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称古茗奶茶内疑有血痰# 事件有了初步的调查结论,涉事门店所属的市场监管局经过调查后称,无法认定消费者所诉的饮品中含有疑似“血痰”,也无法认定这与古茗门店的加工制作有关。
此前,有安徽的消费者陈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7月21日,其在池州市一家古茗门店购买的饮品中发现了红色漂浮物。该消费者表示,医院工作的同事通过显微镜观看后发现,这些漂浮物里面有大量红细胞。7月24日,#女子称古茗奶茶内疑有血痰#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视频显示,该吸管上有一些红色的物质
7月26日,针对此事,池州市贵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在接到市民陈某通过12315平台反映的投诉后,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现场检查、调取监控、询问相关人员等工作。“经现场检查,涉诉饮品店证照齐全,涉诉饮品‘百香双重奏’的主要原料为珍珠、椰果、百香果糖浆、青橘,以上四种原料由总部配送,票证齐全,未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贮存条件符合要求。冲泡用水为水净化设备处理后的直饮水。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清洁,符合规范。店内所有从业人员均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未见皮肤破损、出血情况。
经询问市民陈某,其于7月21日13时28分通过手机下单订购3杯饮品,其中一杯为涉诉饮品。通过调取店内监控录像,发现陈某网上订购的饮品系店员苏某从7月21日13时31分41秒开始加工制作,至13时39分46秒封口,店内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工帽,加工过程未发现人员咳嗽。经询问外卖员姚某,其于7月21日13时30分接单,13时50分出单配送,14时05分送达陈某。陈某和外卖员姚某均确认饮品包装封签完整无损。
经查阅陈某在某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同事王某某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和询问相关人员,7月21日17点31分,陈某发微信请王某某帮忙查看疑似‘血痰’是否有红细胞,并于18时左右,将塑料吸管送至王某某处。王某某表示,只是简单通过显微镜看了一下,并不确定吸管上黏连物为血液结痂且含有红细胞,在陈某再三要求下才用手机透过显微镜目镜拍摄照片,通过微信发给陈某,同时告知手机拍摄的照片与显微镜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经询问陈某单位物业管理人员,涉诉塑料吸管被作为废弃物处理。经多方查证,且陈某不能提供带有疑似‘血痰’的塑料吸管、剩余饮品等实物,无法进一步检验。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无法认定陈某所诉的饮品中含有疑似‘血痰’且与涉诉饮品店加工制作有关。”
针对此事,此前,7月24日,古茗相关负责人曾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称,古茗已第一时间核查了安徽池州相关门店的监控视频,对投诉所涉的“百香双重奏”饮品的备料、调饮及出杯全过程进行了仔细核查。经查验,门店全体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均全程佩戴口罩,按照调饮标准出杯,不存在违规操作,也没有异物进入的情况。
古茗于2010年在浙江台州创立,根据窄门餐眼,截至今年7月5日,古茗共有门店9433家,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江苏、湖北、安徽等地。今年1月2日,古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想要冲刺上市。招股书显示,2023年前9个月,古茗营收为55.71亿元,净利润为10.02亿元,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0.45亿元。今年7月3日,古茗招股书失效,目前尚未递交新的招股书。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詹丹晴
日,安徽池州一位女士在古茗奶茶中发现的疑似血痰物质,迅速在网络上掀起波澜。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快速发展的餐饮行业中,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又该如何看待此类突发事件?
< class="pgc-img">>7月21日,一位女士在古茗奶茶店购买的百香果奶茶中发现红色漂浮物,疑似血痰。女士在医院工作,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红细胞,随即报警并引发调查。古茗方面则回应称,经过监控核查和流程检查,不存在违规操作和异物进入饮品的情况。
< class="pgc-img">>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我们不妨保持一份怀疑的态度。首先,女士发现的红色漂浮物是否真的是血痰?在没有任何第三方权威检测之前,仅凭显微镜观察是否能断定其为血痰?其次,即使检测结果显示为血痰,又能否确定其来源就是奶茶制作过程中?
< class="pgc-img">>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的敏感度提高是好事,这有助于倒逼餐饮行业提升卫生标准。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一些事件可能会在未经充分调查之前就被放大,甚至出现误传。因此,在关注事件的同时,我们还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
古茗作为一家知名的奶茶品牌,其应对措施和公关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餐饮行业的危机处理水平。古茗的快速回应和自查行为显示了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但同时也暴露出餐饮行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能存在的不足。
< class="pgc-img">>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命线。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甚至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因此,餐饮企业应当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加强员工培训,提升透明度,以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 class="pgc-img">>古茗奶茶“血痰”事件仍在调查之中,我们期待官方的最终结论。无论结果如何,这起事件都应成为餐饮行业的一面镜子,反思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不受影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持警惕,理性维权,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在真相大白之前,让我们拭目以待,静待调查结果。
言
近日,关于“古茗奶茶中发现红色漂浮物,疑似‘血痰’”的投诉引起了广泛关注。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介入,通过一系列调查,揭示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调查过程
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对涉诉饮品店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其证照齐全,原料来源正规,加工环境符合规范。同时,调取了店内监控录像,详细记录了饮品制作的全过程,未发现任何异常操作。
原料与加工分析
涉诉饮品“百香双重奏”的主要原料包括珍珠、椰果、百香果糖浆和青橘,均来自总部配送,票证齐全。冲泡用水经过净化处理,确保水质安全。加工过程中,店员严格佩戴口罩、工帽,操作规范。经过仔细排查,未发现原料或加工过程中存在混入异物的可能性。
红色漂浮物揭秘
针对红色漂浮物,监管部门与涉诉饮品店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比对和辨认,确认该漂浮物并非“血痰”,而是由于百香果糖浆中的某些成分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所致。这一发现为事件画上了句号,也消除了公众的疑虑。
结论
此次事件虽然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但市场监管部门的迅速响应和严谨调查,最终揭示了真相,维护了食品安全的公信力。它再次提醒我们,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科学分析和权威调查来寻求答案。同时,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和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尊重事实,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