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美食
很多美食
只有在当地才好吃
一旦离开生长它的地域环境
就变味了
本期介绍经开区最地道的美食
有你熟悉的味道吗?
01 沈正昌麻糕
Hot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州大麻糕,是常州几代人舌尖上的共同记忆。不过在经开区不少食客的心里,百年老店沈正昌麻糕店的大麻糕,地位绝对不比常州麻糕低。
遥观镇遥观东街22号
02 金鼎鱼糊羹
Hot
金鼎鱼糊羹老少皆宜,入口滑嫩,让人感到唇齿留香,特别开胃。这道美食出自宋剑湖畔的一家苏式园林酒店——宋剑湖得园大酒店,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宋剑湖美景。
遥观镇得园路1号
03 六角亭包子
Hot
每一个常州人心中都有一个承载自己年味记忆的包子铺,而六角亭包子铺承载了戚墅堰人的年味记忆。
戚墅堰牌楼巷53号
04 沙裕昌变蛋
Hot
变蛋,也叫皮蛋、松花蛋,作为常武地区家喻户晓的餐桌食品之一,每当婚宴喜庆或逢年过节,宴请宾朋的酒席上都少不了用它做成冷盘。戚墅堰沙裕昌变蛋“常州老字号”,百年历史的工艺,黄色变蛋没有涩口感,口感更加清淡、柔和,一口下去,就能感受到变蛋的嫩滑软糯,回味无穷。
05 手工百叶
Hot
红汤百叶、百叶塞肉……在传统的江南食谱里,总是离不开这一点豆制品的清香;而百叶也更能烘托鱼、肉、虾等主食材的质感,吸饱了汤汁,吃起来有一番比肉食更加醇厚的口感。王美作为横山桥百叶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十年日复一日手工制作,留住最后的手工百叶。
06 三妹农家土菜
Hot
横林镇有个地儿叫杨歧村,再往东不出百米便是无锡地界,老话“上不到横林,下不到洛社”说的就是那里,虽身藏犄角旮旯,却依旧挡不住被美味佳肴吸引蜂拥而至的食客。酒糟扣肉、白切鸡、炝腰花、尖椒豆腐、石锅鱼等都是三妹农家小吃的招牌菜。
横林镇杨歧工业园区
07 羊肉宴
Hot
冬季里暖身暖胃的首选,莫过于羊肉。一锅红烩羊肉的鲜甜,一份白切羊羔的厚重,一碟白灼羊杂的脆爽,一碗原味羊汤的鲜醇,还有羊肉面、羊肉粉丝汤、羊肉火锅等衍生品,无一不是即宽慰食客的味蕾,更温暖世间的灵魂。
阿英羊肉馆—潞城镇东城路46号
老吴羊肉馆—横林镇新乐路12号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美食
其实经开区的地道美食还有很多
如果大家有优质的美食线索
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END
“数”说2020,解锁经开区的数字密码!
你好,2021年,我们来了!
今天,常州经济开发区商会成立!
新鲜出炉!经开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旅手绘地图,让爱国更接“地气”
刚刚!常州市卫健委发布紧急通知
对标一流,开拓创新——经开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
厉害了!经开企业再获中国工业“奥斯卡大奖”
点分享
源:河南日报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12月16日,郑州经开区首批7所中小学开始午餐配送供应,本月18日将完成全区25335名就餐中小学生午餐供应全覆盖。
16日上午,配餐车驶入经开区六一小学,在测温、留样、检测等环节后,热腾腾的餐食分发至孩子们手中。
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樊福太、经开区人大工委主任李国立,规划局、教文体局、食药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来到配餐现场进行调研。“喜不喜欢吃今天的午餐啊?”“有没有妈妈做的饭好吃啊?”樊福太仔细询问问学生们实际用餐体验。
“午餐供应是政府送给我们家长的大福利,解决了我们的大困难。”“孩子们在一起吃饭,也不挑食了、也不用督促了。孩子们吃得开心,当家长的也放心了。”几位家长志愿者说。
据悉,学生在校用餐按照“透明、自愿、公益”的基本原则,由学校食堂负责人根据成本价格向在校就餐学生监护人收取,由学校午餐服务专项工作组进行价格监督。
目前,经开区有36所公办中小学,学生32370余名,此前,已有部分学校实现校内供餐。为扩大中小学午餐供应覆盖面,前期,区教文体局向全区学生家长发放征求意见表,逐一分析,摸索出校内改建、自建食堂,联合周边、就近供餐,公开招标、集中配送等多种举措。
在经开区泰和小学、实验小学,樊福太听取了改造项目的进展情况,实地查看了操作间、餐厅等设施和功能区的规划情况,与随行的食药监局、规划局负责人就食堂改造项目进行研讨论证,并要求相关部门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加快中小学食堂改造进度。
下一步,为确保午餐更安全、更实惠,经开区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自建(改造)食堂等方式,以校内供餐为主、校外配送为辅,解决中小学午餐问题。
相关链接:
金观察 | 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小学实现午餐校内供应及课后免费托管
午餐在校吃,娃由学校带,金水区今起“入列”
年,我们盘点、品尝了沙区、水区、米东区的老味道,讶异于在城市更新之中,竟然有不少小店悄悄生长,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乌鲁木齐人。
这次,我们打算找找“新区”里的老味道,出发~经开区。
在我的印象里,经开区新且大,作为新兴科技产业聚集地的它好像和老店的气质不太搭,可在亲自走了一趟后,我慢慢发现了这个“新区”里的旧时记忆。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乌鲁木齐西北部,西接昌吉州,东连新市区。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2011年1月,经开区与市辖行政区头屯河区合并,实行“区政合一”。
地图上,庐山街、黄山街、嵩山街三条街横贯经开区;
街道上,公交经过火车轨道,彼此和谐;
卖羊肉的大叔在高楼大厦下吆喝叫卖,一边是摩登,一边是生活;
耳边听到的,是不时出现的各地口音。
……
经开区敞开怀抱迎接所有的变化,也包容着坚守的老店们。
今天先一起尝尝这 8 家。
30 年
老霍家肉夹馍
经开区站前街 414 号
自 1994 年开店至今,老霍家的店搬迁了 4 次。
平时由老霍的爱人多阿姨与女儿娜娜操持,一人揉面烙饼、一人磨豆浆、熬糊糊,每天早上 7 点左右,第一锅馍馍就能出锅了。
1983 年,河北人老霍凭着做玻璃容器的手艺被聘请到新疆玻璃制品厂。一年后,老霍的爱人多阿姨带着女儿从河北来到新疆,帮老霍在玻璃制品厂打打下手,但时代变迁,1992 年老霍下岗,一家人没了工作。
干点儿什么谋生?1994 年,老霍一家开了这家肉夹馍店。多阿姨一边揉面一边耐心说与我听,“来店里的大多是老顾客,最常见的点单是一个对半,一碗糊糊。”
多阿姨和女儿娜娜
孜然牛肉和红烧猪肉肉夹馍是店里的一大特色,三十年没涨过价、一块钱一碗的豆浆和糊糊也为顾客良好的用餐体验加成不少。
炒制的孜然牛肉风味突出,牛肉本身自带的肉筋让口感更丰富,越嚼越香。发面饼松软有嚼劲,配合着纯肉馅,口口都满足。
问起娜娜对未来的打算,她看了看母亲笑着说道:“稳定就好,我们一定守住这个店。”
15 年
王福煲仔
经开区中亚北路 66 号
小王和小胡的家在四川,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小王到了新疆、小胡去了福建,但分居的婚姻生活不是长久之计。
2000 年,小王和小胡决定在新疆生活,两人在饭店边打工、边学习,梦想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9 年后的 2009 年,“王福煲仔”落地经开区。
“这是我俩的名字组合,‘福’其实就是‘胡’。”
店面不算大,但干净整洁。我到店时已经不是饭点,但 10 张桌子仍满满当当,食客们有安静拼桌的,也有热热闹闹与朋友同事一起吃的。
肥肠煲仔、茶树菇排骨煲是店里的特色,多款肉煲都可替换配菜。
茶树菇排骨煲色泽浓郁,吃起来略带一丝辣味。排骨软烂入味、一抿脱骨,被汤汁浸泡过的茶树菇香而有嚼劲,非常下饭。
吃完煲仔,回味良久。关于这家店,我最想用“家常”二字来形容,口味家常、用料家常,看似平淡的味道却能给人熟悉的感觉。
“现在来店用餐的也大多是老顾客带新顾客,我想安安静静做好自己的店,坚持这一口家常味就好。”小胡笑着说。
11 年
东北酱骨
经开区迎宾路 174 号
刚一进店,耳边能听到的都是东北口音,我心想:来对了。东北人爱吃的东北菜,肯定地道。
这家店开了 11 年,老板是黑龙江人。
店里环境简单,采用传统点菜方式,父亲在前厅记单子、传后堂,儿子负责后厨,二人配合默契。
见我纠结不知选啥时,老板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略带自豪地说:“我们家锅包肉可出名了!”
确实,环顾一周,几乎每桌都有锅包肉。等待间隙与顾客闲聊得知,常有东北老乡来店里吃菜,更有顾客在店里从小吃到大,家庭聚餐时、出差路过时都会专程来吃。
锅包肉现做现炸,少说得等十几分钟。但当锅包肉上桌那一刻,闻到的香甜气味,还有隐约的滋啦滋啦声,让人觉得值得等待。
外皮酥脆,内里软和有嚼劲,里脊肉不肥不腻,酸甜搭配得当,配米饭吃也很不错。
7 年
马记师傅椒麻鸡
经开区万寿山街盛达广场
刚进店里,一张内容为推车售卖椒麻鸡的剪影宣传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好奇问老板马叔:“这是您以前的样子吗?”
话音刚落,好像打开了马叔的话匣子。“九几年那阵儿,我们老家(宁夏)那边有很多人来新疆学手艺、开店,都发了财,所以我也想来试试。”刚到新疆,马叔从学做牛肉面开始,后来发现做椒麻鸡是个好机会。
1999 年,马叔在当时的酱园夜市推车售卖椒麻鸡,从最初的一天卖半只到后来的一天四百只,每日现煮现拌,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后来,推车升级成了沙区的一家小门店,经过更迭发展,马叔选择了这家更大的店面,在 2017 年开了椒麻鸡与新疆菜结合的店。
“农家土鸡和天然调料的搭配是我们店里最大的特色,这段时间我们在伊犁、玛纳斯、博乐收购农家土鸡。”马叔一边配菜一边说。
拌好的椒麻鸡入口有股卤香味,鸡肉不柴不腥,麻而不木。入口辣味较淡,几口下肚,辣味逐渐显现。被汤汁浸泡过的皮带面,麻辣味道更浓,爱吃面的朋友可以多来几份。
马叔正在准备椒麻鸡
和马叔聊到关于未来的打算时,马叔说:“我还没打算开分店,倒是想把这家店装修装修,做好我擅长的椒麻鸡。”
8 年
和阗玫瑰抓饭(总店)
经开区泰山街 8 号
四川汉族小伙儿与新疆维吾尔族姑娘的爱情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一家好吃的抓饭店,或许是其中一个答案。
“和阗玫瑰”,和阗取自新疆和田地区古称,也是老板娘阿依努尔的家乡,玫瑰则是老板东子对爱人的情感表达。
这家店于 2016 年开业,小店开始初期,东子做抓饭,阿依努尔收银,以夫妻店起家。后来抓饭越来越受欢迎,从乌鲁木齐开至全疆,2023 年,和阗玫瑰抓饭走出新疆,落地杭州。
老板东子
身为“抓饭控”的东子,每到一地都会先品尝当地抓饭。
吃得多了,东子取长补短,决定以小锅抓饭为主、口味更清淡,锅底渗油也会更少。
抓饭上一整块羊排,羊肉鲜嫩软糯、不腥不膻。长粒大米混合着黄萝卜与胡萝卜,清澈油亮、嚼起劲道,还能吃到整颗的孜然粒,为抓饭本身增添香气。
未来,东子想让和阗玫瑰抓饭走到更远的地方,让食客们在提起抓饭时,就知道和阗玫瑰品牌。
10 年
景华拌面
经开区泰山街 280 号
10 年前,从炊事班退伍的老兵谢永涛离家打拼,到了乌鲁木齐他发现:选用纯羊肉的拌面馆子不多。而在他和爱人雷学阳的家乡呼图壁县,老一辈人都爱吃羊肉炒菜拌面。
于是,夫妻二人萌生了开羊肉拌面馆的想法,店名“景华”一词也正是源于呼图壁县过去的旧称“景化”。
不大的店里装修陈设简单,菜单与店里风格一样简单,仅有三个羊肉炒菜拌面。
谢永涛和雷学阳
“最开始的时候店里只有羊肉小白菜和羊肉滚辣皮子两种菜,2018 年,由于顾客强烈要求,我们添加了第三个菜——过油肉。”老板谢永涛说。
为了保留羊肉拌面最原始的香味,店里坚持少油少调料的口味风格,炒菜只放盐和花椒。除此之外,店里每日现剥 4-5 公斤蒜,捣泥泼油,免费供应。
羊肉小白菜味道整体偏清淡,小白菜鲜嫩脆爽。羊肉被高温油炒锁住水分,表面微黄,炒得干香,嚼起有淡淡的花椒味。拉面粗细匀称,口感筋道,配上店里的油泼蒜,别有一番风味。
“把拌面做好做精、坚持味道,经营好这家小店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谢永涛说。
7 年
鑫盛华丸子汤
经开区青岛路 108 号
2004 年,第一家鑫盛华丸子汤开业,从一家 60 平方米的街边小店,到今天一共在乌鲁木齐开了 4 家分店。
2017 年,经开区店开业并作为乌鲁木齐市所有鑫盛华丸子汤店的原材料加工配送中心。
我去的时候不是饭点,店里人并不多,能听到吸溜粉条的声音,还有顾客专程来店里买新鲜的牧场牛肉。
在新疆,各类大小丸子汤店随处可见,一家丸子汤店如何做出特色且二十年屹立不倒?那要在汤底和丸子上下功夫。
每天下午从南山牧场现杀采购牛肉,牛腿和腱子肉用来切片搭配出菜,剔出的小块肉用来每天现炸丸子,剩余的大棒骨则用来熬制丸子汤所用的高汤底,物尽其用,顾客吃到的每一口也都是当天的新鲜味。
等待片刻,一碗以手工牛肉丸和油塔子为特色,辅以牛肉片、粉块、焉耆线椒、河南红薯粉等配料的丸子汤就上桌了。红绿相间、色泽诱人。
经过创新的玉米南瓜面油塔子,嚼起来更香甜,小菜则用了新疆人比较熟悉的咸韭菜,能很好地给丸子汤增香解腻。
11 年
勤和居
经开区深圳街 11 号
说起勤和居的由来,自然离不开长福宫。经开区勤和居的店长告诉我,勤和居品牌由长福宫的初创团队建立,从平价川湘菜的定位着手,区别于以高端宴请为主的长福宫。
2003 年,勤和居的第一家门店在江苏东路开业,到现在,乌鲁木齐共有 5 家分店。
这家勤和居 2013 年开业,店里装修陈设精致,散台包厢都有,包厢隐秘,散台别致。
还不到饭点,便已有顾客陆续前来点餐、订桌。店里点菜节奏快,上菜也快。
勤和四宝是店里较为老牌的一道菜,由陕西肉夹馍改良而来,以发面小饼搭配四道小菜的形式组成。
大头菜制成的咸菜、葱炒鸡蛋、雪莲辣椒丝和辣卤肉,四道小菜看似家常但味道着实不赖,不夹馍空口吃也不会过咸,每个小菜风味均不同。
发面小饼用菜籽油煎过,外层稍脆,有菜籽油的清香味,夹上“四宝”,鲜辣爽口,饭量小的人一个就顶饱。
//
在与老店主理人的对话中,我好像与他们一同经历了过去。听他们述说因爱打拼的岁月、一次次尝试诞生的新品和数十年只做好一道菜的坚守。
而那些“下岗、无法营业、缩减人员”的艰苦日子,他们只用只言片语带过。
万物发展变迁从不停歇,有的店选择向下扎根、坚守好一家店;有的店想要向上生长,让好味道走得更远。
或许,老店如老友,需要一点运气才能遇见,也更需要时间彼此陪伴。
作者: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