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6日,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北京市大部分餐饮门店重新开放堂食服务。记者走访部分餐饮单位发现,各门店采取多项措施减少人员密度,要求隔位落座,增加消杀频次,要求无接触点餐、付款。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出动多路执法人员开展餐饮堂食现场检查,重点检查餐饮单位的备货情况,第一天堂食要求先清“陈货”。
餐厅座位隔开,8人间建议4人落座
早上7点半,眉州东坡国奥村店就开门了。今天该店全员上岗,包括后厨在内的员工精神抖擞,等待迎接顾客。店铺门口有专人负责,严格落实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门手消等各项防疫措施。记者注意到,店内堂食摆桌间隔两米,所有餐具都收纳在消毒柜内,有顾客落座后再摆盘。
上午10点半,同春园餐厅迎来了正餐的第一拨顾客。工作人员引导顾客依次完成健康宝、核酸检测证明、行程卡的查验后,提醒顾客“请隔位落座”。
餐厅里的座位用红色绸带进行区隔,8人包间建议4人落座。每桌还配备了消毒凝胶,擦手湿巾、消毒喷雾。有不少顾客是昨天预约的,前来用餐的张女士说,“我是坐公交车过来的,昨天与朋友就约好了今天来吃饭。”
同春园餐厅内隔位就餐。受访者供图
在同和居月坛店,一楼工作人员提醒每一位进店顾客依照顺序进行扫码、查验72小时核酸检测证明、验行程码、测体温。扫码后要亮屏,得到确认后才能上楼,二楼就餐区、等餐区的顾客均隔桌就座。
西部马华餐厅多在写字楼附近经营,据西部马华中关村1号店负责人祁钊介绍,今天堂食首日,客流就恢复到本轮疫情之前的状态。店里也设了专人在门口负责扫码测温、查验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店里要求隔桌就座,间隔的桌子撤去了椅子。
加大消杀频次,提倡无接触点餐、付款
同和居月坛店餐饮部副经理郭素红介绍,店里的窗帘、台布、椅套、餐具都是新换的。“昨天下午,我们全员从墙面到地面,从窗帘、边柜、菜单到绿植,彻底进行了一场大扫除。”同时在堂食服务过程中,门店坚持一客一消毒。
在位于西四的曲园酒楼,餐位间距也明显加大,服务人员规范着装,佩戴N95口罩、手套、发帽等。酒楼经理马东梅介绍,今天就餐密度大概是以往的三四成,工作人员对环境和菜谱的消杀已经是常态化工作,这两天还增加了频次。
北京华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扫码点餐、移动支付、公筷公勺,这些无接触方式与文明服务的内容,员工们在反复强化培训后能逐一落实到每一项服务中。各餐厅每桌都有点餐码,年轻顾客用手机即能完成点餐、付款等操作。对于习惯看菜谱的老年顾客,员工将在顾客使用后进行消毒。
在就餐区,防疫员来回走动,并提醒离座客人戴好口罩;卫生员擦拭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公共区域的通风与消杀频次,门店双倍执行。顾客们也理解并支持,就餐拉开间距。”从前堂到后厨加工及冷库冷链工作人员,目前均严格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和检测时限要求。
此外,部分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仍然提倡顾客打包、点外卖。
“我们公司是疫情保供单位,一直在经营较大规模的团餐,所以暂停堂食期间我们的线上外卖供应量都挺大的。”祁钊说,虽然开放了堂食,现阶段仍然保留了暂停堂食期间线上的惠民政策,包括免配送费、专门推出套餐等,吸引顾客以线上外卖的形式点餐。
眉州东坡国奥村店门店经理刘欢介绍,堂食开放,店外摆摊和社区团购仍将继续,为顾客全方位提供服务。
眉州东坡店外摆摊。受访者供图
餐饮企业设专人对食材把关
低密度就餐的同时,各餐饮门店也严格把控食材关。华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外卖和堂食,各门店一直坚持现做现售,食材的鲜度尤为重要,“不少门店昨天下午和晚上现增调了一些外卖期间不能上线的食材。”一些门店对冷库冷链环境以及果蔬食材等原材料进行核酸检测,并在店内公示结果。
西部马华有专门的团队,对各门店的食材进行检查、监督。海底捞门店中,已经有50多家在今天正式恢复堂食。这些开业门店在满足门店所在辖区复工复产的政策要求下,须取得集团质量安全部的复工许可验收认证,验收项目包括:门店食品安全员到岗工作,门店管理层完成复工前的培训,完成员工防护准备和全面环境消杀防控;产品供应链配送、仓储管理以及废弃物处理流程的确认,并对门店的食品工器具、餐用具、设备、环境做一次“搬家式,搓澡式”的清洗消毒。
呷哺集团旗下240余家呷哺呷哺和湊湊门店正式开始堂食,除丰台区和昌平区部分门店暂未恢复,目前开放堂食的门店占比达80%以上。
自6月5日开始,呷哺紧急加大备货,调料、锅底、牛羊肉及从基地直采的蔬菜等,连夜通宵送至各门店,确保堂食有序营业。据了解,为了今天的堂食开放,6月5日下午,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呷哺中央厨房在2小时内,紧急生产出近5吨的秘制调料,并在当天晚上送达今天开业的240余家餐厅。
市场监管执法重点去“存货”
今天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也出动了多路执法人员,检查餐饮企业开放堂食服务。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辖区餐馆后厨,检查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在位于车站路的金掌勺东北菜馆,执法人员进入存放食品原料的库房,向餐馆负责人索要了进货台账,对照现有库存逐一排查食品原料使用、存放和剩余情况以及近期食品原料采购情况。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检查餐饮企业进货台账和储存条件。受访者供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停堂食,有的食材和调料可能会出现变质过期等情况,此次检查我们将食品原料库存列为检查重点,就是为了防止个别餐馆因人员调动出现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安全监管科执法人员彭琼婧说。
随后执法人员还仔细检查存储在冷冻冷藏柜里货品的保质日期及存储条件,要求餐馆严格按照规定温度进行存储,单次化冻单次取用,避免交叉污染。
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辖区恢复堂食的餐饮服务企业,现场查看了餐饮单位准备使用的食材和调味品的性状和保质期,查阅了其进货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记录情况,检查了餐厅和后厨环境卫生、餐用具清洗消毒情况和加工制作过程,对从业人员持有效期内的健康证明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情况进行了抽查。
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餐饮企业进行检查。受访者供图
执法人员要求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5月份以来暂停营业的餐饮单位,对储存的食品原材料进行全面系统整理和自查,及时废弃、销毁过期和腐败变质食品食材,严禁使用过期和腐败变质食品进行餐食制作。
恢复堂食营业前,餐饮服务单位应对经营场所开展一次搬家式扫除,对经营场所内的餐饮用具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餐饮具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配备公筷公勺。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楠
“原价:208元,现价158元”,北京西部马华餐饮有限公司一门店声称啤酒优惠促销,但实际上,却从未以208元的价格销售过该款啤酒。因价格欺诈,西部马华门店被罚款6000元。9月20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部分旅游市场价格专项执法典型违法案例。
自2023年4月起,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为期半年的旅游市场价格专项执法行动,聚焦特色旅游街区、宾馆酒店、露营场所、周边餐饮等重点领域,集中打击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检查旅游相关经营者6400余户次,提醒告诫1300余户次,处罚59件。
部分典型案例:
一、北京西部马华餐饮有限公司云岗店价格欺诈案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北京西部马华餐饮有限公司云岗店销售某品牌啤酒,价格标示为“原价:208元,现价158元”。经调查,该款啤酒自开始上架销售就采取了上述价格比较的标价方式,并未标明被比较价格信息,且价格比较前从未以208元的价格销售过该款啤酒,即通过虚假价格比较方式销售商品。2023年8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罚款6000元的行政处罚。
二、北京三瑟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价格欺诈案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三瑟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其通过线上平台对多款产品采取价格比较的方式开展促销,标明了被比较价格为门市价,但上述产品在经营场所无门市价,也并未以线上所标示的门市价成交过。2023年8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罚款6000元的行政处罚。
三、北京帐篷家旅游管理有限公司价格欺诈案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帐篷家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当事人在某平台上销售“周末露营套餐体验(家庭餐+帐篷四小时)套餐时,线上标示划线价(门市价)与实际门市价不一致;在销售轰趴套餐(8人套餐+超大帐篷4小时)”时,标明了被比较价格为门市价,但在其经营场所无该套餐及套餐中部分商品的门市价,也并未以线上所标示的门市价成交过。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
四、北京烨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案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烨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当事人现场销售新鲜椰子、汽水、酸奶、杯装饮料、甜筒冰淇淋等商品未标明价格。2023年7月3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
五、北京大地好客宾馆有限公司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案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大地好客宾馆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当事人在提供住宿服务时未在酒店大堂明码标价。2023年8月29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
京报讯(记者王萍)12月13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烹饪协会获悉,“2023首届一带一路·丝路美食文化节”在北京哈马尔罕餐厅开幕。西部马华集团旗下哈马尔罕这一以经营丝路美食为特色的文化体验餐厅被确定为“国际丝路美食文化交流中心”的固定交流平台,“丝路菜”的概念也由西部马华集团提出。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北京烹饪协会或将以团标的形式正式发布“丝路菜”。
在美食文化节开幕式上,来自古巴、莱索托、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美国、新西兰等28个国家驻华大使和外交使节及行业代表、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带一路”文化互动中心、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共同成立“国际丝路美食文化交流中心”,并确立将哈马尔罕品牌作为该中心固定交流平台。同时,北京烹饪协会支持,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作为教科文官方合作伙伴,发展国际公益支持,西部马华集团作为丝路美食文化践行者代表,共同签署“一带一路国际美食长廊专项基金项目意向书”。未来,三方将以不同形式,不定期举行与丝路美食相关的各种活动,向国内外推广丝路美食文化。
西部马华餐饮集团董事长,哈马尔罕丝路美食国际会客厅创始人马华首次提出了“丝路菜”的概念。她介绍,西部马华发展一直围绕着丝路美食概念进行,如今已经有35年,“丝路美食的主要特点包括具有鲜明的丝路地域特色;体现丝路活动的交流、融合属性;展示交流、包容、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被丝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
北京烹饪协会会长云程表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举办“2023首届一带一路·丝路美食文化节”活动,就是为了务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面对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文化,我们选择将最惠及各国人民大众的烹饪美食作为首发内容,在国际美食文化长廊的大项目下,精心推出丝路美食——丝路菜的汇集与交流,弘扬与传播宝贵的非遗文化和民族瑰宝,通过丝路美食文化促进餐饮消费力提升,诠释北京餐饮多元文化风貌,绽放荟萃全球风味美食之都风采。”
编辑 王琳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