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赴港上市的七欣天,是豪赌还是良机?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泡腾VCer,作者 | Claire,编辑 | Janet、花椒“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泡腾VCer,作者 | Claire,编辑 | Janet、花椒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火锅,作为中国餐饮第一大品类,因用料广口味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高标准化和可复制性的特征也引得资本纷纷入驻。

最近的一波餐饮上市潮中,也少不了火锅品牌的身影。

继2021年9月粤式火锅品牌捞王赴港IPO后,2022年1月12日,中国第三大火锅连锁餐厅七欣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若上市成功,七欣天将成为继海底捞和呷浦呷浦后赴港上市的“火锅第三股”。

与传统火锅不同的是,七欣天将海鲜与火锅结合,客人食用完特制炒海鲜后,在锅中加入汤底变身火锅,可一次性体验两种美味。这种差异化的「一锅两吃」能否打动资本市场?对于店铺扩张,七欣天又有着怎样的布局?让我们从招股书中寻找答案。

01 第一个做螃蟹的人

七欣天创始人阮天书祖籍湖北,早在清朝时期,阮氏前人便是皇宫御厨,掌握鱼、蟹的独家烹饪技艺。

到了阮天书这一代,凭借家族的熏陶和自身的喜好,离开湖北的他成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在一次接待来自缅甸的旅游团时,阮天书选用了壳薄、肉嫩的缅甸野生海蟹,加入融合了中国四方口味的独门配料,烹饪出色味俱佳,令游客赞不绝口的佳肴。他将这道菜命名为“迷踪蟹”,也便是“七欣天迷宗蟹”的前身。

因“迷踪蟹” 名声大振的阮天书察觉到其中的商机。2001年,阮天书辞去总厨职务,成立了“七子餐饮有限公司”,并在浙江开出了第一家门店,专食由缅甸野生海蟹制作的“迷踪蟹”。鲜嫩的口感加上独特的口味,“迷踪蟹”迅速捕获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阮天书也顺势发展,扩张店铺,在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多个省市开设了分店。

随着“迷踪蟹”的人气越来越旺,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以迷踪蟹、香辣蟹为主的仿品。为了保护品牌,2006年,阮天书将七子餐饮有限公司更名为“七欣天餐饮有限公司”,并于5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以七欣天为品牌开设了第一家餐厅,开启了「一锅两吃」的创新吃法。

02 圈地扩张

近年来,火热的餐饮赛道引来了大批的资本涌入,店铺的疯狂扩张似乎成了餐饮人的标配。从一年500家的海底捞到两年700家的贤合庄,火锅店的扩张速度像是要与隔壁茶饮赛道一争高下。

相比之下,全中国共经营256家餐厅的七欣天相去甚远。

自成立以来,七欣天主要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布局,市场份额多集中在华东地区。而海鲜类食材对新鲜度要求极高,远距离的运输也会增加损耗率,所以多年来,七欣天也未向西北市场发展。

就在大家疯狂布局,抢占市场,提高营收时,七欣天似乎也按捺不住了。从招股书中IPO募资用途来看,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餐厅网络,同时加强公司的供应链能力,包括资助公司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央工厂。

2022年,七欣天计划开设70家新餐厅,其中30家餐厅已签约但尚未开业,7家餐厅已与出租人签订意向书。之后的2023及2024年,公司计划开设100及130家新餐厅。店铺扩张将主攻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

但七欣天和前二的火锅品牌,差的仅仅是店铺吗?

众所周知,翻台率是任何一个餐厅都绕不开的话题。七欣天的翻台率并不占优势,从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翻台率分别为2.1次/天,2.1次/天和2.2次/天。而与之相争“火锅第三股”的捞王翻台率为3.0次/天,2.5次/天和2.4次/天;海底捞和呷浦呷浦翻台率虽有下滑,但截至2021年上半年也维持在3.0次/天和2.3次/天。

同时,结合客单价来看,主打海鲜的七欣天客单价比海底捞还高。截止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堂食客单价为131元,外卖订单价为170元。2021年上半年捞王客单价为123.9元,海底捞为107.3元,呷浦呷浦为62.2元。

受疫情影响的餐饮业一夜入冬,如今中国步入后疫情时代,但受到重创的餐饮业却仍未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2021年8月,呷浦呷浦宣布关闭200家门店,而后11月,海底捞宣布将在年前关闭300家门店,许留山、新元素等老品牌也难逃闭店清算的命运。在疫情反反复复、物价上涨、成本严重失衡等众多不利因素下,七欣天为何逆风前行?又是凭着什么冲刺IPO?

03 小螃蟹大收益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的海鲜餐厅市场由2016年的1,05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预计2020年至2025年将增长至2,4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2%。

另一方面,中国的火锅餐厅市场也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16年至2020年,中国火锅店的数量由39万家增长至44万家,收入由3,955亿元增长至4,3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并预计以1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将在2025年达到8,501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表明,按照2020年收入和餐厅数量计算,七欣天是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占中国海鲜餐厅市场总份额的1.2%,也是中国第三大火锅连锁餐厅(中国前五大火锅连锁餐厅分别为海底捞、呷浦呷浦、七欣天、捞王和巴奴火锅)。

疫情期间餐饮业的闭店潮中,七欣天仍保持出色的财务业绩,不减反增,表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从2019年至2021年9月30日,七欣天营业收入分别为12.85亿元、14.26亿元、和14.8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72亿元和2.59亿元,净利率由6.3%增长至17.5%。反观已经上市的海底捞和呷浦呷浦,2021年上半年两家企业的净利率仅为0.48%和-1.63%。

如此之高的净利率,离不开七欣天对机会的掌控和对成本的控制。

疫情期间外卖服务需求激增,原本外卖较薄弱的七欣天快速抓住机会,改良了外卖包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优质的菜品温度、风味和口感,同时保障了食品安全。据招股书披露,从2019年至2021年9月30日,七欣天外卖业务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由1.44亿元增至2.43亿元,营收占比由11.2%增至16.4%。而从不断增加的外卖订单数来看,七欣天的外卖服务颇受顾客喜爱。从2019年至2020年,外卖订单数目增加了28.4%,截止2019年9月30日,外卖订单相较同期增加了70.6%。

在餐饮业,食材、房租、人力成本被称作经营成本的「三座大山」,行业平均水平占比分别为40%、30%和30%。而在七欣天的招股书中,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所用原材料及耗材(不含不可扣减进项增值税)占收入的41.4%,租金成本占7.2%,员工成本占17.2%。自2020年,七欣天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合作,采用外包的形式大大降低了员工的成本。截止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共有5,269名员工,包括1,834名雇员,剩余均为外包员工,外包人员占比65.19%。

不仅如此,在七欣天布局新餐厅网络的同时,每家餐厅对员工的需求却在减少。2019年,七欣天的整体桌数与员工比为0.99,2020年则增至1.25。截止2021年9月30日,整体桌数与员工比保持稳定,为1.20。

除了员工成本的优势之外,七欣天的供应链系统对食材新鲜度管理也为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竞争力。相较于其他食材,海鲜产品对保鲜度要求较高,而传统的海鲜产品供应链有着分散和高损耗率的弊端。七欣天自身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将餐厅与仓库、中央工厂和上游的采购团队无缝衔接,将活蟹从仓库到餐厅的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降低至5%以下,而海鲜行业的平均损耗率超过10%。

04 豪赌or机遇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传统火锅的重口高油成为健康饮食的重灾区,而海鲜等高蛋白、健康食品则受到更多消费者的追捧,七欣天作为海鲜餐厅将显著受益。另一方面,餐厅对于菜品的创新同样迎合了当下年轻消费者的猎奇心态,更新迭代的菜式与口味的优化都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拥有了稳定增长的营收和详尽的计划,七欣天对上市和扩张也似乎成竹在胸。

但面对野心勃勃的七欣天,资本真的会买账吗?

据招股书披露,此次IPO之前,江苏七欣天分别在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宣派股息1.84亿元和680万元。2021年公司进行重组,其产生的付款高达1.86亿元,外加公司高额派息1.91亿元,导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与此同时,七欣天的资产负债比率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70.4%,77.0%和70.2%。而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不及1倍,短期偿债能力风险较大。

另一方面,按照七欣天的扩张计划, 2022年预计开设70家餐厅,且每家餐厅的平均投资成本为190万元。但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账上只有不到3,000万元,目标的实现概率可想而知。

如此一通操作加上海底捞和呷浦呷浦的前车之鉴,让人不禁为此次的募资之路捏了一把汗。

回头看看“火锅双雄”,盲目扩店后反而造成利润下跌,不得不“断臂求生”。当初扩店的决心有多大,最后关店的亏损就有多痛。

如今,试图通过资本加持的七欣天,是成功进行规模化扩张并保持营收稳定增长,还是遭遇同款“扩张后遗症”,难逃闭店定律?“火锅第三股”花落谁家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资料:

  • 1.《七欣天招股说明书》
  • 2.《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全景发展报告》
  • 3.《房租高企,资本涌入,跌跌撞撞的餐饮业驶向何处?》
  • 4.《消费者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火锅历久弥新》
  • 5.《2021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

关将近,又一家火锅品牌踏上了前往港交所的征程。

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欣天”)已经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上市。从文件来看,七欣天本次计划在IPO中募资约2亿美元,其联席保荐人分别为招银国际以及国泰君安国际。

近年来,火锅品类颇受资本宠爱,周师兄、行运打边炉等品牌都获得了不少融资。此外,抢着上市的品牌也层出不穷,例如去年向港交所递表的捞王火锅。但另一方面,已经上市的老牌火锅企业却是另一番景象——呷哺呷哺在一连串不成功的探索之后宣布砍掉子品牌,还关店裁员意图止损,就连一度被誉为火锅界顶流的海底捞也采取了类似方略。

在这冰火两重天的火锅赛道上,七欣天能够凭借自身特色生存下来吗?还是说,它日后也会遭遇和海底捞、呷哺呷哺同样的危机?或许,我们能从它的过往经历和财务数据中找到答案。

< class="pgc-img">

图片来自Canva可画


深耕海鲜21年,七欣天扛着蟹钳敲开了港交所大门

回望国内餐饮行业发展历史,手艺有几分特色的品牌为了给顾客留下更深的印象,往往会选择精心打造一段故事,将自家招牌菜与时间长河中的某段历史挂上钩,七欣天便是这样做的选手之一。按照七欣天对外公开的说法,公司创始人阮天书其家族世居湖北,擅长鱼蟹烹制,其先祖之一还曾在清宫担任御厨,所制菜品深得皇宫上下喜爱与赞赏。

到了阮天书这一代,阮家的厨艺似乎也并未荒废,这一点从他任职五星级酒店行政总厨时的经历就能看出来。据称,阮天书曾在接待缅甸旅游团时发明一道菜品,其选用壳薄肉嫩的印度洋野生海蟹,加入独门配料烹制后出锅。因该菜品糅合了中国东酸西辣,南咸北甜的四方口味,阮天书便将其取名为“迷踪蟹”,上桌后引得外宾们赞叹不已。

这一道菜品激起了阮天书的创业梦想,不久后,他便辞去行政总厨一职,将心思投向了广阔的餐饮赛道。在他和弟弟阮天军、小舅子张秀兵的努力下,2001年,七欣天前身“七子餐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首家店铺落地浙江。依靠“迷踪蟹”的独特口味,七子餐饮迅速在当地站住了脚跟,随后阮天书又乘胜追击,将业务扩展至湖北、湖南、江西、江苏、上海等市场。

由于“迷踪蟹”在那段时间里出现了被模仿的风险,阮天书在2006年将七子餐饮有限公司更名为七欣天餐饮有限公司,并在当年5月以七欣天为品牌开设了第一家餐厅。为了突出新品牌与市场上诸多模仿者的不同之处,阮天书不仅将“迷踪蟹”更名为“波格力蟹”(寓意“强壮”)还为其加入了创造性的“一锅两吃”特色——顾客吃完干锅炒蟹后,添加海鲜汤和配菜即可变为蟹味火锅。凭借这一独特吃法,七欣天成功从众多蟹类品牌中脱颖而出,一路斩获多项大奖,最终成为了海鲜餐厅和火锅连锁餐厅两大赛道中的佼佼者。

据招股书信息,七欣天已在内地九个省份的48个城市以及一个直辖市内经营了256家餐厅,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前不久刚刚递交招股书的捞王火锅(后者为截至2021年6月拥有138家餐厅)。弗若斯特沙利文在报告中提到,按照2020年直营餐厅收入,七欣天已经是中国第三大连锁火锅餐厅;在海鲜中餐厅这一垂直赛道上,七欣天也占到了总市场份额的1.2%。

< class="pgc-img">

就和许许多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企业一样,七欣天在上市前从未接触过资本市场,且股权向创始人家族高度集中。据招股书,七欣天有98%的股权控制在阮氏家族手中,这其中,阮天书又通过TianShu International控制着约62.79%的公司股份。

为了给上市铺路,七欣天在去年曾进行重组。2021年4月,它向包括阮氏家族在内的重组前股东支付了1.86亿元的对价,另外还派发2020年的年度股息约1.91亿元。这之后,阮氏家族获得了超过3.4亿元的现金,而七欣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则大幅下滑,至2021年9月30日,其余额仅剩下2997万元,流动、速动双比率进一步恶化。

基本面如何?

抛开短期不利因素来看,七欣天的基本财务状况倒也配得上它在垂直市场中的龙头地位。

首先是营收和利润。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七欣天的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2.85亿元、14.26亿元,同期净利润为8115.7万元和1.72亿元;2021年上半年(截至9月30日止),七欣天的营收及净利润数据分别为14.8亿元、2.59亿元。此外,七欣天的净利率也在2020年实现大涨,从2019年的6.3%增至12.1%,再增至2021年的17.5%。

< class="pgc-img">

这似乎没什么道理——众所周知,2020年是疫情肆虐的一年,餐饮业受到的打击尤其惨重。仅以净利率作为参照,无论是海底捞、呷哺呷哺还是预备上市的捞王,这一数据都呈现下滑趋势,且均在5%以下。能在2020年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七欣天究竟有何妙招?

答案很简单:在那多灾多难的一年里,七欣天对自身员工成本进行了极致压缩。

七欣天曾于财报中提到,公司自2020年就将清洁服务以及其他临时性工作外包到了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公司雇员从2019年的4707名大幅缩减至1713名,员工成本收入占比也从23.9%降至18.3%。截至2021年9月末,其雇员也只是略微增长至1834名,而员工成本却进一步下降到了17.2%。毫无疑问,对人员成本的把控是七欣天在疫情中的制胜之道。

言归正传。从收入结构来看,“餐厅运营”一项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七欣天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占总收入比重截至2020年12月31日达到83.5%之多。2020年前三季度里,七欣天的人均客单价(堂食)为131元,较2020年同期的数据上涨了14元,同期堂食顾客数量达到937.75万名,同比增加约30%。

不过,七欣天的餐厅翻台率与同行相比似乎有些不尽人意。2021年前三季度,其翻台率为2.2次/天,而同期海底捞、呷哺呷哺副牌“凑凑”、捞王的翻台率分别为3.0次/天、2.7次/天和2.1次/天。总体来看,七欣天的翻台率仅仅略高于同为垂直品类火锅的捞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垂直品类火锅的局限性。

外卖业务是七欣天的另一项收入来源,在它近些年对外卖的发力以及疫情影响的共同作用之下,这一业务有了不小增长。2019年-2020年,该项收入从1.44亿元增长至2.21亿元,占比则从11.2%增长至15.5%。但需要注意的是,七欣天的外卖收入增长幅度在多地堂食恢复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回落,2021年上半年,其占总收入比重为15.4%,较2020年同期小幅下滑。

< class="pgc-img">

图片来自Canva可画


除此之外,七欣天还拥有调味品及食材销售等业务,当然,这些业务就和大部分连锁餐饮企业一样,仅仅作为主营业务的点缀存在,偶尔出现的波动也几乎全是下滑。2020年,调味品及食材销售这项业务就从2019年的4122万元下滑至1161万元,占比则降至0.8%。

综合来看,七欣天在节省成本方面的确是一把好手,然而,大部分依赖外包的服务人员是否会降低其餐厅服务质量乃至食品安全,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此外,即便七欣天开辟了独有的“一锅两吃”特色,它又能否将版图扩张的更广呢?这些问题,都等待着七欣天去解决。

火锅市场“冰火两重天”,七欣天有无破局之策?

就如文章开头所说,火锅市场近年来都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奇妙状态中。

一方面,呷哺呷哺在去年宣布重走“大众消费”路线,与此前死磕高价位火锅的战略判若两人,更早之前它关店、高管流失的消息也让二级市场的信心大受打击;海底捞这边,公司CEO张勇甚至发布“检讨书”主动反思扩张错误,与此同时,海底捞还关闭了300家盈利不达标的门店。而早在今年年初,它净利润下降约90%的业绩预警就已经令不少投资者望风而逃。

上市公司们愈是亏损严重,资本就越是热衷于捧起那些还尚未涉足二级市场的品牌,大多数新消费赛道的情况大抵如此,而这种情况在火锅赛道尤其严重。除了最近预备上市的捞王、七欣天之外,重庆火锅品牌周师兄也在去年8月份完成了近亿元的A轮融资,同样拥抱资本的还有成立于2018年的行运集团——它于去年9月获得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

当然,VC/PE们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将品牌们推到二级市场上去承受投资者的口水,某种意义上,它们的投资也反映了火锅市场消费趋势的变迁。

从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来看,2021年中国火锅餐厅的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为5218亿元,而川渝火锅占据了65%的份额,排行第一。不过,占比15%的粤式火锅却在增长速度上超越了前者。以椰子鸡、花胶鸡两大细分品类为例,据美团《2021火锅品类数据报告》数据,它们的笔单价均高于火锅均值,但其市场渗透率和销售份额都有了大幅上升。

< class="pgc-img">

图片来自Canva可画


除了粤式火锅这类地域特色火锅崛起外,消费者近年来也更为青睐性价比较高的火锅,简单来讲,就是既便宜又大碗。呷哺呷哺去年回归“大众消费”的新战略,正是契合了这股消费趋势。与此同时,牛杂火锅、鸡窝火锅、猪油地摊火锅等具备便宜、料多和DIY特性的火锅品类均呈现出极为火爆的发展态势。

总体来看,火锅市场的消费趋势不难理解:粤式火锅的崛起印证了当代年轻化消费群体对清淡火锅和养生“餐补“的追求;消费者对性价比火锅的追逐则是他们对海底捞为首的高价服务型火锅感到厌倦的最好证明——很多年轻消费者只是想在火锅店吃上一顿正常的饭菜,而不是花大价钱享受过度服务以及千篇一律的菜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七欣天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作为江浙派火锅,它的海鲜菜系以及“一锅两吃“特色相较川渝火锅而言已经足够特立独行,是不错的护城河。在此基础上,七欣天若是进一步深挖那些在意性价比的潜在客户群体,改善海鲜火锅普遍被吐槽的”贵、吃不饱等缺点,不失为抢占市场的一步好棋。

此外,将服务外包或许能让七欣天在非常时刻活得更好,可长久来看,外包服务质量实在难以保证,服务水平下降或许还是小事,若是日后酿成食品安全问题这等大祸,七欣天又该如何自处?既然七欣天主打海鲜这种强调食材新鲜度的品类,就更该注重这一点,如若不然,去年8月陷入死蟹风波中的胖哥俩肉蟹煲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不管是提高性价比还是注重食材安全,最终都有赖于一点——供应链,只有强大的供应链才能支撑起一家既强调性价比、安全,又能将海鲜品类做深做透的品牌。但就目前来看,七欣天的原材料成本高于海底捞、呷哺呷哺和捞王;在供应链建设方面,它只是布局了中游仓储以及中央工厂,在报告中也并未见其有向上游涉足的打算。对于七欣天而言,上市融资绝对是其提升供应链能力的大好机会,若是错过了这一时机,它今后的道路或许只会更为艰难。

锅,作为中国餐饮第一大品类,资本市场总是不乏新面孔。

继去年粤式火锅品牌捞王赴港IPO后,2022年1月12日,中国第三大火锅连锁餐厅七欣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

若上市成功,七欣天将成为继海底捞和呷浦呷浦后赴港上市的“火锅第三股”。

< class="pgc-img">

一个厨子、一锅蟹、一个IPO

七欣天创始人阮天书祖上擅长厨艺,早在清朝时期,阮氏前辈从事皇宫御厨时就擅长鱼、蟹的烹制,并掌有独家烹饪技艺。

离开家乡湖北后,阮天书成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一次偶然机会在接待缅甸来华旅游团时,阮天书为贴合外国游客口味,特意调制糅合了中国东酸西辣南甜北咸四方口味的一道菜“迷踪蟹”,获得食客们的追捧,他也由此名声大振。

随着“迷踪蟹”美名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食客越来越多,阮天书感觉到其中的巨大商机。

2001年,他辞去总厨职务,自己成立了“七子餐饮有限公司”,在浙江省的一个小城开出第一家门店,专营缅甸野生海蟹制作的“迷踪蟹”。

“迷踪蟹”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模仿的迷踪蟹、香辣蟹等,为了保护品牌,阮天书于2006年将七子餐饮有限公司变更为“七欣天餐饮有限公司”,并于5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以七欣天为品牌开设了第一家餐厅,开启了「一锅两吃」的创新吃法,即先吃后涮,将海鲜与火锅结合,客人食用完特制炒海鲜后,在锅中加入汤底变身火锅,可一次性体验两种美味。

2010年,公司总部从浙江省迁至江苏省的苏州,并升级为“苏州市七欣天餐饮管理连锁有限公司”,“迷踪蟹”亦更名为“波格力蟹”。

近年来,七欣天火锅门店不断扩张,目前全中国共经营256家餐厅。不过由于海鲜类食材对新鲜度要求极高,远距离的运输也会增加损耗率,七欣天主要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布局,市场份额多集中在华东地区。

在本次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七欣天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阮天书持股59.60%,张秀兵持股8.44%,阮天军持股8.44%,阮剑新持股5.70%,阮双剑持股5.68%,阮天江持股2.83%,阚倩倩持股1.99%,陈云持股1.79%,阮雁峰持股1.20%,阮天兵持股1.00%,陈军持股0.14%。

若七欣天成功上市,阮天书家族也将收获一个IPO,阮天书也将完成从一个厨子到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大跃进。

< class="pgc-img">

人均消费131元,高于海底捞

2020年至今反复无常的疫情无疑给餐饮业蒙上一层阴影,同行业海底捞、呷哺呷哺刚在几个月前“断臂止血”,各自关了数百家门店。

但是七欣天却是个异类,无论是开店速度上,还是净利润上,七欣天的表现都不俗,尤其是疫情以后净利还逆势增长。

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以来,七欣天陆续转化42家、停掉18家加盟店,在2021年9月底已经全面转型为纯直营模式。

从餐厅数目来看,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公司经营餐厅数量分别为180家、207家、250家。且每家餐厅的日均收入分别为2.21万元、2.24万元、2.54万元。

2022年,七欣天计划开设70家新餐厅,其中30家餐厅已签约但尚未开业,之后的2023及2024年,公司计划开设100及130家新餐厅。店铺扩张将主攻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七欣天营业收入分别为12.85亿元、14.26亿元、和14.8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72亿元和2.59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表明,按照2020年收入和餐厅数量计算,七欣天是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占中国海鲜餐厅市场总份额的1.2%,也是中国第三大火锅连锁餐厅(中国前五大火锅连锁餐厅分别为海底捞、呷浦呷浦、七欣天、捞王和巴奴火锅)。七欣天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在有料火锅中也是比较有特色的。

结合客单价来看,主打海鲜的七欣天客单价比海底捞还高。

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人均客单价(堂食)分别为117元、119元、131元。

相比之下,捞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人均客单价分别为123.7元、128.1元和123.9元。

2019-2021年中报,海底捞为人民币105.2元、110.1元、107.3元,呷哺呷哺为人民币131.5元、126.6元、 136.2元。

相较于堂食,七欣天的外卖更贵。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的人均订单价(外卖)分别为155元、185元和170元,对应的外卖订单总数分别为93.26万、119.76万和143.16万。

不过和海底捞们相比,七欣天的翻台率并不占优势。

截至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末,其翻台率分别为2.1、2.1和2.2(次/日)。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捞王的翻台率(次/日)分别为3.1、3.0、2.5、2.4。同时期内,海底捞的翻台率(次/日)分别为5、4.8、3.5和3,呷哺呷哺的翻台率(次/日)分别为2.8、2.4、1.8、2.3。

在火锅界,尽管川渝火锅、牛羊肉长期占据C位,从捞王、到七欣天,可以看到牛羊肉之外还有鸡、蟹,川渝火锅之外粤式、海鲜火锅都是不容小觑的市场,也能跑出有独立特色的龙头。

不过,在竞争越发激烈的餐饮行业,以虾、蟹等海鲜为主的七欣天的护城河或许是食材的新鲜,远不如海底捞的服务、呷哺呷哺的小火锅模式、捞王的格调、太二酸菜鱼的社交属性等来得可靠,七欣天究竟能否成为下一个海底捞还很难说。

另外,疫情的不断反复,无疑仍将给餐饮行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七欣天虽然营收良好,但翻台率较低的现状也成为亟需提升的关键能力。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在看”、“点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