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网络餐饮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网络餐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探索网络餐饮发展现状与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餐饮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25亿,增长率29.9%,占网民整体的52.7%。另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2021年在线外卖人均支出在餐饮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达21.4%,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经济”爆发,在线外卖在地域上向四线城市扩增,外卖品种及场景更加多元化。
随着网络餐饮的发展,各种问题不断呈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餐饮市场各方责任落实不到位。网络外卖平台的抽检监测机制不完善、动态管理不到位,餐饮单位相关信息未公示、违规平台内的经营者未及时下架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诚信经营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有限,存在无证、冒用他人证照或使用过期失效证照从事网络餐饮服务等行为。外卖配送人员流动性强,其是否具有健康证明难以确定,导致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存在受到污染的风险。
二是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待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待完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均对网络餐饮服务各方面进行了规定,而实际监管中相关细化措施待完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滞后,团体标准发展缓慢。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还有沟通不畅、监管重叠、法律执行不到位及网络餐饮新形势监管不力等问题。
三是网络餐饮参与者各方信息交流不充分。我国网络餐饮环境复杂、体量大、涉及主体多,网络餐饮在加工经营配送过程中均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网络餐饮经营者有掩盖对自身不利信息的动机,导致消费者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终买单者。目前,平台、餐饮企业、消费者、监管部门信息对接不畅,“互联网+明厨亮灶”落实不力。平台的管理数据与监管方衔接不充分,监管者、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和消费者等信息共享不充分,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处理效率。
网络餐饮监管对策与建议
一是压实网络餐饮市场各方责任。督促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严格经营者审核程序,加大对经营者相关资质的审核力度,加强信息公示。鼓励网络餐饮经营者主动提升餐饮服务水平,积极建设餐饮示范店、示范区。规范送餐管理,加强配送人员健康体检和培训,杜绝配送环节污染。在配送人员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提升共同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依法维权。
二是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网络餐饮立法细化监管工作,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网络餐饮监管相关实施细则,并加强网络餐饮标准化建设。创新举报奖励制度,强化网络餐饮市场各方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督。加大网络餐饮专项监督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网络餐饮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将查处结果及相关信息统一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强信用监管。深化网络餐饮协作监管治理,增强部门间的协作,提升政策引导和形势研判能力。
三是应用新兴技术推进网络餐饮智慧监管。可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记录网络餐饮从原材料供应、加工、配送每一个环节的信息,使其都可通过区块链追溯到人,提高食物供给的透明度。可依托现有数据平台建立连接监管者、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全国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在履行好各方义务的同时,使第三方平台、经营者、消费者等多方力量尽可能成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督者,在更高程度上促进社会共治。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王茜 冯军
数字化时代,餐饮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经营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跃升。随着消费者行为的变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企业迫切需要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优化顾客体验、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其中,低代码平台作为一种创新的开发工具,正成为餐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手,通过其强大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为行业带来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引言:餐饮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餐饮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且对市场需求敏感的领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餐饮服务的期待已经不再局限于食物本身,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消费体验的便捷性、个性化以及服务质量上。然而,许多中小餐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金有限、技术人才短缺、现有系统碎片化等。这些因素限制了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影响了其长期竞争力。
低代码平台: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
低代码平台作为一种可视化、拖拽式编程的开发工具,极大地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技术门槛,使得非专业开发者也能快速构建应用程序。它通过预设的模块、组件和模板,将复杂的编程任务简化为图形化的配置操作,实现了应用的快速迭代和部署。对于餐饮行业而言,低代码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了其独特价值:
1. 快速构建门店管理系统
餐饮门店管理涉及订座、点餐、库存、员工排班等多个环节,传统手工或半自动化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高效运营的需求。低代码平台允许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快速定制ERP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流程自动化和资源优化,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减少人为错误,降低成本。
2. 优化会员管理系统
会员是餐饮企业宝贵的资产,有效的会员管理能够促进顾客忠诚度和复购率的提升。低代码平台能够快速搭建会员管理系统,集成积分累计、优惠推送、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帮助餐饮企业深化与顾客的关系,提升顾客满意度和粘性。
3. 实现订单管理自动化
传统的订单处理依赖人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低代码平台能够迅速构建在线订单系统,无缝对接各大外卖平台,实现订单自动接收、处理和追踪,确保订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顾客体验。
4. 强化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管理是餐饮企业营销策略的核心。通过低代码平台,企业可以快速部署CRM系统,收集和分析顾客消费数据,实施精准营销,同时提供定制化服务,增强顾客忠诚度,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的动力。
5. 整合供应链管理
低代码平台同样适用于构建供应商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采购流程、实时监控库存动态、优化物流配送,有效减少浪费,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保障食材质量,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案例:低代码在餐饮数字化中的实践
众多餐饮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低代码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某连锁餐厅利用低代码平台在短时间内构建了一套集订单管理、库存监控、会员营销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通过数据分析提升了决策效率,实现了销售额的显著增长。
结语:展望未来,持续赋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升级,低代码平台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它不仅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工具,更是推动行业创新、促进业态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模式创新,低代码平台将为餐饮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综上所述,低代码平台以其高效、灵活的特点,为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开启智慧餐饮的新篇章。面对未来,餐饮企业应积极拥抱低代码技术,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共创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月13日,两名外卖骑手在孖记士多门口等待。 受访者供图
疫情之下,餐饮业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餐饮企业积极转型应对危机,加快复工复产的步伐。然而消费者信心仍然有待恢复,行业复苏困难重重。
不久前,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与美团的一场“喊话”,再度折射出当下餐饮企业,尤其是中小微餐饮企业的生存困境。
140岁老字号挤上外卖“赛道”
一盅新鲜饱满的虾饺,一笼蒸汽腾腾的排骨,再配上一壶热茶,和朋友闲谈二三——融进“老广”生活脉搏的“叹早茶”,三个月前一度按下“暂停键”。
在餐饮寒冬里,食客们放缓了消费的脚步,但餐饮企业却在想尽办法走近食客。
已经140岁的陶陶居,第一次加入“外卖大军”。这家老字号上线外卖平台后,迅速受到食客欢迎,新出菜品盐焗鸡更是成为“爆款”。
陶陶居总经理庞光胜说,他们还在尝试升级外卖包装,让消费者在家也能吃到热的盐焗鸡,“希望打造更年轻、更时尚的菜品,让粤菜实现创新传承。”
粤菜讲究食材新鲜和赏味时限,所以粤菜餐厅注重堂食体验。但受疫情影响,广州酒家、陶陶居等广东知名餐饮企业,以及众多中小型餐饮商户,纷纷转战线上,拓展外卖业务。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3月发布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91.6%的连锁餐饮行业样本企业发力外卖产品。
从堂食到外卖,既是转型也是自救。孖记士多,广州一家粤菜大排档,开店20多年来一直只做堂食,疫情暴发后不得不开设外卖服务。
“堂食全停了,整个2月份只能依靠外卖来做。”孖记士多负责人李彩君说,上线美团外卖平台后,迅速增长的订单量让她有些意外,“现在堂食已经恢复,但外卖依然占到一半的营业额。”
多地餐协“喊话”外卖平台降费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平稳,广东餐饮行业正在有序复工。然而,恢复堂食以来,客流量、上座率普遍不太理想。
午餐时间,记者来到广州天河区一家粥粉店。老板龙利群一边招呼店内的客人,一边麻利地打包餐食交给外卖小哥。
“堂食生意不到以前的一半。”龙利群坦言,今年2月以来,他一直很发愁,为了尽量多揽订单,已经上线两个外卖平台,“房东不肯降租金,现在每天的营业额不够开店的成本。”
截至目前,美团销量占据孖记士多外卖的八成以上,弥补了堂食不足,但李彩君高兴不起来。美团平台每单要抽取16%的佣金,加上堂食客流下降,全部销售额也只够覆盖成本。
李彩君认为,如果没有外卖,自己的餐饮店难以生存下去,要是能进一步减低平台佣金,对于餐饮店的健康发展更有益处,也有益于外卖平台的持续运营。
当外卖成为主要营收来源,外卖平台的佣金率,自然就成为餐饮行业关注的焦点。
4月10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向美团外卖发出交涉函,提出降低佣金费率和停止独家平台限制两大诉求,引起舆论关注。
事实上,疫情暴发后,河北、山东等地多个餐饮协会,也通过“公开喊话”的方式,呼吁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降低佣金费率,以缓解餐饮商户的经营压力。
佛山市南海区一家“桂林米粉”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营业收入中,50%用于支付房租,20%用于支付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线外卖平台后,抽取的佣金费率超过20%,自己的利润相当微薄。
美团对部分商家加大返佣比例
尽管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但对部分餐饮企业来说,租金、人力等成本依然难以消化,消费者信心不足则影响市场整体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至3月,全国餐饮收入6026亿元,同比下降44.3%。
压力之下,有的餐饮企业通过涨价等方式自救,但效果并不理想。近日,西贝莜面村和海底捞上调菜品价格,引发消费者不满。两家企业随即致歉,表示将把价格恢复到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在与美团的交涉中,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提出,在美团外卖平台上,部分商户被抽取的佣金率达到26%,超过企业承受范围。呼吁美团减免整个疫情期间,广东省内所有餐饮商户外卖服务佣金5%或以上。
无独有偶,日前,浙江温州、江苏淮安等餐饮商户反映,其入驻的饿了么外卖平台,要求“独家”签约,否则将佣金上调至27%。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表示,佣金高是一直存在的情况,此前餐饮企业对此并未十分在意。这次疫情让餐饮业受到冲击,外卖成为主要营收来源,餐饮企业经营外卖只为稳岗就业、保障民生,而外卖平台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美团方面回应,“佣金是一个浮动值,普遍在10%-20%之间”。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解释称,外卖平台的佣金由三项资费组成,分别为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和配送服务费。2019年美团外卖佣金收入为496亿元,其中超过400亿元用于支付骑手的费用。
“这意味着,美团外卖平台佣金超八成用在了骑手上。在美团平台,近400万骑手获得了收入,降低佣金势必对骑手的收入造成影响,直接影响就业民生。”王莆中说。
经过交涉,4月18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和美团外卖达成共识:美团尊重餐饮商户自主选择线上各类平台,支持餐饮商家自主运营私域流量的多渠道发展,全面开放配送平台服务予以对接;对广东地区优质餐饮外卖商户加大返佣比例至3%-6%,扩大覆盖范围,返佣时间至少延长2个月。
王莆中表示,特殊时期自身也面临经营困难,但仍将继续对优质餐饮商户提供返佣扶持,加大补贴投入,希望带动商户订单恢复,提升消费信心,带动行业复苏。
“美团积极、及时倾听商家声音,及时推出一系列帮扶商家的切实有效举措,态度和诚意值得肯定。”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他表示,双方还将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全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疫情彰显了外卖平台的价值,但未改变商户和平台作为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的事实。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外卖专委会回复本报记者时表示,众多餐饮企业挣扎在存亡线上,外卖平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餐饮行业才有可能继续支撑美团的长远发展。
多措并举助推市场整体复苏
广州吉目甜品店店主温女士告诉记者,门店每月固定开支超过8万元。过去只有10%左右的营业额依靠外卖,现在外卖成为主要来源。“即使外卖平台不收佣金,根据目前的订单量,每天五六百元的营业额,也不够各项成本支出。”
针对餐饮企业遇到的困难,业内专家呼吁继续开源和引流。
提振消费信心。广州酒家集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伟晖说,夜间消费本是重头,但集团目前的夜间消费收入,还没有达到预期值。消费者的信心还没完全回来,餐厅客流量、上座率有待恢复。
加大减免力度。广东3月出台政策,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受疫情影响相关企业,可免收2020年第一个月租金,第二、三个月租金减半收取;北京、宁波等地也加大扶持力度,为部分中小企业减免房租。此外,万达、龙湖、新城等民营企业,或为承租户减免房租,或允许其缓交房租。
但对多数商家来说,短期的租金减免效果并不明显。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今年前两个月,近7成样本企业表示租金有所下降,但在这些租金下降的企业中,被减免金额普遍小于应付租金的20%。样本企业中那些位于购物中心的店铺,减免房租天数从7天到2个月不等,平均减免期为12天。
帮助企业“开源”。疫情期间,饿了么对商家推出佣金减免、资金支持、流量支持等优惠措施。美团推出商户扶持、返还外卖佣金用以流量推广等措施。
互联网观察人士尹生认为,单纯依靠减免外卖平台佣金,对餐饮企业的帮助有限,核心在于帮助商家恢复经营和增加业务量。
疫情期间,一些餐饮企业为了自救,开始生产标准化食品或半成品对外零售。例如,针对一些热销菜系进行规模化生产,火锅店拓展生产“半自热火锅”、销售火锅底料等,提升整体收入。
2月21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全市允许餐饮服务单位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在线上和线下销售本单位加工制作的半成品。
尹生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对于餐饮企业快速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予以行政指导,帮助餐饮企业更快实现自我转型。
发展多元线上渠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餐饮企业只有抱团才能与大平台博弈,单个餐饮企业议价力弱”。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表示,鼓励餐饮企业多维度、多渠道获取流量,建立运营私域流量池,树立品牌IP影响力,切实降低流量获取与运营成本。(刘大江、胡林果、邓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