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还是以需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麻辣烫店属于饮食业,国家环保角度对饮食业餐饮油烟排放有具体的要求,油烟净化器是目前进行环保检查和检测的一个主要检查项目;②从资质角度,普通家用的抽烟烟机只有产品的合格证,没有油烟净化器这种产品的ccep认证,就是中国环保产品认证证书,这个证书是例行环保检查需要检查的资质文件类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麻辣烫根本就没有油烟,为什么还要安装油烟净化器,这个跟制度有一定的关系,政府在制定环保相关政策的时候,一般不会有针对性的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餐饮类型制定,只是会从大的方面进行一个限定,这样在执行层面来讲就有一定的模糊性,这个就看当地执法部门的执法尺度了。相信随着环保政策的执行和反馈,环保政策会进一步的细化和针对性,地方也会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在大的环保框架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微调整。
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4月6日,家住福州市仓山区金山和园29幢三楼的林女士反映称,她家楼下的几家餐饮店的油烟排放处理不到位,每天都能闻到浓重的油烟味,苦不堪言,希望记者能帮助协调。
市民:
油烟味太重,家中门窗紧闭
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2005年时住进和园,去年7月份起,自己家楼下沿街的店面入驻了小蛮椒麻辣烫、岚岛阿香滑粉、金港锅边三家餐饮店后,家里的门窗便常常紧闭不敢开,“一整天都是味道,味道特别浓重的时候,一走到阳台就感觉要‘晕’过去了。”林女士还说,最近一段时间里,除了浓重的油烟味以外,还出现了洗衣池下水口发出咕嘟的声音和马桶反臭的现象,林女士猜测是楼下店铺将油烟管接入了小区住户的管道里。
林女士家楼下的三家餐饮店
林女士表示,此前也联系过物业协调此事,但并未得到解决。
就此,林女士曾多次在12345平台反映情况。仓山区生态环境局在平台上回复:“经查,仓山区金山和园29号楼下为金港锅边、阿香滑粉、小蛮椒。小蛮椒为蒸煮类,金港锅边、阿香滑粉已安装油烟净化器。金港锅边现对油炸区加装隔离区。我局要求该处餐饮店定期进行对油烟净化器进行清洗,保持设施正常运行,避免扰民。”
但林女士认为,整改后并没有明显地改善。
店家:
会继续想办法处理
6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林女士的家中。走进林女士家右侧的房间窗口处,一拉开窗户,记者就闻到了阵阵油烟味与酸臭味。
随后,记者来到林女士家楼下的餐饮店。在小蛮椒麻辣烫店门口的绿化带处,记者看到了一个排油烟管道,而在金港锅边店与阿香滑粉店外,并未找到排油烟的管道。对此,金港锅边店与阿香滑粉店的负责人表示,自己店内已经安装了油烟净化器,后期会想办法处理。
小蛮椒麻辣烫店门口的排油烟管道
物业:
一直在积极的协调中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做双方的协调工作了。”物业刘经理刘经理表示,目前,小蛮椒麻辣烫已通过地下管道将油烟排出,但另外两家还未安装管道,还是从屋檐下方排油烟。
关于林女士对店铺将油烟管接入了小区住户的管道的猜测,刘经理解释道,此前物业已对沿街店铺进行过排查整改工作,目前已经不存在这种问题。
随后,记者联系了仓山区生态环境局,但相关负责人在外办公,暂时无法联系上。
对此,记者将继续跟进关注。
< class="pgc-img">辣烫
>经过春节的胡吃海塞,我素食了几天,不想年后的一场雪,我又想念起麻辣烫的滋味。
中午我找到了一家街边麻辣烫小店,当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麻辣烫时,我心中不禁暗自窃喜,嗯,就是这个味儿!
您要问这是什么味儿?
我可得好好琢磨一番,穷尽我毕生的词汇量,答案可能很简单:东北味儿!
< class="pgc-img">东北麻辣烫
>哈哈哈!川味麻辣烫竟然吃出了东北味,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不禁有点脸红了……
说起麻辣烫,它的“户口问题”一直以来被世人津津乐道。
众所周知,麻辣烫以川味麻辣作为风味密码,但在我们东北人的手中竟然变成了另一番模样,不知道四川人吃了东北人做的麻辣烫会有如何体验?想来与我这个延吉人跑到北京西四吃一碗“延吉冷面”的感受应该差不多吧。
< class="pgc-img">四川火锅
>曾经因工作原因,我对西南地区并不陌生,尤其是四川。
作为一个吃货,四川是一个圣地,清油火锅、冷锅串串、钵钵鸡、麻辣兔头、冒脑花、赖汤圆、钟水饺、甜水面,皆是我心中挚爱。
我曾多次与四川当地的朋友们聊过麻辣烫的问题:四川到底有没有麻辣烫?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最早的麻辣烫在乐山。
< class="pgc-img">80年代,乐山麻辣烫
>但乐山麻辣烫与东北麻辣烫完全不一样,甚至压根就是两种东西。
乐山麻辣烫源于80年代末的乐山牛华镇,实则是四川火锅的衍生品。麻辣烫最初的模样,食材是用签子串起来的,吃多少拿多少,再由店家烫好。
当时在当地流传一句歌谣:“八十年代街边站,电杆脚下烫串串,一口砂锅几样菜,一盘干碟大家蘸。”
由于麻辣烫的物美价廉,乐山麻辣烫走进了成都,还改了名字,叫作“串串”。串串这个名字颇有成都风情,盖因成都人讲话爱用叠字,串串也被叫做了“喘窜儿”。
< class="pgc-img">电影《爱情麻辣烫》剧照,高圆圆
>麻辣烫的出名,离不开一部电影《爱情麻辣烫》。
1997年《爱情麻辣烫》的热映,也让麻辣烫这个字头火遍了大江南北,当然也少不了我们东北。
当时的东北,大批的工人下岗,工作没了人还活着,这样的故事总是这么悲伤。失业的人们无奈地在街头摸爬滚打,走进了餐饮行业。
< class="pgc-img">东北,麻辣烫?
>东北麻辣烫诞生了!
思路活泛的东北人将麻辣烫进行了魔改,原本重麻重辣的口味,是川渝之外地区人们难以接受的,东北人改良的麻辣烫,以骨汤为汤底,加入北方人喜好的麻酱,红油汤底仅做为可选项,麻辣重口味调料则成为由食客自主的小料。
在制作工艺上,火锅涮烫的模式,改成了大锅骨汤统一煮熟后再行分装,口味由食客按照个人口味进行调味。
< class="pgc-img">麻辣烫,开架自选
>从运营模式上,东北麻辣烫开架选购,丰俭由人,且省却人力投入,食材多以冻品为主,蔬菜可当地采购,利润率高,汤料标准化生产,口味稳定,且后厨多以水煮无油烟,降低了开店门槛。
这一处处的改良透漏着商业上的机巧,拓宽了受众,简化了制作流程,提高了食客自由度。改头换面的麻辣烫也造就了东北麻辣烫行业的连锁巨头。
< class="pgc-img">串串,真香!
>记得我当时问过四川朋友,怎么看待东北麻辣烫的兴起?
朋友说无所谓了,你哪怕涮毛肚蘸大酱吃也不犯法,开心就好。再者,我们还有冒菜,那才是一个人的火锅!
听罢我哈哈大笑,真心喜欢四川人个性鲜明且乐达的脾气。
< class="pgc-img">老师麻辣烫,塑料袋最传神!
>近些年来,在我们东北,人们开始集体怀念“老式麻辣烫”。
东北麻辣烫的新老之别,在我看来,唯价钱而已。
早些年的老式麻辣烫,多是小店,装修环境谈不上,卫生过关已然值得庆幸,只是店里飘出来的香气,让你不禁驻足……
老式麻辣烫,无需自选,也无需上称,只需告诉老板多麻多辣,粗面还是细面即可。
一碗老式麻辣烫,再配上一瓶大白梨汽水,开胃,还特别解压!
人们在对老式麻辣烫的怀念之余,也渐渐对新派麻辣烫感到了厌倦,虽然是开架选购,丰俭由人,但上称结算,怎么也要三十块钱上下。
反之一想,十五元一份管饱的老式麻辣烫就显出了几分厚道。
< class="pgc-img">串串,走起!
>当然,作为一个吃货,我既喜欢东北麻辣烫,也很迷恋川味麻辣,不论是串串,冒菜,还是火锅。
每次去成都,必召唤当地好友一尝念念不忘的麻辣风味,哪怕第二天如坐在火山之上一般。
朋友常常戏谑我,吃个微辣就这般矫情……
“麻、辣、烫、脆、鲜、香”,这般滋味怎可辜负!
麻辣烫,生于四川,长在东北,如今名扬天下,这事儿你怎么看?
#麻辣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