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顺义区为餐饮企业提供线上审图、现场指导的“咨询服务”,提高食品经营许可审批质效,缩短开业时间,企业线上即可申请。
“咨询服务”是在经营主体提交食品经营许可申请前,食品经营许可审批部门依照申请人意愿,应经营主体需求提供指导性服务,包括预约审图、提前查看现场等服务。本次将餐饮环节的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店许可等事项纳入首批“咨询服务”改革范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后台审核企业相关资质。
>6月底,三园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阿西娅新国展餐饮有限公司向区市场监管局空港所申请食品经营许可“咨询服务”,空港所当天安排执法人员到两家餐饮单位现场指导。“我们重点检查食品加工操作区域、自查制度、食品安全操作人员健康证等,指导他们整改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区市场监管局空港所所长方磊介绍。两家企业按照指导调整后,在申请当天便领取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精准快捷的“咨询服务”在缩短企业开业时间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开业成本。
北京顺锦太熟悉餐饮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网上申请“咨询服务”。
>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延续同样可享“咨询服务”。北京顺锦太熟悉餐饮有限公司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延续期间将改造中央厨房,为避免装修不规范导致返工等现象,办事人在线申请了“咨询服务”。7月17日,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到现场指导。“通过现场指导,我们可以进行针对性改造,省时省力省成本。”北京顺锦太熟悉餐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庞启勤介绍。
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餐饮企业消毒记录等情况。
>事前享咨询、事中有指导、事后严监管。区市场监管局在为餐饮企业开业加速的同时,强化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广食品经营许可事前咨询服务工作,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优质、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协调科科长付明慧表示。
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楠
记者从10月12日召开的“全面升级市场准入服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本市超过180万户经营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全市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量已经超过1.3亿次,居全国首位。
登记业务75.1%实现全程网办
本市持续优化经营主体登记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经营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度,简化登记流程。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邓慧敏表示,截至目前,通过告知承诺制模式办理登记业务超过337万件,占同期登记总量的97%。此外,现在本市已为250余万存量经营主体全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经营主体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可随时通过“微信、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下载进行应用,下载后可以转授权给需要的人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目前,超过180万户经营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占存量经营主体七成以上,今年新设经营主体超八成下载应用了电子营业执照。全市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量已经超过1.3亿次,居全国首位。
同时,本市通过打造“e窗通”市场准入服务金招牌,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登记畅通无阻。自2019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建设了覆盖业务办理、政策集成发布、信息公示等功能的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深入整合企业开办、注销、“多证合一”等涉及市场监管、税务、公安、商务、人力社保、海关、公积金、人行等近30个部门业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注销税务、社保、公积金、海关等部门的业务协同,“多证合一”事项登记即备案。在全国首创“不用章、不缴照”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以电子签名代替加盖公章,无需缴回纸质营业执照,由登记机关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作废。今年1至9月,全市共办理完成各类登记业务89.16万件,其中全程网上办理66.94万件,占比75.1%。
“一业一证”改革11月底前完成
今年,市政务服务局聚焦降低经营主体准营门槛,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以“一业一证”改革推动实现“一证准营”,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所谓“一业一证”,就是把一个行业准入涉及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于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上。例如,以前开一家便利店要办5张证,现在只要一张综合许可证。本市将在全市40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并将于11月底前完成。改革涵盖超市、便利店、宾馆、餐饮店、连锁菜店、药店、健身房等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办事频率较高的行业。4月27日,全市首个改革行业餐饮店上线,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个行业“一业一证”上线。企业可登录市政务服务网“一业一证”专区,根据实际情况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填报,就能办理行业准入涉及的多项相关许可事项,实现开业经营。以餐饮店为例,改革后,该行业压减材料55%,压减时限66%。下一步,还将加快推进剩余12个“一业一证”改革行业上线,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个人高频税费事项100%“掌上办”
纳税缴费“网上办”,实现95%以上税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个人高频税费事项100%“掌上办”;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实行政策精准匹配、自动提醒、主动推送,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六税两费”等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了解到,在优化首都税收营商环境方面,本市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办税举措。
例如,新办企业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完成认证、确认,即可登录电子税务局。目前通过电子营业执照方式登录电子税务局的,月均达300余万户次。此外,纳税人在市场监管部门完成设立登记后,税务机关以纳税人基础信息为基础,运用预先设定的业务规则自动为纳税人分配主管税务机关、认定税费种类等,并为纳税人建立数字账户,将原7个办理环节精简为2个。电子税务局上线以来累计办理7.03万户次,自动办理率达85%,实现登记即时办理。纳税人在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变更登记信息后,无需向税务机关报告变更登记信息,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在税务环节完成变更,目前已自动变更法定代表人等信息9.47万户次。
为明星餐饮品牌,火凤祥上次引起大规模讨论,似乎还是郑恺的退出。而如今,随着北京所有门店关闭,火凤祥再次出现在了大众视线。曾红极一时的火凤祥为何一步步走向落寞了呢?
1.火凤祥北京门店全部关闭
近日,有网友发现,火凤祥北京总店已经停业,门店外面贴着“旺铺出租”的字样,大众点评上,也显示该门店“歇业关闭”。值得一提的是,该店不仅是火凤祥北京总店,也是火凤祥在北京的唯一在营门店,该店的关闭意味着,火凤祥在北京的门店数量为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2021年,火凤祥的门店数量曾超过200家,而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5日,火凤祥在营门店数量为65家。火凤祥微信公众号,去年发布了一条关于新店试营业即将开启的消息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曾经,火凤祥不仅是明星餐饮,开业还请来了多位明星助阵,讨论度颇高,如今规模却不断缩减。火凤祥命运的转折,或许与股东郑恺选择退出有很大关系。
天眼查显示,郑恺通过其持股比例70%的上海欢铄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参股火凤祥,据悉,之前,上海欢铄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持股比例为18.5%。然而,2021年11月,郑恺实际控股的上海欢铄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退出火凤祥,自此,火凤祥的股东信息中没有了郑恺的身影。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天眼查
>如今,火凤祥的股东只有三个,虎虎生威(宁波)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龚禧龚禧饮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金色文华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43%、6%。其中控股股东虎虎生威(宁波)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郑建波,也是火凤祥的实际控制人。
2.红极一时的火凤祥为何走上了下坡路?
对于火凤祥的落寞,有观点认为,明星股东退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火凤祥作为一家餐饮企业,自身管理出现了问题。
成立当年,火凤祥就被曝出了抄袭的消息。2020年7月,主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老成都集市风格的火锅品牌吼堂老火锅指责火凤祥店内装修抄袭自己,还在招商宣传册上使用了吼堂老火锅实景图。最终,此事以火凤祥的道歉结束。尽管如此,这件事还是给成立不久的火凤祥造成了影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之后,火凤祥又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2021年8月,有博主暗访火凤祥门店后厨发现,火凤祥门店存在垫菜使用的生菜回收再利用、号称现熬的汤底其实是料包加水、白玉菇等菜品不清洗、变质的黄喉冲洗后继续售卖、鹅肠残留排泄物等问题。事情曝光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对省内29家火凤祥门店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还约谈了总部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然而黑猫投诉平台显示,2022年,仍有消费者投诉火凤祥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肉质不新鲜、酸奶变质、餐具发霉生锈、火锅中吃出塑料袋、菜品不新鲜导致腹泻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火凤祥多家门店倒闭,使得会员无处退款,也引起了部分消费者不满。黑猫投诉平台上,多位消费者反映,火凤祥门店关闭未提前通知,会员卡余额无法使用、无法退款,也联系不到负责人。
3.明星餐饮难出“明星”?
这年头,明星投资已经不是新鲜事,餐饮行业更是成为了很多明星的选择。但是,像火凤祥一样走下坡路的不在少数。
陈赫、叶一茜创办的贤合庄,曾是火锅界的人气王,为了扩大知名度,还曾邀请徐峥、黄渤、高圆圆等明星为其宣传。贤合庄也不负所望,最多时在全国拥有近800家门店。然而之后,贤合庄迎来了闭店潮,门店数量锐减,还有多家加盟商前往总部所在地维权,陈赫持股的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退出了贤合庄股东行列。窄门餐眼显示,如今,贤合庄的门店仅剩下72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窄门餐眼
>薛之谦2012年成立了上海上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而后与朋友一起开了上上谦串串香火锅。然而经历两次被检测出大肠杆菌等事情后,去年底,上上谦串串香火锅被发现仅剩两家门店,上海上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也早在2021年就被注销。
此外,韩寒投资的“很高兴遇见你”被曝亏损上千万元;张翰曾主理的烤肉品牌烧本烧前段时间新增破产审查案件;关晓彤代言、其父亲曾间接持股的奶茶品牌天然呆被限制消费……进军餐饮行业的明星不少,但明星餐饮中却很难出“明星”。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多个明星餐饮“翻车”,也让消费者对明星餐饮“祛魅”。相关事件评论区,一网友吐槽有的明星餐饮又贵又难吃;有网友认为,明星餐饮就是“割韭菜”;还有网友表示,明星餐饮搞加盟,“似乎就是为了赚加盟费”。有媒体曾就“你去过明星开的餐饮店吗?”的话题发起投票,结果显示,超六成的网友选了“从来没有”。
明星能给餐饮品牌带来热度,节省推广成本,有明星背书,也更容易获得加盟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但仅靠明星光环无法长久走下去,餐饮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餐饮本身。你对明星餐饮品牌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