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肥宅界的快乐茶,网红界的神仙水”。
无论生活多苦涩,一杯奶茶总能让人重获快乐,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杯!
但是,近日在上海发生的这事,让“快乐水”失去了它的快乐属性。
三杯奶茶中各喝到一根牙签。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上海庞女士在某外卖平台上点了三杯奶茶,但收到奶茶后发现不对劲。原来,庞女士及家人在这三杯奶茶中都各喝出了一根牙签!
随后,庞女士赶紧联系了店家。根据店内监控显示,这几根牙签并非由负责配送的配送员所放,而是被另一个外送平台的骑手放进去的。店员揣测,可能是上午曾和店里发生矛盾的骑手为了报复而故意为之。
目前,涉事骑手已被警方控制,相关案件正在调查中。但无论事情的发生出于何种原由,配送骑手、涉事骑手及店家都有或多或少的责任。希望三方都能秉持“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原则对顾客负责,而不是互相甩锅,让无辜躺枪的顾客为他们的矛盾和失误买单。
在奶茶里放牙签这一行为,在令人愤怒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在收到外卖时别忘了多注意一下食品是否有问题;另一边,关于孩子的教育发展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近几天,某校外培训机构的多场系列考试正在某些城市陆续铺开,考试面向幼儿园中班直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考试的主要目的是给今年报名其暑假和秋季班的学生进行选拔分层:根据成绩,学生将分别进入难度从低到高的不同班型。
某校外培训机构课程宣传。图片来源:央视网报道截图
这样的“分层考试”在“教育界”虽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从“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维度看,这一现象不免有“揠苗助长”之患。
近年来,校外培训班快速扩张的势头不减,生源从中学生、小学生直到学龄前儿童。因为不想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卷入到一场名为“鸡娃”的战斗中。在这里,“鸡”从名词变成了动词,意思是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给孩子安排课外班,不停地参加校外考试。
在看似一切都顺理成章的背后,家长们似乎忘了教育的初衷,盲目地为了竞争而竞争,从而使自己陷入“教育焦虑”的沼泽中难以自拔。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家长们想要的吗?成功的定义有很多,成长的道路也不只一条。正在被“教育内卷”卷到的家长们,或许可以试着停下脚步,认真规划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之路。
编辑:丁慧 实习生:唐杰婧 校对:吴兴发
日,家住上海银都路的庞女士爆料称,自己在饿了么平台上为自己和2个女儿点了3杯“茶百道”的奶茶。
奶茶送到后,庞女士却发现,三杯奶茶被“加料”了。只不过,这个料加的让母女三人惊恐万分:三根牙签!
据庞女士回忆,负责配送的"饿了么"骑手将这三杯奶茶送到时,装奶茶的提袋并未封口。
发现奶茶里有牙签后,庞女士仔细查看了奶茶外包装,果然,杯子封盖上有个较小的洞。庞女士非常担心,因为她本人和孩子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就喝了三分之一,健康问题无疑最令她担忧。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牙签是怎么出现在奶茶里的?店家疏忽?还是有人恶意报复呢?
这些疑问促使庞女士拿起电话,向店家讨要说法,但对方明确表示,奶茶里被塞牙签的事,当天已不止一起!但与他们无关?
那,这到底是谁干的?
"茶百道"店家表示,根据店内监控显示,这几根牙签并非是负责配送的"饿了么"平台的配送员放的,而是由另一个竞品外送平台的骑手放的。警方在接报后,已经找到了投放牙签的人。店员揣测,可能是骑手之前早上和店里发生矛盾后,让他耿耿于怀,为了报复,故意为之。
但对于庞女士的维权,"茶百道"企业辩称自己也是受害者,庞女士的诉求应由那名骑手解决,或找“饿了么”平台进行投诉。商家如此处理态度,令庞女士十分生气。
随后,记者来到上海闵行区绚荟城商场内的"茶百道"门店,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员工打起了马虎眼。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涉事骑手现已被警方控制,相关案件正在调查中。
那么,大家平时叫外卖的时候,会仔细检查外包装吗?如果遇到有问题的外卖,会如何处理呢?记者随机采访了路人,三位路人都表示,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也会第一时间处理。
你们平时收到外卖后,有先检查下的习惯吗?
本文综合自看看新闻Knews 记者马跃龙、《新闻坊》栏目、西湖之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021年4月1日,家住上海银都路的庞女士在饿了么平台买了3杯“茶百道”奶茶,装奶茶的提袋未封口,结果每一杯都喝出1根牙签。庞女士讨要说法,商家却表示,上述情况当天已非一起,店内监控显示,系另一外送平台骑手投放,店家也是受害者,应该由涉事骑手解决。目前,涉事骑手已被警方控制,相关案件正在调查中。
延伸阅读:
朝外卖里吐口水 涉事第三方骑手被永久封号
2019年10月,一条视频在网上流传
一名外卖骑手在送餐过程中
因不满顾客要求送餐上楼
就对着餐品连吐口水
咋就激怒了送餐员?
事发上海徐汇区。记者通过外卖单据上的地址联系上了这则视频的受害者薛女士。
回忆起2019年9月24日那天的场景,在商场上班点外卖的薛女士说,自己通过外卖平台订了一份煲仔饭,没一会儿,就收到了外卖骑手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外卖骑手向薛女士抱怨自己找不到上楼的货梯,希望薛女士自己下楼取外卖。但当时,商场的柜台只有薛女士一人值班,而且平常外卖骑手都会上楼送餐,所以薛女士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当时我觉得这个外卖骑手挺正常的,没有说情绪激动骂人的话,就说他再找找货梯。”薛女士说。
又过了没一会儿,外卖骑手便将外卖送到了薛女士的手中,“他的情绪还是很正常的,就是把东西递给我就走了,没多说话。”
据新民晚报报道,当事人薛女士当日吃了整份外卖。
骑手确认为某速运平台员工
然而时隔半个月后,薛女士才通过好心人看到了当日被“加料”的视频,而且这条视频已在各大外卖骑手群中流传,自己的个人信息也都暴露其中。
放大画面看订单,可以清楚地看到某外卖平台的字样。记者联系这个外卖平台,对方工作人员表示,薛女士确实是订了外卖,但商家接单后,自行联系了其他公司的快递员进行派送。
据澎湃新闻报道,某速运平台称,该骑手确为公司员工,已暂停其平台账户,具体细节确认中,将依据调查结果严肃处理。
记者随后又联系到这个外卖商家,商家称他们售出的餐食只有常规包装,没用保鲜膜等做封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