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沏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沏茶都有哪些讲究。
< class="pgc-img">>涤器
茶具必须洁净干燥,要用开水烫洗,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 class="pgc-img">>煮水
煮水的燃料要讲究,宜用木炭或电,忌用煤油、柴油等有烟气及异味的燃料。水煮沸的程度,要因茶而异。如:沏高档绿茶,需将煮沸的水搁置几分钟,水温降到85℃左右再冲沏,且不要加盖,以免叶片被焖黄。而沏红茶、乌龙茶,尤其是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黑砖茶,则需用滚烫的水冲沏。中、低档茶可用93℃~100℃的水冲泡。
< class="pgc-img">>烫杯
先将茶杯烫热,否则,冷杯会影响茶叶中可溶物的浸出,同时,壶嘴处水温太低,不宜泡茶。取茶及投放 正确的取茶方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呈三角形轻轻摄取。至于投入顺序,张源《茶经》说:“投茶有序,无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夏宜上投,冬宜下投,春秋宜中投。”现在,人们习惯先放茶后冲水。
< class="pgc-img">>冲沏
冲沏时有“高冲低行”的说法。手法是,水壶对准茶壶低泡,随即抬高,从高处冲下,使茶叶受水的冲力在杯中旋转、上下浮动,使茶叶内的有效成分能均匀地溶出。待水量达7~8分满时,迅速放低壶位,减慢冲泡速度,可避免茶汤起泡沫。冲泡时间的长短,因水温和茶叶的品种、老嫩不同而有所区别。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条索状茶类要较高的水温和较长的时间,以使条索充分展开,而片状茶所需水温则应低于条索状茶叶的水温,时间也相对短一些。
来源:茶道频道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素材源于网络,「高级评茶员-茶艺师-思佳」整理发布,感谢原文作者,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即删除
欢迎关注【一片茶叶的故事】了解更多茶知识!
有任何关于茶的问题欢迎留言或直接点击手机端下方的“了解更多”私信我交流学习
>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北。那地方,地接南北,吃米又吃面,喝酒也喝茶。江苏地形狭长,长江把全省一分为二,南边是苏南,北边是苏北。不过扬通泰三市可能不认可自己是苏北人,他们又造出一个苏中的概念。狭义的苏北人,指的是徐淮宿盐连五市。
苏北人粗豪性急,喝酒都用大杯,喝茶就更不会用小杯。印象中,大家都拿着大玻璃杯或者那种军用搪瓷缸子,放进去厚厚一层茶叶,再倒满开水,茶就沏好了。
苏北人喝起茶来如牛饮,要么是为了消渴,要么是为了解腻,总之跟文雅无关,更谈不上茶文化。就是到别人家里作客,主人也很少会像南方人一样,问你想喝什么茶?一般都是有什么就冲什么,客人也不在乎,其实也分不清。
顺便告诉你一个冷知识——在苏北,主人问你喝不喝茶,很大可能是问你要不要热水。假如苏北人给你端上来的“茶”里没有茶叶,你可别介意。
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对茶的接触就多了起来。身边的广东同事,尤其是潮汕来的,很多人在办公室里备了茶具,有事没事泡点工夫茶。他们讲究得很,洗茶、滚杯、刮沫、冲注、请茶……那套流程,他们做得专注,我看得着急。那种小小的杯子,我总觉得喝起来太费事,一口喝完,又要斟茶。慢慢品吧,也咂巴不出啥味道,还浪费时间。不如一人面前放一大杯,大口大口喝才过瘾。加上茶的口感远没有别的饮品那么丰富,寡淡甚至略带苦涩,在年轻跳脱的年纪,很难爱上喝茶。
去任何一家稍微像样点的饭店,一落座,服务员必定先问:喝什么茶?饭店的茶,多是铁观音、菊花、普洱、花茶、大麦茶等。茶,不会有多好。客人也知道,这里的茶不过是拿来烫洗碗筷,或作为菜前清谈时的消遣饮品。
有一次,作为专家团成员,赴英德考察。英德是清远下面的一个县级市,距广州两小时车程。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像阳朔的山,水像漓江的水。
英德盛产红茶,品质很好,曾经出口到英国,是英女王的御用红茶。名气大得很!
英红镇上,有一个红旗茶场,听名字就知道,这个茶场有年头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茶场设立,中间几经变迁,后来逐渐没落。
坐在这种很有年代感的老房子里,泡上一壶茶,几个人聊着天,品着茶,其乐融融,齿颊留香。喝茶时,这里的专家还告诉我一个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冲泡茶叶,要用茶叶产地的水,这样才最香。什么原理,他也说不清。可能是世间万物,多是相生相克相亲相爱。茶和水,也是不能分离的。
在红旗茶场附近,我第一次近距离看茶树,这才发现,原来茶树也能长这么高,还会开花。我以前以为茶树都高不过膝盖,茶树上都只长叶子。听茶场专家介绍,才知道茶树这么难伺候——土壤、水源、温度、日照等等,缺一不可。
著名的英德九号红茶,来源于云南某种大叶茶。几十年前,移植到英德后,发现这里的各种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经过技术人员的培植,英德九号脱颖而出,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茶。
一个在成都做茶的苏北老乡,看到我发去英德考察的朋友圈,给我寄来两包红茶,让我尝尝他卖的茶。
虽然在广州待了不少年,但始终没学会泡工夫茶。我还是一副苏北人喝茶的作派,把他寄来的茶叶,抓了一些用大杯一泡,味道不赖,齿颊留香。
从读者到朋友,加上又是老乡,我们颇有些共同话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男人之间的友谊,烈如酒也淡如茶,意气相投,便成知己。
这哥们去四川多年,但说话做事,还是很苏北,直爽豪气。买他的茶,随便退随便换,不需要任何理由。哪怕是茶叶喝完了,凭空包装也可以退。
不过喝茶有时也会入坑。喝惯好茶,再喝差的茶,难免喝不下去。再讲究点,还要有好的茶具好的水。更主要的,是要有时间和心境。年轻时,心浮气躁的年级,是体会不到喝茶的乐趣的。
希望能慢慢改掉以前大口喝茶的习惯,静下心,慢慢品,这也是一个修心养性的过程。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取更多爆文:于幼军和我谈邓小平的遗产、韩国最好总统文在寅是怎么炼成的、澳门三大政治家族、西安交大换帅书记校长抱头痛哭等)
午四点,想喝甜甜的奶茶。
想嚼QQ的珍珠。
想舔绵绵的奶盖。
想要融化在冰冰的快乐水里。
所有的思考都会从一个疑问句变成行动:点奶茶!
奶茶榜前年我们写过一篇:2018版新晋网红奶茶测评
今年我们的奶茶小雷达再次开启,寻觅了8家店21杯奶茶,给你们献上《厦门最新奶茶研究报告》!
跟我们一起吸!奶!茶!
tips:文末有“太长不看版”清单,下周一(6月1日)还有果茶测评,敬请期待
这是一家台湾颇有名气的奶茶店,店铺的装潢较为朴实,路过甚至不想进去喝一杯,但绝对是喝过一次会想要疯狂点外卖的品质奶茶。
全店用的糖都是蔗糖,喜甜的放心点全糖、八分糖,易胖指数低于奶茶届平均值。
此次测评的单杯第一名就是这杯“翡翠珍珠拿铁”,喝第一口眼睛就会亮起来——
翡翠其实就是茉莉绿茶,五次窨制所以有非常明确的茉莉清香,茶的甜香透过奶味释放,整杯就有着淡淡的茶香味。绿茶没有涩感,相当柔和。
珍珠也是好吃的,Q弹度和大小适中,没什么毛病。
tips:这款一定要点推荐的五分糖,才能把奶和茶中和得刚刚好
加料的话,除了常规的珍珠椰果布丁仙草红豆,还能点到芦荟,特别大颗,嚼起来清爽,很juicy.
桂珍奶是大陆主推的一款,台湾没有在做。
夏天喝不腻的一杯,茶味和奶味都比较均衡,入喉能抿到一口幽幽的桂花香。
tips:比起店里默认的少冰,我们更建议点去冰,桂花乌龙茶味带冰块茶味容易寡淡
喜欢喝重口茶的闭上眼睛点观音拿铁就对了,重火烘焙所以茶味尤为分明,铁观音的味道可以霸道占据整杯奶茶。
tips:不爱喝重口茶的慎点,重火烘焙的!
一家火遍福州的奶茶店,短短时间内就在福州开了10几家分店,今年3月刚开来厦门。
有点福建版“”茶颜悦色”的意思,也是走复古风、主打奶茶本茶,10几块一杯还是雀巢鲜奶、安佳淡奶油做的。
虽然读起来有点拗口,但喝过一次你一定会记住它的全名。
全店分为泡沫、忌廉和现沏三种分类,泡沫就是鲜奶泡,忌廉是淡奶油,分别加在杯顶部,现沏就是纯茶。最喜欢碧凝霜雪,是红茶加鲜奶的茶底,顶部再加一层淡奶油。
至于这巧克力色的颗粒嘛,就是碧根果了。
先平挑上层的辅料,碧根果香脆,奶油也不赖,不会腻。吃的差不多了再开始下一步:
留三分之二的淡奶油,用搅拌棒将奶油和茶搅拌匀,可以贴着杯壁搅拌。
接着就可以大口开喝了,很惊喜,有点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红茶的清香、奶沫的顺滑、淡奶油的香浓,爱了爱了。
喜欢偏甜一些些的,可以点这杯。蜜桃乌龙的清香,鲜奶味很浓,把乌龙奶茶融合得好真的不容易!
奶盖是鲜奶泡沫,口感很轻盈,顶上还放了小麦胚芽,抿起来软绵绵的小麦香。
喜欢茶味淡的推荐喝桂花酿。有桂花的淡淡香味,配上小麦烘焙焦香就出来了,小小口喝会觉得甜,但是大口喝起来反而不会了,很神奇。菜单外还有一款木梨馥,是旧款没有上菜单,我们也尝了。就是茉莉绿茶茶底,也很夏天。
tips:因为近期是周年庆,所以全店杯子都是这款喜庆的大红色
一家日式奶茶店,起源于南京,原名叫“汴京茶寮”,因为太多山寨店出现影响商标注册,现已更名为“伏见桃山”。
能拿一杯奶茶命店名的,一定是店里招牌中的招牌。对,进店必喝就是这杯伏见桃山。
是颜值和美味匹配的一款奶油茶,顶层的奶油绵密丰厚,再撒上柔软的棉花糖。
奶油是咸口的,单吃不会腻,和下面的奶茶搅拌会有更好更醇厚的口感。
同样是白桃乌龙,这家做的最清甜,吃几口奶油再喝白桃乌龙茶底的奶茶,瞬间清爽起来。
tips:堂食的PLUS杯其实和中杯是一个杯量,下半层只是空的加高版;
外卖点单收到是奶油和奶茶分开的,加奶油建议先加半杯,想要PLUS杯只能堂食点单哦
将果茶和奶茶很好融合的一杯,打碎了的草莓大福有果粒也有大福皮,还有布丁。
和乌龙茶搭配在一起,口感比想象过去更清爽,奶味浓郁却不腻,加上果粒很清新,女生一定很爱喝。
喜欢吃丰富加料的,可以点这杯。豆乳味相当浓郁,麻薯加豆乳意外的配,还能吸出布丁,吸这杯就像在吃一碗 duang duang 的夏日甜品。
不过豆奶加红茶的搭配,有点挑人,试喝员中有人觉得完美得不行,也有人觉得喝起来有黑芝麻糊的味道。
在前两年“脏脏茶”风暴大热后,该关的店都关了,能留下或者新开的店不多,这家台湾开来的黑糖奶茶店有点底气。
最推荐虎虎生风,可以说是厦门比较优秀的黑糖鲜奶了。
拿到手里珍珠还是热的,一定要均匀摇晃15秒,摇完冷热就很均匀了。
不含茶,奶喝起来特别醇厚!黑糖味很浓,有点甜,但是不会齁嗓子的那种。
老虎堂的珍珠是我们此次测评最优秀的一家,值得一夸。Q爽之余还有韧性,而且分波霸和珍珠两种,建议各半,嚼起来很带劲儿,吃到最后还有一股黑糖的余甜。
tips:波霸其实就是大一点的珍珠,黑糖系列只能全糖做,不爱甜的慎点,不建议点热饮会更甜
喜欢喝奶咖的可以了解下这杯黑拿铁。真的是咖啡而不是鲜奶茶,有咖啡的微苦,如果甜度能低一些会更推荐。
有个小细节还蛮喜欢的,消费满50有送恒温袋,喝不完的奶茶打包装进去,夏天也不怕变热影响口感。
在杭州待过一定对这杯奶茶不陌生,对,它就是火遍杭州的JOE'S!
tips:网红款“天使杯”厦门已经买不到了,换成了“小帽子”
店里最抢眼的就属榴莲系列了,更喜欢三只鸡。
榴莲奶盖很好吃也,咸中带着榴莲香气,虽然锡兰红茶的味道已经被榴莲泥盖掉了,但是满满的榴莲泥榴莲星人都会喜欢的。
tips:和在杭州喝的不一样,杭州是加榴莲冻干,这里是加榴莲泥
春鸡和三只鸡都是榴莲泥奶盖,区别在于茶底,三只鸡是微苦的红茶茶底,春鸡是更清甜一些的四季春。不过论搭来说,我们还是更推荐红茶的。
风很大的明治奶茶,其实就是明治牛乳加茶的组合,口感很顺滑,但乌龙茶的茶味偏寡淡,或许去冰能拉回一些茶味。
开在磐基的一家奶茶,是此次测评中最耗时的一杯,因为每一杯的茶都是虹吸壶现煮出来的。
堂食的话建议坐在吧台边,边看虹吸壶煮茶边听煮茶的小哥哥解说。
“煮茶有三要素:时间、比例和温度,我们用虹吸壶会把温度控制在92到96度之间。”
呐,光看煮茶是不是就很治愈。
虹吸壶煮出来的茶确实有更平稳的口感,但回归奶茶来说,还是略有遗憾。
奶呢没有鲜奶的选择,用的是特调奶,默认的全糖也甜到发腻。
相对而言更推荐茉莉龙珠这款,茶味不会泛苦和涩,茉莉的香味是清甜的,比较纯粹。
大红袍和特调奶的搭配不是很对,喝完喉咙有厚重感,不够清爽就不推荐了。tips:相比之下我们会更推荐点他们家的纯茶系列,或者奶茶点五分/三分糖
颜值相当高的一家奶茶店,滑板公园的主题概念,运用滑板元素和开放式入口,爱马仕橙和水泥灰的撞色,用“潮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设计感满满,来这里第一想法真的是拿出手机拍照。
但回归于奶茶,还有不少进步空间。
奶茶没有鲜奶的选择,只有特调奶。细喝起来有一点小时候喝的奶茶味道,甜,茶味比较重。
珍珠也不太出色,虽然耐嚼但偏硬。
奶砖奶茶和珍奶一样,都是红茶茶底,同样的糖度和冰度茶味偏差有点大,出品不是很稳定。
奶砖呢,嚼起来像布丁却少了布丁的Q,喝起来四不像的口感。
tips:虽然奶茶表现平平,但他们家果茶系列还是不错的,可以期待一下我们下周一的果茶测评
这年头创意奶茶横行,榴莲可以放进奶茶里,咸蛋黄为什么不可以?
这家就是主打咸蛋黄奶盖的奶茶。
店里的糖都是白砂糖熬制的,碳烧的茶味会重一些,配上咸蛋黄的咸味有点挑人。
咸蛋黄奶盖是咸蛋黄本人,有颗粒感,但是太腻了,咸甜的结合有点一言难尽。
也有未烘焙的乌龙茶可选,茶味打了折扣,比较清淡,但咸蛋黄的蛋腥味就出来了。
茶冻还是比较特别的,其他就不做推荐了。
太长不看版
喝完8家新晋奶茶傲客真诚的提示
1. 想要喝到最佳口感的奶茶,我们还是建议你到店点单,如果不方便外卖点单的话,还是更推荐去冰保留茶和奶的香醇度2. 奶茶存在个人偏好的问题,我们的试喝意见以大众口味出发
最后也别忘了告诉我们,除了这8家,你还有哪些推荐的最新奶茶呀!
经典奶茶店的新品奶茶也可以,我们也不想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