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北京晚报
中午11点半,中关村内的各条主街上,从各个公司、机构、事务所中走出的人们,逐渐汇成一道觅食的人流,朝食宝街走去。位于食宝街二期的超级物种里,从水箱里挑好了鲜活龙虾、珍宝蟹、贝类的上班族正在波龙工坊前排队结账,十多分钟后,清蒸、蒜蓉、避风塘风味的海鲜就将端上他们的餐桌。
在超市里坐下来吃饭,是最近几年出现在生鲜市场的新体验,北京晚报记者上周走访发现,盒马鲜生、七鲜、超级物种、T11等越来越多的生鲜超市,都增加了现场加工生猛海鲜、进口牛排等高端食材的档口。
6月13日《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在全市构建广域级、区域级、地区级、社区级四级商业中心体系。作为传统商业中心的生鲜超市,正积极地发生着改变。
场景1
办公区——超级物种中关村店
瞄准高消费年轻人群
波士顿龙虾:89元/只起
黄蚬子:34.5元/斤
加工费:15/斤至30元/斤 (6月18日价)
超级物种背后是传统零售业巨头永辉和互联网巨头腾讯。记者上周二在超级物种中关村店看到,除了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鲑鱼工坊也各占据店面一角,提供牛排和三文鱼刺身、寿司、天妇罗等日料的现买现做即食服务。时至12点,占据店面约一半面积的就餐区已经没有一张空桌子。
该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超级物种的实用面积是465平方米,共有84个座位, “全店一天的销售额在7万元到10万元之间,波龙工坊是我们的主打服务,每天的客流在200人次左右,客单价在300元左右,在全店的销售额占比是最高的,其次是零售,再次是其他两个工坊,蔬果生鲜是比较低的。零售好的原因也是因为工坊的带动,牛排配红酒、日料配清酒,这都是很自然的。”
该负责人表示,周围的餐厅很多,超级物种的现买现做即食服务定位于差异化:“周围上班族要是吃传统中餐,绝对不会考虑这儿,但要是想吃海鲜、牛排,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超级物种,因为这附近只有一家专门的牛排店。”
“超级物种基本都开在三环以内,办公区比较多。如果开在住宅区,人们可能更习惯买好食材回家自己做,而且对海鲜牛排这种高客单价的类型并不是很偏好。”该负责人介绍,“我们店里几乎没有老年顾客,连40岁以上的都很少。我们附近两公里以内没有住宅区,客流主要是附近的年轻上班族,周末也会有一些学生,都比较不差钱,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这些高消费能力的客流。”
场景2
高端居住区+办公区+商圈——T11生鲜超市朝阳公园店
工作日休息日“双丰收”
波士顿龙虾:108元/只起
黄蚬子:28.9元/斤
加工费:15/斤至25元/斤 (6月19日价)
在众多“+餐饮”的生鲜超市中,T11是最“新鲜”的一个,它6月6日刚刚在朝阳公园南侧的中央公园广场开业。T11的创始人杜勇曾操盘另一生鲜超市七鲜(7fresh),据报道,T11的T代表Top,11代表在新零售这条赛道上的一心一意。
记者在上周三中午来此体验,发现中央公园广场内吃饭的地方不多。在此办公的白领,有的图省事就在便利店买份盒饭,找个角落解决午餐。而有的追求品质,便会前往T11超市。
T11超市在这个工作日中午有个显著特点,零售结账口空无一人,工作人员孤独地等待着消费者。而餐饮区却人头攒动,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绝大部分此时光顾此地的消费者,都是来吃饭,而非购物。
就餐的马先生,挂着公司的工牌,是和同事来此聚餐的,“这家超市体验还是不错的,最主要的是现买现做现吃,品质比较高。”与其他“+餐饮”生鲜超市相比,T11的定位看起来更高大上,因为这里有一般生鲜超市比较罕见的空运整条蓝鳍金枪鱼、鲜活黄花鱼、M9+的澳洲和牛等高端食材。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店选址时就认准了朝阳公园这一高消费区域:“附近以棕榈泉这样的高端居住区为代表,另外也有写字楼和蓝色港湾这样的商圈,消费能力还是比较强的。经常会看到戴着口罩的明星来这里用餐。”记者从店方了解,T11工作日以白领用餐居多,周末则会更多吸引附近的居民。
场景3
近郊居住区——枣园盒马鲜生、亦庄七鲜
消费群呈潮汐式分布
波士顿龙虾:99元/只起
黄蚬子:19.8元/斤
加工费:7.5元/斤至50元/斤
(七鲜6月23日价)
波士顿龙虾:74.9元/只起
黄蚬子:29.9元/起
加工费:15元/斤至25元/斤(盒马6月22日价)
盒马鲜生的背后是阿里巴巴。上周六下午五点半,位于枣园的盒马鲜生里人头攒动。在海鲜区的入口处,买烹饪好的小龙虾的顾客已经排起了队。家住黄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一周一直有小龙虾100元3斤的活动,刚好赶上周末,就过来买点当夜宵。陈先生自认不属于高消费人群,“我没有在这里吃过现加工的海鲜,买海鲜,也都是自己回去煮”。
时至饭点,就餐区约100个座位上客率八成,海鲜现场加工柜台的电子屏上显示预计现做等待时间为145分钟,但仍不时有顾客拎着刚挑好的海鲜前来结账加工。“其实没有那么久,但也得1个小时左右,已经忙不过来了。”柜台员工介绍,周末饭点就这样,工作日的出餐时间在30分钟左右。就餐区除了现做海鲜外,还引入了一些其他品牌,如牛排、日料、煲仔饭、四川小吃、陕西面食等,也吸引了不少顾客就餐。
七鲜的背后是京东,上周日中午,记者在亦庄七鲜看到,餐饮区满座。就像枣园的盒马鲜生一样,同在近郊的这家七鲜,客流呈现明显的潮汐式分布。“平时,我把这里当成超市。周末,当成饭店。”居住在亦庄的科科告诉记者,平时七鲜的餐饮区不会太忙,周末则几乎是全天忙碌。他觉得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时间,二是价格。“平时没空啊,周末才有时间。再说,咱也不可能经常吃海鲜,周末打打牙祭就好了。”科科说,在海鲜大量上市的盛夏,甚至会出现海鲜价格与加工费倒挂的情况,“花蛤最便宜的时候,我记得大概也就三五块钱一斤,我何必花十几二十块钱加工费呢,不如自己回去炒炒。”
记者发现,与传统饭店相比,“超市+餐饮”也不全是高大上,比如酒水,因为按超市价格销售,就是实打实的给消费者实惠。这几家生鲜超市的科罗娜330毫升装啤酒在7元左右,摩登装可口可乐则不到3元。
专家点评
“+餐饮”是趋势 但存活者不会太多
“超市、便利店、书店、家居都可以+餐饮,跨业态的组合可以带来多赢的结果,但是以餐饮为主业态、用餐饮去加别的就比较难。”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餐饮”的确是一种趋势。杨青松说:“有些老牌超市的餐饮区是为打工人群服务的,而盒马这类店则让人有种高大上的感觉,客单价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
对于国内诸多互联网、零售业甚至商业地产巨头进军“零售+餐饮”领域,杨青松认为,这种业态只是对现有零售业态的一种补充,绝不会“烂大街”:“在食品超市附加提供餐饮服务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一定是在客流密集的地方做高毛利的品类,对顾客的消费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这样才能覆盖厨师、服务人员的成本,而不是像便利店、社区超市一样基本哪里都能开,所以这种店的数量一定是有限的。”
杨青松介绍,正因为选址需要满足高客流、高客单、高消费能力的条件,零售+餐饮的业态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运维成本太高,包括租金、人工、水电,都比传统零售业要高很多,一旦选址不慎,就很难存活:“一个方法是把线上线下的客流结合起来,把线上销售额做起来,弥补线下的成本;第二个方法就是引入其他特色餐饮品牌来分担自己的租金压力。”
对于零售+餐饮业态的现状,杨青松认为算不上好,因为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品牌都是在烧钱赚吆喝,并没有实现赢利:“未来市场上也不可能有很多企业都在这个领域成功,只会有两三家最终胜出。”
蔡若夫
笔者认为,制止餐饮浪费的关键是把好备餐、用餐和剩餐三道关。建议要在食品的加工、用餐和剩余食品处理3个环节下功夫,采取系统化措施,推行节约型餐饮文化,实现餐饮行业转型升级。
一是把好备餐关,解决餐饮加工过程中的浪费问题。某餐饮业资深从业者告诉笔者,厨师负责控制餐饮原材料的成本开支。实际上,无论是备料、还是加工、余料保存,都存在不小的浪费。基于厨师加工理念、餐饮习惯和加工技术难以短时间改变,餐饮行业只能从系统优化、改良加工方式等方面减少浪费。无论是厨房从业各个工种还是管理人员,应该改进加工方法,从净化、烹调、管理和用工4个环节入手,有效把好餐饮浪费第一道关。
二是把好用餐关,这也是制止餐饮浪费最主要的环节。在笔者看来,提倡冷食、简餐、便餐,是解决餐饮浪费的一个好办法、好习惯,不仅能够节约时间成本、资源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文明观念。在点餐环节,很多用餐者比阔气、讲排场、爱面子,造成点餐浪费。应该要让大家认识到,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大家的。另外,餐食供应的份量太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餐馆经营者不管有几个人用餐,菜的分量和价格都是固定的,至于用餐者是否能吃完,他们根本不去考虑。应该呼吁餐饮行业改变落后的经营理念,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等人性化产品。
三是把好剩餐关。对于用餐者而言,打包是解决浪费问题的好办法。对于吃不完的餐食,尽量打包带回,下餐吃掉。对于餐饮经营者而言,要给食客打包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服务,并在保障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情况下,合法合规地处理好剩餐,不能全部当作泔水一倒了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消费是合理的、正当的物质消耗,浪费是不合理、不正当的物质消耗。我们提倡文明、理性的消费,反对野蛮、盲目的浪费。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把好三道关,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作者:蔡若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布广东的肠粉,为何在北方没市场?仅仅是因为饮食差异不同?
国庆节去了一趟北京,作为一个南方人还是第一次去北方。
在北京的街头各种小吃琳琅满目,特别是在清晨时分,各种特色美食小吃都出现在了街道上,有上海的小笼包,湖南的米粉,杭州的生煎包,还有各种北京特色小吃。
唯独缺少了遍布广东大街小巷里的肠粉,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意外。
< class="pgc-img">>遍布广东的肠粉,为何在北方搞不起来呢?仅仅是因为饮食差异不同?
面对这个问题,我咨询了在深圳开了10年肠粉店的老板张兴,张兴表示,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饮食差异的不同,而是肠粉本身的特性导致。
< class="pgc-img">>只适合广东地区
张兴表示跟杭州的生煎包不一样,肠粉本身的特性导致适合的群体更有限,比如生煎包在全国走红,甚至出现了小杨生煎等各种生煎包的全国性餐饮品牌。
但是肠粉市场却并没有出现这种全国性的餐饮品牌,只是在广东地区有一些连锁餐饮店,并没有扩张到全国。
并不是这些肠粉店不想在全国扩张市场,而是扩张不了。
< class="pgc-img">>因为肠粉只适合广东地区。
肠粉是用米浆制作的,这种米浆在广东做成了肠粉,在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却做成了米粉,这些喜欢吃大米的地区人们的早餐都是吃米粉,而不是肠粉。
而广东由于地理气候导致饮食偏清淡,人们更喜欢米浆现烝的肠粉,而不是米粉。
所以广东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肠粉店的身影,肠粉也成为了广东地区的“早餐之王”。
< class="pgc-img">>制作太麻烦
相对于米粉而言,制作肠粉的工序更加费时费力,更加麻烦,在一家粉面店里,煮一碗猪肉汤粉,非常的方便,米粉不需要制作,有人专门会送上门,只需要把米饭放入锅里煮一两分钟就可以捞出。
再加入两三片青菜和提前煮好的猪肉,一碗猪肉汤粉就做好了。
< class="pgc-img">>但是肠粉制作起来就非常麻烦,没有标准化,都是需要现做,需要把米浆放入蒸箱中,等候三五分钟才能煮熟,在夏天操作时,天气炎热,对于操作的人员而言这么高的温度,操作更是麻烦。
制作太麻烦,导致肠粉的性价比很低,价格比粉面店更贵。
在北方地区,很多人宁愿去面馆吃面,也不愿意花三五分钟等候肠粉。
< class="pgc-img">>不符合北方口味。
在北方一份面条的售价也就在六七元左右,分量大,有汤汁,容易吃饱,实在是不够还可以花一两元添加面条进去。
但是一份六七元的肠粉,对于北方人而言分量实在是太少了。等候肠粉三分钟,吃完却不到一分钟,这让很多人觉得吃肠粉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肠粉本身是没有什么味道的,最重要的调味便是在于肠粉的酱汁,肠粉的酱汁好吃,做出来的肠粉口味就好,如果酱汁不好吃,肠粉口味就差。
< class="pgc-img">>而这种广式的酱汁并不适合北方人的口味,就连江西湖南等地的人也吃不惯这个口味,更别说地理位置更偏远的地方了。
以上三点,便是肠粉在北方搞不起来的原因,广东地区美食很多,其中以肠粉最为著名,但是外地人没有吃过,还会以为肠粉是猪大肠原材料制作的。
广东地区也不缺少资金,但是肠粉的发展却不如隔壁广西螺蛳粉门店在全国的扩张,饮食差异的不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原因,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