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官网宣传的料理包
“我怀疑今天午饭,吃的就是料理包。”
刚一入口,就察觉盖饭还凉着,这让李仁(化名)断定:自己在和合谷店内点的鸡排饭,并非后厨现炒,而只是加热。“热都没热透”。
无疑,料理包已然站上了风口,它并非起于快餐时代,但底色烙上了懒人经济印记,趁势外卖风靡悄然“起飞”。
尽管饱受争议,但料理包品牌高管简敏军并不避讳这一产品的普及,“就米饭类的外卖而言,料理包应该能占到80%—90%。”
近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料理包搅动餐饮市场的背后,低价成了攻城略地的利器。对于家常菜来说,不仅“万物皆可料理包”,且单价低至1.2元每份,常见的宫保鸡丁、回锅肉单价4-5元,最贵的单品台式红烧牛肉也仅为每份12.3元。
“消费者一般吃不出来。”如今,一边是料理包已经遍布快餐店、外卖店等诸多场景应用,另一边则是需求之下,规范化生产是否实现的行业思考。
几分钟上菜,“再加热”的黄焖鸡
“老板,一份黄焖鸡米饭。”食客放下背包,摘下口罩,一局消消乐还没玩完,服务员已经将菜端上餐桌。
看着脱骨的鸡肉、软糯的土豆,脑子里难免闪出疑问:“这么快就做好了?”
不过,很多时候,同理心泛起,很快也会浇灭疑虑:店家或许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了,洗土豆、炖鸡肉、泡香菇……开业之后食客上门,自然只需要加热就好。
事实上,这样的情景似乎已成过去式。这只鸡,或许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多以前就已经被宰杀,土豆、香菇、胡萝卜等配菜也非当季采买。点餐之后,店家只需取出对应料理包,按照说明书加热,便倒进餐盘。整个过程,缩短至几分钟。
“料理包具备快捷、方便、卫生、无明火等特点,满足了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的需求。”采访中,餐饮老兵林杉(化名)向贝壳财经记者推荐:“如果你只想开个外卖店,料理包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主要是节约了成本,料理包本身成本低,还能给你节约时间、人工、场地、甚至厨具。”
“一份黄焖鸡的料理包在6块钱左右,加上米饭餐盒,就算一共8块钱,而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打折后实付款也在20元左右,再扣除一些其他成本,商家每单纯利应该能在5元以上。” 林杉算了一笔账。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了一些餐饮店,当以顾客身份询问时,商家并不否认自己使用的是料理包。“一天200多单,料理包的确节省了时间,而且我们是加盟的连锁餐饮,配方是品牌方自主研发,自建中央厨房,不是小作坊生产,其实更加卫生,而且保证了口味一致。”有店家表示。
此外,料理包的渗透程度不一,记者问及米线店员工时,对方表示,米线是自己煮,青菜也是新鲜的,料理包主要是荤菜和酱料。“我们选的料理包是保质期30天,很多人自己也会买着吃的。”
同样做焖面生意的赵青(化名)告诉记者:“我们做焖面的,提前焖好一大锅,订单来了几分钟就能加热好,配菜少,不需要料理包”。
尽管并不接触这一产品,但他对此也不陌生:那些订单多,菜品多的外卖店更喜欢用料理包。
商家提供的报价单
个位数售价:家常菜可定制,“卤肉饭基本都是料理包”
“消费者一般吃不出来,现在很多快餐店、外卖店都是用的料理包,属于普遍现象。”料理包企业销售夏冬(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这是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企业,记者提及计划开外卖店,夏冬提供了详细资料,包括产品名录,公司简介以及一系列料理包报价。
记者看到,报价单十分详细,分为便当、小吃系列、蒸煮系列、面类产品、粥、炒饭类以及汤类、配菜(小咸菜)、酱汁产品等。标注为便当、小吃系列的报价表涵盖食品多达60种,基本涉及主要家常菜,从宫保鸡丁、辣子鸡到巴西烤肉以及意式红烧汁烩牛腩等。
这些产品批发主要为60份/件和160份/件,单价从3元-8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单品为美式黑椒牛肉饼(汉堡用,40到50克),每份1.4元,每件160份,对商订单通常是100件起订。而玉米鸡肉丁、酱爆鸡肉单价也较低,分别为3.7元和3.9元。相比之下,最贵的单品为台式红烧牛肉(600克),每份12.3元,每件20份,主要提供给高级餐厅会所使用。
此外,报价单标明料理包贮藏为-18℃冷冻,保质期365天。公司可做简餐、便当、快餐、拌面、汤面、米线、煲仔饭系列产品使用,此报价一个月内有效。
夏冬告诉记者,自己的客户主要是商家,外卖店客户居多,但连锁餐饮店拿货较多。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部分料理包企业也有线下门店,而其合作伙伴中,可以看到诸多连锁餐饮品牌的身影,比如华莱士、魏家凉皮、台资味、吉野家等。
业内人士介绍,餐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在65%以上,而使用料理包可以进一步压缩成本,提升利润。
贝壳财经记者浏览电商平台看到,“5分钟闪电出餐”“无厨师、无明火、无油烟”“免清洗、免切菜、免调理”等宣传语随处可见。
料理包的价格更是吸睛利器,每份售价大多为个位数。
夏冬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他家销量最多的料理包为台湾卤肉1号和2号,“你们现在吃到的卤肉饭基本都是料理包”。记者对应报价表看到,台湾卤肉1号,120克售价为4.8元,150克售价为5.6元;台湾卤肉2号(170克),每份售价为5.8元。
“料理包之所以给人一种价格低廉的感觉,是因为原材料主要是大批量采购,价格也就会低很多。同时料理包都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不管加工、烹饪、包装环节都是机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省去了大部分的人力成本,这样下来料理包的销售价格自然就显得低廉了。”有企业人士称。
料理包成外卖CP,有企业年入过亿元
有数据称70%的外卖都是料理包,凭借着低价和便捷,料理包正在“拿下”外卖市场。
料理包品牌当头菜高管简敏军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就米饭类的外卖而言,料理包应该能占到80%—90%。在他看来,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是必然趋势,“假如你开了一家外卖店,生意很火,每天订单量100多,甚至更多,你需要请多少人去炒这个菜,骑手在外面等着,又给了厨师多少时间去炒菜?另外,你自己准备原材料,也需要场地,备料的种类、数量,这些都是波动的,很难精准把握。”
简敏军抛出一系列基于现实的“灵魂拷问”,而这些料理包都可以轻松解决。不仅如此,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料理包可以保证口味一致,同时,整个制餐过程人工参与频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很多卫生问题发生的风险。
据简敏军介绍,他们集团生产料理包的方式是自建机械化工厂,“随着订单量的上升,我们现在已经有3个工厂,分布在山东、陕西等地,平均每天总产量在20万包左右。”
料理包是由于消费场景及行为迁移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品类,从销售端来看,季节性周期不明显。“六、七月份算是淡季。我们每年可以生产约7000万包料理包,年营收过亿元,但是餐饮行业净利率并不高,也就几个点吧。” 简敏军称。
前不久,胖哥俩肉蟹煲被曝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其中一个细节引发关注,“胖哥俩肉蟹煲门店发现牛杂料理包,宣传时强调加入新鲜牛杂”。
尽管有网友表态抵制料理包,但部分网友对此很淡然,“料理包已经是一个产业了,很多看上去高大上的外卖店,几乎用的都是料理包”。
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料理包行业需求量旺盛,很受B端用户欢迎,C端用户对其反感度也在下降,甚至有消费者开始在家里囤料理包,“和外卖一样好吃,又比外卖便宜。”
同时,负面声音也将这一市场的问题不断放大,包括依然存在的售后问题,比如产品出现软包、包装破损、口味太差等。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料理包行业集中化程度不高,这个市场有一定门槛,同时存在资产投入大、利润回报低的特点,这就拦住了一批资金实力不够、追求高回报的人。
“市场上除了几家大公司之外,小作坊的确很多,前几年一些负面报道也加重了消费者对料理包的反感情绪。从源头来看,专业厂家的冷冻技术可以确保食材成功锁鲜,而且不添加防腐剂,这和我们买的冷冻水饺其实是一个概念。”在料理包行业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王豆豆(化名)说。
王豆豆也透露,问题容易发生在运输过程或者存储过程中,一旦提前解冻没有尽快食用,又人为复冻或者常温放置较长时间,食物肯定变质。“这个是不可控的,商家也好,消费者也好,只能自己去筛选靠谱的料理包企业,选购前可以查看他们的卫生安全资质,询问原料产地,了解制作工艺和物流方式,至于口感,现在很多料理包企业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配方要求定制。”
搅动餐饮市场,一年保质期真的“香”吗?
冷冻料理包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如今,坐上了懒人经济和Z时代年轻人的发展快车。
简敏军感受到,从2015年起,料理包订单就一直在上升,外卖兴起以及餐饮业人工成本上涨,激发了料理包市场需求旺盛。
步入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产品需求逐渐被重塑,消费者不断追求科学饮食和营养均衡以及方便、快捷性,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消费群体的迭代也为以速冻调理食品为代表的即食、即烹类预制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味知香登陆A股,成为“国内预制菜第一股”。
味知香主营肉禽类、水产类、其他类三大产品品类200余种半成品菜的开发、生产、销售,旗下也有料理包产品。
在招股书中,味知香提到,“我国的半成品菜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较为激烈,进入门槛相对不高,生产企业仅需要具备半成品菜的基础加工设备和必要的前期投入就可参与半成品菜市场。”
目前,不少A股上市公司进入了料理包市场,比如双汇发展、得利斯、圣农发展、龙大肉食等。其中,得利斯预制菜产品主要以定制化产品为主,为大型餐饮集团、快餐连锁等提供团餐、定制料理包等,暂未在线上线下零售。
圣农发展的食品七厂是以中餐为主的食品厂,料理包产品品种有几十种,在沃尔玛等超市可以买到。此外,龙大肉食曾对外表示,公司冷冻调理品主要包括料理包(预制菜)、培根、丸子和面点等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餐饮渠道(如火锅、西式连锁、烘焙、烤肉等)。公司冷冻调理品业务发展很快,2020年销售收入在4亿元左右,除了继续发力B端,也开始布局C端,包括商超系统与新零售(社区团购)。预计2021年,公司冷冻调理品销售额为7亿-8亿元。
“近几年,料理包的销量高速提升,产品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再叠加新冠疫情后懒人经济的推动,市场规模扩张很快,尤其是在外卖上,商家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料理包。”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料理包是工业化产物,也推动了餐饮业标准化进程,优点很突出,比如它的便捷性等。同时,短板也很明显,比如日期的控制,料理包在营养口味、产品品质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朱丹蓬称,从食品安全和营养膳食的角度看,目前市场上料理包产品的保质期普遍在半年到1年,甚至还有1年半的,这就意味着,用料理包制作的餐食,口感必然不如现炒现做的。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料理包的认知度、包容度会逐渐提升,这也要求料理包企业更应该规范化生产,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补齐短板。
对此,华安证券分析师认为,预制菜行业处于蓝海竞争阶段,整体呈现区域化、分散化、小规模的市场特征,冷链物流、销售渠道和产业链延伸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未来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鉴于当前国内预制菜品在 C 端较低的渗透水平及高成长性,率先卡位战略制高点、建立品牌势能,并通过完善供应链体系最大化上游食材的集约化生产及对物流仓储环节的精准调控的企业,有望在当前零散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全国性龙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王进雨 宋钰婷 校对 赵琳
日,小龙坎火锅在南京的一加盟店被曝后厨操作不规范等卫生问题。该门店在招聘切配人员时,仅凭身份证就可办理入职,门店负责人并没有索要健康证等证件。同时,该门店后厨人员处理食材不戴手套。
对于媒体曝光的问题,3月15日下午,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出致歉声明,表示公司对小龙坎南京玄武店以及个别门店出现的问题深表歉意,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立刻停业整顿,全力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声明还称,报道中所涉及的门店其违规行为严重违背小龙坎的加盟运营要求,与企业宗旨严重背离,公司将严肃处理。
此次事件引发舆论热议。由于涉事门店是加盟店,也让国内连锁行业加盟模式存在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食品安全问题历来都是餐饮行业的一道红线。梳理此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不少都发生在加盟店里。
去年7月,汉堡王南昌多家加盟店被曝存在偷减原料、使用过期食材及修改食物有效期的问题。此前,开放加盟后的7-11便利店、以加盟模式为主的全家便利店、实行“大加盟商制度”的罗森便利店也都曾被媒体爆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一些知名连锁企业为何屡出食品安全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品牌方对加盟店的管控过松,这也是连锁行业以加盟方式加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
相较直营连锁的重资产扩张模式,加盟连锁因其高效的扩张能力、较低的资金运作等优势,成为中国连锁行业特别是餐饮、便利店等连锁行业的重要发展模式。
但一些连锁企业为了扩张,将重心放在了加盟推广上,忽略了产品打造、供应链管理和门店运营等基础工作建设,同时对加盟店的管理也相对松散。而加盟商则想着尽快回本,可能会采取非常手段,最终受害的是广大消费者,同时也会对品牌方的形象造成损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加盟店越多,质量内控体系的监管难度就越大。
加盟店数量过多可能会让品牌方难以全面顾及,但这并不是可以甩锅的理由。加盟店屡屡出事,也在提醒品牌方,必须改进与加盟商的合作方式。在控制好开店速度的同时,需依靠完善的制度加强对加盟店的管理,尤其应强化食品安全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提升门店食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莫让消费者再为食品安全问题买单。同时,适当对加盟商让利,让加盟商能尽快回本、赚到钱。
正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所言,无论什么时候,特许加盟都要处理好两个平衡:一是发展速度与管控之间的平衡,二是总部和加盟商盈利之间的平衡。
来源:工人日报
一年多来,除了经营羊蝎子,老诚一锅(北京)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老诚一锅公司”)还在忙着各种起诉。用老诚一锅创始人之一、董事长晏志超的话来讲,就是要与“老城一锅”们战到底。
就在今年的1月12日,天眼查显示,老诚一锅公司与谢战卫相关侵害商标权纠纷进入首次执行程序。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结果为,谢战卫经营的公司旗下有一家涉案门店因使用了含有“老城一锅”的字样,被判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字之差,大有不同。事实上,“老诚一锅”与“老城一锅”之争早就引起坊间的热议。对消费者而言,大众在乎的是口味,而对经营者而言,较真的是品牌。
图片来源/天眼查专业版截图
这并不是老诚一锅公司首次起诉使用与其品牌名称和商标相似的企业和法人。据不完全统计,天眼查相关记录显示,从2019年4月18月至今,老诚一锅公司作为原告起诉的案件信息高达30条,案由涉及商标侵权纠纷等。老诚一锅总部法务相关负责人范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近3个月起诉已立案的已经有40多件。”
“据我所知道,我们是被仿冒和被侵权次数最多的餐饮企业之一。”1月19日,老诚一锅创始人之一晏志超对新京报记者称,一些商标相近甚至相同的门店“都开到我自家门口了”,不打假就等于助长侵权行为的发生,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打假永远在路上”!
据晏志超介绍,他们已陆续取得了“城一锅”“老诚一”“老诚一锅”的文字商标注册商标专用权及“羊骨图”的图形商标。从时间轴看,老诚一锅申请上述商标的历程长达11年。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12月6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发布了“老诚一锅(北京)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豫鸿河南高汤烩面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老诚一锅公司系第13935583号“老诚一锅”、第3308264号“城一锅”、第3767134号“老诚一”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以上商标核定使用服务类别为第43类,服务类型包括餐厅等)。
打假路上,维护自身经典商标的同时,晏志超认为,要想保持“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地位,老诚一锅必须要做出“升级”。让消费者有更好的用餐体验的同时让那些“仿冒者”模仿不了,目前“老诚一锅升级版”门店主要以北京市的“浩爷羊蝎子火锅”为代表。根据大众点评APP搜索显示,浩爷羊蝎子火锅共3家分店,均显示五颗星门店好评。口味评分最高达到4.91分(满分5分),其中,白汤羊蝎子是获得顾客好评较多的招牌菜品。顾客评价称“只用一锅白开水,就能煮出大草原羔羊的奶香味”“来自内蒙古的羊肉肉香,太过瘾”“羊蝎子中的白天鹅”等等。
◆对话
商标侵权纠纷的起诉还要打多久?老诚一锅为何要推出浩爷羊蝎子火锅这一升级版门店?老诚一锅年过七旬的晏志超说,这是自己17年来的第一次主动接受采访,他向新京报记者道出了起诉背后的缘由。
老诚一锅创始人之一、董事长晏志超(图左)与老诚一锅升级版门店浩爷羊蝎子火锅的创始人刘浩柏(图右)。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摄
谈商标纠纷起诉
新京报:为什么现在开始密集打商标侵权纠纷官司?
晏志超:目前,老诚一锅在北京开设门店共131家,外地门店58家,其中直营店有5家,其余为加盟店。据我了解的是,老诚一锅是被仿冒和被侵权次数最多的餐饮企业之一,甚至一度形成了“假的”比真的还要多的尴尬困窘局面和现状。2019年有一阵子,我们的门店反映“仿冒的”太多了,有好几个生意特别好的店隔壁就开了一个“仿冒的”。
新京报:目前已经拿到哪些注册商标专用权?
晏志超:2004年老诚一锅成立后,陆续注册拿到了“城一锅”“老诚一”,2015年拿到了“老诚一锅”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羊骨图的图形商标。目前,我们还在申请“老城一锅”的商标注册。
新京报:近期商标侵权纠纷的起诉对象主要有哪些?
晏志超:基本是与“老诚一锅”字形、读音上十分近似,有明显故意混淆视听,干扰大众的商标,比如,含有“老城一锅”的,在“老城一锅”加前缀、后缀的,甚至是完全用“老诚一锅” “老城一锅”的,根据实际情况,法院判罚的额度也不一。
新京报:接下来还是要继续起诉吗?
晏志超:“打假”永远在路上!我们的律师,不是在法院,就是在去法院的路上。我们有专业的法律顾问和特聘律师团,去年、前年深耕北京,现在开始关注京外的商标侵权情况。
谈老诚一锅升级版门店
新京报:浩爷羊蝎子,老诚一锅升级版门店与老诚一锅有哪些内在连结?
晏志超:浩爷羊蝎子是我们着重推出的老诚一锅升级版门店,这是我们严格要求的范本,具有榜样标杆作用。各方面规范化,包括经营管理、食材质量等,全方位升级。
新京报:老诚一锅推出升级版门店是一种试验探索吗?
晏志超:我们全力打造并支持推出浩爷羊蝎子火锅,目的是让其发挥行业带头示范作用,让顾客有更好的用餐体验的同时能够让那些“仿冒者”模仿不了,也希望其他加盟店以及直营店都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水平。
新京报:消费者关心的还有品质、口味,怎么评判羊蝎子火锅的优与劣?
晏志超:我总结发现,业内某些羊蝎子火锅门店倒闭的三部曲是,首先通过各种打折促销活动炒作爆火一段时间,门店“排起长队”,然后开始仗着人气“掺杂使假”,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大众和市场所淘汰,“走不下去”。比如,一锅羊蝎子不足斤两,少搁几块;大肆使用饲料羊、杂交羊,进口冷冻羊,大大削弱羊肉的质量等。不管是我们的直营门店还是升级版门店浩爷羊蝎子火锅,这么多年来,从来不做任何打折优惠活动,并且一直坚持选用内蒙古的上等羊肉,升级版门店的食材选用则更加严苛,连续3年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就是对浩爷羊蝎子火锅最好的证明。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王萍
图片来源 企业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