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洞见muye
把人困住的,永远是他自己。
前两天,看到关于海底捞的一个消息,创始人张勇卸任CEO,由杨利娟接任。
< class="pgc-img">>从月薪120的餐馆服务员,到身家160亿的海底捞CEO,很多人都说杨利娟是拿到了大女主逆袭的剧本,是打工女王、打工届天花板。
翻开杨利娟的过往履历,我突然发现,这个纯靠“打工”实现人生逆袭的女孩,其实和我们每个打工人一样,一直在职场的苦海里泅渡。
01
杨利娟出生时,拿到了一手烂牌。
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两个哥哥因为做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
为了帮家里还债,16岁的杨利娟不得不辍学,到餐馆当服务员。
按理说,这么一个出身普通、学历普通、职业普通的人,人生是一眼就能看到头的。
但杨利娟却用28年时间,从服务员干到了CEO。
命运的转折,全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就是海底捞创始人张勇。
海底捞刚创立不久时,张勇经常到杨利娟所在的餐馆吃饭,一来二去,就看重了眼前这个做事手脚麻利,头脑聪明的小女孩。
当时的杨利娟每个月拿120元,被张勇160元挖到了海底捞。
或许,那时的杨利娟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 class="pgc-img">>02
有人说过:“改变是痛苦的,但不改变会更痛苦。”
痛苦,是改变的开始,杨利娟的人生也是如此。
来到海底捞以后,杨利娟非常不适应海底捞的工作节奏。
“节奏非常快,你要小步快跑。”
不仅适应不了工作节奏,张勇的某些要求,她也理解不了。
“老板会逼着你每天记录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还逼你学电脑、学驾照。”
为什么当个服务员还要写总结、学电脑?
因为不理解,有抵触心理,敷衍了事,这是其他员工的做法。
杨利娟没有,虽然她也不理解张勇,但她相信这么做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别的员工浑水摸鱼时,她每天坚持写总结,经常去新华书店看书。
当别的小姑娘领了工资买花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时,她却一声不吭地买了一个键盘,让复印店的人教她打字。
后来,她又攒了7000元买一台电脑,报了个电脑班,学了一个月,成了当时店里最早会用电脑的人。
杨利娟在海底捞干了两年,几乎把能干的活都干了一遍,做到了大堂经理。
没过多久,杨利娟就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张勇在简阳开了第二家海底捞门店,而老店则全权交给杨利娟打理。
这一年,杨利娟只有19岁。
< class="pgc-img">>03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利娟在海底捞的工作能力突飞猛进。
她从一个懵懂无知、怯生生的服务员,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店长。
两年后,张勇决定让海底捞走出四川,在西安开分店,拓展业务。
杨利娟临危受命,孤身前往西安开拓市场。
西安的业务发展,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海底捞开张以后,没什么人光顾。
整整半年,杨利娟吃住都在店里,每天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瘦到只有80斤。
“那段时间滋味很难受,看到街上的人,都恨不得把穿得好点的人拉进店里。”
没有客人,就必须想办法找客人,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杨利娟带着员工去满大街张贴小广告,结果第二天就被城管给抓到了。
这条路行不通,那就再换个法子。
她又带着员工用暖壶装满豆浆,去附近单位挨家挨户送给人家喝;
上下班时间,公交站人流量大,可以一边送豆浆,一边宣传海底捞。
送豆浆的办法效果甚微,杨利娟又想出了发传单的方法。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少见的宣传方法。
在尝试了各种方法以后,杨利娟终于把店救活了。
海底捞在西安越来越出名,客流量也越来越大。
21岁的杨利娟,终于让海底捞在西安站稳了脚跟。
< class="pgc-img">>04
试想一下,如果六十多个彪形大汉同时手持棍棒,站在你面前,你会是什么反应?
杨利娟就真实遇到过这种情况。
西安分店,有三位醉酒男顾客,动手打了两个女服务员,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三位醉酒男顾客,在临走前撂下一句:你们等着。
没过多久,两辆卡车停在门口,从车上跳下来六十多个手持棍棒的大汉,要求5万元赔偿,否则就砸店。
见此情形,海底捞员工立马报了警。
杨利娟担心在警察没有赶到之前,店就被砸了,于是带着一百多名店员守在门口。
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不到一米六的她却冲到最前面。
就这样,杨利娟保住了门店,事后她说:
“忘了害怕,当时就想一件事,这个店装修花了那么多钱,绝不能让他们砸了。”
作为一店之长,杨利娟用她的勇敢和担当,让门店免去了一场灾难。
05
随着海底捞生意越来越红火,在全国各地开了分店,成为全国知名连锁品牌。
2018年1月,40岁的杨利娟晋升为海底捞非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
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当时一共有两个人敲锣,一个是创始人张勇,另一个就是杨利娟。
< class="pgc-img">>海底捞上市以后,杨利娟身价蹿升至30亿,成为中国“最牛服务员”。
再到前两天接棒张勇,成为海底捞CEO。
看完杨利娟的人生经历,我脑海浮现出一句话:
所有的优秀,从来都是有迹可循的。
而杨利娟的故事中,也有着普通人改变命运的路径。
1. 人生的转折点,是你的工作态度。
你会发现,从出身贫困,到成为“最牛服务员”,其实杨利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做服务员的时候,她就努力端好盘子,服务好客人。
跟着张勇创业的时候,她就努力把老板交代的每一件事情落到实处。
因为她认真细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才迎来了一次次机会。
改变人生,从改变工作态度开始。
戒掉打工者心态,把工作当成事业,是人生走上坡路的第一步。
< class="pgc-img">>就像上面这张图片,当你投入的时间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值钱。
任何一个行业,别看密密麻麻都是人,努力往上一点,人就少一大片。
2. 工作中最好的增值方式:学习。
杨利娟在单独负责海底捞西安分店时,压力大到崩溃,曾打电话给张勇,一边哭一边说:“张大哥,我真的干不来了,我不想做了。”
结果被张勇狠狠训了一顿,生意不好,我们慢慢做。
但是你不想学习,不行。你这么年轻,什么都能学会。
挂断电话,杨利娟擦干眼泪,重整心情,继续学习。
虽然杨利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你会发现一路走来,她一直在不断学习。
从刚加入海底捞认真写总结,到跑去新华书店看书,再到自费学习电脑,最后完成长江商学院举办的中国企业CEO/金融CEO课程。
正因为不断输入,在面对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机会时,她才有能力抓住。
郭德纲曾教育郭麒麟说:
“人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可以无学历,不能无学识。”
懂得自我增值、持续学习、终身成长的人,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永远不要去抱怨工作。
杨利娟刚到西安时,年仅21岁的她,手底下就管着一百多人。
所有人都对她心服口服,原因非常简单,出了什么问题,听不到她一句抱怨的话,她想的永远只有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杨利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活的,环境是死的,就看你怎么去适应环境。”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有抱怨,抱怨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抱怨工作强度太大,抱怨上司和老板……
当你把时间都花在抱怨的时候,怎么可能还有时间和心思精进自己?
正所谓,弱者抱怨,强者改变。
真正的高手在工作中,早就戒掉了抱怨。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才是强者的姿态。
4. 能扛事,是一个人最大的能力。
在杨利娟身上,有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就是能扛事。
张勇让去西安开拓业务,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没做过,就选择逃避。
六十几个大汉手持棍棒站在店门口时,她毫不畏惧,承担起了店长的责任。
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但能扛事的人很少。
工作中,你能扛得住多大的事,就能成就多大的事。
5. 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不要小看任何普通的岗位,不要随意对待工作中的任何一件小事。
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你就已经和这个世界上90%的人拉开了距离。
把人困住的,永远是他自己。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敷衍的工作态度。
▽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职场上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在工作中敷衍,第二种人在工作中谋生,第三种人在工作中修行。
第一种人会被时代淘汰,第二种人会过上按部就班的生活,第三种人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点个赞吧 ,从今天开始,把工作当修行,没事少抱怨,有空多成长。
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创业31年,拥有300多家直营店,23000多名员工,年度销售额甚至达到50多亿元,西贝莜面村拥有过人的管理之道。
小编就书中内容整理出8条有关西贝成功的管理经验,分享给大家。
21读书
来源丨本文内容综合选自《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
编辑丨阿巷;实习生 思纯
图片来源丨图虫创意
一个企业的成功,更在于为它打拼的奋斗者能收获多少。只有把利益放在激励真正为它奋斗的人身上,这个企业才有走得更长远的可能。
题记
当年任正非也曾不堪重压,是西贝服务员的快乐奋斗激励了他。
在一次谈话中,任正非说:
“2000年前,我曾是忧郁症患者,多次想自杀……
直到2006年,我在西贝莜面村吃饭,我们坐在大厅,有很多内蒙村庄的农民姑娘在唱歌,我请她们来唱歌,一首歌3美元。
我看到她们那么兴奋、乐观、热爱生活,贫困的农民都想活下来,为什么我不想活下来?
那一天,我流了很多眼泪,从此我再也没有想过要自杀。”
一个企业能给客人带来能量,绝非个人的力量,而是源于企业对员工长期的培养、管理。
贾国龙在管理上,有一套独有的理念。
他最常谈到的,是“先分钱,再赚钱”:
把最大利益放在激励真正为它奋斗的人身上,这个企业才有走得更长远的可能。
所以,即使拥有300多家直营店,23000多名员工,年度销售额达到50多亿元,甚至被多家投资机构鼓动上市,劝其成为下一个市值千亿的海底捞。
贾国龙依旧坚持:“西贝永远不上市,把利分给奋斗者!”
但让23000多名员工,心甘情愿为西贝使出46000的双倍力量,打造成治愈几千万顾客的餐饮巨头,“先分钱,再赚钱”是远远不够的。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这本书,要谈的正是西贝涵盖各方面过人的管理之道。其中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小编就书中内容整理出以下8条有关西贝成功的管理经验,分享给大家。
01 追击员工长项,无限放大
贾国龙表示:
人其实都是靠长项发展的,企业也应该追击员工的长项,放大,再放大,促使员工用长项指导工作。
至于短处,别耽误事就行。
李凤兰原来只是西贝六里桥歌队的带领人,有一天却突然被安排当新店店长。
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唱戏的,根本没资格有这种“非分之想”。
但贾国龙说:
“都说唱戏的人最难带,你能把歌队带得这么好,换了多少茬人,标准从来没降过,这个店长你一定能干好。”
有了贾国龙这番肯定,李凤兰背水一战。
业务外行,被员工瞧不起,那就一一学学起,连洗碗也不例外;财务不懂、电脑不会,就熬到深夜,一遍遍跟着别人学;迎宾带客、传菜撤餐、现场调动、指挥售卖,李凤兰把每一个环节都亲身经历一遍。
经过两年折腾,定慧桥店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利润。
之后,李凤兰又接到开业1年,管理松散,营业能力极度有待提高的北京九十九顶毡房清河店。半年时间就扭亏为盈挣了870万,连续3年销售额过亿,每年实现利润2000多万。
提及这些经历,李凤兰说:
“他要不发现我,激发我的潜能,谁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我是谁。”
字里行间,是对贾国龙识才、惜才的感激。
02 从“谁犯错,谁成长”看
西贝的试错机制
员工犯错,企业兜底。
贾国龙常说“谁犯错,谁成长”。人从错误中学到的最多,成长也最大。
西贝的传统就是因事修人。
王小华刚上任当店长时,1分钱没赚就让餐厅赔100万。然而即使这样,贾国龙也允许员工自由裁量。
在他看来,小干部经过大锻炼,将来就能当大干部。
结果王小华也确实没让贾国龙失望。
经过几年摔打,王小华成为西贝支部经理,在北京、山东开了4家门店,手下100多人的队伍,涌现出一批做事用心、能打硬仗的好苗子。
03 管理精英,
就要不停地给予欣赏
贾国龙说:
“高级人才怎么管?不是‘管’着干活,是‘捧’着干活!我只想,我对他的开发、支持、激励够不够?”
高级人才本质上是靠自我引导的。
企业对高层,万万不能“前边有肉,后边有狼”这一套,而是要有责任心、使命感、成就感。
原西贝顾问张兴旺,现在成为西贝“内脑”——操盘西贝数字化转型和新餐饮布局的高级副总裁,就是因为贾国龙不停地给予欣赏,一点一点带领着他向前。
他把一点事做得不错,就鼓励,再做,再鼓励。一次比一次放大鼓励、信任,最终引领、培养他成为接受重任的人。
04 靠使命驱动员工
世界上绝大多数公司只靠金钱激励员工做事,而伟大的公司由使命驱动。
如果组织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与组织使命的方向一致,大家相互成就、共同追梦,那就是非凡组织。
贾国龙自信,“帮人圆梦”四个字里,有驱动大组织的独家法门。
西贝正自上而下在2万多员工中布局一件事:
“梦想工程”——自上而下,让每位伙伴公开表达自己的梦想。
通过一层层激发、放大每一个西贝人的梦想,由梦想牵引,激发组织持续的动力。
西贝人很多学习培训的主题就紧扣“梦想工程”:
西贝大学激活基层员工的梦想;“梦想启航特训营”激活店长和中高层骨干的梦想等。
05 大组织就要有“山头”,
只要没有“山头主义”就行
西贝有13个创业分部,就有13位老板,13位在西贝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老大”。
贾国龙驾驭整个组织的管理哲学不是管控,而是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自我控制”。
在战略方向一致的前提下,每位分部老大不只是听命行事,而是自己决定必须怎样做。
被问怕不怕山头林立时,贾国龙淡然回应:
“他们都是股东,我防他们干什么?我就需要他们做大,要有山头,不要有山头主义就行了。
我们就是要无数个老板、无数个老大。水浒一百零八将,个性一个和一个不一样,但都是梁山好汉啊!”
06 领导力就是成就人的能力
领导力就是你帮助人的能力。
你能帮助10个人就领导10个人,能帮助1万人就领导1万人。
打造100个好汉,是西贝对‘企业组织的目的是人’这一观念的实践。
如果能成就100个好汉,100个好汉再能成就100个好汉,这种病毒式裂变就太震撼了,大组织的管理问题就可能变得简单。
分部老大王龙龙郑重承诺:
“未来10年,开300家门店,带1万人的队伍,创造喜悦人生,成就1500位管理骨干,托起10位西贝好汉,幸福3000万顾客,创收30亿。”
西贝要成就的,是一个“能成就别人的人”。
07 西贝式的三个分利逻辑
①先分钱,再赚钱:
贾国龙常说,赚钱之前要先学会分钱,而不是赚了钱之后再分钱。
所以西贝激励的逻辑是“幼儿园逻辑”:
创造性地、“巧立名目”地发奖金——如果发成固定工资就起不到效果了。
2018年西贝年会,4天会议,100多位年轻干部分组上台述职,光PK奖金发了300多万。
只要上台参与PK就有奖,每组第一名奖金4万,最后一名奖金1万。
此外,各创业分部、总部职能部门报上来的年度奖项,百分之百全批。
②不要陷入精算逻辑:
设计福利、待遇时再怎么算计,也算不过2万多名员工。
省出来的利润不会有竞争力。西贝不是省钱省出来的,他更关注通过激励让人们创造出更多增量来。
③“要想好,大让小”:
西贝分钱、带人,有一句很有性格的话,六个字:“要想好,大让小。”
为了帮助贾林男理解,贾国龙现场抓起一把瓜子演示:
随手撒在桌子上,桌子上有一条线,瓜子散落在线两边,四颗瓜子正好压在线上。
“瓜子好比一把‘利’,中线这边是你的,中线那边是我的,清清楚楚,但这四颗压在中线上,如果是利,给你;如果是害,我揽回来。
跟下边人算账,我的理都是:压在中线上的利,是你的;压在中线上的害,是我的。”
为什么?人们会精算,瓜子(利)三分之一在你这边,三分之二在我这边,然后你说,哎,不对,二分之一在你这边,二分之一在我这边,然后掰扯不清,矛盾就形成了。
实际上,压在中线上的,也就是分不清的利或害非常少,当领导的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下边人就服气。
08 不上市,把利分给奋斗者
海底捞2018年9月底上市后,一拨拨投资机构约贾国龙见面,鼓动西贝登陆资本市场:
“餐饮业4万亿大市场,年增速10%,形势这么好,海底捞一上市就千亿市值,行业里海底捞之后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就数西贝了……”
海底捞上市确实深深触动了他,但不上市,西贝就可以玩儿一个“高投入、高费用推动的高收入,产生合理利润”的大游戏。
贾国龙常说,如果把企业变成一台纯粹的挣钱机器,会很无趣,而且不可持续!
他深刻地明白:
一个企业的成功,更在于为它打拼的奋斗者能收获多少。
只有把利益放在激励真正为它奋斗的人身上,这个企业才有走得更长远的可能。
写在最后
在这本书里,作者贾林男写出每一个真实的“西贝人”,每一段真实的西贝往事,让每位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借鉴到最可贵的管理经验。
连贾国龙都亲自认可:“贾林男用四年时间,钻到西贝的肚子里,把西贝人研究了个遍。我觉得林男对西贝员工的了解超过了我。”
赠书福利
一身“坏毛病”的员工怎么用,怎么带?怎么给员工分利更能激励员工的活力、创造力、凝聚力?对于日渐庞大的组织,应该如何驱动,如何管理?走在企业发展的弯路上,企业家该如何激励自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将给你答案。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
作者:贾林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现在,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
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的读者将获得赠书一本,同时,21君会在前二名以外挑选部分留言走心的读者,也免费赠送《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一本。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每四期连续赠书的活动中,同一读者只能获奖1次(同一微信ID、手机号、地址均视为同一读者)
我们将在明晚的夜读中公布获奖名单哟~获得赠书的小伙伴记得按照时间留下你的地址,逾时不候喔~(所以点赞前2的截止时间是10月27日20:00-21:00之间哟~注:准确的时间以21君的截图为准;如遇突发新闻也有可能提前截图。)
21君
小伙伴们,对于西贝8条成功的管理经验,你怎么看?你认为企业做好管理的关键是什么?
和我们聊聊你的看法吧~
“端菜小妹”到如今身价百亿的CEO,她究竟做对了什么?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是每周一次的立德人物时间,这期的主人公是这位被称为“最牛服务员”的杨利娟女士。
也许你对她还比较陌生,但是说到海底捞这个闻名全国的火锅品牌,火锅届“扛把子”,你瞬间就觉得“倍感亲切”,即便没有吃过,也会有所耳闻。
前段时间,海底捞的前CEO张勇做了个决定,把海底捞交接给了自己的副手杨利娟,杨利娟正式成为了海底捞的新任CEO。
记得去年1月,她就以125亿人民币的身家登上《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第七位;同年4月,又以16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931位。
她17岁进入海底捞,19岁做店长,21岁管理百名员工,30岁成为副总经理,40岁担任首席运营官,43岁成为公司一把手,接管千亿餐饮帝国,被称为“中国最牛打工人”。
从服务员到女富豪,从农村妹到CEO,她的故事比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还要为人们津津乐道,被视为经典励志教科书,打工人的逆袭“圣经”。
曾经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在他出生时就已经有80%是注定的,往后余生都是在搏那20%的可能。杨利娟就是那个把20%的可能硬生生变成100%的人。
1978年她出生在四川的简阳农村,一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家庭。两个哥哥做蜂窝煤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高利贷,全家人生活在被债主催钱的噩梦里。
她为了帮家里还债,十几岁辍学打工,跑到简阳的一家餐馆做服务员。
那个时候张勇恰好经常在她打工的餐馆吃饭,一天张勇注意到这个聪明伶俐、做事麻利的服务员,出于好奇就问:“小姑娘你在这里每个月能赚多少钱?”她答:“120块。”
张勇
果不其然,被他注意的人都不简单,简阳餐馆服务员平均工资大概在80元左右,而她能比别人高出三分之一。
随后张勇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去我们那里做吧,我给你160元。”这一次她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她很重要的一次机会,她说:“谢谢你,我想想吧。”
没过多久,餐馆老板想带着她一起去广东开店,因为奶奶坚决不同意,她才留下继续找新的工作,这时候她想到了张勇,于是她找到海底捞的门店,一打听真是每月160元的薪水,她二话不说就在店里干了起来。
海底捞当年在简阳的首店
在她进入海底捞的第一年,她没有回家过年,因为家里逢年就挤满了前来讨债的人。
但是有一天,她的母亲来店里找她,满脸憔悴,告诉她有个债主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实在没办法,找她借800块钱来应付别的债主。
但是她身上哪里还有钱?除了每个月给自己留的10块钱,其他都寄回家了。
一起打工的同事们都是农村姐妹,谁也没有多余的钱拿出来借她。张勇知道了此事,立即以公司的名义借给她800。
她激动地说:“每月从我的工资里扣吧!”后来张勇不但没有扣除她的工资,年底该给她的奖金一分不少。
从此,这个农村小姑娘真心追随张勇,把海底捞当成了自己的家,谁要是敢对公司动手,就跟谁拼命。别看她不到1米6的小个子,真要动起手来,她未必会占下风。
一次海底捞西安店里3位男顾客喝醉酒动手打了店里的女服务员,男服务员气不过,将这3个醉酒闹事的顾客打了一顿,火冒三丈的他们扭头找来了60多个手持棍棒的大汉,威胁说5万赔偿,不然砸店。
海底捞报警后,她叫上店里100多名员工,挡在店门口,男的在前,女的在后,她站在最前面气势汹汹地盯着这群闹事者,一副光脚不怕穿鞋的架势,愣是让这60个大汉站在马路对面,不敢过来。
一会儿警车赶到,她才松了口气:终于守住了店面。这一年,她才21岁。
当她回想起这段经历,她说她当时忘记了害怕,只是一个念头上来,店绝对不能被砸了!
记得2008年她拒绝了很多猎头的价码,百万年薪加股份不在少数,但不论开价多少,她都不为所动。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海底捞是我家,没有海底捞就没有我,我不可能背叛它,再说了,给自己家干活和给别人干活,能一样么?”
海底捞给了她一份工作,虽然这仅仅是份工作,但她能从“端菜小妹”做到CEO,靠的不仅仅是这份对待工作的热忱,更多的是自己的努力。
初到海底捞,她其实并没有那么适应,工作压力和强度确实对身体是一种考验,再加上被家里的债务缠身,让她几度产生想要离职的想法,但是海底捞丰厚的薪水让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最难的时候,她去西安开店,生意很差,压力自然是大到没办法想象,但她还是没有放弃,不管有多难,她的内心总是有一股韧劲,就等触底反弹的那天。
在海底捞,她工作能力突出,几乎把所有工作内容都干了一遍,上菜、配菜、收款、验货等等,基本以每年晋升一级的速度不断升级。
从服务员到领班,到大堂经理,再到19岁时担任店长。
在西安开店经营困难的时期,她在不断思考如何增加新顾客和客流量。
去电线杆上贴小广告,结果被城管没收营业执照,她想尽办法把执照给要了回来;她给每家每户送豆浆,同时宣传海底捞;后来直接跑大街上拉客……用了各种方法后,终于把西安店给救活了。
她在海底捞工作的同时,张勇不断逼迫她学习,指定一些书让她一定要看,比如《致加西亚的信》、《性格决定命运》等等,还有逼着她学习电脑操作等一系列的技能。
这些都让只有小学文凭的她感觉快要喘不过气,她有一天受不了打电话给张勇,边哭边说:“张大哥,我实在是不行了,我不想做了!”
结果张勇劈头盖脸把她训了一通:“合资我来解决,生意不好我们慢慢做,但是你不想学习,不行!你这么年轻,你什么都能学会!”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农村小姑娘就是选择无条件相信他。她边哭边学习,花30块买了一个键盘,让餐馆旁边打字店的人教她打字,省吃俭用攒够7000块买了台电脑,报了电脑班去学习。
也就是这段经历,让她在整个海底捞接上电脑系统后,非常轻松地就跟上了科技进步的节奏,赶上了时代的步伐。
张勇对所有海底捞的员工,都是一样,让他们熟悉电脑,学会打字,就连海底捞的大姐,在后来感叹:“我初中学历,结婚又早,很排斥这些,如果不是张大哥一路逼着我们学习、进步,我现在还不会用电脑、不会开车,可能还是个后厨洗碗的服务员。是张大哥没有让我们被这个社会落下!”
海底捞新加坡首店
每一年杨利娟都在快速成长,在2012年,她开始全面掌管海底捞所有门店的经营,也就是这一年,海底捞走出了国门,接着打开了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
2018年,海底捞上市,张勇带着首席运营官的她,一同敲响了港交所的铜锣。她以75亿美元的身价,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
图:视觉中国
命运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公平的,因为对每个人来讲机会是均等的,关键是你眼里有没有机会,你愿不愿意抓住这个机会。
我曾经说过:人生没有天花板。我相信杨利娟的故事应该就是最好的启迪,不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天花板,你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这就是本期的立德人物,我们下期再见??。
最后,小伙伴们有没有喜欢的立德人物推荐?欢迎你在评论区告诉萌姐??。你喜欢的她/他有机会出现在公众号作家张萌的推文中,让更多人领略这些优秀人物的人生故事,快来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