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拟今年赴港上市,其已与上市团队进行磋商,初步计划集资约2亿美元。但是你知道吗?这么一家即将要上市的餐厅,却屡屡陷入商标侵权案件中!
< class="pgc-img">>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源自于王勤松、路研夫妇在2004年创立的绿茶国际青年旅舍。
目前绿茶餐厅在全国的门店数达到188家,北京、杭州、深圳的门店最为密集。餐厅菜品除了以杭帮菜为特色之外,还加入了川菜、粤菜、鲁菜、北京菜等不同中式菜系,以“高性价比”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绿茶餐饮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名为“绿茶”的餐厅遍地开花,例如:内蒙古绿茶公司、南宁市绿茶中餐厅、大连中山区绿茶餐厅、广州绿茶餐饮公司……从装修风格到菜品、服饰等等几乎都与店内如出一辙,甚至有的“山寨”绿茶餐厅还非法收取高额的加盟费。
2016年杭州绿茶餐饮曾起诉南京绿茶以及包括广州、合肥、南宁、贵州等多地的共22家侵权绿茶餐厅,涉及诉讼赔偿金额2670万元。
2020年9月,绿茶餐厅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已对全国30多家“假冒”绿茶餐厅和餐饮场所供应商提起诉讼。
< class="pgc-img">>其实,早在公司成立前的2005年,绿茶餐饮便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第43类“绿茶 GREEN TEA”文字及图形商标申请,但却一直被驳回。
这主要是因为该名称的特殊性,“绿茶”这个词是中国某一种茶的俗称,比如“红茶”、“乌龙茶”等。作为一种类别统称,它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成功难度极高,也正因此,绿茶餐厅的商标屡屡被驳回。
直到杭州绿茶在西藏成立公司,2012年开始通过该公司申请商标,经过驳回复审-无效宣告-评审应诉才最终取得了43类“绿茶 餐厅GREEN TEA”商标。
这意味着绿茶餐厅自2008年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没有商标的情况下开展经营。正是因为商标迟迟没有注册下来,才让很多“山寨餐厅”都来攀亲戚傍名牌,给绿茶餐厅造成了巨大的品牌影响和损失。
绿茶餐厅的案例也警示我们,企业想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一定要尽早布局商标,对于企业品牌的名称还要分析其作为商标申请是否具有显著性,是否易于申请为商标,这不仅利于提高商标注册的成功率,也有利于未来的品牌保护及长久发展。
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涉及侵权,请来函联系删除。谢谢
州绿茶餐厅已经在国内拥有了近60家正规直营店,近几年不断涌现出了大量山寨绿茶餐厅,这些山寨餐厅直接将杭州绿茶的注册商标复制,并且在装修风格,菜单样式,员工服饰等方面将杭州绿茶的设置完全照抄,有合肥地区的假冒商家还借用杭州绿茶的名号进行加盟招商收取了上千万的加盟费。
2017年,内蒙古绿茶公司使用与杭州绿茶公司的注册商标“绿茶”近似或相同的标识及字号,被杭州绿茶餐厅起诉,法院判定内蒙古绿茶公司攀附“绿茶”注册商标良好商誉、获取利益的意图明显,判赔偿杭州绿茶公司120万。
餐饮行业的经营地区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很难照顾到方方面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商标持有者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要求侵权人承担行政责任。
< class="pgc-img">>无论是恒大金服和北京银行对选手商标佩戴的不让步,还是“酱酒部落”商标被千万购买,亦或是一起又一起各行各业的企业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商标权的保护,这都表现出2017年度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重视程度,不再是愿打愿挨的被动局面。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不退让、能够获得胜诉、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皆因企业经营者树立了高度重视的商标意识,具有核准注册的相关类别商标。
然而,对于一些地域性较强的企业来说,除了注册商标以外,还需要经常对市场进行调查,要求各地推销商及分公司注意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企业标示包装,如果一旦发现侵权嫌疑时,需要及时加以制止。如果确定对方侵权,更要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或向法院起诉。
历史证明,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人辛苦设计、经营的商标拿来随便使用,表面上是走了捷径,实际上商标模仿的再像也是徒劳,并且只要被侵权者发觉并进行法律诉讼,这些侵权人获得的小利将被一应吐出,并失去了建立自有品牌的最佳时机。罗马非一日建成,想通过抄袭、山寨他人商标及精神财富来盈利的人,一定无法尝到成功的味道。
继海底捞、九毛九等之后,又一家餐饮企业将走向资本市场。
据港交所3月7日披露,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绿茶集团”)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花旗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据报公司将在本周开始进行预路演,计划集资1.5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是中国的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于2008年在杭州西子湖畔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并逐步建立了全国性餐厅网络。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餐厅网络包括236间餐厅,并覆盖中国18个省份、4个直辖市及3个自治区。截至目前,绿茶餐厅并未开放加盟,全部采用直营模式。
在菜式上,绿茶餐厅主打中式融合模式,即在进驻新地区时灵活设计迎合当地文化的菜单,以此获得地理拓展方面的竞争优势。
一般而言,每家餐厅提供80至100种菜品,涵盖招牌菜、前菜、汤羹、主菜、素菜、甜品和饮品;2018年至2020年,绿茶餐厅分别推出94个、120个和147个新菜品,通常每年更新约20%的菜品。
除菜品的迭代外,绿茶餐厅的装饰中亦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元素和自然景观,以创造更好的用餐体验。
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中国中式餐厅市场的总收入于2020年达21,981亿元,休闲中式餐厅市场的总收入达3,513亿元。随着众多餐厅品牌加入市场,休闲中式餐厅市场亦高度分散。于2020年,五大品牌约占休闲中式餐厅市场总收入的3.8%。于2020年,公司的绿茶品牌餐厅实现16亿元的总收入,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市场的市场份额为0.5%,排名第四。
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许多餐饮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但对于拥有着优秀财务实力和过硬经营能力的头部餐饮品牌来说,不失为一个修炼内功、夯实基础的机会,为进一步巩固自身长期发展打牢基础。
财务方面,在2018-2020年三个财政年度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9个月,绿茶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12亿、17.36亿、15.69亿、10.70亿、16.94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4440.1万、1.06亿、-5526.2万、4833.6万元和0.94亿元。
业务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绿茶餐厅主要收入源于餐厅经营,共收入14.75亿元,占比87.1%,外卖服务收入2.18亿元,占比12.9%。
从运营数据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绿茶餐厅的人均消费为60.2元,翻台率为3.32次/日。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3.34,也已基本恢复。而海底捞、九毛九、太二、呷哺、凑凑的翻台率分别为3.00、1.80、3.70、2.30、2.60,绿茶集团的翻台率名列前茅,仅次于太二餐厅。
从趋势来看,绿茶集团的同店收入已触底回暖。2021年前9个月,公司同店收入较2020年提升58.2%至16.94亿元,同期海底捞、呷哺、凑凑这一数据的增速均不足三成。但绿茶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其宏伟的扩张计划。自今年至2024年,其拟合计新开设340间餐厅,计划投资成本合计约为12.41亿元。
近期餐饮企业纷纷在香港递表,掀起餐饮企业在香港的IPO热潮。2022年以来,已有七欣天品蟹轩、乡村基、杨国福麻辣烫三家餐饮企业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外,和府捞面也可能选择在香港上市。
对于已经存活了十余年的绿茶集团而言,在绿茶集团的主要阵地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公司已为消费者所熟悉,绿茶餐厅品牌已由当年的网红餐厅转变为消费者的“老朋友”。而对于二、三线乃至低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绿茶餐厅仍是颇具“新鲜感”的品牌,在这些区域绿茶餐厅仍具备极高的扩张潜力。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餐饮行业的投资逻辑重回正轨。对于连锁餐饮品牌来说,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品牌优势的形成加之资本助力下的快速跑马圈地,都是未来在行业中占据更大份额的关键所在,而绿茶正在不断加强这三个方面,待其成功上市,想来也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看点。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