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卢启文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历史图由广州酒家集团提供
2021年2月4日,位于广州西关第十甫路的陶陶居总店修缮后开门迎客,各路食客纷至沓来,一位难求。
始创于1880年的陶陶居,是目前广东饮食界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一座茶楼,见证了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的每一个瞬间。这里曾经是康有为、鲁迅、巴金等文化巨匠出入过的地方,可谓龙虎际会,风云舒卷。141年来,它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引领着饮食潮流,一路传承着广府饮食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陶陶居既是广府文化的参与者、见证者,是一本跨越百年的饮食活字典,也是一部广州社会发展变迁史。而今,这家加入时代新元素的老字号,更成为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生力军。
书院变身茶楼
时间穿越回141年前的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陶陶居在广州第十甫路诞生。
清朝光绪年间,广州西关有座大户人家的书院,名叫“霜华书院”。1880年,书院换上“葡萄居”的招牌,专营苏州风味酒菜,兼营茶市,生意逐渐兴旺。后来,一名姓陈的老板接手葡萄居,灵感乍现,把茶楼改名为“陶陶居”。这个名字意为来此品茗,乐也陶陶,既风雅,也易记易念。
1888年,维新思想家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不达,返回广东,于1891年间在广州创办学馆,取名“万木草堂”。闲时,康有为也常到陶陶居品茗消遣。这时,陶陶居已由一位叫黄静波的老板掌管。黄老板见康有为学生多、名气大,想藉他的名声提高店铺声誉,便请他书写招牌。康有为欣然提笔,用最得意的“石门铭”碑法写下“陶陶居”三字。这三个字,一直留存至今。
自康有为写的墨漆金字招牌挂起后,陶陶居果然生意更加兴隆。加上黄老板经营有方,陶陶居渐渐远近闻名,业务不断发展。
几度重生复兴
到了1922年,经历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时局骤变,陶陶居沉寂了一段时间,苦苦经营却负债累累,茶客也渐渐散去。
当年,身为陶陶居股东之一的陈清选聘用堂兄弟陈伯绮作为陶陶居的司理(相当于今天的CEO)。陈伯绮负责打理陶陶居的大小事务,成为实际的管理人。当时,陈伯绮与涎香茶楼的谭杰南、金华茶楼的谭焕章等几位老板看中“霜华书院”的深庭大院,千方百计购得“霜华书院”旧址地皮,并招集股东,将陶陶居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高楼。1925年,全新的陶陶居正式开业。
陈伯绮是清末大儒南海朱九江的再传弟子,饱读经书。他结交一班文人雅士,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才干,请他们为陶陶居撰写诗词和文章,指点楼堂布局和装饰设计,令陶陶居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陶陶居勇于创新,创造了特大“月饼王”等多种营销新手段,使陶陶居成为当时饮食界的佳话与典范。
当时,来陶陶居饮茶的人中不乏豪商巨富、达官贵人,他们借饮茶之机打探行情,建立关系。信息交流、新闻传播、叙说友情、洽谈生意……饮茶,实际上已成为当时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交方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陶陶居仍是广州城中的著名茶楼。十年动荡中,陶陶居的老招牌被拆,一度改名“东风楼”。古雅的陈设被当成“四旧”砸掉,“月饼王”不能生产,点心菜肴也失去了原本的特色,著名的茶楼变成了普通的饭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陶陶居重新挂上老招牌,正式复名。
2012年,广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开启了复兴。2019年,广州酒家集团全资并购陶陶居公司,陶陶居总店修复改造工作启动,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原1925年民国时期的陶陶居外貌。广州酒家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赵利平说:“陶陶居的基础,就是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建筑物。我们必须保留它的历史面貌,才能让现在的人感受到陶陶居这141年来走过的历史印记。陶陶居这座有故事的大楼,翻新前使用了100年。我希望,翻新后也能继续使用100年。”
老倌文人出没
陶陶居不仅仅是品尝“一盅两件”的茶楼,还是充满文化气息、吸引文人雅士汇集的风雅场所。它甚至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发展进程。
陶陶居的资深面点师罗操老师傅,对当年文化名人前来饮茶的场面记忆犹新:“当时,粤剧老倌如靓少佳、陆云飞、文觉非等,还有西关名老中医如王金石、何竹林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陶陶居还有一个别称——不挂招牌的粤剧俱乐部。民国初期,不少粤剧界人士居住在西关一带,陶陶居与恩宁路上的“八和会馆”和“銮舆堂”相距不远。1946年后,陶陶居旁边的百乐门戏院以演出粤剧为主,不少省港大班曾在此登台,金殿戏院也同样位于第十甫路上。戏行人物凡组戏班、聘角色、请棚面,“开戏师爷”(粤剧编剧)“斟介口”“度桥段”,都会在陶陶居进行。
当时,陶陶居是“班蛇”(即戏班老板)挖角色、组剧团“斟盘”的地方,也是“开戏师爷”凑说新戏的地方。“梅香”(出演次要女角的演员)、“拉扯”(扮演闲角的男演员)等一般演员,想借点钱、吃点东西或出演闲角,也非要来陶陶居不可。如果碰到“散旧班、埋新班”的时节,陶陶居里更是连楼梯上都站满了艺人。
从陈伯绮当陶陶居老板起,陶陶居就广泛搜集名人字画、诗词对联挂于厅堂四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位,成了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和其他“清游会”成员,常在这里品茗雅聚,共研艺事。
鲁迅客居广州时,也是陶陶居的座上客。他在1927年3月的日记里写道:“18日,雨。午后,同季市(许寿裳)、广平往陶陶居品茗。”对于品茶,鲁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陶陶居总店顶层建有琉璃瓦六角的三层亭,名曰“可观亭”,中秋时可于此亭内赏月吃团圆宴。“可观亭”的牌匾书写于1933年,其作者就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被誉为岭南书法宗师的麦华三。十年浩劫期间,“可观亭”的牌匾曾被摘掉,2003年重新悬挂,可观亭再现光彩。
引领一城风气
回顾141年历史,老字号陶陶居在创新方面的独到之处,令人击节:
最先与粉丝互动——对联在清代极其火热,走在潮流前端的陶陶居以“陶陶”两字,面向大众征“鹤顶格”联。结果,当时的粉丝疯狂为陶陶居“打call”。当年的一副征联写道:“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陶侃惜分,大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直至今天,该联也为人们所乐道。
最早聘用女工——20世纪中期,广州的茶楼酒肆依然是男人的地盘,行规很严,欲入行者必须经熟人介绍拜师,当上几年学徒,出师后还要加入行业工会,才能捧得一个饭碗。而早在1938年,陶陶居就大胆地在三楼卡座试用女侍应,成为第一批正规雇佣女职工的食肆。
最早进行事件营销——20世纪,每逢中秋,陶陶居必然要把门面装潢得灯火辉煌;同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印刷街招推介陶陶居月饼,宣传攻势一浪接一浪;还雇人走街串巷,高价回收陶陶居月饼盒,造成陶陶居月饼走俏的感觉。当时的人们不断打听陶陶居月饼的详情,并以买到一盒月饼为荣。
在老广的记忆中,陶陶居还是相亲圣地。巴金曾在《旅途随笔》中记下在陶陶居的见闻:“席间有位老妇人掀帘而入,还带有两位女子进来,说她们睇相论银……”这就是陶陶居当年的一大景象:“相睇”(即相亲)。抗战以前,陶陶居三楼有一个公开的“相亲市场”,非常有名。
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陶陶居都作为广州生活的一个文化标志出现。全国多家电视平台播出的热播剧《爱人同志》向观众展示了广州的“早茶”文化,包括拿木桶去白云山取水、在陶陶居泡茶等细节。这些细节唤起观众对广州“早茶”文化的兴趣,有人甚至专门为此跑到广州陶陶居体验。去陶陶居喝茶,已成为很多外地游客来广州的必备行程。
时至今日,陶陶居仍在不断创新,走时尚化、年轻化、新国潮的道路,主动拥抱时代和年轻人。广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光胜告诉记者,陶陶居每一家门店都特别注重对灯光的设置,以满足食客从不同角度对美食拍照的光线要求,“因为现代人面对美食,很多时候都是手机先‘吃’,马上发朋友圈”。
访谈
老字号价值在于“老” 发展在于创新
范依萍(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羊城晚报:何为老字号?广东老字号企业的现状又如何?
范依萍:老字号是指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广东的老字号工作一度领跑全国,早在2010年,全国首部地方标准《广东省老字号评定规范》就已出台实施。据统计,截至2017年,广东省老字号企业数量达197家,其中“中华老字号”有57家,占全国总数的5.05%。广州市拥有35家“中华老字号”,包括王老吉、敬修堂、潘高寿、采芝林、何济公、星群、中一、陈李济、健民、奇星、明兴、致美斋、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皇上皇、趣香、泮溪酒家、泮塘、宝生园、北园、爱群、新亚、新华、利工民、新以泰、李占记、第一福、生茂泰、鹰金钱、禾穗牌、虎头牌、双狮牌、琳琅、鹤鸣。各类老字号主要分布在全省16个地市,其中广州最多,佛山、潮州次之;当中百年以上的老店占了近45%,有的老字号如陈李济、致美斋、珍珠红等,存续时间已达400年以上。
羊城晚报:广东老字号发展遇到哪些问题?在新时代如何焕发新光彩?
范依萍:广东与其他地方老字号所面临的情况基本相似。正所谓成也老字号、败也老字号。老字号企业一方面拥有几十上百年历史积淀的品牌,他人难以企及;但另一方面,老字号企业也面临诸多老问题,包括过于守旧、创新不足,食客老龄化、消费动力不足,老员工较多以及体制组织架构陈旧等。
老字号企业要焕发新光彩,我认为,除了政府要为老字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要靠企业自身。企业要在继承发展、创新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做文章。
首先,老字号企业必须要继承企业优秀文化遗产,继续在“独”“特”上做文章,铸造老字号企业金字招牌。老字号的价值在于“老”,发展却在于创新。在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先进的经营方式,创新自身的技艺和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羊城晚报:老字号陶陶居141年的传承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
范依萍:陶陶居在广州是一个非常响亮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在141年的历史中有独特的技艺传承。在2000年的转型、转制中,它获得了新生。在我看来,陶陶居在传承当中,离不开它的根。141年来,它的根一直都在广州西关第十甫路。通过它的根即原点的带动辐射,扩展其影响力。陶陶居率先走出西关,走向广东、全国,现在除了在广州,还在深圳、厦门、上海等地都开有分店,把它的品牌影响力带到全国。
老字号光有传承而没有创新,发展潜力是不够的。陶陶居在创新方面也做得比较好。2015年,陶陶居的品牌重新包装,做得更加年轻化,拥抱新国潮,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
总的来说,一方面,陶陶居通过传承和创新带动了品牌的增值;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它扩大了在原有区域之外的品牌影响力。所以,我们老字号企业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同时坚持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也不能丢掉传承。
延伸
广州酒家2020年营收逾32亿元
广州酒家也是中华老字号,始创于1935年,素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广州酒家集团于2017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广东省率先上市的饮食集团;2019年完成陶陶居公司100%股权收购,盘活陶陶居老店经营,焕发老字号新活力。2020年营收逾32亿元。
广州酒家集团现有员工超5000人,主营业务包括餐饮服务和食品制造。目前,该集团共有餐饮门店26家;拥有番禺、茂名、湘潭、梅州共四个生产基地;近200家利口福食品连锁门店,线上运营覆盖官方商城、天猫、京东等平台。
对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广州酒家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赵利平介绍,在餐饮板块,广州酒家集团正着手对餐饮门店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在3年内完成。餐饮门店分为传统岭南风、现代气息和家常风三种形式进行改造。在食品板块,广州酒家集团正加快推进食品制造中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新机制、新模式和新路径激发经营发展新活力。近年来,该集团加快了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步伐,生产车间实现半无人化。
来源:金羊网
前,有着27年历史的大英雄桂春酒楼因拖欠房租被停电的消息引发关注。其实,近几年来,遇到危机的不只有大英雄桂春酒楼,还有不少南宁餐饮老品牌:有着30多年历史的生辉烧卤于去年闭店,多家老牌餐厅营业额连续下降,仅能勉强维持。
这些餐饮老品牌,曾经风靡南宁,如今有的只能黯然离场,令人唏嘘不已。面对新的形势,餐饮老品牌,前路到底在哪?
大英雄桂春酒楼因纠纷歇业。 南国早报记者 游拥军摄
27年老牌酒楼因拖欠房租被迫歇业
说起大英雄酒楼,很多老南宁人都懂。上世纪90年代,南宁市星湖路北一里大英雄酒楼的人气很旺。“那时候的古城七星商圈也特别火,白天逛梦之岛购物中心,晚上到大英雄吃饭,然后泡泡吧,或是去星湖电影院看电影,一条龙服务!”家住七星路的赖女士说。
随着商圈迁移,埌东商圈逐渐兴起,大英雄酒楼也从星湖路北一里搬到桂春路。新店面积大、装修好、菜品多,“老南宁”喝早茶、吃饭、摆宴席都喜欢来这里。
大英雄桂春酒楼因纠纷歇业,门口挂上了铁锁链。 南国早报记者 游拥军摄
最近几年,新的餐饮品牌层出不穷,大型宴席减少,大英雄桂春酒楼的营业额有所下降,还拖欠了5个月的房租60多万元。4月8日上午,房东采取了停电措施,大英雄桂春酒楼被迫歇业。
5月18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大英雄桂春酒楼的大门已被铁链锁起来。据该店服务员介绍,5月初,他们已搬到一路之隔的一家酒店二楼继续营业。
酒楼老板刘女士说,大英雄是她创立的品牌,已有27年历史,挺过了不少风风雨雨,但最难的还是这两三年,希望能坚持下去。
餐饮老品牌受冲击,危机不断
在南宁人的记忆中,很多餐饮老品牌有着时间的沉淀,都带着南宁味。甘家界牌柠檬鸭、金大陆、生辉烧卤等,历史超过20年,万国酒家、南宁饭店、明园饭店和荔园山庄(西园饭店)四家广西老字号更是有50年的历史。
然而,半闲居、生辉烧卤先后于2019年、2021年闭店,一些餐饮老品牌,在一次次的餐饮市场“大洗牌”中没落,甚至黯然离场,有的仍在苦苦支撑。
甘家界牌柠檬鸭园湖店贴出了升级改造字样。 南国早报记者 游拥军摄
已创立23年的桂林肥仔曾经一位难求,但近三年的营业额逐年下降30%左右。其创始人莫先生感叹:“我们的迭代升级慢了,现在进店的多是老顾客,年轻消费群体很少。”
另一家老品牌的创始人也表示,与聚集在商场、小而精的新餐厅相比,老餐厅大多临街,以大桌、包厢为主,“我们船大,调头难”。
南宁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温美兰告诉记者,2020年之前,餐饮老品牌经营得都不错,疫情给它们带来了挑战。比如金大陆江南店,一个月租金80多万元,员工工资四五十万元,一个店每月的成本需100多万元,受疫情影响不能接待大型宴席,营业额不免受到冲击。
紧跟消费需求,各显神通谋出路
近年来,随着餐饮业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餐饮老品牌的经营也受到影响。疫情的反复冲击更是加速了餐饮业洗牌,也改变了餐饮市场的发展格局,挑战与机遇并存。
金大陆推出外卖服务。 南国早报记者 游拥军摄
据金大陆江南店服务员介绍,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该店就把大厨精心制作的茶点、菜肴搬到五一路旁售卖,还曾请小区的团购群团长试菜,让团长把茶点、菜肴推销到各个小区去,初见成效。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或是新顾客进店消费,南宁多个餐饮老品牌开通线上销售平台、团购秒杀等服务,甘家界牌柠檬鸭推出柠檬鸭真空包装,方便顾客在家里食用;南宁肥仔将宴席菜与音乐、走秀、民俗结合,举办创新菜大赛决赛,3月份如期开赛。
万国酒家的复古装饰风。 南国早报记者 游拥军摄
有着77年历史的万国酒家,装修主打民国怀旧风,晚上还有粤剧表演。5月18日,万国酒家还参与了《三街两巷烟火气里的文化内核》——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一键游广西”的专题片录制,通过文化IP激发老品牌活力。
老品牌焕新生,要传承也要创新
餐饮老品牌一般都是以正规中餐经营,场地大、用工多,费用成本开支也大。据了解,近年来,受疫情冲击影响,大型宴席减少,不少餐饮老品牌的客流量和营业额都在下降,但成本却不断增加。
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吴东栋分析,餐饮老品牌发展遭遇困境,既有市场原因和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也有自身因素。餐饮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全新时期,餐饮产品正经历中西、南北融合创新的时代,顾客的选择变得丰富多彩;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步向个性化、时尚化、健康营养等方向转变,他们对餐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改变;年轻群体正成为消费主力,线上外卖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老品牌如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面临的危机可想而知。
南宁肥仔的早茶人满为患。 南国早报记者 游拥军摄
钟姐炖品董事长李洋认为,餐饮老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老品牌既要传承精工细制的出品精神,也要赋予品牌新的视觉效果和定位,不断优化菜品。例如,钟姐炖品就在面积较大的面店设置烧卤饭,在中山万象汇店增加大肉云吞等菜品,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
椰妹联合创始人张长全则建议,由政府、协会来搭建平台,让老品牌积极拥抱市场、拥抱资本,让品牌基因真正发生变化,才能使老品牌焕发新生。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图/受访者供图
这个夏天,一浪高过一浪的不止气温,更有完全停不下来的广东预制菜!
7月26日,广东发出“十大粤味预制菜大擂台”全省征集令,短短一周时间,已经收到首批300多种预制菜菜品的报名表格。粤味预制菜多了哪些广东味道?在粤菜师傅的加持下,广东预制菜对大厨手艺的还原度有多高?从今天开始,羊城晚报将带领大家逐个赏。
作为本次参与粤味预制菜评选的粤菜餐饮品牌,84岁茶座“天后”大同酒家是来自广州的老字号,更是当年许多“老广”相聚叹茶、观赏粤剧的不二之选。
广州阅盈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接手了这个承载着广州人记忆的老字号品牌。在全新团队成立后,大同酒家于2018年挺进天河北中信广场,2021年又进军粤菜竞争激烈的珠江新城。今年3月,大同酒家更是连落两子,新开体育中心及番禺两家分店,翻开这家84岁老字号崭新的一页。
依托大同酒家的老字号品牌影响力,这家84岁的老字号也勇赴激流,在今年年初开始试水预制菜。
始创于1938年的粤菜餐厅大同酒家,近年融合多年粤菜烹饪手艺制作出美味的预制菜,传承正宗老广味道。大同酒家负责人、广州阅盈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文静透露,截至目前,大同酒家已开发研制出了包括广式牛腩、花胶鸡、鲍汁三宝在内的10款预制菜,定价在20-200元不等。
“利用原本我们在工厂端加工预制菜的实业优势,我们进行了产业整合,将大同酒家的品牌运用到食品端,让岭南名菜能够借力预制菜走得更久更远。”陈文静表示,对比一些贴牌的预制菜产品,大同酒家拥有自己的自主工厂,在原材料质量把控、供应链效率提升上具有一定优势。
本次参加征集,大同酒家带来了融合多年粤菜烹饪手艺制作出的3款美味预制菜,传承正宗老广味道。陈文静表示,未来大同酒家将会在坚持大店经营和探索食品开发两方面“两条腿”走路,通过布局电商渠道等方式,把岭南名菜做成预制菜,将其带到更多老广的餐桌上。
参赛选手逐个睇
鲍汁海参三宝
自我介绍:大花菇素有“山珍”之称,味香质纯,大同酒家选用的花菇每只都像铜钱那么大,使得菇质肥厚鲜嫩,加上鲍汁更添香味浓郁;花胶润滑爽口弹牙;海参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熬制好的鲍汁淋在三宝面上,口感丰富,成就美味三宝!
做法建议:彻底解冻后,将产品倒入容器中,随后放进锅里或者蒸笼水开后蒸5分钟,彻底加热后食用。
花胶牛腩
自我介绍:这款广东人最爱的花胶牛腩,开盖香味四溢,花胶润滑爽口弹牙,牛腩软烂入味,食材完全吸收汤汁的精髓,食材调味已全部配备好,加热即食,方便美味,冬天尝一口,心里暖粒粒。
做法建议:
方法一:
需要解冻:将产品置于冷藏柜(0~4℃)保鲜解冻2小时左右,将产品倒入容器加盖放入微波炉,中火加热8-10分钟左右,让食物彻底加热后食用。
方法二:
无需解冻:将产品倒入锅中,汤汁朝下,先小火慢热,边加热边搅拌,浓汤融化一半以上再加大火力,煮8-10分钟左右,彻底加热后食用。
陈皮肉饼
自我介绍:食材必须选用新鲜猪肉,肉质的肥瘦配比有严格的把控,太肥不健康,口感太腻;而太瘦则口感不好,大同酒家精选肥瘦比3比7的黄金比例,再加入8年陈皮,提升香气,口感更丰富。这道菜老少皆宜,食材调味已全部配备好,加热蒸制即食,方便美味,简直就是“下饭之王”。
做法建议:首先将肉饼彻底解冻后,并倒入碟中,放在锅中或蒸笼水开后蒸9分钟,彻底蒸熟后食用。
“粤味一桌好菜 啖鲜美好生活”2022年十大粤味预制菜大擂台系列活动
指导单位: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主办单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
承办单位:羊城晚报社、南方农村报、珠江经济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