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晓梅 冉学东 北京报道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武汉利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利楚扫呗”)的投资人、高管、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等多个项目发生了变更。
天眼查显示,3月15日,利楚扫呗新增了两名董事郑毅 、王宏岩;一个投资人退出,另新增3个投资人;注册资本增长24%至1644.26万元;实收资本由50万元增至超801万元。
其新增的投资人为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4.1129%;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4.1129%; 武汉扫呗网络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持股7.5083%。 武穴扫呗网络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持股9.3103%,退出利楚扫呗。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腾讯的关联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则是蚂蚁集团的关联公司,也就相当于腾讯、蚂蚁集团入股利楚扫呗。
随着收钱吧冲刺A股上市,腾讯和蚂蚁集团也想从聚合支付行业分得一杯羹。
一位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聚合支付平台的服务对象多是商户,而全国商户市场巨大,又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聚合支付不仅能为商户提供支付服务还能借助技术服务助力商户数字化经营转型。
引入腾讯、蚂蚁集团
利楚扫呗是国内最早从事聚合支付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科技企业之一,成立于2011年8月,总部位于湖北武汉,定位为一家商户数字化经营服务商。
官网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利楚扫呗累计交易已超过9亿笔。其产品服务包括超级二维码、智能POS、PC收银台、扫呗商户版APP、线上SDK、刷脸支付等。
聚合支付是利楚扫呗的主要业务,通过打通主流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等为商户提供支付收款和对账分析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利楚扫呗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包括流量变现、广告、电商、运营等服务,以及商户贷、商户分期等金融产品,助力商户数字化经营转型。利楚扫呗在聚合支付领域实现了四位一体,即支付方式、支付场景、支付资金到账与管理、支付增值业务的融合。
目前,利楚扫呗已经覆盖政务、民生、高校、医院、百货、零售、大型餐饮连锁等领域,遍及全国各大主流城市150个商圈,包括赛百味、一点点、中国移动、群光广场、蜜雪冰城、可多等等都是其服务的客户。
提供支付服务所获得的手续费是利楚扫呗的主要收入来源,另外一部分则来自于增值业务的佣金。利楚扫呗CEO王明曾透露,该公司的年营收已经超过2亿元,其中,增值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数据显示,利楚扫呗服务中国城市248个,覆盖全国商户近92万家。
此次利楚扫呗的多个项目变更,主要是引入了新股东腾讯和蚂蚁集团的关联公司,大股仍为利楚扫呗的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兼最终受益人王明,持股17.9132%。腾讯及蚂蚁集团的关联公司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均持股14.1129%,并列第二。
上述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腾讯和蚂蚁集团的加入,一方面表明了对利楚扫呗实力的认可,另一方面对聚合支付行业发展前景充满自信”。
利楚扫呗早前也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2016年8月,利楚扫呗获得上海富友金融集团的千万元级的Pre-A轮融资;2019年3月,获得由上海富友金融集团领投和高文投资跟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
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利楚扫呗在国内设有1个研发和16个运营中心,员工400余人,覆盖全国400多个地级市。
几家头部平台受资本青睐
大浪淘沙。聚合支付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很多线下商户都有一个聚合支付POS机,这种地推能力也是行业优势所在。在经历二清洗牌后,行业中也涌现了一批聚合支付独角兽如收钱吧、哆啦宝、钱方好近以及利楚扫呗等。
行业发展正旺,多家头部聚合支付平台受到资本青睐。收钱吧欲冲刺资本市场,成为“聚合支付第一股”,是首个推出聚合收款码的平台,是头部聚合支付平台,拟上市之前将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3.675亿元;哆啦宝已于2019年6月初被京东数科收购,真格基金、易宝支付曾参与投资;钱方好近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也颇多,曾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经纬创投、上市公司四方精创等知名企业的投资。
聚合支付凭借多年服务商户的经验,已经拥有了一套成熟的商户服务运营体系。在移动支付进入下半场之际,如何为商户提供精准营销、金融服务等将成为聚合支付服务商的未来核心竞争力。
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聚合支付服务商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如刷脸支付、SAAS服务等。但随着行业发展,有些聚合支付服务商跑偏了,面临无证经营、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
央行曾在相关文件中将聚合支付服务商定位为“收单外包机构”,适用于对外包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聚合支付服务商只能是收单外包机构,并不负责商户资质审核、不能触碰资金结算、不能触碰核心交易数据。
就在前几日,即将上市的收钱吧因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工信部通报。
另外,随着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提速,全面互扫互认的条码支付服务网络正在被建立起来。这就意味着,二维码支付交易将通过银联、网联进行统一清算,有利于风险信息共享及风险识别;聚合支付的入口不再成为优势。
产业数字化的时代,聚合支付服务商将迎来新的机遇。上述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未来聚合支付将是庞大的商户资源和营销、导流等数字化能力。
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题:“上岗”近2个月频遭吐槽,纸吸管到底哪儿不对劲?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魏一骏、董雪、王辰阳
“纸吸管退出奶茶界”“太软了,差点戒掉奶茶了”……升级版“限塑令”规定,在餐饮行业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管令”从1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近2个月,主要替代产品包括聚乳酸(PLA)、纸等材质制成的可降解吸管。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多数餐饮店铺首选纸吸管作为替代品,只有个别店铺同时提供聚乳酸(PLA)吸管备选。新“上岗”的纸吸管遭遇各种吐槽,不少消费者对纸吸管的体验感受评价不高,并且对以纸吸管代替塑料吸管解决“白色污染”表示怀疑。
纸吸管口感、气味、耐温、耐水性均不理想
“刚喝了一口奶茶就扔掉了纸吸管,粘嘴不说还一股奇怪的纸味儿。”北京的李佳说,“现在喝奶茶我都直接打开杯盖喝了。”
自从纸吸管作为塑料吸管的第一替代品大范围推开后,对纸吸管的吐槽就没停止过。“粘嘴”“不能咬”“有纸味儿”是最普遍的,还被嘲讽为“珍珠、芋圆克星”。
北京的大学生小杨向记者吐槽:“喝一杯热奶茶用了3根纸吸管,一泡就烂,简直了!”因为泡水容易变软甚至折断,很多人被逼把一大杯奶茶飞速喝完,“完全失去了喝奶茶的乐趣。”大学生小张说。
家住上海的王女士说,一家餐饮店为喝椰汁的顾客提供了纸吸管,但往往椰汁还没喝完,吸管与椰子接口的位置已经折断了。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市场上的纸吸管,在口感、气味、耐温、耐水性能等方面均让消费者不满。另一种在少数餐饮店可见的替代品——聚乳酸(PLA)吸管,接受度明显高于纸吸管。
“PLA吸管用起来跟以前的塑料吸管感受差别不大,如果不说几乎看不出有啥区别。”北京市民王女士说。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有的PLA吸管在热饮里泡久了也会变软。
“纯聚乳酸热变形温度在60摄氏度左右,用来喝冷的和温热的饮品没有问题,但是喝烫的饮品不行,还需要开发耐高温的聚乳酸复合材料提高吸管性能。”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姚日生说。
吸管生产企业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二桥说,可降解吸管产品在欧美国家得以推广,和国外喝冷饮较多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纸吸管目前性价比最高但并不一定是最环保的选择
受访餐饮经营户表示,纸吸管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虽然PLA吸管在使用体验上更接近塑料吸管,但价格更高。目前,1根纸吸管成本约0.03元,而1根PLA吸管的成本则要0.05元左右。
而且,据专家介绍,纸吸管的保质期约为两三年,但PLA吸管保存一年左右就会开始降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LA吸管的推广。
“可降解吸管产品目前占公司总销售额一半以上。”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坦言,“近期国内来咨询的客户多了,但除了奶茶店,其他餐饮企业还较少,可降解产品销量还没有出现预期的井喷。”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纸吸管也是可降解产品,用它来代替塑料吸管确实能减少塑料污染,但以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纸吸管并不是最环保的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纸吸管在使用过程中均沾染了饮料,也就失去了二次利用的价值,并不能和其他纸制品一样作为可回收垃圾来处理,一般是作为其他垃圾来处理。
目前,各城市对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为填埋或者焚烧,而这两种方式让纸吸管可降解的优势荡然无存。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纸吸管生产环节的环境成本也并不低——既消耗大量木材,同时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水污染。虽然最终可以被降解,但对资源还是有大量消耗。
多位专家表示,无论从生产环境成本还是回收处理成本看,纸吸管都不是塑料吸管的最佳替代品。
优化替代品的生产与回收迫在眉睫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禁令之下,替代产品的生产、回收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由于可降解塑料吸管的成本高、体验不佳等问题,“禁管令”的落地推进工作也部分地陷入瓶颈。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较大的餐饮企业严格遵循规定,替换掉了塑料吸管,但是更多量大面广的小餐饮店依旧“我行我塑”,尤其是部分主营外卖业务的小餐饮店。
“听说对塑料吸管管理更严格了,但具体什么规定不太清楚。”杭州天目山路一家快餐店负责人说,“也没有人通知,和其他店一样先用塑料的呗,等检查严格了再说。”
据记者了解,各地对餐饮店塑料吸管禁用的监管主要职能在市场监管部门,但一名市场监管部门受访者坦言,小餐饮店量大面广,有效监管存在不小难度。
“部分餐饮企业事实上仍处于观望状态。”李二桥说,“甚至还有客户从可降解产品订单又改回了塑料吸管订单。”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限塑令”“禁管令”的目的都是减少塑料污染,目前首先要让更多的餐饮企业切实落实禁用塑料吸管的规定。
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建议,在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纸吸管、PLA吸管的分类回收、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吸管行业从业二十多年的楼仲平表示,无论纸吸管还是PLA材质吸管,都不是绿色环保的“终极形态”。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舍弃了吸管。“在外买饮料我已经不要吸管了,都是用直饮杯盖或直接喝,为环保做了重大贡献。”北京的李女士笑言。
“禁塑限塑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政策宣传引导、执法监管等多个方面持续努力,从而逐步让全社会形成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绿色生活方式。”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说。
来源: 新华网
客风波后,雪乡怎么样了?钱报记者奔赴黑龙江实地暗访
赵家大院拆了招牌悄悄接客
最近两周,哈尔滨雪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去年12月29日,网友“一木行”发文称,元旦前和家人去雪乡旅游,入住一家名叫赵家大院的客栈时,遭遇宰客,被老板强行补差价,一言不合就不让住。
“一木行”的帖文刷爆微博和朋友圈,不少网友跟帖吐槽雪乡的黑历史。
事情发酵后,当地主管部门介入,涉事客栈被罚款、停业整顿、列入家庭旅馆“黑名单”,当地同时成立联合调查组,采取多项措施对市场进行整肃。
如今风波过去近两周,雪乡怎么样了?钱报记者赶赴雪乡。
赵家大院把门口的招牌给拆了
无论是在游客中间还是哈尔滨当地,雪乡宰客事件引发的震动,余威尚在。
在杭州飞往哈尔滨的飞机上,不少人在聊这个事。
到了哈尔滨,一位出租车司机听说钱报记者要去雪乡,就说,“你不跟团,自己去啊?那准备花上两三千吧。不过,它附近有个镇,住镇上会便宜很多。”
1月8日,记者一行从雪乡坐班车到赵家大院所在的永安林场,售票员问,永安林场有什么好玩的?司机迅速接话说,参观赵家大院呗。
雪乡距离哈尔滨市区300多公里,它的核心景区位于一个叫双峰林场的地方,事发的赵家大院则位于永安林场,两地相距10多公里,但同属大海林林业局。
从雪乡到永安林场每天有两三趟班车途径,车票5元,10多分钟即达。
永安林场所在的村落不大,因为紧邻雪乡,这里大部分农家也都开起了客栈,门口挂着住宿、餐饮的招牌。
赵家大院在所有客栈中算是比较醒目的,三排房屋都是青砖建造,门口一个高高的木制牌楼,最上面是崭新的三个字:“威虎寨”。看不到“赵家大院”的字样。牌楼一侧挂着“今日有房”的招牌。
牌楼旁边的一个土堆上,竖着一个木牌,写着“住宿请鸣笛往里走”,并有指示箭头,木牌上方是一行小字:赵家大院。再往前走,一扇侧门前面立着一块刻着“赵家大院”的石碑,门上挂着“赵府”的木牌。
客房内有人住,记者谈价300元一晚
进到院子里,一间写着“食堂”的房间内,摆着六七张桌子,每张餐桌上都放着两碟咸菜,里面有两个男子,一高一矮,高个男子在忙着摆早餐,矮个男子低头看手机。屋内墙上张贴着雪乡房价、游玩项目的价格公示单。
钱报记者询问,当天是否有房间。高个男子连声说有,并带我们去看房。
客房登记台前挂着“今日房价”的公示牌:豪华套房895元,标准房480元,最便宜的普通房258元。
其中一间客房里面住着四五位客人,刚刚起床,她们自称是前一天晚上入住的,说这里暖气、洗澡水都可以,就是洗漱用品要自备。
负责房间管理的是一个中年女子,她说这里刚开业不久,自己也是刚来的。记者咨询两人间的房价,她走到门口,低声说300元。
“如果住在这一晚,我们可以免费接送到雪乡一趟,两晚就两趟。”高个男子表示。
那位矮个男子被高个男子称为房东,对我们的搭话保持一脸警惕:“啥意思?你们干什么?”
仔细询问我们是怎么来的之后,他态度略有缓和,表示这里到雪乡只有下午3点左右有一趟班车,其他时间点如果要过去,需要包车,车费是100元。
对于赵家大院已经接客的事,附近开店的几家老板都表示不知情。一位村民说,赵家大院的房东不是村子里的人,“(宰客)这事儿出来后,我们生意都受影响了,反正不光彩。”
记者随后在村里转悠时,偶遇一位身穿警察制服的人,他打招呼说,你们不去雪乡玩,到这里干嘛?来看赵家大院吗?然后手指着周边划了一圈说,这片本来也是搞旅游的,刚有点起色,因为赵家大院的事儿受影响了。
听记者说,赵家大院已经开始接待客人,他很惊讶,“不可能,不会营业的。”随后,他走到赵家大院门口,瞄了一眼停在那里的车辆,说,“老板的车在,人应该在的。我进去看看。”过了一会儿,他从里面出来,但否认赵家大院重新营业。
景区内大屏幕播告诫书,家家挂价格公示牌
距离赵家大院10多公里之外的雪乡,此时正处在旅游旺季,景区内住宿一房难求。
出发前,钱报记者在携程上查询,多数客栈、酒店、家庭旅馆都已住满,还有余房的也就四五家。价格最高的一千五六百元。
从哈尔滨到雪乡,钱报记者选择了龙运客车,这是宣称官方唯一指定用车。早上6点半出发,中午11点30到达,中途只在三个站点短暂停靠。
根据之前的报道,宰客事件之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禁止涉事的龙运公司大巴配备随车“乘务员”,记者乘坐的这趟大巴车的确只有司机一人,40多座的大巴车坐了近20位乘客,全程没有人推销旅游产品。
中午进入景区后,雪韵大街上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关于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以及具体的菜价、住宿价格,包括平日最高限价和元旦周末的上浮限价。
按照这个公示,一个普通标准间,平时最高限价每天每间880元,上浮标准在15%到30%之间。这样的价格公示牌也张贴在每家经营户店内。
游客服务中心的屏幕上则在反复播报:由于近期内雪乡景区游客大幅增多,市场内存在一些超出限定价格的售房信息,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倒房、扣房等违法行为。
具体措施包括通过网络、自媒体以及实体门店订房、售房的经营户必须合理控制房价等。
游客服务中心内的自动售货机里,泡面10元一盒;附近小商店里,矿泉水3元到5元一瓶。至于吃饭,价格不算太离谱,记者在一家砂锅店,点了一份砂锅套餐38元;提供炒菜的地方,两个人一荤一素,两瓶果汁,两小碗米饭,130元,份量蛮足。
有经营户一天被退掉6间房
下午时分,雪乡里的游客并不算多,但也不冷清。景区里面一切如常,似乎风波已过。但和一些经营户细聊之后,就发现,宰客事件对雪乡的伤害并没那么快恢复。
周大姐是本地人,开店之前就在双峰林场的食堂里做事,她也是最早在雪乡做餐饮住宿生意的经营户之一。
“这事儿对我们的生意影响真挺大的,很明显。”“一木行”的帖子在网上发酵后的两天内,周大姐一直在做一件事:接电话、解释。
“都是已经订了我家房间的客人,打电话或者在微信上把那个帖子发给我看,问的都一样:我们过几天就要来了,你们会不会也这样?”
周大姐以做餐饮为主,住宿的房间有十五六间 ,“第一天,就退订了6间房。还有的是机票都订好了,没办法,硬着头皮来的。以前哪有过这种情况。”
“像我这样,本地人自己在做的不多,估计也就20%,其他都是承包出去的。”周大姐说主要是这里太偏僻,年轻人都搬出去了。雪乡每年开放的时间是每年11月中旬到春节之后,总共三四个月。周大姐一年也就忙这几个月,”对于那些租房经营的人来说,是挺有压力的。”
“大概2008年开始吧,因为电视剧《闯关东》在这里拍,旅游的人就多起来了。《爸爸去哪儿》播了之后,人就更多了。”
宰客风波让雪乡陷入舆论漩涡。周大姐说,“我们经营户这几天都在讨论这件事,所有人都很反感那家人。其实林业局管得可严了,这真的只是极个别的事情。”
1月5日,周大姐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不能说让来雪乡的每一位游客都百分百满意,只希望来雪乡的每一位客人都能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感受雪乡人的朴实厚道、热情,体验雪乡童话世界的美丽。(本报记者 吴朝香 詹丽华文/摄 发自牡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