汤水、体积小,对温度也没啥高要求,不容易变质,餐厅本身就提供打包外带服务。天生适配外卖条件的西式快餐,起了教育市场的作用。
越来越多人接受外卖之后,西式快餐就不够吃了,消费者对炒菜盖饭的需求远远超过汉堡薯条,外卖行业由此迎来第一次应需而变。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中式快餐,涌入外卖平台,并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比如汤面开始把面和汤分开包装,比如对需要趁热吃的餐品加上保温袋。
第二次应需而变,则是从简餐为主到引入“大餐”。
当外卖已经成为日常,其功能就不再只是充饥,以前搓一顿得特意下馆子,现在犒劳自己最好也能外卖解决,在家最好就能享受到商场大餐。
于是火锅品牌开始为外卖订单提供电磁炉和火锅本锅,烤鱼品牌开始为外卖订单配发一次性托盘、支架、酒精炉。
如今,外卖品类已经十分丰富,到了要兼顾“实惠、美味、健康”的转折点。
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三角”,平台方这两年还是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在帮助消费者挑出美味又健康的品质商家这块,饿了么2022年8月起,就推出了每月更新的“放心点?榜”,不看别的,就看消费者评价,并且邀请政府、专家评审团把关共同发布,体现餐厅过去一个月真实消费和口碑评价;
2023年3月,饿了么还和“食极星”美食标准评价体系达成合作,后者依据食材用料、营养价值、感官体验三个维度对菜品进行定性、定量的计分评级,评级结果和具体的营养成分,则全部呈现在饿了么APP上。
针对“实惠”,饿了么的玩法也多得很。
“猜答案免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个活动在2023年吸引了超4000万人次参与答题,超过150万商家参与免单,微博词条“饿了么免单”一日内的阅读量就达5亿之多,讨论数近10万。
而最近适逢奥运,饿了么最近又搞起了“夺金免单”:只要中国健儿夺金牌,饿了么就免单。作为观赛的后勤大保障,没有比这更给力的氛围组了!
剖析这些“走心”的举措,可以说既做到了实惠,又兼顾了乐趣。而现在,一脚踢开红包门槛的“超级吃货卡”,也是平台方对消费者需求作出的最新回应。
要说这也算是踩准年轻人“该省省该花花”的处世哲学了。
“省”的部分不必多说,有此卡在手,权益足够实在和优惠,每一单点出来都是一个惊喜,以前为了划算不敢点的隐藏菜单,现在也能敞开点了;
至于“花”,虽然卡要花钱买,胜在一单就能回本,能牢牢抓在手里的权益,真的很重要。
如此“投资式省钱”,才是打工人现在最信任的理财方式。
没办法,实在是被背刺怕了。这届打工人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为兴趣为健康为美丽豁出点成本,十次有八次换来的是商家“跑路”——去健身,健身房跑路;学烘焙,烘焙室倒闭;做美容,每天温声细语的主理人大姐也要卷款潜逃。
到最后,好像还是只有花在刚需上的钱才不会骗人,比如共享单车月卡、打车券包、外卖“超级吃货卡”,轻量、便利、每天用,比A股可靠,比基金省心。
不说了,先用刚刚投资的吃货卡买实惠饭去了。
于开奶茶店的朋友来说,除了选址能够困扰大家之外,奶茶店的定价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如果定价太低,我们开店再加上其他的成本可能就不赚钱,如果定价高了,利润有保障,但是要是消费者嫌贵没人买更尴尬,所以不仅仅是奶茶店,其他行业亦是如此。所以在开奶茶店前期我们一定要重视产品定价,无论是自营开始还是加盟开店的朋友,产品定价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 class="pgc-img">>小编认为奶茶店的定价标准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不适合,想要知道奶茶店如何定价,可以参考一下奶茶店的定价标准,以下是总结的关于奶茶店的一个定价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
市场肯定要作为我们奶茶店定价的主要参考因素,起一个决定性作用。我们是想要做低端市场,还是说想要走高端市场,地段市场的话,价格就需要低一些,像思优乐茶就是走中低端市场,所以产品定价都是8-15块钱,消费群体也非常广,高端市场的话价格就要稍微高一些。
< class="pgc-img">>2、位置
奶茶店的定价标准除了跟市场有关之外,还跟我们开店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你是开在商场还是学校旁边,如果你是在学校旁边,一般价格太高肯定是不适合的,在商场的话,价格太低也不赚钱,所以商场更适合中高端品牌。
< class="pgc-img">>3、技术和原材料
制作过程的繁简、材料成本、技术水平能达到的程度也是影响奶茶店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鲜果茶,采用的都是新鲜水果,成本自然而然的会高一些,所以一般定价也不宜过低,像一些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产品也不易定价过低。
一般而言各种产品的价格都有对应的一定的市场行情与水平,可以伸缩的价差实在有限,到底该走高级高价位或中级低价位呢,每位经业者应该自有一套经营理念与判断。但是综合来说,奶茶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年轻人具体,多数年轻人更注重性价比,因此价格低相对而言更有市场。所以如果你想要开奶茶店,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地区开店建议产品定价不要过高,一二线城市以及一些高端商场,可以考虑一些高端品牌。如果你想要找一个平价奶茶品牌,可以考虑一下思优乐茶奶茶品牌。
<>近网络上流行一则热帖。
大意就是奶茶是个暴利行业,如何如何赚钱,而且还有模有样地提供了两种算法(如下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仔细看下来,主要告诉了你三点:
01开奶茶店非常暴利
02奶茶饮品的毛利很高,一般来说,平均毛利在70%以上,多数高达80%—90%
03一杯奶茶的成本怎么算?图片进行了分类:传统粉剂冲泡的奶茶、主打健康的新茶饮,以一杯700ml的容量为例,提供了计算公式:
传统粉剂冲泡的奶茶成本为:
0.18+0.80+0.20+0.40=1.58元。
如果一杯奶茶卖15元,那么毛利就达到了90%;
主打健康的新茶饮成本为:
1.2+2+1.5+0.72=5.42元。
如果一杯奶茶卖20元,那么毛利就达到了73%。
这样看来,开奶茶店确实很赚钱。
为了追究算法的科学和准确,我们把这两张图放到了“饮品快报店老板实战交流群”,请教同行和业内大咖。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里迅速炸锅。
首先,大家确立了常识,杯成本就是一杯奶茶的物料成本,杯毛利就是一杯奶茶的售价除去物料成本后所得。
其次,大家都认为,表中的成本价核算得有点过低,还有群友认为,成本核算中的单项支出不够全面,应该还包括:吸管、杯子、杯托、打包带,贴纸、打包盒、封口膜、标签等等。
< class="pgc-img">>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列举了自家的算法。群友@张锐—知茶—江西在纸上进行了详细标注并拍照上传。
群友鱼鱼-灏漾-宾阳的算项则陈列得更细:
01传统珍珠奶茶物料成本
其他品牌珍珠10元/1000g-0.5元/杯
某波霸22元/1500g-0.733元/杯
植脂末:某植脂末385元/25000g-0.616元/杯
其他贵些品牌460元/25000g-0.736元/杯
茶叶45元/500g-0.54元/杯
糖0.3-0.6元/杯
700注塑杯0.5元/个
注塑杯盖0.2元/个
封口膜0.001元/杯
冰块损耗0.01元/杯
吸管0.039元/支
打包袋:普通的0.0479元/个
高透贵的0.15元/个
总计:2.754元/杯-3.509元/杯
卖12元一杯:成本约22.95%-29.24%
02新式茶饮物料成本
鲜果:3.5-5元/杯
茶叶100元/500g-1.2元/杯
糖0.6元/杯
700注塑杯0.8元/个
注塑杯盖0.3元/个
冰块损耗0.01元/杯
吸管0.01元/支
打包袋:高透贵的0.15元/个
总计:6.57元/杯-8.07元/杯
卖20元一杯,成本约32.85%-40.35%
具体到核算周期等细节,@杨 约茶 长沙说自己一个季度才算一次。在精确性上,@张锐—知茶—江西说,材料成本,都精确到分,四舍五入,宁可成本多算一分也不少算。
大家都认为,奶茶的毛利没有表中的那么高,综合下来,毛利应该只有60%上下。
有群友表示,其实这么写会误导好多人,为什么那么多老板开了那么多年没赚到钱,就是应为这笔账算的不够细。
< class="pgc-img">>还有群友指出,这是部分加盟招商骗子的做法,成本算得低,毛利尽量拉高,让你感觉赚钱如捡钱。真正入局其中,到处都是坑。
从成本、毛利,话题又转移到了纯利润。大家认为,纯利的算法更复杂,账面上的成本就包括:人工、租金、水电、器材损耗等等,隐形的成本更多,例如:宣传成本、误工成本、名片等等,还包括机会成本、选址成本等等。
大家还拿星巴克的算法来说事(如图):
< class="pgc-img">>开奶茶店到底赚不赚钱?大家经常被引用到的一个数据是,去年全国开了18万家新店,但倒闭的也有18万家。
随着房租都成本会越来越来高,再加上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未来奶茶行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赚钱也会越来越难。
一个赚钱的品牌,未来更多取决于:
制胜因素
规模效应;品牌和产品的溢价、溢值;
模式创新,例如复合经营模式、拓展外卖等;
技术应用的减员增效;
管控上游供应链降低成本;
开拓新品类、新市场,例如:产品上的迭代升级,市场的拓新,国内三四线城市、国外市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