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2月8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救治特点,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研究提出营养膳食指导,供公众和医疗机构参考。
资料图:2月5日,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名送货的配送员正在忙碌工作。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营养膳食指导
(一)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的营养膳食。
1.能量要充足,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酸奶能提供肠道益生菌,可多选);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5-30%。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选深色蔬果。
3.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选择。
4.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
6.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适当增加日照时间。
(二)重症型患者的营养治疗。
重症型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进食不足,使原本较弱的抵抗力更加“雪上加霜”,要重视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为此提出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原则:
1.少量多餐,每日6-7次利于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食物,以蛋、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为主,注意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病情逐渐缓解的过程中,可摄入半流质状态、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随病情好转逐步向普通膳食过渡。
2.如食物未能达到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于危重症型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可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应用重力滴注或肠内营养输注泵泵入营养液。
3.在食物和肠内营养不足或者不能的情况下,对于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采用肠外营养以保持基本营养需求。在早期阶段可以达到营养摄入量的60%-80%,病情减轻后再逐步补充能量及营养素达到全量。
4. 患者营养方案应该根据机体总体情况、出入量、肝肾功能以及糖脂代谢情况而制定。
二、一线工作者营养膳食指导
根据平衡膳食原则,一线工作者的营养膳食要做到。
(一)保证每天足够的能量摄入。建议男性能量摄入2400-2700千卡/天、女性2100-2300千卡/天。
(二)保证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蛋类、奶类、畜禽肉类、鱼虾类、大豆类等。
(三)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可用天然香料等进行调味以增加医护人员的食欲。
(四)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的食物,合理搭配米面、蔬菜、水果等,多选择油菜、菠菜、芹菜、紫甘蓝、胡萝卜、西红柿及橙橘类、苹果、猕猴桃等深色蔬果,菇类、木耳、海带等菌藻类食物。
(五)尽可能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
(六)工作忙碌、普通膳食摄入不足时,可补充性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奶粉、营养素补充剂,每日额外口服营养补充能量400-600千卡,保证营养需求。
(七)采用分餐制就餐,同时避免相互混合用餐,降低就餐过程的感染风险。
(八)医院分管领导、营养科、膳食管理科等,应因地制宜、及时根据一线工作人员身体状况,合理设计膳食,做好营养保障。
三、一般人群防控用营养膳食指导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二)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四)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五)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也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源:【中国食品报】
编者按: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感染新冠病毒这件事,有了深刻的体验,出现发烧、咳嗽、乏力、嗓子疼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那么,人们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怎么吃?如何安排饮食,帮助减轻症状,利于更快恢复?业内专家以药食同源理论为依据,根据食物属性和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常见症状,针对性给出食养建议。
恢复期,食疗有方法
中食智库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兼南岗院区急症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贾维刚教授从新冠临床表现、中医症候和辨证、防治策略、茶饮、食疗等角度提出了饮食调理攻略。
贾维刚介绍,感染新冠病毒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总体评估,类似得了一场“重感冒”。症状偏重、病程偏长的原因,与早期过多服用寒凉中药、而没有使用散寒解表、化浊开窍的中药有关。
从中医症候看,新冠患者舌体胖大、淡白舌为最多,其次为淡紫舌,舌红者少;苔白者多、苔黄者少;厚腻苔、薄腻苔、苔薄的比例基本相同;燥干舌多,舌润者少。
根据临床经验,贾维刚将新冠患者的体质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体虚类(肺气虚),平素易感冒、久病缠绵、体弱乏力;二是热毒类(浊毒),平素怕热、易上火、苔黄,发病时热重寒轻;三是寒湿类,平素怕凉、手足凉冷、胃寒、不能凉食,发病时热轻寒重、头身冷痛。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即分类(体质)、分层(程度)、分症(临床表现),辨证施治,灵活用药。
基于以上策略,贾维刚将可用于防治感染的药食同源物质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分类。
咽痛者可用薄荷、紫苏叶、白芷、藿香、桔梗、蒲公英、沙棘、胖大海。
咳嗽者可用罗汉果、杏仁、橘红、紫苏叶、白果。
体虚体质者 可用黄芪、党参、西洋参、山茱萸、麦芽、粉葛。
热毒体质者(包括儿童)可用蒲公英、菊苣、马齿苋、沙棘、金银花、鱼腥草、鲜芦根。
寒湿体质者 可用薤白、紫苏叶、白芷、藿香、桔梗、桑叶、八角、草果。
周身冷痛者 可用葛根、白芷、高良姜、八角、丁香。
恢复期仍怕冷者可用丁香、花椒、高良姜、小茴香、荜拨。
贾维刚建议,对于现阶段感染的防治,都可以采用的食疗方法——生姜白糖水,有助于改善症状。
食材:生姜5克、白糖适量、清水1500毫升。
做法:煎煮5分钟,每日2次,或于出门前临时加服1次。发病期间则可频服。
此法既能够激活人体免疫机能、防止病毒侵入,又可以升散被阻遏的阳气,帮助患者改善怕冷、头身疼痛、咽干咽紧、头晕等症状;久服或病后出现气虚、虚汗表现者,可酌加黄芪15克、黄精5克。
对于饮茶者,则可以在熬煮普洱茶的时候,添加生姜5克,呷服,可起到升散阳气、解毒化湿进而临时性强化免疫机能的作用,口感较好。
对于咽痛明显,尤其是刀割样疼痛者,贾维刚认为,这是由于燥寒侵袭、清道失于温煦所致,需采用散寒开窍利咽的治法方能见效。他推荐的食疗方法为:小金橘2枚、薄荷3克、冰糖少量,清水1000毫升,水开后煮3—5分钟。一天2次或频服。此次感染的3—4天后出现明显的剧烈咳嗽,并多持续7—10天。贾维刚提示,在疏风清肺止咳化痰的同时,一定要顾护好肺阴,尽早恢复正常的宣发肃降功能,方能促进恢复、缩短病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此,他推荐了2个治疗咳嗽的食疗方。
一、1个雪梨内纳入川贝粉2克、冰糖适量,蒸煮15—20分钟,一天2次口服或频服。
二、罗汉果10克、杏仁10克、生姜5克、清水1000毫升,煎煮10—15分钟,一天2次口服或频服。
至于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贾维刚提示,要饮食有节、保证每日三餐规律进食很重要。平时可以多饮50—55℃的温热水。健康成人可较平时增加1000—1500毫升的饮水量,或使每日排尿次数增加2—3次的状态,即能达到多饮的要求。
食材选择易消化即可,对于恶心、食欲不振、味觉下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咸、辛、酸、辣等口味的菜类,或适量进食个人喜好的食物,以保持营养均衡,促进食欲增强,改善胃肠道症状。
对于味觉下降、食欲不振的患者,贾维刚推荐——白菜萝卜黑胡椒汤,以解毒解表、散寒行气。此膳食制作容易,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做菜习惯,灵活应用。
结合新冠感染者的疾病特点、心理表现、生活状态等多方面表现,贾维刚制定了一套食疗方案。
周一:薏米、苏叶、红豆熬粥,根据口感,每份按比例适当加些甘草2—4克,旨在祛湿、散寒。
周二:山药、白芷、南瓜熬粥,根据口感,按比例每份适当加些生姜2—4克,旨在祛湿、开窍。
周三:玄参、乌梅、糯米熬粥,每份加玄参3克、乌梅2克,旨在健脾、利咽。
周四:莲子甘草冰糖汤,每份加干莲子心2克(泡水变软)、甘草2克,根据口感加冰糖2—4克,熬制5分钟,旨在健脾、行郁、开胃、安神。
周五:薏米、桔梗、红豆熬粥,根据口感,按比例每份适当加些甘草2—4克,旨在祛湿、利咽、止咳。
周六:玄参、乌梅、糯米熬粥,每份加玄参3克、乌梅2克,旨在健脾、利咽。
周日:薏米、杏仁、红豆熬粥,根据口感,按比例每份适当加些甘草2—4克,旨在祛湿、止咳。
(衣晓峰)
《中国食品报》(2022年12月29日06版)
(责编:朱美乔)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近,不少企业、单位陆续返工。而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吃饭变成了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
无论是在家自己做饭,还是在外吃、点外卖,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病毒“趁虚而入”。
< class="pgc-img">>接下来要说的几个例子,所有人真的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看看。
一顿饭,相邻三桌被感染!疾控专家还原“烧脑”调查过程
据广州日报报道,2月以来,广州出现了多起本地居民发病的报告。疾控人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把3个陌生家庭的聚集性疫情成功联系在了一起。
首先是A家庭一家三口。女主人先发病,但她发病前14天并没有去过湖北或武汉,也没有密切接触过疫区相关人员。
疾控人员在调查过程中留意到,她在发病前曾有聚餐活动,大年三十一家也曾外出聚餐。
而在女主人发病次日,家中男主人及其女儿先后被确诊。
再来是B家庭,女主人被确诊,一开始她怀疑是被前几日发烧、咳嗽、疑似流感的同住母亲所传染,但经核酸检测,82岁的母亲检测结果却为阴性。
疾控专家又致电这家的男主人,才得知一个重要信息点: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曾外出到一家餐馆就餐。
< class="pgc-img">>年三十、餐馆……调查人员猛然记起,昨天调查的A家庭也是去的同家餐馆,还是同个时间段!再次追问下,得知两家就坐在同一层的靠窗位!
疾控专家层层抽丝剥茧,终于发现,当天同地点同时间段一起进餐的,还有自武汉来穗的C家庭一行10人,当时进餐后,随即就有一人发病了,有4人后来也相继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原来,进餐时A、B家庭分别坐在C家庭的邻座,每桌座位之间相隔不足1米。
如下图所示:
终于“破案”!疾控人员分析认为,这是一起由于有共同就餐餐厅暴露史而导致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
才刚上几天班,食堂里聊个天就被感染了
2月1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了一起确诊病例。
这名患者春节前自驾回老家过年,疫情期间照样吃饭聚会,大年初六返程,初七就回公司上班。
但刚过元宵节,就听说过年一起聚会的亲戚被确诊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果不其然——核酸检测呈阳性。
单位几十人作为密切接触者都被隔离了,一名同事更因此被感染。
他事后回忆与这名同事的接触:在食堂吃完饭后,两人排队倒餐盘时聊了几句,也没有戴口罩。就在15号,同事也被查出核酸阳性。
聚餐后不适也强忍着,一家7口全中招
2月13日,北京疾控中心通报了一起聚集性疫情。
一家人与亲戚聚餐,8天之后被告知亲戚确诊新冠肺炎,但他们也没放在心上,依然按照正常上下班、逛超市。
家里有人不适,也忍着不去医院,直到几天后小孩和大人都发病了,才相继去了医院,但为时已晚,一家七口全部中招。
这几个病例让人痛心,也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有些道理反复讲来讲去,还是会有人置若罔闻!
疫情之下,怎么安全吃饭?
1. 不聚餐、不聚餐、不聚餐!
聚餐时,我们没法戴口罩,如果一起用餐者中有新型肺炎患者,那么在夹菜、交谈环节,病毒很容易就经由飞沫传播开来。
< class="pgc-img">>此外,虽说聚餐的人大多是亲朋好友,但人数众多,甚至有十几人的,他们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接触过什么东西,你不可能全都了然于心,餐桌下是否有病毒携带者,你更不得而知。
像第一个例子,连邻桌都可能被受牵连。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定不要我行我素地继续聚餐。
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能吃饭;不聚会,是为了以后能再会!
2. 尽量自己在家做饭、带饭
有条件自己煮饭的,尽量买食材回家做,把食材煮熟、煮透,既能保证食材安全,还能避免在餐馆等密闭场所造成交叉感染。
3. 分餐、打包
如果在单位食堂或外面就餐,最好错峰吃饭,加大餐桌之间的距离,与人距离至少1~2米,不交谈;或者采取分餐、打包带回办公室。
除了吃饭、喝水,其他时间一定要戴上口罩。
4. 点外卖最好点热食,取外卖时戴口罩、一次性手套
点外卖时,尽量点热食,最好别点凉拌菜、寿司等凉食。
< class="pgc-img">>首选”无接触配送”,取外卖也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取回后对手提部分用酒精棉片消毒,洗手。
进食前可对食物进行再加热,保证熟透。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接触了可疑传染源后身体不适,尤其是发烧、咳嗽,请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可疑接触情况,不要隐瞒,不要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