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南都记者卧底调查发现,位于广州石牌桥的三大网红快饮店之一MOLE CHHA奶茶店涉嫌雇人排队,营造“虚假繁荣”场面。当天,该店疑雇了90多人轮流排队,领队给兼职排队人员每人发一枚骰子,作为“托”和奶茶店收银员之间的暗号。领队在店家附近监督排队人员并根据队伍长度安排排队人数。一开始兼职人员还是分组下来,隔15分钟左右就下去一批人假装顾客在奶茶店门口排队,后来逐渐变成5组人大部分都在下面排队,始终营造出店家生意火爆的场面。(7月12日 南方都市报)
不知何时起,网红奶茶成为了一种特别的消费品,许多人排长队买到奶茶的第一件事不是饮用而是拍照发朋友圈。排队成了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变成了一种符号消费,并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赋予了仪式感。
动辄一两个小时的线下排队,只为了喝一杯“网红奶茶”,虽然有人对这样略显疯狂的行为嗤之以鼻,但是被吸引而来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从奶茶制作工艺上来看,一方面是“慢工出细活”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媒体爆料称不少长长的队伍其实是奶茶店雇的托。是提高店铺人气得一种营销手段,由于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真实的顾客越来越多,“越排队越有人买,越有人买越排队”。
据专业人士分析,雇人排队多是网红餐饮店,这类店的特点是消费群体多为年轻人,出品品类比较新、品牌比较新,购买网红奶茶的行为符合新生代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通过雇人排队可以快速积累品牌人气,利用消费者的炫耀心理和攀比心理开展饥饿营销。
笔者认为,餐饮行业在开张前期,需要制造这种虚假繁荣的原因是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所致。大家会以为排队长的店一定就是不错的店。很多人自然会抱着从众和好奇心来一起排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就把产品购买“需要排队”的势能放大了,然后通过媒体推送,进行势能二次增长,最后,那些排了几个小时队买到的人,出于炫耀的心理会发朋友圈,就达成了第三次聚集势能引爆的过程。但雇人排队是双刃剑,尤其是被消费者知道雇人排队后对品牌伤害更大,品牌损失很难挽回。真正好的产品还是需要靠质量和服务说话,餐饮需要口碑的积累,大家认为好的,才是真的好。将排队做成一种文化,显然只能暂时拯救店铺的业绩。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失去了消费者的认可,进一步的营销推广也就无法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事实上食品行业的“排队托”并不少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兴起旅游热开始到现在,“排队托”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行业了,各个景点都能看到排队托的身影,在很多旅游区的特产店,排队托因为身兼数职,工资甚至比店内销售人员工资还要高。相关律师表明雇人排队行为在法律及餐饮业没有相关规定,虽未明文禁止,但涉及到经营道德和诚信方面的问题。
不仅是奶茶,如今各种网红餐饮都在美食造型、环境照片上下大功夫,吸引消费者“种草”,让消费者有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消费者在尝鲜、体验用餐环境后认为这就是“真爱”,忍不住要拍拍照、发发点评,而吃过几次后就渐渐发现,这里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当初的完美体验效果不再,口味似乎其实很普通,心动的感觉消失了。原因就是这些创新和记忆点大多都是噱头,食物口味至多只能算尚可,基本都重于颜值、以及高曝光度的传播模式,且定价比同类产品高出不少。而餐饮的本质永远都是以美味为标配,以内容为王道,网红餐饮于消费者的主要意义不是“吃”而是“晒”,背离了餐饮业的本质。因此,有人称网红餐饮的发展轨迹,是一场与食客的闪婚闪离。
用一个爆点吸引人到店固然很牛,但接下来的二次消费以及反复消费,拿什么来吸引消费者?喜新厌旧是人类的特性之一,这个世界又有太多层出不穷的新东西来撩拨欲望,从来只闻新网红笑,哪里记得旧网红哭。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网红餐饮声势颇高地进入餐饮界,席卷一票粉丝,之后从“当红炸子鸡”到人气渐失,逐渐被淡忘甚至唾弃。网红产品后继乏力,昙花一现,许多网红餐厅都在经历相似的道路,面临相似的困局,究竟是怎样一种套路?怎样能破局走出“花无百日红”困局?或许投入精力把控原材料的品质,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食品市场做出差异化,提高自身商品竞争力才是正经事。
有句网络流行语:我走过最长的路,是你的套路。如今,可能要改成:“我排过最长的队,全是托儿的队”。
尤其是在一些奶茶店、甜甜圈店、锅盔店等小吃店,甚至是火锅店门口,经常可以看到随时有很多人在排队,甚至有的有40-50人在排队,“队太长了,马路都排不下了!”让人不禁萌发这些排队的人是真排队?还是假排队?
即使室外39℃高温暴晒的中午,位于成都春熙商圈的大科甲巷一家名叫“牛肉油匴”的小吃店门前也总是排着长队。7月10日-7月1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选择现场蹲守、拍摄视频、暗访的方式,试图揭露出背后的真相。
疑点
味道一般的牛肉油匴7人每次买一个重复排队
正值暑假,广东陈先生带着孩子一家三口到成都玩耍。路过春熙路商圈大科甲巷时,一家名叫“牛肉油匴”的小吃店前,排了足足30多米长的队伍吸引了他,直觉判断这家店的饼应该非常好吃。
走进这个约10平米的小店,店里有两三个员工在忙碌着。墙壁上写着各种口味的牛肉油匴(类似锅魁但馅料更多的饼),价格统统都是10元一个。要不是排着长长的队伍,这个外观陈旧的小店根本不起眼。
正值中午,室外气温接近40℃,陈先生让妻子和孩子在一旁的板凳上等候,自己去排队。
记者估算了一下,从12点50分许,一直排到了1点半,才轮到陈先生购买。“味道一般吧,没觉得值得排这么长的队去买来吃。”
“现在还是人少的,遇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人更多。”一位穿着白色短袖的男子卖力吆喝。“现烤现卖,来来来,趁现在排队人少了咯……”遇到前来排队的人,这个领头指挥就会迅速上前,收钱,然后分给顾客袋子让其排队等候。
7月10日-11日,从中午12点到17点过,记者两天都在现场蹲点。排队的人数最少12人,多的在20多人以上,多数是外地口音的游客。
在长达数十米的队伍中,也有个别游客,半途放弃排队离开的。不过在蹲守的四五个小时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至少有7个人从1点开始直到记者离开,都一直在排队。其中包括三名结伴同行的女子,结伴的一男一女以及两个单独男子。与其他游客不同的是,这七个人显得神情自若,不紧不慢,其中结伴的几对要么在耍手机,要么互相交头接耳,有说有笑。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整个下午,这7个人至少重复排了四五次队,多的甚至有七八次。
他们的行为和轨迹也出奇一致:排队,只买一个。买到后,都不直接吃,而是慢悠悠地朝着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的方向离开。约10多分钟后,这些人又返回到排队的队伍里了。然后,他们手里的牛肉油匴不见了。记者注意到,这7个人不会同时出现在队伍里,一般以三到四个为一次排队,重复循环。
调查
前后两天4个人都来排队买到饼后去了同一地点
这些人的行为疑点重重,牛肉油匴如果买来吃的,为何不一次性买个够,而是去排队四五次,而且每一次只买一个呢?他们带着牛肉油匴离开了,短短10分钟又返回来了,东西到底是被吃了,还是到哪儿去了呢?带着这些疑点,一路记者继续蹲守在店门口观察,另一路记者一路跟随这些人的足迹,看他们到底去哪儿了。
记者首先注意到了四个人。一个身穿灰色短袖,牛仔裤,卡其色凉鞋的男子。13点59分出现在排队人群里,右手拿着纸袋。在他的前方,一同出现的是结伴的女子三人组,其中高个女子身穿花裙子,短发女子穿牛仔短裤、白色短袖,另一个中年妇女穿着绿色短袖十分显眼。
大概20分钟后,三位年轻女子每人拿着一个牛肉油匴离开,从附近某大型商场的门口经过,然后进入第一城,在正科甲巷48号的科甲大厦停车场入口旁边一个约1米宽的通道穿过,然后进入一个小门。不到10分钟时间,三人空手从这个门出来。随后,灰色短袖男也进入了这个小门。10多分钟后他们又出现在排队队伍中。
从中午12点-下午5点20分许,蹲守的几个小时,记者发现,有7个人最少的参与了三回排队,最多是灰色短袖男子以及三人组,他们至少来回了四五次。排队人数最多时队伍有20人,其中有7人都是“老面孔”。
7月11日下午1点,记者再次前往现场调查。如同前一天,这里仍然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穿着白色短袖、负责收钱指挥排队的店员还是一样的吆喝词。
很快,记者发现了前一天出现的几个人又出现了。女子三人组,花裙子换成了黄色条纹裙子,牛仔短裤的短发女子,白色短袖换成了蓝色短袖,而绿色短袖的中年妇女,则穿了白色短袖。A男子灰色短袖则变成了深色衬衫。从2点开始,这四个人又沿着前一天的路线,来回走了三四趟。
与前一天不同的是,记者注意到,还出现了几个新面孔。梳理两天的蹲点调查,这一家店,有将近10个“顾客”涉嫌是托儿。
起底
专门有公司组织假排队一天10次月薪1500元
这些托儿到底是啥身份,他们又是从哪儿来的?为了解开这些困惑,记者随即以兼职为由,与负责收钱指挥排队的店员接触。在现场,这位店员一开始拒绝,说他们不需要招聘兼职。可能考虑现场人太多,而后他让记者先加微信交流。
翻看他的朋友圈,这一年以来,几乎都是炫耀店里排长队的小视频和照片。比如7月5日,他在视频中得意地说:下雨天30多人冒雨排队,人太多啦!比如5月5日,视频中将近四五十人的长队,他说:“队太长了,马路都排不下了!”
记者多次要求这位店员直接招聘自己做兼职,但是遭到了拒绝。
他说,排队的都是中介公司每天负责送人过来,店里不能直接招人的,他补充说,中介公司有一个群,里边有200多人,前一天6点报名,只招收前20人。
他进一步解释称,如果确实想做,他可以带记者去见兼职公司的老大,然后进到他的群里,“每天就可以让他给你安排。”
事实上,涉及造假的并非只有排队。这位店员一开始询问记者的身高,并表示,如果身高等各方面条件不错的话,还可以参加一些活动的歌手“假唱”。
调查发现,这些中介公司非常成熟。一方面通过招聘大量的兼职人员,然后进行批量“销售”。一些需要“托儿”的店家,中介公司负责每天送一批“托儿”过来,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角色“扮演”完成后,采取微信转账日结的方式,能快速支付费用,中介则以赚取差价营生。
纵深
消协、律师说法:这是消费欺诈!
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陈逢逢律师认为,经营者雇人排队,是指经营者利用交易信息不对称等,通过人为制造众人排队现象,营造一种产品受大众欢迎、生意繁荣的假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获取好的口碑和利益。从法律上讲,这属于一种消费欺诈行为,即经营者通过掩盖商品销售的真实情况,欺骗消费者使其错误地信赖该商品品质并进行消费的行为。
记者拨打了工商投诉12315消费者热线进行反映,工作人员表示:小吃店雇佣人进行排队诱导消费者消费,属于欺诈行为。市民遇到这样事情要积极举报,小吃店行为是否涉及违法,需要进一步核实。
(中华网)
题:30元就能雇“托”,排队炮制“网红店”
本报记者“潜伏”长沙兼职群,揭秘排队充场利益链 律师:雇“托”排队涉嫌消费欺诈
4月23日,记者跟随25名兼职者在长沙太平街旦3蛋烘糕小吃店当“托”。(视频截图)
4月23日19:30,约定时段结束,“领队”在给兼职者结算“工资”。 本报记者 摄
按照约定时间、地点集合后,26名兼职者被“牛头”分为5组。接下来2小时里,他们要做的,就是随时等候群主吩咐,在被叫到时迅速前往约定的小吃店排队当托,营造门店生意火爆的假象。这是三湘都市报记者暗访时拍到的一幕。
自去年有媒体爆料武汉江汉路步行街“鲍师傅”门店以扑克牌作“信物”,雇托冒充消费者排队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耗时一年,潜伏在长沙数十个学生兼职群中,体验排队充场工作,揭开小吃店雇“托儿”排队背后的隐秘江湖。
据记者调查,如今,雇托的不只是热门商圈的新开业小吃店,还有金融讲座、竞技比赛、楼盘看房等行业;长沙的“排队市场”已经形成从营销公司、“带队”到客户的一条龙服务。
■本报记者
暗访
“黄牛”招兼职:免费领明星演唱会门票
2018年7月10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在名为“兼职群1”的大学生兼职群中,成功报名“14日集合地点为圣爵菲斯大酒店的排队兼职”。集合前,多名兼职在群内询问工作具体内容及着装要求,群主拒绝透露任何信息,只是要求群员上交一寸白底证件照。
14日13点,记者在长沙圣爵菲斯大酒店入口左边一个凉亭内看到一名身着黑色上衣的中年男子,其手中拿着两个快递袋及一摞用橡皮圈捆好的身份证。
见到兼职人员陆续前来,黑衣男子起身告知工作内容:15名兼职根据要求记住取票码及对应身份证号,即可在酒店内免费领取林俊杰演唱会门票,“拿到票之后交给我才能走,什么都不要问,只要按要求做事。”
为保证领票不出现纰漏,黑衣男子为15名兼职者制作了“领票专用身份证”。随后,记者领到一张住址为天津市宝坻区的居民身份证,证件右边人像部位印刷模糊,仔细对比便可轻易识破。
“好险,记错身份证数字,差点露馅。”进场五分钟后,一名姓林的大学生兼职者领到3张14日晚8点开场、面值为1280元的门票。他心有余悸地说:“工作人员要求取票人准确念出取票号码、姓名及身份证后六位。第一次做这种兼职,有点紧张。”
见到雇佣的“托”陆续从酒店内走出,黑衣男子立马从他们手里拿走刚领到的门票,表示50元兼职费会晚些时候通过微信支付。
记者观察发现,黑衣男子手中的门票领取明细上,应被领取的门票均为1280元VIP及1680元VVIP面额,其中,VIP门票大多分布在5-6排。“他们应该是‘黄牛’,倒卖演唱会门票。”林同学说。
给蛋糕店充场,5人一组轮流排队
“蛋糕店新开业,招4月23日—28日充场兼职,免费吃小吃,按要求写大众点评,工资15元。”2019年4月22日,“长沙兼职6群”内,“牛头”发布了这样一则兼职信息。
4月23日下午5点,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五一广场地铁站1号口附近。在结算完上一批兼职者的路费后,一名女性“牛头”开始面对面建群,同时公布此次雇“托”的门店——太平街旦3蛋烘糕,现场26名兼职者被随机分成5组。
“你们先在附近逛,到时我会在群里喊你们去店里点单,排队买吃的,每人要买两次。”她要求兼职者在点单时只能购买一份产品,超出规定则无法报销;而兼职者若被发现是“托”,也不能给路费。
旦3蛋烘糕刻意营造的火爆场景颇有成效。记者排队时正值下班高峰,太平街狭长的小巷内游客熙熙攘攘,此时,旦3蛋烘糕队伍都维持在10人左右,不少路过的行人好奇地向站在队尾的兼职大学生打听:“这里排队卖什么?”
19点30分,“牛头”在群内通知,该时段兼职人员可撤退结算工资,此时集合点已有不少兼职者等待签退。随后,“牛头”拿出此前记录个人信息的黑色硬壳本核对姓名及结账小票,她将兼职者的购物小票塞进手提包中,并逐一向兼职者转账15元工资,并承诺购买商品花销与商家结算后补发。
兼职者
排队兼职要靠手快 不结工资就给差评
记者询问发现,参加4月23日充场活动兼职的80%是在校大学生,也有少数带着小孩来的中年妇女。兼职理由包括“下午没课,没事干”“好玩,见识一下”“图个免费吃喝”“赚闲钱”等等;对于充场作假行为,多数人认为“长沙人从众心理强,帮忙排队撑个场很正常”。
即将大学毕业的贺同学坦言,兼职工资低无所谓,排队既不耽误很多时间,又可免费吃,“之前在黄土岭附近一家包子铺做托,比这个累得多,70元一天。如果不结工资,反手给一个差评就是了。”
排队兼职有多火爆?潜伏一年的时间内,三湘都市报记者不下10余次报名,都因“人满”、“出现变动”等理由被拒绝。上述两次卧底经历,是记者在兼职消息刚发布5分钟内及时报名才成功的。
一名学生表示,做兼职就是要拼手速,“他们拿到兼职信息后就会在兼职群里滚动,不时时刻刻盯着,轻松的工作根本就轮不到你。上次我抢到一个给游戏比赛当人气托,在商场里全程吹空调,舒服得很。”
调查
营销公司接充场业务,30元就能雇人
记者调查发现,在长沙的“托圈”内,将商家与兼职者链接起来的大多是人力资源公司。人力资源公司与商家谈好打包费用后,将用人信息提供给“牛头”们,“牛头”将兼职改写成消息发送到上百个兼职群后,能在短时间内招到上百人。赚取中间差价,正是这些“牛头”的主要盈利方式。
7月13日,记者以商家身份咨询在兼职群内发布充场信息的“牛头”。他表示,通常小吃店在开业时“造势”雇“托儿”,兼职人数根据商家实际需要定,“小吃店一个时间段至少需要20人,方便领队随时调度。”
“一个商家的充场兼职,会分给4-5个代理。代理之间互相不认识,因此每次到场的兼职人数会有浮动。”这名“牛头”介绍,来小吃店充场的基本是大学生,必须再给15-20元路费“意思意思”,还要免费赠送店铺试吃商品,“要求软件好评或者发朋友圈,每人还要加5元。”
他还透露,充场类型包括小吃店、金融讲座、竞技比赛、楼盘看房等多个行业,不同类型场合所需时间、兼职者身份要求、商家支付佣金有所不同。楼盘人气造势收费最高,每人费用在100元左右;小吃店收费最低,行情好时只要30元。
什么样的餐饮店会雇人排队?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分析认为,雇人排队的多是网红餐饮店,其目标消费群体90后有较强的从众心里,“雇托可快速积累品牌人气,但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产品还是要靠品质和服务。”
律师说法
雇“托”排队涉嫌消费欺诈
商家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钟文科律师介绍,商家雇“托”排队的行为,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以雇人先购买后退款的方式,故意隐瞒真实的销售情况,向消费者展示虚假的火爆销售场面,欺骗性地诱导消费者作出购买的决定,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同时,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商家不得采用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否则将面临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钟文科表示,法律实践中,商家雇托的行为在证据层面的认定很困难,因为欺诈的确认涉及客观行为对主观上的影响,即排队是否足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从而做出消费的决定,这一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中法官对这一行为的裁量权限很大。
<>着餐饮店的日益增多,发现很多的餐饮店装修优雅、高档、菜品味道也很好,价格也不高,但就是生意不好。
如果一个餐饮店从一开始生意不好,然后老板为了节省成本每天的菜品不用新鲜的,肉品也是好几天的,冷冻-化开-再冷冻导致肉品不新鲜肉感变质,反反复复的恶性循环结局就是关门歇业。
< class="pgc-img">>所以一开始的营销方案显得特别重要,营销不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的知道你的店,更重要的是留住你的顾客,最后要让顾客成为你的“粉丝”。
下面是职业餐饮网根据小餐饮店的实操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餐饮店营销方案:
1、免费是最好的宣传
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做免费体验,免费退换等服务,大概只有餐饮行业还一直在奉行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古老理念。
很多准备开店的老板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却发愁怎么找到顾客。其实免费就是最好的宣传,如果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信心,你还怕顾客下次不会再来吗,目前有很多餐厅开业推出免费产品。
< class="pgc-img">>2、核心菜品免费、其他菜品收费
这个模式其实目前有很多做火锅和串串的都在用,也就是所谓的锅底免费,菜品收费。
还有很多卖炒菜米饭的,打着米饭管饱的旗号,其实也是核心产品免费,菜品收费。
这种模式会给人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如果用好了就能起到促进生意的作用。
3、免费菜品带动收费菜品
从店里选两样利润大,味道过得去的,但不是最好的菜品,一般凉菜较多,让顾客觉得到你店里用餐总能“捞到便宜”。
4、推出主打菜品
餐饮店必须要有主打菜品,这个主打菜品定价要低点但是要有利润,味道要好,把这个主打菜品打造成进店必点的菜品。
5、特色菜品
除了要有主打菜,还要有特色菜是餐馆不可缺少的营销项目之一,如何去做?
(1)设立五大特色菜,以成本价出售
(2)菜品推荐,在店口设展示牌,上面展示顾客点餐最多的5到10道菜品。
6、幸运顾客可以免单
比如在店里每天抽取幸运座位,坐到指定位置的顾客可享受免单或者免费赠品的优惠。
再比如每天制定一个幸运单号,点到这个单号的顾客也可享受免单或者免费赠品的优惠。
再比如每天前多少名顾客可享受相应的优惠。
7、在特定的时间内免费
比如在每天指定的时间段就餐可以享受优惠或折扣。
顾客生日当天就餐可享受免费或优惠。
特定的节日也可以对相应的人群搞相应的优惠活动,比如六一当天三人同行儿童免费,教师节老师免费等等。
8、利用网络媒体宣传
1、新开店的餐饮店如果顾客微信朋友圈转发可以5折优惠。
2、美团团购来的顾客在评论上多多赞赏,可以给予9折优惠。
3、如果来的顾客有网络红人,顾客在自己的抖音或者快手平台上发段视频,可以给予免单。
4、餐饮店主自己要运作媒体平台,例如抖音,想一些创意内容拍摄段视频上传。
5、建立顾客微信群,发的内容包括:每天采购的视频、推出活动的详细、每天的销售额、每天的客流量等等对自己餐饮店有益的事情。
9、可以用一些套路——雇人排队
很多消费者去美食街或者商场吃饭的时候,看见多人排队的店,他们会觉得,这么多人选择,一定不会太差,于是,他们会很不犹豫的选择多人排队的那家店。
10、定价——数字游戏
很多餐饮店的价格都不会定位整数,我们会看到很多价格为9.9的商品,9.99元和10元,看起来区别只有一分钱,给人的感觉前者更亲民,会让消费者觉得产品的价格只有1位数,这是非常经典定价策略。
11、商品组合
也有很多的餐饮店推出加几元就可多一份产品的活动,比如:薯条8元香辣鸡排单点16.5元,套餐一起点只需要19元。
你就会觉得,只要花2.5元就能吃一个薯条,是不是觉得特别划算?
12、诱人的高颜值
如今单纯的味道好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饮食的追求,“高颜值”成为这批年轻人衡量一家店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比较上镜,满足当代人拍照发朋友圈的需求。
除了高颜值的菜品、环境还有要高颜值的服务员,很多人会冲着店内的美女帅哥去消费,这让我想到了豆腐西施,很多人去买豆腐可是冲着西施的美貌去的,豆腐西施应该是利用人性做营销的鼻祖了。
13、办理会员卡的妙招
想要黏住顾客,就得让顾客充值。
如何让顾客充值呢?
如果顾客吃了100多,就告诉他充500就能免这一单,这样他就会充值了。其实就是充值500元送100元,把意思换一个方式表达就给人不一样的理解。
14、会员的特权
每月有福利,每月都有会员特价菜。
这样既可以群发短信召回,又可以让新客办理会员卡。
15、积分可办会员卡的妙招
消费了就攒积分,一元对应一个积分。
拉人可以多获得积分,每个人积20分。
于是当顾客不知不觉的攒下积分...
然后告诉顾客积分可以当钱用,当然前提是要办卡存在卡里。
16、将顾客发展成股东
1、针对那些充值充的很多的老顾客,可以让他们多充几千,然后每年拿到N%的饭店分红...并且上股东墙..
2、顾客只要缴纳一定金额,就可以成为店内股东,不仅在消费时可以享受股东专有的折扣,如果介绍朋友过来吃饭还可以拿到相应的销售提成,月底还可以享受利润分红。
< class="pgc-img">>餐饮是一个“将心比心”的行业,你的所作所为和所想都会被顾客一眼望穿。当有你不再只注重表面功夫,而是发自内心地对顾客好,顾客也自然会回馈给你最温暖的回报。当然也少不了善意的“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