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悄然而至,在这个节日氛围浓厚的一个月里,正在准备营销策划的你,可要抓住机会哟!小派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品牌营销活动策划的神仙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一月,冬日伴着一场初雪到来,时光匆匆我们迎来了2024,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时刻,元旦、腊八、大小寒等节日即将来临。
各大品牌的成功营销离当然不开恰到好处的时机和高质量的内容,快来和小派一起重温一下往年的经典营销案例,思考如何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一月取得成功吧!
一、全民性节日
1. 1月1日 元旦节
(1)借势元素和方向
元素:新开始、愿望、好运、正能量、成长、礼物
方向:
- 元旦跨年元素与产品结合,营造过节氛围;
- 将生活场景引入广告文案中,进行话题造势,例如年终盘点、新年愿望等;
- 抓住“新年”这一关键词,结合品牌解读“重新”开始,例如《新年不承让》《但愿你,从“鲜”出发》等吸引用户参与。
(2)借势注意点
- 节日气氛宜喜庆,切忌沉闷;
- 结合产品特点,元素在精不在多;
- 注重线上线下联动,扩大营销效果。
(3)参考案例
奈雪的茶“CUP美术馆”联合艺术家AKIJIANG推出了六款跨年杯,挑选出“最渴望跨出TOP6”来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然后向新年借点勇气,一起跨出束缚,做更好的自己。
美团外卖礼遇季,新年送礼不求人!
小岳岳一句“燕子啊,我爱礼”唤起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也开启了美团外卖新年花式送“礼”大片,美团外卖玩转谐音梗,送礼送出了:送老婆“谢谢礼”、送好友“祝福礼”、送恋人“我爱礼”、送亲友“拜托礼”,备上新年好“礼”,给他们一个惊喜。再结合“xxx,马上到位”的洗脑文案,进一步深化美团外卖最快30分钟送达的服务目标。
刘德华说“做天王要从做新人开始”,这股新人劲头和海飞丝的品牌精神颇为相符,正如元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海飞丝用“新人精神”将艺人、品牌和受众三方串联,让大家在新年,认识一个出道40多年的“新人”刘德华,并号召大家一起“从头开始,从新人做起”。
2. 1月18日 腊八节
(1)借势元素和方向
元素:腊八粥、归途、团圆、年味、热闹、养身
方向:
- 脆皮年轻人的养身文学,结合腊八粥等产品进行营销;
- 挖掘节日内涵,突出温情和热闹,唤醒年味儿记忆;
- 结合品牌调性,进行产品植入,打造情感连接和陪伴感。
(2)借势注意点
南北方习俗和传统食物不同,不要弄混哟。
(3)参考案例
常言道:过了腊八就是年,但现在很难看到小时候过年时热热闹闹的场景:大人在家里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扯着家常,孩子们难得凑在一起和谐地打游戏、出去放鞭炮……年味儿渐淡,过年没有了互相拜年互相走动的热闹场景,还挺令人怀念。而招银理财就在这个节点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感同身受的故事,为大家呈现出了一条笑中带暖的贺岁片。
搭乘“银鹭号”列车,从绿皮火车到极速高铁,远去的时光,是久不可闻的人间烟火气。银鹭这一则短片重现了久违的人间烟火,唤醒了许多异乡人的童年记忆。时代再飞速发展,但归家的心情不变,就像银鹭一样“把爱带回家”的初衷也不会变。
饿了么开启了“饿了么时令官”计划,在本地生活领域开展“时令食俗”传统文化营销的影响力新赛道,引领时下国人追随时令饮食的社会风潮。通过对耳熟能详的诗句改编,加上节日象征的腊八粥,再以一句搞笑备注作为创新,既唤起了大家传统文化的重视,又营造了节日氛围。
3. 1月26日 国际海关日
(1)借势元素和方向
元素:跨境电商、海关、免税、限时折扣、国际物流
方向:
- 折扣、免税、海关日等关键词,以此吸引受众的注意,推进海外购物的促销活动、限时折扣等,来吸引消费者;
- 与国内外物流公司、跨境电商平台达成合作,进行联名营销造势,增加品牌在社交媒体的曝光量;
- 在海关相关的场景策划活动,增加用户的参与感。
(2)借势注意点
- 营销策划过程务必确保活动合法合规;
- 可以结合教育性内容,介绍国际贸易、跨境物流、海关政策等相关知识。
(3)参考案例
ICBU是InternationalCoreBusinessUnit的缩写。
阿里巴巴国际站成立于1999年,是阿里巴巴集团第一个业务版块。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跨境贸易B2B电子商务平台。这一次他利用短视频广告向国内外推广ICUB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关键词,向用户讲述了自己的品牌文化:真实不装、全局意识、积极协作、创新提效。
天猫好运提取处:行李在转运,生活也在转运。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3到达处的行李提取处,被天猫爆改成了【天猫好运提取处】,你只要在等行李就躲不掉的,因为你会总会盯着那个传送带看…
“好运正在转向你”
“行李在转运,生活也在转运”
“随着行李一起喜提的:不着急、不水逆、少操心、没烦恼”
“5分钟后,杭州的风会拥抱你”
还有“在路上,就会有转机”等等,在机场这个出发和抵达语境下,令人会心一笑的文字。整个活动在特别的商业媒介中进行,既贴合了场景,又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触达用户,很好的传达了“人均接好运”的主题。
二、节气节日
1. 1月6日 小寒
(1)借势元素
雪花、寒冬、保暖
(2)借势方向
- 平面海报制作上,可以冷色调为主,辅之一些暖色作为点缀,增添节气的氛围感;
- 结合小寒时节的饮食宜忌及冬季开端这个特殊节点,推出相应的食物产品,比如养身、暖冬、冬季护理等;
- 与小寒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如小寒习俗展示、文化体验活动等,增加品牌文化内涵。
(3)参考案例
小寒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在这最冷的时节中,大家靠什么温暖自己呢?手动截图,获取最适合你的“小寒”暖冬单品!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年能拥有这份属于你的暖冬单品。在提升用户参与和互动的同时,将别克新品加入道暖冬产品之中,契合了“与你过冬,小寒不寒”的宣传理念。
咪咕视频根据物候,结合了在饮食、习俗、节气诗句多种元素,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小寒日历和相关话题,例如:小寒天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快回家过年了,你期待吗?;一候雁北乡,二候雀始巢等,精准切入气候特点和文化内涵。
2. 1月20日 大寒
(1)借势元素
回家、迎新春、温暖、陪伴
(2)借势方向
- 抓住年关将近的时机,结合大寒为春节造势;
- 结合归家、陪伴这个主题,将家的温暖与节气的寒冷形成反差,再找到产品契合点进行营销。
(3)参考案例
正逢大寒,华为推出一支《大寒到,年在路上》影像短片,将极寒草原牧民的年味呈现于镜头之下。冰河雪原白雪皑皑依然是策马驰骋的好光景,炉灶上咕噜沸腾煮着顺滑香浓的奶茶,孩子们童年乐趣–雪人,契合了“大寒已到,年也不远了”的主题,也唤起了大家归家思家的急切心情。
“大寒不觉寒”,箭牌卫浴提醒大家,即使在忙碌的日子,也不要忘记为家里添一份温暖,把爱传递给家人,同时自己也要注重保暖,让心更暖。
回家是最好的礼物,江小白营销文案“家足以抵御寒意,收纳你的不容易”,家是不需要你衣锦还乡仍为你遮风挡雨的地方,回到家卸下一身防备,用真心陪伴家人就是度过大寒的最好方式。
三、小结
以上就是小派为大家整理的一月营销节点和案例,进行节日策划时,要注意找到品牌与节日的契合点,避免盲目跟风哦!
记得根据节气特点进行文化体验的相关推广,找到合适的用户触达渠道,传递品牌文化内涵。
希望新的一年,大家的营销红红火火,取得更好的业绩!
作者:丁梓苒
公众号:运营派(ID:yunyingpai666)
本文由 @运营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你最想念哪一种人间烟火气?”近日,工人日报微博发起了一个投票讨论,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响应。其中,“早餐摊的烧饼油条”这一选项得票最高。有网友在评论中补充,让人怀念的还有夜宵摊、火锅店以及早晨学校食堂的饭香。与此同时,“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天,你打算做什么?”这一话题同样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多数网友选择疫情结束后“和好友聚餐”。
“人间烟火气”——在疫情当下,这个词无疑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尤其是味蕾上的记忆。
我也有这样的想念。过年回到老家,整整宅了一个加长版的假期,没有喝到一碗撒汤,也没有吃上每次回家必吃的那家鱼火锅,总觉得心有不甘。
其实,吃不是问题。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里保家卫国的老百姓们已经凭借着聪明才智,自食其力,从凉皮学到了电饭煲蛋糕。在朋友圈里,宅家厨艺大赛的各位选手们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什么珍珠奶茶、蛋挞、双皮奶,统统不在话下。
因为到京后就要居家隔离,因此我也头一回在返京行李里装上了干粮,其中就有一大包包子、烧麦。这便是父母宅在家里习得的新厨艺。一位此前几乎从不下厨的朋友说,隔离期间,她快成“厨神”了。
但是,即便厨艺再精进,提到烧烤、火锅、嗦粉、牛肉面等字眼,还是忍不住由舌尖蔓延至心底的那份想念。
近来,随着部分省市疫情形势的好转,应急响应级别的降低。一些城市的早餐店、快餐店、超市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正在逐步复工营业。于是,我们在新闻里看到,长沙知名粉店易裕和开门迎客的消息迅速在当地微信朋友圈刷屏。在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三级后,兰州市民的一天又可以从一碗牛肉面开始。
虽然,这份重拾的快乐现在也还是拘束的。进入粉店、面店前,每名食客都要测体温。饭店鼓励打包带走。即便是一家人用餐,也必须单人单桌。看到那些自觉隔着一两米远、戴着口罩排队的食客,想必大家心里也都还绷着“疫情”这根弦。
当下,疫情形势远没有到我们放松警惕的时候,各类餐饮企业如何有序复工营业,也还面临着诸多考验,别扎堆、少出门的提醒也仍在耳畔。
但美食的回归依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象征着老百姓们的生活正逐步走向正轨,象征着一座城市的活力正在逐渐被释放。这也是每个身处疫情之下的普通人,最希望看到的。于是,对于人间烟火气的向往,便洋溢在了对一碗粉、一碗面的思念里。
与其说我们想念美味,不如说想念那份自在生活的感觉。
当然,人间烟火气也不光指代食物。有网友说,想念工作中的充实,想念公交地铁里的摩肩接踵,想念景区商场里的熙熙攘攘……有朋友告诉我,等到疫情结束,特别想去逛一次游乐园,排长队也行。
我们从未这样怀念一种人间烟火气,我们从未这样想念曾经习以为之的日常。而珍惜日常生活的美好,共同维护这份和谐有序,也是疫情教会我们的一课。
居家隔离期不能出小区,因此最近每日餐食都是自己动手解决。虽然厨艺渐长,但一个人吃饭,无人分享品评,总感觉少了那份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自在。
等到疫情结束,城市恢复如常,如果回到家乡,我定要带上家人出门喝上一碗撒汤。看着滚烫的鸡汤冲开碗底的蛋液,冒出咕噜咕噜的气泡,再撒上一小撮香菜提鲜,热乎乎地喝下去。那滋味,想着就馋。
(来源:工人日报)
道最近日本最火的饮料是什么吗?
是从中国传过去的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日剧 图源网络
>继“俘获”了千万中国少男少女的味蕾后,奶茶在日韩开始大放异彩,“收割”粉丝。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很多女生靠着喝奶茶“续命”,无论在到哪里都是排着一条条长龙队伍的网红奶茶店。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除了一般的奶茶,各平台还有奶茶攻略。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年轻人们,你们对手里这杯液体了解得还是太少了,“咕噜咕噜”吸进嘴里的不止是美味,还有奶茶“四宗罪”。
< class="pgc-img">>奶茶四宗罪之咖啡因
深圳市光明区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总队曾对市面上10个热销品牌的奶茶进行检测,发现被检测的10款奶茶平均咖啡因含量为258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达到522mg/kg,1杯该奶茶就含有365mg的咖啡因,足足有7罐红牛的咖啡因量!
< class="pgc-img">>是不是有时喝完奶茶会失眠、感觉心慌?这么多咖啡因,不失眠才怪呢。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偶尔喝一点提神、驱睡意倒没有大问题,但长期过量摄入的话,可能会带来不少危害:像心悸、失眠、手心冒汗就是神经过敏、焦虑失调的表现,还会增加骨质酥松、动脉硬化的风险。
而这种种问题,就是在我们喝奶茶时不知不觉入侵,你说可怕不可怕?
< class="pgc-img">>奶茶四宗罪之含糖量
宁波市消保委同样对市面上10个品牌的奶茶,26款样品做了糖分测试,数据同样惊人。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含糖量最高的一款奶茶,750ml中含有足足99克糖分。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两瓶500ml可乐的含糖量。即便是宣称“无糖”的奶茶,含糖量也在2.2g~7.9g/100ml之间,已经远远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关于“无糖”的界限——0.5g/100ml。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再看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成人每天摄入添加糖的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也就是说,可能你喝下一杯奶茶,摄入的糖分就已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指数。
长期糖分摄入过量会有什么危害?可能扰乱身体内分泌系统,还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过,对于女生来说,这些大概不是最关键的。
关键在于,吃糖多,会长胖啊!不仅如此,过量糖分还会抢夺胶原蛋白,让你的皮肤弹性变差、皱纹变多、衰老变快,就问你怕不怕!
< class="pgc-img">>所以,当你抱着一杯奶茶卖萌自拍时,是不是也该担心一下自己的青春还能经得起多少消耗?
< class="pgc-img">>奶茶四宗罪之奶精
奶茶消耗青春,听起来已经很令人担忧了,然而,奶茶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
根据宁波市市场监管系统的一个调查统计,目前市场上各大奶茶店的饮品,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所谓奶精调制出来的。为了口感更顺滑,奶茶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放奶,甚至连茶都没有。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这些奶茶中的奶精,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它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危害大到连世界卫生组织都要呼吁各国,在5年内从食品中彻底消除反式脂肪酸,然而许许多多不明风险的少男少女们依旧每天一杯奶茶,吨吨吨不亦乐乎。
< class="pgc-img">>奶茶四宗罪之变质水果、隔夜茶
此外,更令人反胃的是个别奶茶店的卫生状况。
北京电视台记者卧底某知名奶茶连锁店的后厨时就见证了各种卫生问题:垃圾水果徒手混抓、腐烂水果混进榨汁机、隔夜茶水照样泡饮料……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要知道,腐坏的食物可不仅仅只会让你上吐下泻一顿,各种霉菌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像黄曲霉素就是肝癌的重要致癌因素。
凡此种种,都令人担忧。不知道你还敢不敢喝奶茶,反正我是不太敢喝了。
你准备好跟小九一起戒奶茶了吗?
参考资料:
1、《太恶心!烂芒果、臭香蕉……记者暗访了这家奶茶店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7月7日
2、《为了健康,不要跟风喝奶茶》 . 生命时报 . 2019年8月30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