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格隆汇 伊耽
< class="pgc-img">>?
“你实现奶茶自由了吗?”
这是一句灵魂拷问。在当下食品饮料都在往高端、提价上靠,从喜茶到奈雪の茶、茶颜悦色再到最近异军突起的乐乐茶,众多奶茶品牌层出不穷。就连国民奶茶品牌香飘飘(603711.SH)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的香飘飘了。
上半年扭亏为盈
香飘飘(603711.SH)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3.77亿元,同比增长5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2.96万元,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5458.6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8万元,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6857.82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 class="pgc-img">>?
报告期内,香飘飘的即饮业务实现收入6.51亿元,同比增长超4倍;其中,战略新品果汁茶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了5.88亿元的营收,环比增幅达到19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另外,出于对冲泡业务升级的战略考量,报告期内,香飘飘称主动调整了该板块的销售策略,选择在冲泡业务的淡季主动消化渠道库存,以全面支持接下来冲泡板块的产品更新升级。
从产品来看,固体奶茶营收7.12亿(-2.81%),占比近52%;其中经典系营收4.67亿(+7.90%)、好料系营收2.44亿(-18.34%),占比分别为34%、18%;液体奶茶营收0.63亿(+13.08%),占比近5%;果汁茶营收5.88亿(占比近43%),其中二季度果汁茶营收4.17亿。
从区域来看,公司区域拓展顺利,大本营华东地区营收4.99亿(+29.57%),占比为36.24%(-8.01pcts);其余各区域增速都超50%,其中华中、华北、东北地区分别为2.08亿(+90.59%)、0.85亿(+120.19%)、0.51亿(+324.03%)。截止2019上半年,公司共有1377个经销商,净增加90个。
上述业绩表明,香飘飘“冲泡+即饮”的产品策略已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推出即饮系列产品,已有效平滑了过去冲泡奶茶产品销售的季节性问题,并进一步加强固体、液体双轮驱动所带来的协同效益。
实现差异化竞争
早年的香飘飘,用“一年销量绕地球一圈”的广告语迅速被为大众熟知。2005年到2016年,香飘飘仅依靠旗下热饮系列的固体杯装奶茶产品营收达到23.9亿元,净利润约2.7亿元。2017年,香飘飘在“奶茶第一股”的光环中上市。
然而,香飘飘仅靠杯装奶茶生产销售,存在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中国软饮料产量下降。与此相应,在新中式茶饮兴起的冲击下,粉末奶茶式微,逐渐走向衰落。由此,香飘飘开始往非冲泡的冷饮方面发展。公司于 2017 年推出即饮品类,成为业绩新支撑。
公司的即饮产品目前包括兰芳园丝袜奶茶、蜜谷牛乳茶、果汁茶以及5月份新推出的轻奶茶。根据最新可转债公告的披露,果汁茶2018Q3、2018Q4、2019Q1.2019Q2分别实现营收5612万元、1.44亿元、1.7亿元、4.16亿元,表现相当抢眼。
倘若以此计算,预计Q2果汁茶月均销量超350万箱。果汁茶作为新晋网红茶饮料,目前在年轻群体中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而渠道的铺设还处在初期,未来的发展空间大。
此外,5月推出三种口味的轻奶茶及8月全新推出兰芳园鸳鸯奶茶,有效补充和丰富公司产品线。产能方面,公司目前有四个生产基地,其中天津液体工厂正在进行调试,预计四季度产能释放。今年,公司将聚焦100个左右的重点城市进行推广,当前产能的爬坡速度略快于市场预期,因此2019年果汁茶全年的营收8-10亿元将成为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香飘飘的多品牌形成产品矩阵,覆盖更广阔渠道及人群,同时冲泡与即饮互补,实现 1+1>2。强大的渠道下沉及推广能力带动品类增长。高毛利高返点激发经销商做大做强动力。另外,公司依然坚持做杯状奶茶,通过微博、网红带货、抖音等多个渠道进行营销,紧随潮流。
基金提前突击入股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的香飘飘股价却并没有反应扭亏为盈这个利好因素,甚至开盘以后一度下挫超8%,截至发稿,香飘飘跌8.39%,报35.13元。
< class="pgc-img">>?
这与香飘飘年初至今走出一波漂亮的大升浪不无关系。月初时,香飘飘曾达到年内高点38.4元,即便在今日已跌8%的情况下,香飘飘年内依然累涨幅度超过80%,因此在中绩利好落地以后,投资者也存在因获利了结而进行抛售的举动。
另外,2019中报显示,香飘飘的十大股东中,蒋建琪依然是持股比例高达56.26%的大股东,但相较于去年年报时,有4只基金新进香飘飘跻身十大股东之列。他们分别是:全国社保基金、交通银行-富国消费主体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建设银行、华宝大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及工商银行-天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class="pgc-img">>?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香飘飘果汁茶上市一年来收入规模突破7亿元,今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已达到94.05%,市场销售火爆使得果汁茶依旧供不应求。天津新增的生产线预计在三季度开工投产,持续补充产能空缺。
今年7月的媒体沟通会上,香飘飘董秘勾振海表示,凭借即饮茶香飘飘果汁茶上半年的优异表现,2019年香飘飘营收有望达39亿元,未来五年香飘飘年度营收希望实现过百亿元。
><>读:
巨大的餐饮市场,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有的餐厅一夜之间倒了,有的餐厅却一夜之间火了起来。不过,事实证明,很多一夜之间大红大紫的餐饮品牌都会经历挫败,导致最终消亡。创业容易,守业难,能否抓住餐饮品牌的上升期提升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在这背后,有着太多餐饮人需要深思的问题。
< class="pgc-img">>奶茶这个品类已经火了很多个年头了,从最开始的街边小店,那个时候讲究廉价实惠,到后来的大品牌崛起,如喜茶、奈雪的茶等更高端,更优质,采用更好的原材料来生产,当然也更贵的奶茶获得人们的喜爱,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 class="pgc-img">>因为奶茶成本低,利润高,而且销售范围广泛,让奶茶这一品类呈现出了疯长的势头。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奶茶品牌诞生,相对的,也会有很多奶茶品牌消亡。餐饮市场是无常的,很多餐饮品牌火着火着突然就凉了,就比如答案奶茶。
一杯便知的答案
大家都很清楚,奶茶这个品类是面向年轻人的,大多数消费的也就是年轻人这个群体。老一辈的人更喜欢喝纯粹的茶。虽然年轻人这个群体十分庞大,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随着资本的大举入侵,还是很快就进入饱和状态了。
< class="pgc-img">>但是有些品牌的奶茶凭借着自身优秀的特点,依旧可以火起来被大家熟知。答案茶就会这样的一个品牌。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一杯便知的答案茶”什么意思呢?它可以用来占卜。
< class="pgc-img">>当你买到一杯答案茶时,在杯子的腰封上可以写上自己想要占卜的问题,而且还要在心中默念5遍,之后这个问题会被输入3D咖啡拉花打印机中,自动生成一个答案,打印在奶盖上,可食用,当你解开杯盖的时候就可以看见。
< class="pgc-img">>答案奶茶巧妙的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把奶茶与体验相结合,让单调的奶茶有了仪式感。消费者出于好玩、好奇的心理,便成为了答案奶茶的尝鲜者。在尝试完成后,很多人觉得这个答案奶茶确实有意思,便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开来。这就是答案奶茶营销的厉害之处。
于是,答案茶就靠着占卜的创意成功进入人们的视线。
借助抖音疯狂发展
抖音大家都玩过,这个短视频APP可以说是时下年轻最喜欢玩的手机APP了。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都成为了抖音的出没之处。因为抖音的巨大传播量,所以很多的商家都会通过抖音或主动或被动的宣传开来,而答案奶茶的诞生正好处在了抖音的爆发期。
< class="pgc-img">>通过将自己的问题和答案茶的答案上传到抖音上面,可以迅速引来人们围观。其实啊,这是因为人人都想一窥对方的“隐私”,人人都很好奇人们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有的时候,甚至会更关注,别人都问了什么样的问题。除此之外,这种购买奶茶的特殊体验,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 class="pgc-img">>抖音这个软件天然具备流量,在抖音里面,一条评论的效果是最好的,通过评论、点赞、转发和完整被播放的数字量,这几个数据越高,雪球就会滚得越大,推广效果就会呈几何效应增长。
< class="pgc-img">>答案奶茶借助抖音的力量,几乎在一夜之间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在抖音上最先火爆的答案奶茶店来自郑州的二七万达广场,排队的人甚至站满了整个街道,还因为生意太好,堵了别家商店的门面,遭到了不少店长的投诉。有趣的是,在当时答案奶茶店面还不多的情况下,有人甚至坐飞机不远千里赶来郑州,只为了求一个答案。
510家门店陷入山寨危机
因为答案奶茶的火爆,让加盟这个形式也再次热的起来。很多人看到答案奶茶的生意,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纷纷表示要加盟一家答案奶茶。于是,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迅速开出了200多家分店,如今的答案奶茶更是有510家门店,数量可谓惊人。
< class="pgc-img">>不过,可惜的是,拥有这样一个好创意的答案茶,近来却陷入了商标之争中。事情最开始就是一家加盟商被人举报商标侵权,遭到工商局调查。由此引发轩然大波。
< class="pgc-img">>答案茶是由河南盟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但该公司并没有申请注册到答案茶这个商标就直接采用了“答案茶”这个名字,通过商标局的网站可以查询到,答案茶这个商标早在2010年就已被一家公司注册了。所以,答案茶确实有侵权的行为。
< class="pgc-img">>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侵权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好,山寨答案奶茶又开始横行了。据悉,目前市面上的答案奶茶店远远高于510家,其中很多都是山寨答案,他们有着与答案相似的门头与logo,就连设备都是一样的,但是加盟费很低,价格自然也比正牌答案卖的贵出不少。这对答案奶茶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 class="pgc-img">>其实,山寨店在餐饮行业中一直存在,有些会山寨产品,有些就直接把门头名字一起山寨了。除了答案奶茶,最知名的就是鲍师傅了。仅拥有26家直营店的鲍师傅,在全国竟然有1000多家的山寨店,这样的山寨力量,一般人可真的是抵挡不住。虽然答案、鲍师傅等这些正规军几次三番出通告、发微博澄清,但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门店四处转让,答案奶茶不火了
在经历了商标争夺、山寨加盟店之后,答案茶可谓是满身疮痍。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曾经能让消费者远赴千里品尝只求答案的奶茶,突然不火了。很多答案奶茶的店面都已经不再开门营业,而门口也写着两个字“转让”。
答案奶茶的门店四处转让,仅有的店面客流也少的可怜。可见,通过时间的洗礼,和山寨店的冲击,答案奶茶不再新鲜了。这种具有仪式感的购买方式,逐渐成为了消费者的负担。“我不想要答案,我只想要一杯好喝的奶茶”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潜台词。
好产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从答案奶茶的崛起和衰落,我们看清楚两件事。
第一件:商标的重要性
为啥答案奶茶、鲍师傅会经历山寨店的沉重打击,而海底捞、西贝莜面村等这些大牌餐饮却没有这样的经历。除了可复制性之外,其实就是对商标的重视不够。
< class="pgc-img">>据悉,答案奶茶是在被抖音炒火了之后才意识到商标争夺的问题,而鲍师傅则在开店10年之后才想起来去注册商标。这样淡薄的商标意识,无疑为山寨店面开了绿灯。开餐厅不仅是要做好饭,而是要为你的产品树立标识,最好的标识就是商标!
第二件:产品是餐饮的本质
前文我们一直在复盘答案奶茶的火爆到衰落的整个过程,除去山寨危机、新鲜感等问题,答案奶茶店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好喝!
< class="pgc-img">>拿同为茶饮品牌的鹿角巷来说,它除了高颜值的包装比较吸引人之外,就是它主打的黑糖鹿丸鲜奶茶非常受消费者的喜爱,这就是产品的力量,也是促使消费者二次购买的主要因素。答案奶茶在这一点上明显做的不够,因为对营销太过注重,让消费者产生二次购买的意识不是答案奶茶多好喝,而成为了第二个问题问什么,这是非常致命的。
< class="pgc-img">>锦上添花认为,做餐饮营销固然重要,但是一家餐厅或者一个品牌的立足之本实则是产品。无论是做爆品、还是重服务,你的奶茶不好喝,饭不好吃,消费者都不会再走进你的餐厅。反观那些产品做的好的餐厅,旺顺阁的slogan是鱼头越大越好吃,但如果旺顺阁鱼头泡饼的味道不行,你鱼头再大估计也鲜有人吃;麻辣诱惑主打白腮虾,但如果虾做的不好,就算是波士顿龙虾恐怕也是无人问津吧;西贝莜面村门口有搓莜面的小姐姐,瞬间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能够让顾客再次走入西贝的店中,很大程度靠的不是搓莜面的过程,而是西红柿浇莜面真的很好吃!
< class="pgc-img">>以上这些例子足以证明,好产品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回过头来看,如果答案奶茶当时能够利用好热度,早点解决商标争夺,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不断更新产品和体验模式,那么今天的答案奶茶还会是现在这样吗?答案就未必了。
>新式茶饮赛道的大洗牌之下,1点点的没落在意料之中。
文 黄晓军
近半年来,为什么人们不爱喝1点点了?“1点点正在退出奶茶界”“1点点回应倒闭传闻”等话题冲上热搜。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当年的奶茶初代网红,是真的不火了。1点点并非个例,曾经的麦片网红、微醺网红、烘焙网红,也皆未逃过顶流陨落的宿命。这种现象的背后或许关乎品牌问题。
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
人文社科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式问题,没有1+1=2这种绝对答案。
当我们问“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时,说4P理论毫不过时,讲5A模型同样靠谱。但在研究多种品牌理论之后,我觉得有两个核心因素必不可少,那就是产品和用户。
< class="pgc-img">>商业模式画布告诉我们,品牌其实是在做两件事情: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将其具象化,就是做产品然后卖给用户。
用户是这样想的吗?其实差不多。每一次消费,用户其实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去雇品牌的产品。
为此,《传神文案》作者空手曾提出一个公式,品牌=产品+用户。他发现品牌塑造大多是围绕在产品和用户两个因子上,无非是有些重产品,有些重用户。
星巴克的初期阶段,就是重产品。
当时星巴克的领导者想把一杯咖啡从50美分卖到5美元,涨10倍。怎么做?他们在咖啡杯外壁写上5美元,然后头脑风暴:我们需要往杯子里加入什么东西,才能让这个价格对用户来说物有所值?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为了让人们乐意花5美元购买一杯咖啡,他们把咖啡厅装修得更舒适优雅,不仅有皮沙发,还有熊熊燃烧的壁炉。他们还提供数十种咖啡,你点单后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好。
lululemon就更重用户。一直以来,lululemon都会免费为用户提供瑜伽培训或组织活动。
2013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lululemon只开了一家展厅。当时这个品牌在北京和上海搭建了不卖产品的展示空间,并且组建小型社区团队与用户形成连接,建立关系。直到3年之后,lululemon才开正式门店,并且接连在上海、北京开出3家。
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罗宾·刘易斯将这一品牌运营称为“打造共同记忆”。他说,lululemon成功的一大关键在于,努力创造顾客与品牌的共同回忆。
星巴克和lululemon的案例告诉我们,品牌就像一架天平,品牌塑造则是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来回摇摆。
1点点为何跌落神坛?
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产品和用户。
用术语来说,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曾作为一代奶茶顶流的1点点,当下式微,症结可能就在于此。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有两点:一是尽可能延长战略单品的生命周期,二是探索下一个大单品。
10多年前,粉剂冲调的奶茶大行其道,1点点用当天熬制的茶汤、现煮的珍珠,以现泡奶茶成为当时的新式茶饮。四季奶青,则是其代表性战略单品。当时还没有黄牛排队,但买一杯1点点同样需要等上几个小时。遗憾的是,到2016年前后,这个行业又开始出现了一堆新的新式茶饮。包括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推出了区别于现泡奶茶的鲜果茶。而此时的1点点还是惯性生长,甚至旗下的经典奶茶系列还照旧添加植脂末。
战略单品生命力消退,但1点点并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探索下一个大单品。有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饮品行业单个品牌的季度新品平均11款,但1点点全年仅有7款。再往前追溯,这个品牌2018年上新0款,2019年上新1款,2020年上新3款,2021年上新4款。可见,1点点没怎么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
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的新用户,二是延长老用户生命周期,提升复购率和新客转化率。
作为非刚需消费品,奶茶吸引新用户惯用的玩法是跨界联名引流。瑞幸咖啡×贵州茅台、喜茶×FENDI、奈雪的茶×薄盒(范特西),随便列举一下当下火热的品牌,都能拿出联名代表作。
1点点也有联名。去年官方辟谣倒闭后,其就宣布与《和平精英》的联名活动。可惜这场联名活动并没有砸出多少水花。《潇湘晨报》当时的报道称,1点点联名活动的官宣微博下,评论才32条,点赞也仅有63个。
奶茶行业还有一个兼具拉新、留存、复购的核心手段,那就是推新。正如上文所言,1点点同样做得很拉胯,在喜茶、奈雪的茶一度掀起小众水果内卷之争时,“点门信徒”都在为它着急。
2023年,1点点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推出了银耳奶茶、玫瑰奶乌等创新产品,近乎月月有新品。但从整个奶茶行业来说,热战场已经从上新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茶百道降糖、喜茶推出“新茶饮专用真牛乳”、霸王茶姬公开产品配方信息……
在商业竞争上,1点点总是慢半拍,那么支撑它增长的就只剩下靠情怀支撑的“点门信徒”了。“点门信徒”应该是1点点重回顶流的关键。情怀驱使他们留下,这给予1点点更大的时间窗口去追赶时代。
这也是所有初代网红的机会。一个高势能品牌不是用户高认知,而是用户高情感。从时间先发优势来说,初代网红能够积累更多的高情感用户。
商业的本质是效率
为什么1点点在“产品—用户”的坐标系中不尽如人意?换一个方式来问,品牌天平为什么会出现死亡摇摆?肯定是支点不稳。
对于品牌天平支点的讨论,我与多位营销领域的老师讨论过。有人觉得是品类,就像1点点的陨落,直接原因是现泡奶茶品类不受欢迎;也有人觉得是组织,1点点商业行为总慢半拍离不开组织决策和行动力。
抽象化,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阀门。如果将这些问题抽象来看,讨论的其实是效率问题。商业的本质就是效率。经济学概念说,个别劳动生产率大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生产者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点点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品牌效率低于同行。品牌效率重塑,也有两个点,即GE中国原副总裁许正提出的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再造。
一旦找到一个颠覆性的商业模式,那么品牌效率将得到维度的提升,一如酒店行业的Airbnb(爱彼迎)模式、剃须刀领域的吉列模式。
如果再接地气点,奶茶行业从坐商的堂食消费到外卖,也是一个重塑渠道通路的模式创新。但很多人不明白,部分城市的1点点需要20元的外卖起送费。讲个好笑的故事,有用户为了达到外卖起送条件,额外加购了6个保温袋凑单。
而在同一个商业模式之下,品牌比拼的其实还是运营效率。为了提升供应链效率,茶百道和霸王茶姬两个竞争对手牵着小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为了提升原材料配送效率,古茗就连门店布局也刻意要求地域加密,97%的门店可以做到冷链两日一配送。
那1点点做了什么?多家媒体报道,这个品牌甚至目前连自建工厂都没有。这样一来,我们有理由怀疑,1点点在研发、品控、推新等后续一系列市场动作的效率都低于同行。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1点点的运营效率问题。
一位知乎网友表示,一般奶茶行业为了提升效率,操作台都是“一字形”排列,工具设备都在一条线上,这样就能快速出单,一般制作时间在45秒左右。而1点点的吧台是“L形”,操作区域大、制作工具分散、员工动点多,制作时间延长到了2—3分钟。
但从整个商业史来说,1点点其实是幸运的。作为顶流的陨落,外界已经为1点点找到了诸多问题,这远比当年诺基亚“没错但输”好得多。
毕竟截至2023年年末,这个品牌在全国还有3000多家门店;且奶茶行业当下新进入门槛抬升,存量品牌淘汰赛还在继续——初代网红复出的机会还在。
重新定位、重新梳理产品线、重构组织保障体系,期待1点点重回Top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