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名,一个好的餐厅有个好名字很重要,那么怎么给餐厅起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这个问题难道你了们,老板?
其实这只是困难的开始,当你终于敲定了名字,就会发现,另两个难题接踵而来——还缺少一句响亮 slogan ,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品牌故事也得跟上。
它们构成了开店前的「三大难题」:如何取一个名字,配一句 slogan 和讲好一个品牌故事。
取名字的四大套路,不妨试试
餐厅名字的作用是,让顾客认识你,你叫什么,然后认知你,你在经营什么,名字和定位匹配很重要。
聊套路前,我们得先达成一个共识:什么样的名字是好名字?
前奥美创意总监小马宋说,好名字有非常简单的检测指标,你只要问三个问题即可:
1. 你告诉别人这个名字,别人是不是可以一下子写出来?
2. 搜狗输入法是不是可以直接打出来?
3. 输入这个名字的时,是否需要切换键盘?所有中英夹杂、数字和文字夹杂的名字都算不上好名字。
分析了 100+ 餐厅名字后,我们发现四种取名套路。
套路一:以“人物化”取名,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越来越多的餐厅喜欢以“人物化”取名,比如表哥、表妹、表叔的“亲戚派“,鲍师傅、熊师傅、张师傅的“师傅派”,小明同学、田老师、张妈妈的“熟人派”。
这些名字的优势是,自带亲近感和便于记忆,但看多了就有点乏味,满大街的都是“亲戚”,有点喘不过气。
套路二:以“品牌+品类”取名,快速让消费者知道你是谁
用“品牌+品类”的取名方式,让人一眼就知道这家店卖啥。
多数主打单品的餐厅喜欢用这个玩法,比如主打面食的餐厅,有醉面、孟非的小面、犟小面、愚小面、七辛客重庆小面......
套路三:以地名取名,突出菜系特色
当看到“边境东南亚小吃,湄南河泰厨,幽蘭东南亚餐厅,曼谷 5 巷,西贡妈妈”这些名字时,你基本可以判断出来这是一家主打东南亚菜系的餐厅。
而如果看到“大赏,椰子屋”这些名字,你还能猜出来这也是主打东南亚菜的餐厅?
这类名字的优势是,场景代入感强,言简意赅表达了,“我很正宗”。
套路四:巧用谐音字
卖猪蹄的叫小蹄大作,卖小龙虾的叫舞虾小说,买包子的叫包容心......餐厅取名巧用谐音字,有意思更容易让人记住你。
slogan 的四个段位,你在哪?
搞定名字,我们聊聊广告语。广告语是在向顾客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做到简短易记和准确表达很重要。
无论你的餐厅有多少款菜品,你得从中找到一个小钩子,勾住顾客的心,而不是企图全部端到顾客面前。
钩子可能是让自己成为某一种第一,可能是在顾客恐惧时给到他安全感,可能是就餐时候的情感共鸣,也可能是享受一种生活方式。
段位一:直抒胸臆,我是谁
《定位》说,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比如,吉野家挂着“牛肉饭专门店”,乐凯撒强调“榴莲披萨就是乐凯撒”,巴奴高举“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段位二:击中痛点,我为什么比别家好
顾客担心什么,你就要去消除什么。
重庆火锅品牌锅说主打“一次用油老火锅”。餐厅的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瓶墨汁,顾客就餐后可以亲手用墨汁毁掉锅底,这自然打消了对餐厅使用“回收油”的顾虑。
段位三:建立认同,引发情感共鸣
一家螺蛳粉店的 slogan 是:连螺蛳粉都来北漂了,你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的理想。
而网红奶茶一点点的杯身上是:shake it up ! till we meet.
看到这些广告语时,我们仿佛在和品牌进行一场对话,不经意间就戳中了敏感的神经。吃饭不止走胃,还走心。
段位四:让顾客爱上你,而不只是你的产品
黄色的双拱门 “ M”,欢快的音乐,高效的就餐流程,热腾腾的食物,它们都是顾客喜欢麦当劳的理由,但又好像不止于此。
与前 3 种招数相比,麦当劳的“ I’m lovin’ it ”颇有此时无招胜有招的韵味。不再是因为你是谁,我才喜欢你,而是我喜欢你,你爱是谁就是谁。反正我都喜欢啊。
讲好品牌故事,从这三点出发
品牌故事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能否用故事连接品牌和消费者,感受他们的感受,表达他们的内心。
有人花几千元买一部锤子手机,平时不用,光是放着。是锤子手机打动了他?不,打动他的是手机背后的工匠精神。锤子科技讲了一个“智能手机时代的工匠”的故事。
只有和消费者发生情感共振,才会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提升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
那么,一个餐饮品牌如何讲好品牌故事呢?
从品牌/品类的历史出发讲故事
追溯品牌历史,是讲品牌故事的常见方式之一,多在强调美食的“传承性”。
汉堡王的故事得从 1954 年说起,两位美食家 James W. McLamore 和 David Edgerton 秉承美味才是王道的理念,希望将高品质的汉堡带给顾客。他们采用超过 370 度高温火烤,快速锁住肉质的汁水,再搭配鲜蔬面包,打造新概念汉堡。
从 创始人出发讲故事
除了从品牌/品类的历史出发讲故事,我们还可以讲讲创始人,或创始团队的故事。
很多人知道伏牛堂都是从一篇《我北大硕士毕业为何卖米粉?》的文章开始,“北大硕士”和“卖米粉”的认知反差,让这篇文章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传播开来。
从价值主张出发讲故事
你的品牌故事是讲给谁?这个群体有什么特点,他们的价值主张是什么?
花厨是一家把职场女性作为目标顾客的餐厅,从装修设计,到餐品设计,都围绕职场女性的喜好展开。创始人说,食物要健康、样子要够美,美好可以让人从压力中释放出来。于是,这家餐厅看起来像一家花店。
花厨讲了一个“从一家餐厅·花店开始的有机概念与生活方式”的故事,店里大部分是女性顾客,如果有男性,多半是陪女朋友来的。
一个餐厅想要经营好,光名字、口号、品牌故事好是不可能完全成就这个餐厅,但是可以让餐厅增色很多,也可以给餐厅带来一丝人性化和神秘感!
>之道:菜名引爆销量!菜品这么取名,还愁餐厅不火?!
前些年,武汉高校一家餐厅的“三生三十六菜谱”,借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度,赚足了眼球。“东华辣子鸡“”凤九烧鱼“”天孙炸鸡排“……并且”四海八荒邀仙友品尝“,回报也是实实在在的——营业额猛增!
可见,成功的餐饮老板,不仅要懂经营管理,在菜名上也要下足功夫。菜名可以说是一道菜最有力的招牌,它概括了整道菜的卖点,决定了食客对菜品的第一印象和了解。很多顾客在餐厅点自己没吃过的菜时,多是冲着菜名去的。
传统的中式名菜,有以数字命名的,如一品天香、二度梅开、三色龙凤、四宝锦绣……有蕴含轶闻掌故的,如日升月恒、蓝田方玉、芝田集凤等;更少不了吉祥如意的,如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碧血丹心、步步登高等等。而随着人们对餐饮的趣味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餐厅在给菜肴取名字的时候倾向于趣味性。
一家在互联网上非常火爆的餐厅为一道色彩鲜艳的沙拉取名为“致青春”,灵感同样来源于赵薇的电影《致青春》。虽然热点和噱头做菜名并不长久,但是不可否认一个好的菜单设计,可以让餐厅利润大幅上升。
也有餐厅为了营造出家的感觉,在菜肴的取名上喜欢强调亲情元素。比如,“外婆红烧肉”,“十三姨生煎包”、“小叔家的鸡脆骨”、“自家的滚豆腐”……很多主打家常菜的餐厅,多采用这一方式。
总的说来,菜名不求多新鲜华丽,但要与菜肴贴合。可以从它艺术感的造型入手,也可以从菜肴的起源及典故入手,还可以着重强调它的主料。从原料到烹调方法,再到色彩、质地、口味及外形特征等,都可以在名字上凸显。不用面面俱到,至少要有一个形象的点,令顾客即便没吃过,也能听到立即产生联想。比如说麒麟桂鱼、鸳鸯火锅、狮子头等,让人听了就能猜到菜是什么样子。
说过这些取得好的菜名,我们再来看一些反面案例——菜品命名的基本要求是要名副其实,也有些餐厅喜欢反其道而行之。菜名多用些吉利用语,诸如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发财、喜鹊登梅、花好月圆、金玉满堂……菜谱在手,看得人莫名其妙,满头雾水。用的什么材料?如何烹制?酸甜苦辣,一概不知。
其实,餐厅可以采取加注的办法使之明朗化,让顾客明白这道菜的用料、制作方法和味道。还有些菜名更像是谜语,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油炸虾片撒上虾皮,叫“雪山飞狐”;水煮花生与油炸花生同盛一盘,叫“一国两制”;青辣椒炒红辣椒,叫“绝代双骄”;鸭掌烧鸽蛋叫“掌上明珠”。
古语有云,见字如晤面,用在菜肴上便是听名知其菜。给菜肴命名,也类似作家撰文著书时命题一样,要深思熟虑,关键是要能吸引顾客!
<>近一些餐饮老板给我留言,问到给店铺起名字的问题,他们说现在看很多知名品牌都用招牌菜作为品牌名,比如“巴奴毛肚火锅”“喜家德虾仁水饺”“田老师红烧肉”。
< class="pgc-img">>轮到自己给品牌命名的时候,却担心这样给品牌命名,会减少对顾客的吸引力,比如“田老师红烧肉”,顾客一看以为只有红烧肉,那不喜欢红烧肉的顾客就不会选择,而其实田老师红烧肉有很多菜色的。
那么,用招牌菜命名品牌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有关营销学中有关“品类”的问题。
“品类龙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先问几个问题:说到洗发水你会先想到什么牌子?海飞丝对吧?说到方便面呢?先想到康师傅对吧,这就是一个品牌占据了一个品类的龙头,让顾客想到某个品类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这个品牌。
< class="pgc-img">>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第一定律”——大部分人只记得体育比赛中的冠军,就像你知道很多“第一人”“第一次”对吧?但是你知道那些“第二人”“第二次”吗?一定不记得,这就是第一定律。
在市场中更是如此,大量资源会向“第一”聚集,其一家的市场份额往往就会占到全部市场份额的50%以上。
但是有个问题,随着品牌的增多,竞争的加剧,而品类却只有那么有限的几个,萝卜多,坑少怎么办?这时候就出现了品类的细分。
< class="pgc-img">>曾经“海飞丝”占领了洗发水这个大品类在消费者头脑中的第一位置,随着竞争品牌的增加,那些后进入者开始抢占洗发水的细分品类,有的品牌占领了植物洗发这个细分品类的老大,让顾客一想到化学洗发水的危害,就会想到它这个植物洗发的领导品牌,成功抢位。
男士洗发水、养发洗发水、顺滑洗发水、油性洗发水、干燥洗发水等,分别都有品牌占领。在激烈的竞争中,海飞丝看自己无法占据整个品类,于是也专注于细分品类——去屑洗发水。
< class="pgc-img">>在回过头说餐饮行业,看了上面的案例估计大家已经明白了抢占品类龙头的重要性,在餐饮领域也是如此,“海底捞”占据了火锅这个大品类的龙头,后进入者已经没法在消费者头脑中抢走这个品类第一的位置,所以巴奴就剑走偏锋,抢占了一个细分市场——在重庆拥有极高人气的毛肚火锅细分品类,成功占据了这个细分品类在消费者头脑中的第一位置,想一想,说到吃毛肚火锅,你会想到海底捞还是巴奴呢?
< class="pgc-img">>成为了细分品类的龙头后,就等于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级顾客,比如,喜欢毛肚火锅的顾客通常不会选择其它火锅,就像偏爱粤菜的顾客,只会偶尔尝尝鲁菜或川菜,大部分选择还是粤菜。而巴奴用毛肚火锅网络了一批忠实的顾客,也用毛肚火锅为突破点和特色,来带动其它餐品,成功的在激烈的餐饮市场中站住了脚跟。
有人会问,海底捞、麦当劳、真功夫、俏江南,太多大品牌都不是用细分品类命名的,人家生意不是照样好的不得了?
< class="pgc-img">>但是别忘记了,这些品牌都是在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时候成长起来的,他们今天已经可以用品牌已有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来带动产品销售了,但是作为如今的后进入者,不采用单点突破以求获得一席之地,而后用核心爆款来带动整体产品线的策略,其失败的几率非常高。
在今天的餐饮市场环境下,做大而全的餐饮品牌几乎不可能生存下来。
< class="pgc-img">>总结:
最开始市场细分是专注某一菜系,再细分到专注某一款菜品,甚至再细分到某一口味的某一菜品,比如“喜家德虾仁水饺”这个细分的过程,就是找细分品类、找自身竞争力、找立足点的过程。
告诉顾客你不做什么,就等于是告诉顾客你最擅长什么,哪怕这个细分品类再小,也有其拥趸,哪怕你的立足点再小,也可以让你先生存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