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为了吃上一口绿茶餐厅的“面包诱惑”,你排了多久的队吗?
作为曾经的“网红餐厅鼻祖”,绿茶餐厅凭借着精致的环境、亲民的价格以及新奇的菜品,一度成为年轻人聚餐的首选,在餐饮界掀起了一阵“绿茶风潮”。
< class="pgc-img">>然而,曾经人声鼎沸的景象似乎已成往事,如今的绿茶餐厅,门前排队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门可罗雀的冷清,不禁让人唏嘘:曾经的“网红”餐厅,怎么了?
< class="pgc-img">>繁华褪去,绿茶餐厅的“中年危机”
时间回到2008年,创始人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在杭州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
彼时,国内购物中心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绿茶餐厅精准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将门店开设在人流量巨大的购物中心内,凭借着“高颜值+高性价比”的策略,迅速俘获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心。
< class="pgc-img">>数据显示,绿茶餐厅在巅峰时期,单店日均翻台率高达6次,排队2小时更是家常便饭,可谓是风光无限。
然而,花无百日红,随着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自身经营模式的局限性,绿茶餐厅的“网红”光环逐渐褪去。曾经引以为傲的高翻台率如今已跌至3次左右,单店接待人数也增长乏力。
< class="pgc-img">>就拿2023年上半年来说,绿茶餐厅平均翻台率为3.3次/天,而同期海底捞为3次/天,呷哺呷哺更是达到了5.2次/天。曾经的“排队王”,如今却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上市融资:是救命稻草还是饮鸩止渴?
面对发展困境,绿茶餐厅寄希望于资本市场,试图通过上市融资来破局。自2019年起,绿茶集团便开启了漫长的IPO之路,4年间4次冲击港交所,可谓是“屡败屡战”。
< class="pgc-img">>终于,在今年3月,绿茶集团第五次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募资约2亿美元,用于门店扩张和供应链升级。
上市,真的能解决绿茶餐厅的燃眉之急吗?诚然,成功上市能够为绿茶餐厅带来更充裕的资金,缓解门店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同时也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
< class="pgc-img">>然而,资本市场并非“万能药”,上市也并非“一劳永逸”。上市后,绿茶餐厅将面临更严苛的市场 scrutiny 和业绩压力,管理成本也将随之增加,如何平衡扩张速度与经营效率,将成为摆在管理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更重要的是,绿茶餐厅面临的困境并非仅仅是资金问题,更在于其品牌老化、菜品创新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深层次问题。
< class="pgc-img">>过度依赖“网红”效应,忽视了产品和服务的长期建设,最终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这也是众多网红餐厅走向衰落的共同原因。
突围之路:创新才是“不老秘诀”
面对内忧外患,绿茶餐厅想要再续“网红”传奇,唯有找准自身定位,深耕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class="pgc-img">>首先,要找准目标客群,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绿茶餐厅主打的江浙菜、融合菜,口味清淡,受众相对有限,难以复制川菜、湘菜等“国民菜系”的成功模式。
未来,绿茶餐厅可以考虑深耕江浙沪市场,或者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对菜品进行本地化改良,以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需求。
< class="pgc-img">>其次,要加强产品研发,打造爆款产品。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新品迭代速度极快,没有哪家餐厅能够仅凭几道“招牌菜”就能“躺赢”。
绿茶餐厅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更符合当下消费者口味的菜品,打造新的“网红爆款”,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 class="pgc-img">>最后,要积极拥抱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行业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浪潮。
绿茶餐厅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点餐、外卖、会员管理等,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更精准地洞察消费者需求,为产品研发和营销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 class="pgc-img">>“绿茶餐厅还能火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瞬息万变的餐饮市场,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绿茶餐厅能否冲破上市迷雾,再续“网红”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
个菜加米饭和饮品只要168元,就在绿茶餐厅。深圳的江浙菜绿茶餐厅这次的王炸双人套餐真的很划算。
一份绿茶烤鸡,表面焦香,内里鲜嫩。面包的诱惑搭配冰激凌,香甜软糯。鲜果咕噜肉,吃一口就停不下来。汤鲜美味的石锅豆腐,还有一份杭风香锅卷心菜。两杯龙凤柠檬茶,包含米饭和茶位。只要168元,三个人都能吃到饱。
< class="pgc-img">>这份王炸套餐好吃不贵,这个168元套餐多店通用。绿茶餐厅每个店的装修环境都很好,环境优雅安静,适合聚餐请客,可选择就近就餐,非常方便。
< class="pgc-img">>想吃的点击左下角链接先囤起来,反正不用可退,过期也自动退。
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刘晓旭】6月19日,港交所官网显示,绿茶餐厅运营商绿茶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花旗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这是绿茶集团时隔两年后重启香港IPO,也是它第四次冲刺港交所。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于2008年在杭州开出首店,定位于休闲中式餐饮。2021年至2023年,绿茶集团的营收分别为22.93亿元、23.75亿元和35.8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0.25亿元和3.03亿元。
门店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餐厅网络由382家绿茶餐厅组成,覆盖中国所有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 个二线城市及79个三线及以下城市。绿茶表示,公司计划于2024年开设112家新餐厅,截至6月11日,公司有30家餐厅已开始营业,且已就另外37家餐厅签订租赁协议,该37家餐厅中有27家已开始装修。
绿茶表示其绝大部分餐厅均位于购物商场内,且计划增加位于著名旅游景区的餐厅数目,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并增加进一步扩大餐厅网络的机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绿茶集团的人均消费分别为60元左右,绿茶自身品牌老化,且餐厅翻台率下降,虽与餐饮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但随着各大餐饮企业发力下沉,而低线市场消费力有限,因此绿茶在下沉市场面临的压力很大,风险也很高。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绿茶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据了解,绿茶餐厅于2008年在杭州开出第一家门店,此前曾多次冲刺。2021年3月,绿茶集团开启IPO之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但由于材料出现错误,招股书在6个月后失效。2021年10月,绿茶餐厅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在2022年3月聆讯,但该上市申请材料再次“失效”,2022年4月,绿茶餐厅又提交上市申请并聆讯,但材料也最终失效。
对于绿茶集团四冲IPO,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谈到:“绿茶集团这几年整体表现也不是很靓丽,虽然也有开新店,但关店也不少。绿茶的整个出品,以及服务还有场景创新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个行业步入到内卷化的节点。对于上市,更多的是增强员工、以及供应商的信心而已。目前,港股的资金活跃度并不高,所以判断,绿茶集团这次冲剌IPO更多是流于形式,不觉得有太实质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