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标,现任广州炳胜饮食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其集团旗下已有“炳胜品味”、“金矿食唱”、“炳胜私厨”、“炳胜公馆”、“禅意茶素”及“小炳胜”六大品牌十二大分店。
曹嗣标诞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清贫的出身不但没有磨灭其心志,反而使他在拼搏中越挫越勇,笃信自我。1996年8月,曹嗣标创立广州炳胜海鲜酒家,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初期,他凡事亲力亲为,也就是在这最接近基层、最艰辛困苦的阶段,他用孜孜不倦的学习及工作态度、豁达开朗的胸怀及卓越远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积累下宝贵的经验。经过几年成败的摸索,他深明,成功企业必须能承受住市场的洗礼、必须上规模。
岭南西关文化沃土,多次装修改进酒家环境,为食客创造舒心雅致的餐饮氛围;对出品严格把关,力求完美呈现“原味、新鲜、健康、创新”的“一品粤菜”。随着市场环境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他与时俱进,在经营炳胜品味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于2005年、2006年、2010年、2013年、2015年分别成功创立了“金矿食唱”、“炳胜私厨”、“炳胜公馆”、“禅意茶素”及“小炳胜”五大品牌,至此,炳胜集团成为一家餐饮与娱乐一体化的管理集团,在广州街坊中声名远播,更有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灌汤烧鹅
< class="pgc-img">>黑 金 猪 手
< class="pgc-img">>姜豉汁焗笋壳鱼
< class="pgc-img">>秘制黑叉烧
< class="pgc-img">>美极淮山竹笙
< class="pgc-img">>秘制黑叉烧
< class="pgc-img">>首创灌汤烧鹅
< class="pgc-img">>酸 汤 鱼
< class="pgc-img">>猪肉鱼头焖水鬼重
< class="pgc-img">>招 牌 窑 鸡
< class="pgc-img">>招 积 茄 子
< class="pgc-img">>招牌粤式鱼生
< class="pgc-img">>蒸烤南海黄花鱼
< class="pgc-img">>滋补清汤黑山羊
< class="pgc-img">>芝 士 炖 蛋
< class="pgc-img">>笼仔生蒸河虾
< class="pgc-img">>晒菜干煲响螺头汤
< class="pgc-img">>年年有余盆菜
< class="pgc-img">>满堂吉庆大盆菜
< class="pgc-img">>极品喜庆鲍鱼盆菜
< class="pgc-img">>禅意大盆菜
< class="pgc-img">>芒果肠粉
< class="pgc-img">>咸 柠 檬 炒 饭
< class="pgc-img">>葱烧黄婆参
< class="pgc-img">>橙汁浸铁棍淮山
< class="pgc-img">>澳门化皮烧肉
< class="pgc-img">>红豆糕
< class="pgc-img">>姜汁糕
< class="pgc-img">>萝卜糕
< class="pgc-img">>芋头糕
< class="pgc-img">>雪 山 奶 露 包
>题沙龙现场 周到上海 图
老字号如何与互联网擦出共赢的火花?
4月8日下午,由上海报业集团主办、新闻晨报·周到承办的主题沙龙——“老字号新势力:上海老字号+互联网的新路径”,在上海报业大厦举行。 当天,上海市发改委和商务委的指导下,饿了么、口碑平台联合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推出了《上海餐饮业老字号IN指数报告》,其中,大富贵、光明乳业、沈大成在上海餐饮业老字号品牌最IN前十榜单中,分别位列前三。
上海餐饮老字号IN指数TOP 10榜单。主办方 供图
报告显示,上海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有180家,占全国16%,在各省市中位居第一。对于这些老字号,尤其是餐饮老字号,“好吃”成为了品牌核心竞争力,搞怪创新只能博一时眼球。
宣传方面,老字号不能停留在“传统技艺”、“历史悠久”、“海派文化”上做文章,这些大众熟悉的、老字号们广泛具备的特征,已经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将其与“网红”和“爱豆”等联系在一起,制造认知“落差”,才能破除年轻人对于老字号老了的认知。
此外,报告还发布了上海餐饮老字号IN指数TOP 10榜单,包括大富贵、光明乳业、沈大成、红房子、杏花楼、小绍兴、绿波廊、功德林、乔家栅和凯司令入围。
上海大富贵酒楼初名“徽州丹凤楼”,1881年(清光绪七年)由邵运家等安徽老乡合伙开设,是上海少见的以徽菜为主的餐饮业老字号。在本次评选中,大富贵在新生力、市场力两个维度表现突出,成为本次最IN餐饮业老字号品牌。在到店消费场景中,大富贵市场表现在各老字号中居前列;在到家消费场景中,大富贵单店累计用户数位列第二。
大富贵企业负责人透露,首先,在店铺选品方面,会依赖于平台数据,区分商圈店与社区店的SKU品类和上线数量,做到更好契合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提升体验;其次,在产品研发与运营方面,根据平台反馈的用户评价及画像数据,开发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子品牌与产品,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客户群;第三,进驻新零售平台线下店,保持品牌曝光度,同时在线上基于不同平台的特色,进行差异化运营,根据平台阶段性政策灵活调整运营策略,开展精细化运营。
新雅粤菜馆营销策划部副总监毛勇介绍,新雅粤菜馆最早于2013年产生了拥抱互联网的想法,近年来与淘宝、饿了么和盒马鲜生都有合作。作为商家,他认为与互联网的合作更应该是一种融合,而不是站在对立面。
同样较早入驻互联网平台的还有杏花楼。2014年,杏花楼成立了电商部,并于当年开设天猫店,2015年上线京东和1号店。正因为打好了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杏花楼于2016年推出咸蛋黄肉松青团后,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杏花楼电商部总经理张晓鸣表示,互联网需要话题,对老字号而言,创新出来的新产品就是话题,由此切入,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一品牌的存在。
不过,也有老字号表示在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南翔小笼制作技艺”第六代非遗传承人游玉敏坦言,外送和零售业都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从手艺角度出发,例如小笼包要做到外送,其实很影响产品质量,通常等消费者拿到外卖,已尝不到堂吃那般美味。
想给自己喜欢的老字号打call吗?“消费者喜爱的上海老字号品牌”评选活动还在继续。
<>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天,中国的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无论你身在都市,还是居住乡间,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能令你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
从吃糠咽菜到凭票购粮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被战争和掠夺破坏得满目疮痍的社会,社会生产力根本不足以解决温饱民生问题。
< class="pgc-img">>国民吃的都是些杂粮粗面,北方是窝窝头、玉米面馍馍,南方也是糙米粗粮,而且有这些也已经是很不错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粥没少喝,野菜没少吃,白面白米恐怕就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梦想了。
大跃进让几亿中国人过上了集体公社的生活,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大锅饭、集体灶又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所有的社员围在一起吃"一锅饭"也是中国人素来提倡集体生活的反映。
< class="pgc-img">>1959年至1961年的全国大饥荒再次让中国人在"吃"上饱受煎熬,这个时段是中华民族的大灾难,草根树皮竟然也都"供不应求"。
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讲,由统购统销带来的饮食消费模式的改变是他们对建国初期计划经济的最深体会。
粮票始于1955年,直至1993年才光荣“退休”,其间一直扮演着调节社会供需的杠杆角色。它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一斤地方粮票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两毛钱,假如去早点摊上买包子、油条等食品,如果没有粮票,就要相应地多付一些钱来抵粮票。
< class="pgc-img">>粮票一般不是直接发放的,城市居民需要米面的时候要凭购粮本到指定的粮店购买,粮店的工作人员会直接在粮本上根据人口定量记载购粮斤数。
< class="pgc-img">1988年,贵州六盘水,市民排队最后一次领取肉票。1989年1月起,全国取消“肉票”制度。
>不过,后来随着粮食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各地都陆续放松了这种限制,粮本上节余的粮食可以用粮票发还给居民。因此,不少家庭都多多少少地储存了一定数量的粮票。
80年代:吃得像了样
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的餐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冬天也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蔬菜,大白菜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很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
< class="pgc-img">>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年夜饭,这时可比10年前丰盛多了。家住呼和浩特市的刘美丽回忆说:“那时候过年,一大早先到菜市场挑一条大鲤鱼,做个整条的糖醋鱼,取‘年年有余’之意。猪肉有多种做法,或者炖盘排骨,或者蒸碗四喜丸子,敞开吃保管够。海鲜成了那个时候的俏菜,平时吃得少,过年就当换换口味,油焖大虾的香味,现在还记得。年夜饭一般有八大碗,端上来满满一大桌,一家人吃得挺高兴。”
到了80年代后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局面。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90年代:流行下馆子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饮食文化的革命。进餐馆尝尝鲜再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谁家有喜庆事,都愿意在饭店摆一桌,又省事又有面子。那时候刚时兴自助餐,很多市民都要去尝一尝。
< class="pgc-img">>再往后,餐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90年代中期开始,鲍鱼、海参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尤其以鲍鱼最为吸引人的眼球。
那时候,呼和浩特市有一家顺风饭店,以经营粤菜、基围虾、生猛海鲜为主,生意特别火。当时,老百姓主要是奔着吃海鲜去的。
< class="pgc-img">1993年4月25日,朝阳区新源里副食商店的商品品类丰富,充分满足市民的购物需求。张风摄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全国各大菜系互相渗透,南菜北做。同时,已经从餐桌上消失的粗粮又意外地受到了食客的青睐,重新成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老百姓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 class="pgc-img">>随着生活的富裕,中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驻,人们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
< class="pgc-img">1990年,广东深圳,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
>进入21世纪:追求健康饮食
到了21世纪初期,家庭主妇们开始寻求健康主题,对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
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总之,什么食品搭配有利于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 class="pgc-img">>经济的迅速发展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高粱、玉米等杂粮再度走红,它反映了老百姓对杂粮中微量元素的重视,对传统膳食的重新认识。
与餐饮形式更加多样化相匹配,人们对就餐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花园式餐饮、园林式餐饮、野外餐饮以及露天餐饮都非常受欢迎。
2013年:点外卖成了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中国人的胃在被外卖“拯救”。网友的戏言“最了解你胃口的人不再是你妈,而是外卖小哥”,已经成为了现实,点外卖俨然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仅美团外卖的数据就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日均订单交易笔数已经达到1940万笔。
< class="pgc-img">>除了点餐外,人们还在外卖平台解决生鲜果蔬、鲜花绿植、闪购跑腿等需求。碎片化、快节奏的现代人生活方式,让外卖小哥也必须“送啥都快”,例如美团外卖就已经宣布平均配送时长缩短到28分钟内。
今天:为中国美食正名
吃,是刻在中国人骨子中五千年的情结。中国人爱吃,天下人皆知。而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也是为数不多成为全世界共识的事情之一。《舌尖上的中国》、《人间风味》的热播,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餐已经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名片。
中国美食的崛起史,也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的发展,自助点餐、智能收银等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线下消费的风景,大到五星级饭店,小到路边小摊,消费者不掏钱,商家不收钱,随处可见有人掏出手机进行扫码付款。
街头巷尾里,被人流密度和繁重作业流程掩映下的中国美食,正在中国互联网的帮助下,卸掉游走在商家和消费者间疲于招架的压力,终于渐渐露出食物最初的面目。而认真烹煮的味道,才是中国美食为自己正名最好的证据。
< class="pgc-img">>“民以食为天”,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五千年的情结。“吃得更好”,就是老百姓对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新中国成立70年,餐桌上的变化沧海桑田,味蕾是记忆的大门,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在舌尖,也在心头。
来源:综合现代快报、新华网、人民网等
>指尖传递温暖力量,阳光照进网络空间。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指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