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餐饮店,别再心存侥幸啦!日前,南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沥分局联合清无办、环保、工商等部门,对大沥镇钟边铁村新区的部分餐饮店展开了专项整治行动。
本次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62人次,整治餐饮店18家次。执法人员现场监督警告各餐饮店依法依规经营,需要取得相关证照许可后方能营业,不得超范围经营,不得占道经营,不得露天烧烤。
对3间无证照经营的餐饮店,执法人员进行了停水停电并关停处理,依法查扣灯箱等违法违规经营物品一批,并要求店铺负责人限期整改!
接下来,大沥将继续加强对辖区餐饮业的监督检查,规范餐饮店的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等行为,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
将全面清查无证餐饮服务单位
早前,佛山市食药监局发布通告,要求市内尚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立即办理有关手续。通告还提出,全市近期将对无证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清查登记。
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自通告之日起,迅速到所在辖区的行政服务中心按照许可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并将办理回执的复印件交所在镇(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留存。
无证单位在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前禁止提供餐饮服务。
通告还提出,8月10日起,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全面开展对辖区内无证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进行检查,对仍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将依法进行查处。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由相关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素材来源:食安大沥
编辑:南海大沥微信编辑小组 林燊
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岚
11月29日,大河报记者从郑州市二七区市场监管局获悉,为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该局除了正常对辖区农贸市场、校园食堂、食品店销售和购买的肉、蔬菜、水果等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外,还开展了你“点”我检,你“送”我检,你“抽”我检的“三检”互动活动,以满足群众对市场上所售的肉、果、蔬检测要求。
据二七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介绍,为让广大消费者购买到放心食品,该局组织执法人员对每天辖区销售的肉、油、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和快速检测。为了提高消费者对抽检工作的可信度,该局推出“你送我检、你点我检、你抽我检”的“三检”互动活动。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先后来到京广路家辉超市和赞巴啦农贸市场进行抽检时,引起众多群众围观。执法人员边抽检,边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并邀请市民参与抽检。市民陈先生拿着刚从市场上买的小黄瓜让执法人员帮忙检测,执法人员立即提取了一小块黄瓜样本。通过检测后,执法人员笑着告诉陈先生:“放心回去吃吧,这个小黄瓜的检测结果各项指标都合格。”
市民刘女士爱吃辣椒,她指着旁边摊位上的辣椒问执法人员能不能帮忙检测一下,如果检测合格的话,她就多买几斤带回去吃。执法人员让她随意到摊上取了两个辣椒,经过检测后,结果均为合格。刘女士见状,放心地买了5斤辣椒带走。
看到执法人员在给市民检测瓜果蔬菜,一位姓周的先生上前询问:“我经常到这个市场上买鲜肉,也不知道肉质如何,能不能也帮忙检测一下?”执法人员告诉他,这个市场上所有卖肉的摊位号都摆在这里,可以随便抽取号牌,抽到哪个摊位他们就去检测那个摊位上肉品。周先生随手抽出了28号摊位的牌,检测人员立即到摊位上切下一小块新鲜猪肉,经过快检后,结果显示该猪肉的质量是合格的。周先生看到检测结果后,笑着说以后到这里买肉就更放心了。
据二七区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抽检科科长贾鹏洋介绍,为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近段时间,该局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食品店等场所销售和使用的食品进行了全面的抽检。对肉类食品主要检测是否存在瘦肉精、抗生素;蔬菜类主要检测是否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是否超标;对餐饮行业除食品卫生检测外,还要检测餐具消洗是否合格,有没有致病菌或洗涤剂残留等。为了加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该局每周在检测现场要开展群众互动活动,以提升消费者对检测工作的可信度。
目前,该局已对辖区4家大型商超、7家农贸市场、17所学校食堂进行了快检,快速检测肉类100余批次,蔬菜、蛋类、水果等200余批次。在快检中,一旦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立即下架进行销毁。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加大抽检力度,以保证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信息提供 赵正银)
来源:大河新闻 编辑:端木繁东
南西内街内巷某住宅楼下,商铺以服务社区为主。
江南西住宅区商铺多分布在一层。
江南西“住改商”多集中在一层,高层几乎没有
根据2016年9月南都的报道,海珠区的江南西路曾有“河南的北京路”之称。江南西商业圈,从20世纪80年代形成至今,已是海珠区体量最大、历史最长的商圈。以江南西路(全长约800多米)为核心,辐射两公里范围内东接江南大道,西连工业大道北,南接昌岗路,北达南田路,包括万国广场、广百新一城、富力海珠城等,以及贯通江南西的地下商城江南新地,江南西路上有230多家潮流时尚店铺、住改商小铺。
2019年8月,南都记者现场走访发现,江南西片区的住宅多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老民居。在内街紫龙大街附近,一层为商铺、其上为居住的格局非常普遍。
这些民居基本都是在8层左右。一层商铺中包括茶档、日式餐厅、盲人按摩、健康养生馆等。除此之外,还有理发店、五金店等,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在这里,平日外人较少,有些静谧。有居民告诉南都记者,此处住宅建于80年代,目前房价约每平方4万;商铺主要开在一层,形成历史比较长。一商铺经营者称,他的店铺开了几年了,在他们经营之前,曾经做过其他生意,总之一层开店铺早就进行了。
在紫龙大街、紫金大街、青蒲大街等内街路段社区,高层几乎没有发现有商铺经营的现象。一层商铺最常见,也有餐馆开在2层。据了解,这和江南西住宅区老住户较多且多数仍在入住有关。不过,记者也发现有些商铺开在高层,例如某住宅外墙的招牌显示,一个理发造型店铺营业地址为8楼。
江南西住宅区比较老旧。
江南西餐饮酒吧不少。
10年前有人建议住户全部外迁,终未实行
8月20日下午,南都记者从江南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获悉,江南西路商业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发的,以前是购物一条街。后来渐渐有一些做餐饮的商铺聚集过来,很多都开在小区一楼。问及这边小区楼上是否存在住改商现象时,工作人员称,“这地段旺中带静,有很多老年人住在这边,小区楼上很少有出租出去做生意的。”
记者查询得知,2009年1月,江南西商业社区被评为“国家示范性商业社区”。以此,它被寄望成为与上下九路、北京路等齐名的步行街。但当时,媒体也指出规划改造面临的问题,如“住改商”、配套设施等。
在2009年媒体报道的数据中,江南西有法人企业368个,分支机构122个,个体工商户801户。其中,因历史原因、登记政策调整、场地性质不符合要求而不能继续年审的商户超过500户,主要分布在内街内巷,他们拿的是临时营业执照。
是否将楼上居民全部外迁,整栋都打造为商业用途?为终结商住纠纷,2009年就有人作此设想。不过,这些设想因规划等原因,最终并没有实行。
8月22日,南都记者到江南中街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进一步了解江南西“住改商”的现状。根据街道来穗中心人员的回忆,多年来江南西一直在变化中。近些年受电商冲击等原因,以前江南西商圈服装、购物、百货等行业商铺转变,后来以餐饮酒吧居多,到现在有不少是做小吃、奶茶,面对游客的网红店之类。
餐饮油烟是商户主要矛盾之一。
江南西“住改商”现状。
“住改商”投诉:餐馆酒吧油烟噪音问题居多
2009年初有媒体报道,江南中街道办工作人员称近年来关于住改商的投诉很多,重点被投诉对象是餐饮店,且此类问题难以根治,所以重复投诉也不少。
2013年,江南西社区一居民向媒体投诉,楼下士多到晚上摆出桌椅,顾客吵闹,让住户没法入睡。居民报警,士多店把桌椅收回去,过两天又摆了出来。
2016年,广州市环保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商业住宅低层为餐饮娱乐的情况,会导致噪声、油烟影响高层居民住户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量出现。另外,由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出现违法成本低、查处过程长、经营者容易逃避执法等现象。在2016年初,海珠区环保局会同街道对江南西路青蒲大街酒吧执法检查,其中对“云×咖啡厅”酒吧噪声扰民问题依法责令整改。
2017年4月,针对江南西路餐饮酒吧造成占道经营、噪音油烟扰民现象频发的情况,江南中街道办开展过城市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由街道加强对“住改商”行为监管,对临时场地的使用严格审批;同时,联系街道工商、食药部门,对辖区无证经营的食肆、酒吧进行查处。
油烟问题的确关系重大。今年8月,记者走访中也看到,有一层餐馆厨房外贴着大楼告示,让各厨师出入要随手关上后门,以防油烟味外泄影响大楼。在青柳大街附近,某栋30年老住宅楼下,一处餐厅已关门多时。楼上居民告诉记者,现在这里是不让新开餐馆了,有个开了几个月就关了。该住户表示,商铺肯定对住宅有影响,尤其是餐馆类。
根据街道来穗中心人员的说法,江南西片区属于老区,居住的老年人多一些,对居住环境要求也相对高,对噪音光污染等更加敏感。来穗中心人员对南都记者表示,近年商事改革背景下,开公司办执照流程越来越简单,有些人明白街道目前不办理餐饮类申请,于是直接到区政务大厅申请,拿公司牌照。等工商部门之后监管检查,就发现这种是不合规范的。
上述人员称,对于执照问题属于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甚至也有居民投诉无证无照现象。“住改商”规范,街道的确有属地管理的责任,有专门的科室接受居民投诉,但执法整治需要多部门联合,这也是令街道头疼之处。
“住改商”申请公示,每10宗会有一两宗遭住户反对
江南中街来穗中心相关人员称,目前街道关于“住改商”执行的政策是按照广州市2016年的文件进行的。据介绍,“临时场地使用证明”的申请按照201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条件的意见》开展受理和审批。此前,还有个依据为2012年市府办《关于解决生产经营场所场地证明若干问题的意见》,有效期5年,目前已失效。
根据2016年相关文件,“住所、经营场所属于住宅的,不得在住宅从事餐饮、娱乐、洗浴、生产加工、易燃易爆物品销售、存储等容易污染环境、扰民以及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来穗中心称,为加强对“住改商”整治,要求出租方和承租方在申请办理“临时场地使用证明”中签订“申请办理《住所(经营场所)场地使用证明》承诺书”。承诺不在住宅从事餐饮、娱乐、洗浴等行业。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情况下经营或者存在卫生环境噪音等投诉情况、影响周边居民群众的,经查证情况属实,可取消其《住所(经营场所)场地使用证明》,或在到期后将不受理该物业的证明申请。在“临商”证明批出后,对其经营情况继续加强管理,对申请经营项目和实际经营项目不符的,终止其“临商”申请。
街道来穗中心人员表示,因为2016年广州市的政策,在此之后餐饮类开店提出申请的,基本上都不再批了。对于此前存在的餐饮店铺,每年要到街道重新提供资料,要求业权人未变、承租人未变、经营项目未变。而其他可以申请的种类,按照一定流程办理。据来穗中心接触的,近两三年新申请的多是零售、百货、预包装、办公类。
首先,申请办理“临商”房屋出租人及承租人到场,办理出租屋租赁备案,并提供相关资料在街道政务大厅窗口递交“临商”申请进行初审登记、配发受理号。初审受理收的申请件由前台工作人员把资料转交来穗中心内勤跟进。
其次,由来穗中心内勤发给相关社区居委会出租屋管理员,社区出租屋管理员必须在当天到申请物业处进行张贴公示,听取业权人意见,并对所申请项目进行核对。公示一式两份,公示张贴在经营地点和本物业业主主要出入口各张贴一份并拍照留档,同时告知社区居委负责人。期间,如果有反对意见的,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协调,协调不成功则该申请不批准(退件);没有收到业主、居民反对意见的,公示后由所在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进行审核并加盖公章。
最后,待相关部门及街道领导审批后,由来穗中心进行录入系统,出具“临时场地经营许可证明”。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在近年“住改商”申请公示过程中,住户提出反对意见的情况也有,原因无非是担忧环境、噪音、出入安全问题;大概比例,每十宗之中会有一两宗。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马辉 实习生 林珮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