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餐饮服务总让人一言难尽。冷淡、被动、喊半天没人应是常态。有些虽热情,但刻意、不走心。总之,服务员真正发自内心热情的饭店,凤毛麟角。
在大量服务不热情的同行衬托下,海底捞在中国火了十年,成为中国餐饮界的服务标杆。
为什么这样?
因为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待遇好、晋升顺畅,且给员工充分授权和信任,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人员流动性高、缺乏热情以及缺乏主动性的问题,从而让员工发自内心地愿意工作。
但海底捞的高人力成本——2019年高达79亿元,占总收入(256亿)比重接近30%——是多数老板根本无法承受的,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数字超过20%,就很危险了。
另外,很多老板也不相信对服务员好,生意就好。有的甚至为了利润,不惜“压榨”员工。
不过,现实中,依然有人走通了这条路。除了海底捞,还有一家——在河北有“炒菜界海底捞”之称的小放牛。
小放牛:服务不满意,免单
虽然被消费者誉为“炒菜界海底捞”,但小放牛在某些服务上,比海底捞更大胆。
比如,承诺——服务不满意,免单。小放牛规定:只要顾客明确说出服务不满意,甚至表露出不满意时,无论哪方面的不满意,员工无需请示,直接免单。在小放牛,就发生过以各种理由免单的案例。
2019年6月,小放牛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调推出这一政策时,不少顾客都以为这是搞噱头,因为在各行业中一言不合、老板就免单的宣传并不新鲜,但一旦到了落实的时候,苛刻的条件会让人顿时心生“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的想法。
不过,当顾客将信将疑地走进小放牛时,却发现这家餐厅居然“来真的”。
比如,有一回,小放牛某一个店里,服务员听到一位女顾客被蚊子咬了,上前一看对方脖子和脸上都有被叮咬的痕迹,于是马上拿了一瓶花露水给顾客喷了喷,并给予道歉。女顾客本人并没有说什么,但服务员看到了男顾客脸上的不悦之情。考虑到两人当时已用完餐,服务员便主动给顾客免了单。
还有一回,一位女顾客从餐厅里打着电话,一路走到了迎宾门口。在女顾客打完电话后,小放牛的服务员询问顾客有什么需要,得到的回复是,餐厅里的音乐声有点大,有些听不清楚电话里的声音。小放牛的服务员一方面马上将音乐声调低——其实这是给其他顾客过生日,人多,音乐声难免大了一点,另一方面通知吧台人员给女顾客免了单,并再次表达了歉意。看到小放牛真诚的服务后,女顾客也就释然了。
再有,一位顾客办白事,在小放牛宴会厅摆了十桌酒席。顾客订餐时曾要求将黄焖整鸡换成神仙鸡,但订餐人员忘记更换。给客人处理完毕后,主家在敬酒时,其他餐桌顾客又反映鲈鱼未蒸熟,结果主家顿感脸上没面子。得到消息后,小放牛服务员便直接将顾客全部十桌酒8000元全部免单。
总之,在小放牛,服务员可以以任何理由,不用请示就可以给顾客免单——在餐厅丢了水杯,免单;等位排队太久,免单;被服务员提醒先点菜,不高兴了,免单;隔壁桌子有人喝多了,吵到了这桌的孩子,免单;一道菜稍微咸了点儿,免单。
“让顾客满意、惊喜、感动”
如果说“服务不满意,免单”是一个很勇猛的举措的话,那么小放牛的服务绝非“有勇无谋”。恰恰相反,小放牛的服务又是无微不至。
比如,完全免费、不限量,也不计入账单的新鲜水果;为排队顾客设计的“航空式服务”等位区;服务员面带微笑,跑着迎接前来就餐的顾客;顾客离店时,服务员会送上打包好的免费水果、湿巾、牙签等,并向你深深地90度鞠躬;甚至,当女性顾客落座后,服务员判断她可能需要扎头发,就会给准备发卡。
< class="pgc-img">>
不过,这些外界看来已经很“走心”的服务,只处于小放牛“让顾客满意、惊喜、感动”服务理念的初级阶段——因为这些大多属于看得见,也容易满足,而要想让顾客惊喜,甚至感动,就必须满足顾客潜在的、看不见,甚至顾客自己都想不到的需求。
有一回,小放牛餐厅来了一群聋哑人,他们带着蛋糕,给其中一位过生日。看到这一幕后,小放牛员工立马从网上下载哑语《生日快乐歌》,并迅速在后台排练。没过多久,这群聋哑人顾客便看到了小放牛员工为他们表演的手语《生日快乐歌》,顿时既惊喜又感动。在小放牛餐厅,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真正被关注、被尊重。
还有一回,小放牛饭店门口沙发上坐着一个十来岁的小朋友,没有家长陪同。小放牛的服务员准备了员工餐、水果和饮料,主动上前询问是否吃过饭,沟通后才知道他因为没写完作业,怕父母打,才偷跑出来。听到这一消息,小放牛门店经理耐心与小朋友沟通,拿到妈妈电话后,通知她前来接孩子回家。孩子家人找了半天最后发现,是小放牛在看护孩子,激动地要服务员和经理转钱,以表达感谢。当然,最后被婉拒了。
在小放牛,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包括帮助员工宿舍隔壁的两位老人修理电灯,给大雨中被水淹了的车主排车内的积水等等。
“炒菜界”海底捞,如何炼成的
小放牛能做到这些,根本原因是他们做到了前文分析的三点,也就是,通过给予员工更高的回报、更多发展空间以及更多权力与尊重,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人员流动性高、缺乏热情以及缺乏主动性这三个问题。
餐饮是一门辛苦的生意,门店租金高企,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经营利润微薄。很多饭店出于维持利润考虑,并不愿意在服务上做投入、下功夫。即使是一些饭店,一开始强调服务,但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加,也逐渐降低了服务水准。
小放牛并非行业第一,同样要考虑利润率的问题。在推出很多服务时,小放牛都不被人理解,特别是决定“服务不满意,免单”前,公司里90%的人都反对。有人担心,如果顾客免单上瘾,刹不住车的话,总有一天把小放牛吃垮。
且不说免单带来的损失,小放牛每年光在免费水果这一项上的支出就达到了千万级别。如果小放牛稍微降低一下服务标准,利润率都能肉眼可见地提高,这对公司上下都是极好的事情。
但是小放牛不仅决定做好服务,而且一次次地提高服务标准。小放牛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打破餐饮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怪圈,勇敢为人先,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否则,任何品牌单靠压缩成本而无独特价值,都必然永无冒尖之日。
从这个角度看,小放牛能坚持这么多年不断提升服务水准,的确难能可贵,也理应受人尊敬。也正是这种对服务的极致追求,推动了中国餐饮行业服务标准的升级。
当然了,小放牛这么做,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通过真诚而热情的服务,小放牛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了极佳的口碑,沉淀了丰厚的品牌资产。
< class="pgc-img">>
很多餐饮门店,到了中午十二点都门可罗雀,但小放牛中午11点开始排队是常见现象,而且日均翻台率高达500%,不少顾客在用餐之后评价称“小放牛的服务堪比海底捞”“甚至比海底捞还要好”。
在2017年、2019年、2020年,小放牛入围石家庄大众点评必吃榜,成为河北唯一一家连续入围的餐饮品牌。根据大众点评2019中国餐饮报告,小放牛在口味、环境、服务摘得3冠。
2019年12月,钢琴家郎朗携夫人吉娜也专程前往小放牛“打卡”,并且称赞小放牛的暖心服务。
即使在挑剔的餐饮行业内,小放牛也获得了高评价。今年9月12日,小放牛新菜“烤鸭”上市时,前来现场体验的米其林三星大厨Chef Alberto进行了点赞;《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总顾问高炳义在亲自体验了堂食后,也对小放牛的口味和服务双双给予了肯定。
服务, 以及随之而来的品牌资产,将成为小放牛行走全国市场的压舱石。
特别策划
<>着轻奢风的兴起,不少主打轻奢定位的“网红餐饮”崛起。相信近期很多人都被“网红”餐厅在朋友圈刷屏了,其正以令业界惊叹的速度打入广州、深圳、上海市场。网红餐厅的走红,从侧面反映出“网红餐饮”所具备的市场爆发力。但同时,网红餐饮店正陷入开业时火到排长队等翻牌,最终却撑不过两三年的“短命”怪圈。
< class="pgc-img">>“一年红火,两年稳中有降,三年就撑不下去,这说的就是网红餐饮遇到的困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部分“网红餐饮”疲于追逐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而疏于构建产品品牌战略,由于商业模式的简单复制、包装的雷同和缺乏品牌管理能力,如无源之水,网红餐饮店一旦开始开拓市场就很容易“见光死”。
“为什么一夜爆红的品牌很难持久?”
“因为他们把偶然当成了必然,只盯着各种爆红的机会,而不愿去慢慢做事,甚至瞧不起慢慢做事的人,结果把自己当成了赌徒,最后关店、欠薪、跑路!”
这是一个卤煮龙虾品类开创者——豪虾传蒋毅在朋友圈分享的,他曾爆红2次,为了不让品牌昙花一现,他曾花了几年时间调整,才有了现在生意依然火爆的10年品牌豪虾传。
而近两年,随着微信抖音等的流行,一夜爆红几乎成了所有餐饮老板的梦想,甚至很多人会因此荒废经营,整个餐饮行业的风气好像越来越浮躁了!
< class="pgc-img">>1
爆红又快速死掉?“赌徒心理”是根源
豪虾传曾在微博时代爆红,创始人蒋毅还上过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现在,在成都开了3家店,人气很旺,没到吃虾季就开始排队了。
即便这样,创始人蒋毅还坦白说,那2次爆红后,他分别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去调整心态,才能做到现在不管任何情况,都波澜不惊!现在对爆红不感兴趣,只愿意追求长久!
有人会说,我比较贪心,红和长久,我都要!
但事实却是,餐饮店一夜爆红,然后就离死不远了,90%的爆红餐企都是这个结果!
为什么餐饮店红了?反而还开不长了呢?这貌似是个悖论!
抛开技术原因,锦峰品牌策划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真正让这些餐饮老板“真正栽跟头”其实是,赌徒心理。
如果餐企的运气好,1个好点子就能被捧得大红大紫。
但很多餐企,会被这种“暂时的虚幻”所迷惑!他们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产生路径依赖,天天盯着爆红的机会,而不去踏踏实实做事,甚至瞧不起认真做事的人。
有些餐饮企业甚至会“趁热打铁”,他们想,开一家店就火了,那店开得越多,岂不是越火,赚的钱越多?于是,甚至不惜去贷款来疯狂开店!最后一旦崩盘,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就像那些通过买彩票一夜暴富的人一样,心态会因此严重失衡,这些人会投入更多的钱买彩票,稍微控制不住,就返贫了,人一旦享受到赚轻松钱的乐趣后,就不愿意再赚辛苦钱,成天想着怎么更轻松地赚钱,把偶然当成了必然,其结果就是把自己当成了赌徒,创始人心态失衡,品牌一夜爆红又一下就死!”
正是这种赌徒心理,把很多餐饮老板从“餐饮经营者”,变成了“餐饮赌徒”!
以至于越来越多餐饮店,轰轰烈烈诞生,又在短时间内衰败!
2
如何摧毁一个餐饮创业者?
给他爆发的名、利就够了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一夜暴富接下来往往是一贫如洗,餐企爆红后很容易迅速衰败,因为在巅峰的状态,人的心很容易飘,部分餐饮创始人是很难承受着突如其来的名和利的。
< class="pgc-img">>名
某茶饮品牌,刚进入餐饮业半年,因为擅长营销,门店很快就排起了长队,成为了“现象级爆红”的餐企!
1.媒体追捧,“现象级餐企”诞生
品牌红了,消费者会扎堆排队,同行天天蹲点“取经”。
很快,便引起了互联网媒体的追捧,央视等媒体甚至都来了。
经过一大波媒体的人物专访、企业报道,新一轮的火爆又开始了。“XX第一人”、“XX鼻祖”的头衔,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好奇,某茶饮品牌的热度蹭蹭蹭地往上升。
2.论坛频频亮相,创始人成“明星”
当某茶饮品牌势能起来后,其创始人就成了“人人追捧的红人”:
于是,创始人开始在各大餐饮论坛频频亮相,在聚光灯照着的舞台上,面对着成千上万人,接受无数的崇拜、羡慕,一下台,就会被疯狂的粉丝们围堵拍照要签名、甚至是求加盟,创始人很享受这种万众瞩目、受人追捧的生活。
3.成餐饮大佬的“座上宾”
某茶饮品牌火了以后,轻而易举就见到了以前膜拜的餐饮大佬,轻轻松松就进入餐饮大佬的圈子,成为了座上宾,倘若大佬再夸上2句,某茶饮就有了品牌背书,它身上的光环更强了。
利
再来看“利”,品牌火了以后,会有一批资金从天而降,有很多人会上赶着给钱!
1.资本争相竞投,多则投资上亿
餐饮品牌火了以后,短期内的营收肯定不错,现金流也很好,这势必会吸引各大资本的争相竞投,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上亿元,“完全不差钱”。
2.加盟费收到手软,一夜成千万富翁
品牌一火,就会有很多加盟商主动找上门来,特别是国内的很多餐饮创业者,都是抱着一本万利的心进入餐饮业的。所以,一旦嗅到哪个品牌特别火,就抱着同样的赌徒心理,火速加盟。
这些爆红的餐饮品牌会在短期内,少则收几十万加盟费,多则收上千万的加盟费,短期内一跃成为“千万富翁”。
餐饮创业者们暴富与否不清楚,但这些爆红的餐饮品牌确实是暴富了!
3.优质资源主动靠拢,诱惑难挡
一个品牌火了,房产商、shopping mall,为了吸引客流,会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比如,给好位置、好商铺,租金有很大优惠,甚至给免租。
这么大的诱惑,你开还是不开?
不开好像有些傻,有便宜还不占;但,一旦开了,就掉入陷阱了,因为这时,你的团队、管理半径、供应链体系可能都还没成熟,疯狂开店会有无尽的坑等着你跳!
< class="pgc-img">>3
爆红之后不“裸奔”,沉下心来补短板
这种爆红的餐企,以及那些生意非常好的餐厅,月赚十几万、几百万,很容易让部分创始人自信心爆棚。
就像一个普通人中了彩票,又成了明星,从物质匮乏到极度充沛,从默默无名到光环加身,几个人能经受得住?
而心一旦膨胀,就很难收住了!无法收心,又面对巨大的资金、资源,会发生什么呢?
这些得天独厚的创业资源,可能会被挥霍掉!
因为90%的爆红餐企,都会干一件事——快速扩张,快速圈钱。
但这个时候的它们还很“弱小”,还没学会走路,就想飞了。
再加上内心浮躁,根本不会沉下心来做经营,这个时候扩张就相当于“裸奔”,因为基础不牢,没有成熟团队、没有成熟产品、更不会精细化运营,最后结果是红上半年1年,最多3年,就轰然倒塌了!
所以,红的时候、生意特别好的时候,也要谨慎。
第一步,红的时候,要收心,只做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事情,快速补齐最核心的短板,特别是食品安全,还要打磨产品。
第二步,要想想不红的时候,该咋办?自己到底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能让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活下去!
其实,任何一个优秀餐饮品牌都经历过“爆红”的时代,但他们”相对冷静“,会在爆红后去优化经营。
比如,小杨生煎作为夫妻店火了以后,想做连锁企业,就花了600万请来有品牌策划经验的机构,重新搭建团队、体系,现在年营收几个亿,品牌也走过了25个的春夏秋冬!
再比如,上海一家港式品牌桂源铺,在微博时代火了之后,也是花了2年时间做连锁体系,才在上海奶茶界站稳了脚跟。
同样地,成都的卤煮龙虾品牌豪虾传,在爆红之前先是经历了3年的艰难期,最惨时一天营业额为0,所以红了以后,就相对谨慎和冷静,踏实经营,才持续火到现在。
10年才是行业的起点,现在餐饮行业整体太浮躁、太飘,做1年就放加盟,才做了2-3年就开始对外兜售成功经验,这样的餐企太多太多。
任何一家做了百年、几十年的品牌,都是经历了大风大浪过来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关键是基础得牢固,一夜爆红就飘起来,最终就会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一丁点儿风吹雨打,迅速衰败!
< class="pgc-img">>就如蒋毅所说,“没有负重的人,飘过以后,没有痕迹;负重越大的人,在地上留下的印迹也越深!”
爆红100%是好事,问题是,爆红后以后该怎么办?是否能沉下心来品牌,塑造品牌核心,积累长久生存的能力,否则就是一阵风,很容易一夜回到解放前!
说到这里了,在告诉大家一个目前比较好的餐饮门店获客渠道,如果你们门店现在经营很不错,生意好的话就不用考虑了,如果你的店现在生意一般,急需客流量的得话一定要重视抖音,快手短视频这一块,特别是抖音,今年带火了好多门店,像我们交流群里很多老板脑子一热加盟了餐饮,结果客流量一直起不来,用抖音拍拍视频,做做运营,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客流量,平台的用户量太大了,特别是有同城推荐的功能,可以将视频推给附近的人,简直太好用了,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去做好餐饮这一块,如果你感兴趣想跟我一起学习的话可以关注我,或者私信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拉你进群一起学习交流哦!
>要靠手艺和味道取胜的饭店都倒闭了,现在的餐饮怪圈是“会炒不如会买,会买不如会卖。”
饭店已经成了一门纯粹的生意了,厨师开饭店,基本上都赔的一塌糊涂。 昨天接到了朋友的电话,哽咽的告诉我他把店关了,说心伤透了,以后再也不开饭店了,也再不上灶炒菜了。
朋友手艺很好,年纪轻轻的当上了一家连锁餐饮的分店总厨。热爱烹饪,细心钻研,他研发的好几道菜被总公司表扬奖励并且推发到其他的分店。
年纪大一点以后,攒了钱准备自己创业,投了大几十万开了一家店,准备大干一场,却被市场泼了一瓢冷水。厨师出身的他,在菜品烹饪和创新上没有一点问题,问题出在了经营上。怪也怪他手艺好,菜品质量没得说,但是成本居高不下,有几个菜点菜率一般而且利润也不高,他却因为自己喜欢坚决不下架。
有人安慰他生意不好是因为遇上了疫情,我想说没说出口,疫情只是加速了他闭店的进程而已,真正的原因不是疫情。老实说,我身边还有几个朋友也有同样的遭遇,包括我自己。一个两个的话可以把责任推给运气或者地段,但是人人这样,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仔细琢磨了很久,终于发现,导致这些事情的原因只是一个简单的处事哲学。前几天回公司开年会,在一家大型连锁餐饮店吃饭,一份大拌菜30多块钱,上菜后尝了几口,发现沙拉酱调的还是挺不错的。
只不过我中途出包厢接电话,看见了服务员给隔壁包厢上菜的过程,一份大拌菜,服务员端到门口以后,拿起门口桌上的瓶子把沙拉倒在上面,然后进屋上菜,我走进一看是成品沙拉酱,,并不是饭店自己调制的。疫情期间,西贝莜面村天天喊穷,眉州东坡闭店无数,连锁餐饮遭到重创,为什么这家店还能坚挺,我又印证了自己的观点。饭店是一个生意场,厨师只是这门生意里的一个环节,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饭店终究是开不下去的。
厨师开店,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就是把饭店的重心放在经营菜品上,如果菜品脱离了市场,闭店就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很多店,尤其是连锁餐饮在资本注入以后,有了更专业的经营之道,从菜单上就能看出一二。
菜单越来越短,这是在去库存,降成本。
菜单上留几样利润低的主打菜品,用来吸引顾客,做店内引流。
剩下的菜品会随时更换,更换的标准都是数据说了算,经营一段时间后,把点击率高,利润高的菜品留下。点击率低利润低的菜品下架,上新菜后积累数据,等到菜单上的大部分菜品点击率和利润不分伯仲的时候,一本成熟且盈利的菜单就成型了。连锁餐饮还会设置外卖菜单,与堂食菜单不同,篇幅有限,不做赘述了。把饭店做成买卖的最典型的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原材料都是买的,制作简单的熟化过程,而且基本实现半自动化程度,一买一卖赚差价。说了这么多,到底是哪个处事哲学?与人交际,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一想。人是群居动物,所有一切事务最终就会是与人打交道,包括赚钱。反应在饭店上就是以顾客口味为主,还是以厨师喜好为主。厨师做出一道好菜,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成本低利润高,制作简单,有再多的优点,顾客不爱吃也没用。
看着身边一个个餐饮创业的朋友铩羽而归,属实有些不舒服,写点感悟,希望要入行餐饮能多一些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