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6月1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宋宇晟)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5月,全国餐饮收入4274亿元,同比增长5.0%;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2.5%。2024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21634亿元,同比上升8.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5858亿元,同比增长5.9%。
记者了解到,中国烹饪协会分析称,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增速、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环比上涨0.6个、2.5个百分点。全国餐饮收入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9%。全国餐饮收入增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3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烹饪协会认为,5月份全国餐饮市场呈现恢复态势,“五一”假期呈现出了餐饮消费的高峰。但与此同时,餐饮行业出现了收入增长利润却不增长的现象。
中国烹饪协会分析,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是造成目前餐饮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的几大因素。停止价格战转向良性竞争,发展“数字+餐饮”提升价值创造力,增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餐饮业整体水平,加大政策支持激发餐饮消费潜能是破除“增收不增利”的关键要素。
中国烹饪协会指出,目前,餐饮消费日益回归大众化,餐饮企业应转变经营思路,抓准消费定位,积极了解政策动态,把握政策机遇,主动求变,不断向新,为餐饮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完)
日,甘肃省天水市的“天水麻辣烫”走红,带动当地餐饮市场持续火热,周边的零售、服务、文旅等消费市场也同步升温。图为游客在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的天水古城参观游览、品尝美食。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0%以上,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弘扬优秀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餐饮服务品质方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从原料准入、供应链和末端监管方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支持餐饮技能培训,从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劳务品牌、技能竞赛等方面加强餐饮领域人才培养。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引导规范作用。
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方面,优化餐饮供给结构,培育认定一批中华美食街区,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服务,促进业态融合创新。通过促进餐饮企业下沉、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完善配套产业和设施等支持发展乡村休闲餐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鼓励地方培育餐饮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平台和促消费平台。
在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方面,发展“数字+餐饮”,营造平台与商户共生发展的良性生态。实施地域餐饮品牌培育工程,培育知名餐饮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小吃企业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和发展基地。
据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中国餐饮业明显复苏,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3.2%。但同时,餐饮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须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旨在着力提升餐饮服务品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进一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建立健全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举措加快落实落地,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加强宣传引导,推动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餐饮业对扩大消费、稳定就业、保障民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说。(王俊岭)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马婧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华兴资本共同发布《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1%。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市场规模下滑15.4%至4万亿元。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国民消费热情被点燃,2021年餐饮市场规模已恢复至4.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规模达4.7万亿元,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2021年餐饮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保持净增长,说明餐饮行业对创业者依然存在吸引力,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2021年中小规模(门店数量在100家店以内)连锁品牌增长迅速,门店数涨幅最大的是规模在3-10家店的连锁品牌,门店数年同比增长了23%;其次是规模在11-100家店和5001-10000家店的品牌,门店数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6.8%和16.0%;规模在1001-5000家店的品牌门店数量则出现了负增长。报告分析,2021年中小规模的连锁品牌开始陆续出现,一方面是一些地方的中小餐饮经营者在数字化管理工具的赋能和加持下,开始探索连锁模式和扩张门店;另一方面,大量自主小本创业的人选择通过加盟连锁餐饮品牌的方式进入餐饮行业。
根据报告,餐饮行业连锁化率持续提升,饮品、面包甜点以及国际美食连锁化率位居前三。从连锁化率增速看,饮品、烧烤及快餐增速位居前三。饮品店的连锁化率提升最快,从2019年的31.5%提升至2021年的41.8%。一方面是因为餐饮行业回暖,饮品品类获得投资机构青睐,另一方面由于饮品独特的零售产业特性,能够迅速实现标准化复制,开店门槛低,拓店成本低。
小吃快餐的门店数在过去三年高居榜首,占比近50%,其次是饮品店、面包甜点、八大菜系、火锅和烧烤店。其中,八大菜系和烧烤连锁门店数量占比连续三年持续提升。烧烤是餐饮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类之一,也是疫情期间恢复最快的品类,目前烧烤行业的市场规模每年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扩展。
2021年,餐饮人均消费整体下降,不同品类客单表现分化。门店占比最多的小吃快餐人均消费28元,客单减少2元;饮品、烘焙甜品人均消费24元和34元,客单均下降3元。其他品类客单上升。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研究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餐饮业对GDP的直接拉动效应分别为6494亿元、7166亿元和53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