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运营是餐饮运营中比较难得,但是又更具价值的方式,标签是精细化运营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标签是个好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对客户来源的统计,方便我们对高活跃用户筛选。
精细化运营可以将消费频次,客单价,口味等等来做定制化的营销推送,实力较强的肯德基他们会用小程序矩阵的形式将不同需求的客户引导到不同的小程序端,做精准化的运营,只能说有钱真好。
客户分层的重要性
精细化运营的核心要素:
①设计好符合客户特征的用户分层体系(会员体系)
②针对性的触点设计
< class="pgc-img">>餐饮行业,公众号、企微和短信占比较大,对于历史遗留的老会员来说,短信触达转化也是不得不思考的一个方式。
分层运维,让消息更垂直。
比如:昨日到店的客户,我们需要想了解他们昨日就餐情况如何,我们可以将昨日到店客户,做表单回访;
该餐饮消费频次如果为7天一次,我们就可以将8天以上未到店的客户推送大额的优惠券,吸引他们再次回到我们正常的消费频次中。
那这部分的能力就需要飞冰的运营日历来实现,运营日历上有多种人群的计算方式,或者是是否进去社群等多种筛选方式,在运营日历内多做这些精准的消息推送。
< class="pgc-img">>客户标签系统如何建立
客户标签,除了系统或者通过活动来打标签,还需要餐饮商家自主地去标注标签,消费者是否吃辣,爱吃什么口味,有什么喜好等等标签。
自主打标签需要更多的精力来支持,所以对于连锁企业会比较困难,但是在后续企业推新品有着至关重要因素。
在推出新产品时,比如产品特性是比较辣,我们可以对客户群体内比较喜欢吃辣的用户推送新品券,并在就餐后做数据收集。在新品测试阶段会有较好的数据反馈。防止一款产品,真正在推向市场后,在遇到各种问题。
在企微的标签系统,需管理员创建好预设的标签组。
门店收银或者店长在客户加过好友,买单的场景下,都可以通过服务员或者对消费做一个简单问询,随之企微编辑标签组,将其信息录入。
< class="pgc-img">>虽然繁琐,但有重大的意义。
除了自主标签,还可以对客户到店次数对客户进行分层。
此功能需要飞冰SCRM系统的扫码标签来支持,餐饮商家可以根据到店次数,将用户做多层分级。又遇到一次到店就创建一个标签的情况,但其意义不大。比如:可以将2-3次到店客户,4-19次到店客户,20次以上到店客户进行三级分层,对齐三者投放不同的运营标准。
< class="pgc-img">>在如此分层的过程要注意:三重一轻(重内容、重服务、重体验、轻促销)
用户在线下门店结账时,服务人员引导客户扫码加企微好友,并做简单打标签工作。且告诉用户,购买后的积分可以当抵用券,以及生日当天会有生日礼包等方式,经过这一流程下来可以实现98%的好友率。之后会把这些信息反馈给会员运营部;把他们拉到社群内或让用户主动扫码进群,实现与用户的直接触达。
沪上阿姨建了近万个社群,社群内主要做大批内容和服务的输出。通过微信粉丝运营群进行“三个精准”:精准触达、精准培养、精准服务。并在此过程中提炼优质用户,进行优质用户的培养。比如会对社群进行分类,把用户进行分层,把优质用户放到另一个社群里,打造超级用户。
之后再进行一对一沟通,继续评估和筛选到下一个社群——会员共创社群,一起进行产品共创、线下沙龙活动等。
<>< class="pgc-img">饮八大定位系统
>知乎上有位做餐饮的朋友问,新开一家餐饮店怎样去做,市场定位。我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开店之前先思考定位,这是目前大部分餐饮创业者都已经形成的思维习惯。定位是个专业术语,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洞察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什么叫市场差异化,我先举两个例子:
1.陕西的羊肉泡馍,作为陕西的一张名片,名气非常大。但是羊肉泡馍到了外地,就成了其他的样子。有一次我去山东给一家餐饮店做指导,老板带我去吃羊肉泡馍,结果端上来的是一碗羊汤和一个干饼。我告诉老板这个比较像陕西的水盆羊肉。老板解释说因为他们当地人喜欢喝汤,正宗的羊肉泡馍当地人吃不惯,所以就做了改良。观察了一下,生意确实还挺好的。
2.去兰州时,发现当地比较有名的奶茶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杯子特别大,量很足,一杯能装2000多毫升。观察后发现当地人喜欢喝大杯奶茶是有原因的,一个是气候原因导致人很容易渴,另一个跟水质有关,越喝越渴。
在网上有一个关于餐饮好吃和正宗哪个更重要的讨论,其实答案毋庸置疑,市场会告诉我们是好吃。但是好吃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众口难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觉得好吃。餐饮老板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将定位放在创业的第一位。
定位的本质就是做客群的细分。客群细分有多个维度需要考虑:
1.年龄。卖给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人消费习惯,消费方式,消费诉求都不相同。要清楚你的产品想要卖给哪些人?你的产品更适合卖给哪些人?
2.性别。有的产品天然属性是适合女性的,比如甜品甜点砂锅米线之类的。有的产品天然属性是适合男性的,比如羊肉泡馍、葫芦头等。分析一下自己的产品有没有很强的性别标签,如果有,那就要做有针对性的调整了。
3.产品属性。快餐和休闲餐是不一样的,提供堂食的餐饮和只提供外带的餐饮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产品属性去定位消费方式,再根据这个区选择合适的选址,合适的装修,这也是定位。
4.消费场景。产品想要打造什么样的消费场景,朋友宴请,还是情侣聚会,还是工作餐,不同的消费场景对应的消费场所也不同。不同的群体消费习惯也不一样,购物中心里年轻人更多,在这里开店更多的要考虑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社区周边可能年龄大的人就会多一些,这些地方开店口味口碑可能就更重要一些。
5.消费水平。产品的价格怎么定,要和所在区域人的消费水平相匹配,否则,再好的东西,遇到一群没有消费能力的人也是白搭。
6.饮食习惯。每个地方的人饮食习惯都不一样。就拿早餐来说,有的地方人喜欢喝粥,有的地方喜欢喝胡辣汤,有的地方吃米皮,还有的地方吃水煎包,有的地方人吃包子……你的产品能否符合当地人的主流消费习惯,这个也很重要。
做客群的细分,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做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的品质。做到了客群的细分,也只是做到了定位的第一步,接下里的第二步就是找差异。定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找差异,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差异的方法有三个:
1.人无我有
人无我有就是寻找市场空白。大部分创业者的创业动机都是想在人无我有中寻找机会。把外地的美食引进到本地,把本地的美食推广到外地,利用资源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的机会来赚取利润。
这里边需要区分的是真机会和假机会。我认识很多把某一个外地小吃引进到本地,然后一开业就持续火爆的人。我也见过很多加盟一个外地火爆的品牌到本地,然后因为水土不服而倒闭的。市场空白的存在,有时候是因为别人没发现,这就是真机会。有时候是因为尝试过的人都失败了,这就是假的机会。
未来的餐饮市场,想依靠人无我有的垄断性优势赚钱,将会变得越来越难。
2.人有我优
现在有很多对传统小吃做改良的项目,让原本只属于夜市和街边摊的东西进入了商超,让原本街头巷尾推车卖的产品成为登堂入室的品牌,让原本一个地方的小吃成为风靡全国的爆款。这些项目所实现的,就是差异化的第二层:人有我优。就是在市场同类产品里,找到新的突破点,在红海中发现蓝海。
举个例子,西安有个卖烤红薯的品牌,他的差异很简单:给烤红薯配个牛皮纸袋,让卖相更高端;配个勺子挖着吃,让吃法更优雅。于是这个品牌就做成了,进了一个又一个商超,拿了一轮又一轮融资。
人有我优,本质上就是对原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和改良,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的发展,更符合消费的趋势。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创业者正在努力把握的机会。
3.人优我变
人优我变就是在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体系里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点和市场机遇,以降维打击的方式去碾压竞争对手。
人优我变的初级阶段是走差异化路线。别人强调正宗,你就主打好吃;别人强调便宜,你就做高性价比;别人搞服务,你就走产品主义路线;别人坐着吃,你就站着吃。西安有个做酸辣粉的,把酸辣粉由堂食改为街边消费,杯装酸辣粉,顾客一律路边站着吃,生意也异常火爆。
人优我变的中级阶段是进行业态组合,提升利润来源。比如现在有很多品牌将便利店和餐饮结合,顾客进店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购物,实现多重利润。
人优我变的高级阶段是用新零售的思维去做餐饮。将产品标准化,零售化,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和电商相结合。通过异业联盟合作,让产品承载的内容更多,让盈利模式多元化,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真正的做到碾压你的竞争对手。
欢迎加入餐创星球餐饮人进步社群。这是一个专为0-3岁的餐饮人打造的学习进步社群,在这里有400多名餐饮同行和你一起学习进步;有上千份餐饮干货资料等你下载,这些资料涵盖餐饮技术配方,管理经营,人员培训,营销策划,连锁加盟等各个方面:
餐创星球付费社群目前年费仅99元,并且在一年后可以享受续费半价的优惠,欢迎加入,创业本来就是一场孤独之旅,在这里有一群人和你同行。私信加入。
已更新内容:
>021年12月13-14日,北京中国大饭店,耐心生长·第7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即将如约而至。
伴随着大会启幕,本届大会的5大评选也已进入到报名和投票环节。
有4项创新餐饮品牌榜单都是今年首次推出,意在拓宽餐饮视野和价值维度,挖掘更多餐饮创新势力!
总第 2869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2017年,伴随着第一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的举办,第一届《中国餐饮最具创新力100》榜单面世。4年后,这张榜单已经成为了餐饮垂直领域最具含金量的评价体系之一。
每届评选,我们都会在上千家报名餐企中,结合8大评审维度,统计海量投票访问数据,通过反复计算考量后颁发榜单。历届评选的累计投票已近千万次,投票后台访问量过亿。
而在本届评选中,创新力TOP100仍然是我们的重磅榜单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一种荣誉,更代表着餐饮人在特殊时期里,创新不止的坚韧。
目前,《2021中国餐饮最具创新力品牌TOP100》的报名和投票已经开启,欢迎参与这场精彩的角逐,为品牌努力拼搏的一年收获傲人的荣誉。
品类是中国餐饮行业最重要的定位标签,也是行业创新与投资的风向标。
2021年,烧烤品类势能滔天,创新品牌层出不穷;米面赛道刮起“重做风”,重庆小面、兰州拉面、隆江猪脚饭等传统品类焕然一新,赢得资本关注;火锅品类发展分化,有的在“做大”,追求大店面,全场景,有的在做小,抢食快餐赛道……
《2021年度中国餐饮品类TOP 50》将在10个最具行业影响力的餐饮品类当中,评选出50个优秀品类代表。
如果您的品牌在所处的细分品类当中发展迅速,品牌风格鲜明,企业经营规范,欢迎报名参与《2021年度中国餐饮品类TOP 50》。
自改革开放以来,餐饮行业先后迎来了三波资本化浪潮,大批餐饮企业在管理理念、运行效率、商业模式上持续迭代,规模效应凸显。
近年来,已经有海底捞、九毛九、奈雪等佼佼者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受到它们的感召,还有大批善于整合资源、抓住消费风口的餐饮品牌加紧了创新步伐。在他们当中,必将走出大量成功上市的“餐饮独角兽企业”。
本评选旨在挖掘出这些潜力无限的“未来独角兽”,为餐饮行业的公司化进程探索,和商业模式进化,提供出色样本。
如果您的品牌顶层设计完整,规模化发展迅速,志在登陆资本市场,欢迎报名参与《2021年度中国餐饮潜力独角兽TOP 50》。
幅员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各具魅力的餐饮文化,更滋养出了百花齐放的区域餐饮品牌。
他们扎根本土,耐心生长,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掌握了区域市场发展的底层逻辑,并有了跨区域发展,在全国餐饮舞台上惊艳众人的实力。
为更好发掘区域潜力股,大会组委会选取了近年来表现活跃,餐饮创新力突出的9大城市,作为本项评选的品牌取样城市,它们分别是北京、上海、苏州、郑州、长沙、成都、重庆、广州、深圳。
从这9座重点城市中,我们分别请到当地的专业餐饮评委,组成特别评审团。结合他们的专业视角,提名最值得关注的区域黑马,结合大会评委会推荐和品牌报名,形成入围品牌池。
如果您的品牌在以上9城市深耕已久,枝繁叶茂,欢迎参与《2021年度中国餐饮区域黑马品牌TOP 5》评选。
餐饮进入供应链驱动时代,爆品决定命运!
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供应链已经成为了现阶段餐饮品牌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餐饮供应链端,蕴藏着无穷的餐饮“重做”机遇。大到烤鸭、佛跳墙等传统名贵“硬菜”,小到油条薯饼等不太起眼的“配菜”,都可以利用供应链实现用餐场景和销售模式的极大拓展,为餐饮品牌提效增收创造机遇。
本评选旨在寻找出今年最出色的供应链端餐饮产品,挖掘餐饮巨头背后的供应链资源,给整个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效能提升,寻找更多思路。
如果您是具有较强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餐饮供应链企业,欢迎参与《2021年度中国餐饮供应链爆品TOP 10》评选。在填写资料时,需要同时提报参评供应链产品和企业资料。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餐饮人能够初步了解本次大会5大榜单各自的奖项用意和评选侧重点。我们的报名和投票已经开启,欢迎通过报名和投票入口积极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2021中国餐饮最具创新力品牌TOP100》采用“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的形式综合产生。其中,专家评审分值占比50%,网络投票占比50%。
我们的专家评审由来自餐饮界、资本界、媒体界的十余位行业专家组成,他们将从餐企的品牌力、发展力、加盟优势等维度对品牌进行打分。
同时,网络投票也将极大地影响评选结果,欢迎品牌在遵守投票规则的前提下积极为品牌拉票!
《2021年度中国餐饮品类TOP 50》
《2021年度中国餐饮潜力独角兽TOP 50》
《2021年度中国餐饮区域黑马品牌TOP 5》
《2021年度中国餐饮供应链爆品TOP 10》
四大榜单,则由专家评审团以及区域评审员通过慎重考量后产生,不再进行公开投票。请有意参选的品牌积极通过报名入口提交资料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