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个题目,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无脑的话题,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餐饮都使用收银系统了,资金还核对不了?对于这个我最开始也没想明白,但我最初来到餐饮行业后,还真发现这个问题。我记得我来餐饮行业后,我们的出纳没有哪一个月是把资金核对清楚了的,每个月都还要老板娘帮忙才能把资金核对清楚,且至少都要花四五天的时间,那个时候收银结算方式还不多,就微信、支付宝、现金和POS,连美团和外卖这些都没上,门店也就三十来家,更不用说每天把资金核对清楚了。
< class="pgc-img">以前资金核对效率
>看到此种情况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就是恒等式嘛,期初资金+上月挂账应收+本期实收(不含上月挂账应收)-本期支出=期末资金余额。涉及到收银T+1或T+3的,看挂账金额和下月初到账金额是否一致,就自己针对公司收银情况建立了一个套表,此套表分:银行卡归集情况表;挂账情况表;门店资金营业报表;实际收款;应收金额;各种收银方式后台数据分类导出,收银系统营业额情况表,后面再分每个门店建立统一的资金表格,门店的报表按天记录,门店报表包含了所有收银方式的信息,再把所有表与表之间通过强大的EXCEL函数公式链接起来。
此工作我花了两天时间把所有的数据库都建立起来,并亲自去操作可操作性,当我把所有数据导出来放在套表中后,其结果也并不是一目了然出结果,但收银结算方式至少是对的,不对的就是各银行卡之间的内部转款没有剔除,导致收入不准确,故再根据公司各卡的用途剔除内部转款,神奇出现了,结果套表计算出来的结果和各银行卡的余额一致。后面我就把此套表发给出纳自己操作,以前她搞不定的,现在只需要半天时间就可以搞定了,而且数据还准确,偶尔也会出现状况,但都是因为结算或异常状况导致。这个工作后面最耗时的就是导各种收银后台数据,再根据套表的要求进行加工整理,比如必须保证门店名称的统一,日期格式的统一等。
< class="pgc-img">现在的资金核对效率
>曾经我也天真地想过用收银系统或上银行的银企直连可以解决这个枯燥的对账方式,但现实一次次被打击,银行只能对接像微信支付宝之类的,不能对接银行、外卖或者其他活动,而且很多接口都需要付费,动辄几万十几万,银行也不想成为冤大头。银行即使能对接,但其导出的数据也不一能满足管理需求,我记得2020年上云闪付的时候,找过一家银行来做,但结果很悲剧,合作银行导出来的数据不能分门店,都是一坨账,满足不了管理需求。
收银系统更不靠谱,我用过餐行健和天之星,收银方式少还好,但涉及多了,就老火,特别是美团买单、线上活动券,招行一招过或线下券等结算,这些都需要人为操作,只要是人操作,都会出现错误,比如把美团买单结算成微信,把POS结算成现金等,而且微信和支付宝涉及退款也会和后天数据出现时间差,故收银系统只能作为参考。最终还是要看结算后台数据作为参考。
接下来谈下实践中如何操作?
1、首先建立银行卡归集情况表(表1),此表就是把公司所有门店或管理公司用的银行卡放在此表上,格式也是期初金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银行卡内部归集金额,计算期末余额,实际银行卡余额,余额差异,这里面的本期收入,和本期支出直接取银行卡当月发生数。这里面有些银行卡就包含了后面各种收银方式的收入,需要和后面的校验,用公式可以对有差异的突显出来。
2、建立挂账情况表(表2),此表就按门店进行归集,分期初挂账金额(这里面包含各种收银方式),本期应收金额(包含各种收银方式),本期实收金额(包含各种收银方式),期末挂账金额(包含各种收银方式),此表是按月汇总,目地在于计算各门店当月收入情况。
3、建立实收收款和应收金额表格(表3),此表也是按门店进行按天归集,这里面就会涉及到各种收银方式因结算导致时间不一的问题,此表中的所有数据都会归集到(表2)中,此表可以看到有多少天的营业款没有收到,下个月初是否收到应收款中没收到的营业款。而(表3)的数据来源于下面的(表5)
4、各种收银方式后台分类表格(表4,这里不止一个表,会出现很多表格,都是收银方式或收银系统的营业报表)以及门店资金报表(表5)。表4也是按天,按门店进行统计整理,整理后会链接到表5中,表5中就会生成每天的营业报表,且会展示各种收银方式实收和应收情况,中间会有手续费和折扣的展示。
5、以上5个表做好后,会链接到门店资金营业报表(表6)中,此表和表1有点类似,只是这个表是按照各核算单位建立,即门店或管理公司来建立的,表格也分期初金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本期收入来源于表2中期初挂账金额+本期实收金额,本期支出,就根据公司各卡支付支付功能进行归集到门店,最后计算得出期末余额,看期末余额与表1中的各卡期末余额是否一致。同样用公式做校验突显,错误标红,正确自己选择方式即可。
6、以上只是操作方法,中间肯定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个就得需要自己的经验了,怎么去检查自己错误,当然经验多了或者头脑转得快,对于自己的错误会很快检查出来,不是自己算错了,而且有些时候对办公软件的操作不熟悉所致。
此方法我们一直延续用到现在,最多的时候六七十家门店,也是采用的此方法,没办法想上软件提升效率,但找了很多,都无法满足,可能也跟企业自身管理有关系,活动越多,收银越复杂,对账就越繁琐,收银系统或对账软件也就更难找。我记得我们的收银结算方式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十种,每个商场都有自己的活动,疫情后还有微生活上的各种活动,数不胜数。我也去乡村基或其他餐饮了解过,有些收银方式很正规,也就十来种,有些也跟我们一样。对此我也问过公司品牌运营部,说实在的疫情后,来客数降低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引流也是他们的难题。
本想发个套表在上面,但限于初学以及表中数据,待未来权限可以的时候,会分享自己的心得。以上的分享只是我这种原始手工制作者,我相信会有很多大咖有更简洁的方法,在此班门弄斧实在不该,但只是我自己来到餐饮行业后,接触了几十家同行后大家的共识而已,当然还是有更好的,也希望遇到高手能个月更好的方法和方式。
会工作是一个细致活,制单、记账、对账、报表、报税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要谨慎小心。本文主要针对与供应商对账这块讲一讲财务人员需注意的细节。 在对账前,会计对供应商提供的对账资料应进行初步审核,不满足条件的对账资料应要求供应商补充完善。首先审核对账手续,是否经过有权人士的签批,其次审核如下内容:
1、对于只提供余额无明细账目的对账资料,不予对账。
供应商必须提供最后一次对账以来的全部账目资料;以前从未进行过对账的,必须提供自双方开始业务往来以后的所有账目资料。对于对方因财务决算审计发函要求核对账面余额的,同样应按照上述原则办理。
2、对于供应商直接依据其销售部门往来资料而非财务部门账目提供对账资料的,不予对账。
双方核对的账目主要应是财务账目,供应商销售部门账目可能与其财务部门账目不符,对账基数存在问题,会给以后的双方清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最后清算以双方财务账目为准。
3、对于多年无业务往来的供应商前来对账,即使经过企业有权人士签批,供应商的对账资料也必须加盖供应商公章(或财务专用章),或者提供加盖公章的介绍信,否则不予对账。
因为多年无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我们不太了解其近年来的情况,可能原有企业已解体、改制,现在对账及以后催款都可能系个人行为,并不代表原企业,可能对账人并不具有索偿权利。
4、对于对账手续和账目资料齐全的供应商,应及时对账并出具对账单。
5、有些供应商属于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账目资料并不齐全,很可能缺失以前年度的账目资料,这种应视以下情况处理:
如果今后双方继续合作,那么应就现有资料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对账单”,至少对账目齐全的年度不拖拉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什么是“有保留意见的对账单”呢?就是在对账单上加一个说明段,说明双方对账由于供应商提供账目不全的原因,只就某年某月以来的账目资料进行对账,以前年度的账目并未核对,暂时以某余额为准出具对账单,采购企业保留根据证据进一步调整账目的权利。
如果供应商账目不全而双方余额又不符的,这时供应商通常会同意暂时以双方较小的余额为准出具对账单,如果采购企业余额较小,就不必调整应付账款账面余额;如果供应商余额较小,采购企业就要调低应付账款账面余额,凭对账单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这时必须由供应商在对账单上签字并同时加盖公章。
6、对于发票丢失又无法确认是采购企业责任的,采购企业不能在对账单上确认该项债务,应要求供应商调减该债权。
7、采购企业财务部门如果采用手工账记账的,最难查找的就是串户错误。对方入账,我方账面上没有入账,很可能是下错户,但是从手工账上查串户,非常困难,而使用财务软件的,在财务软件上查找串户就非常容易,主要是查有无该金额的发生额。
8、为方便对账,应要求供应商下次对账时携带本次的对账单或其复印件。
务人员一般每到会计期间终了的时候都会进行检查和核对账证、账账、账实、账表是否相符,以确保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这企业对账的步骤和对账技巧吧!
< class="pgc-img">>一、企业对账的步骤:
第一步:先对本月所有凭证重新进行审核,仔细核对减少差错。月末结账是建立在日常会计凭证的日清基础上,要求日常的会计凭证数据和分录准确无误,一般建议在月末结账时核对。
第二步:进行以下项目的账实核对。 1.现金:在结账日末进行清盘,编制盘点表。对平现金可以证明所有分录中有现金的分录正确。不平应查现金日记账和所有现金相关凭证,查清原因进行处理。 2.银行存款:对所有明细账号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对平银行账。 3.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在月末时应进行盘点,并对盘点结果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清原因进行处理。
第三步:核对税务报表与应交税金明细账等账户的勾稽关系。 1.对税务进项税额认证清单、小票清单(海关完税凭证、农产品收购)和企业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账进行核对,关注税法规定不可以抵扣的项目的金额、进货退回、折让红票等。 2.对于销项税额对金税开票的销项清单、及普通发票与无票收入清单和企业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行核对。(有营业税的单位可以核对企业收入明细账与发票的清单,原理是一样的); 3.对于进项税额转出等其他应交税金的明细科目核对的原理是一样的。
第四步:查看所有明细科目余额对于有异常的方向余额的进行调整。(准则版) 对应收/应付账的核对。 1.对所有明细账与总账进行核对。 2.清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有无串户情况进行清理。 3.查看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明细账所有明细有无贷方余额,如有应查清原因进行调整。一般原因为做错账户或一户单位开了二个明细。如应收账款贷方应调到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方应调到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调到其他应付款等。同理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清查借方余额。
二、财务人员与供应商的对账技巧
财会工作是一个细致活,制单、记账、对账、报表、报税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要谨慎小心。本文主要针对与供应商对账这块讲一讲财务人员需注意的细节。在对账前,会计对供应商提供的对账资料应进行初步审核,不满足条件的对账资料应要求供应商补充完善。首先审核对账手续,是否经过有权人士的签批,其次审核如下内容:
1.对于只提供余额无明细账目的对账资料,不予对账。供应商必须提供最后一次对账以来的全部账目资料;以前从未进行过对账的,必须提供自双方开始业务往来以后的所有账目资料。对于对方因财务决算审计发函要求核对账面余额的,同样应按照上述原则办理。
2.对于供应商直接依据其销售部门往来资料而非财务部门账目提供对账资料的,不予对账。双方核对的账目主要应是财务账目,供应商销售部门账目可能与其财务部门账目不符,对账基数存在问题,会给以后的双方清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最后清算以双方财务账目为准。
3.对于多年无业务往来的供应商前来对账,即使经过企业有权人士签批,供应商的对账资料也必须加盖供应商公章(或财务专用章),或者提供加盖公章的介绍信,否则不予对账。因为多年无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我们不太了解其近年来的情况,可能原有企业已解体、改制,现在对账及以后催款都可能系个人行为,并不代表原企业,可能对账人并不具有索偿权利。
4.对于对账手续和账目资料齐全的供应商,应及时对账并出具对账单。
5.有些供应商属于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账目资料并不齐全,很可能缺失以前年度的账目资料,这种应视以下情况处理:如果今后双方继续合作,那么应就现有资料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对账单”,至少对账目齐全的年度不拖拉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什么是“有保留意见的对账单”呢?就是在对账单上加一个说明段,说明双方对账由于供应商提供账目不全的原因,只就某年某月以来的账目资料进行对账,以前年度的账目并未核对,暂时以某余额为准出具对账单,采购企业保留根据证据进一步调整账目的权利
欢迎关注津门财税,您有财税方面的问题可与我们联系咨询。更多精彩财税咨询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