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台北5月16日电 题:青山依旧,只待客归
新华社记者齐菲、赵博
“高山青,涧水蓝……”台湾民歌《高山青》是不少大陆同胞对阿里山的最初印象。满目葱郁的群山,干净澄澈的溪流,还有质朴热情的乡亲,无不令人心向往之。
记者日前乘车从嘉义市区出发,不久就进入阿里山的怀抱。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一路是缭绕的雾、醉人的绿,还有不时掠过的野花和茂盛的茶园。
阿里山以日出、云海、森林及晚霞著名,曾是最受大陆游客喜爱的宝岛景点之一。可惜,如今荣景不再。景区里多是周末来度假的岛内民众,偶见一些日韩和东南亚游客。
5月11日,游人在阿里山姊妹潭游玩。新华社记者 齐菲 摄
在受镇宫前的商业区,记者一行人被阿里山咖啡的香气吸引。店员陈小姐听出记者的大陆口音,主动攀谈起来。她说,以前大陆游客很多,自己还专门下载了微信,方便交流。“那时结交的大陆朋友有的至今还在联络,还有一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也通过介绍找我们买茶叶、咖啡。”
在阿里山,许多民宿、商店老板和包车司机在名片上印上微信号,有如那段两岸观光往来“黄金岁月”的印记。如今青山依旧,只是大陆游客的身影难觅。谈及此,陈小姐有些无奈地表示,全因政治操弄,苦的是岛内观光业者。
据统计,岛内近4000家旅游业者中,近九成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大陆往来的业务。民进党上台以来,两岸旅游交流热度骤降。特别是2020年初,民进党当局单方面禁止大陆居民赴台,并叫停岛内旅行社经营赴大陆团队游业务。
民进党当局去年11月承诺今年3月解除“禁团令”,不料2月7日突然要求旅行社停止招揽赴大陆团客,6月1日起不准出团。台湾舆论哗然,纷纷批评当局置观光业者和普通民众利益福祉于不顾,人为制造两岸交流交往障碍。
不久前,大陆方面宣布将率先恢复福建居民到马祖旅游,并在平潭到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复航后,恢复福建居民赴台团队旅游。面对大陆积极回应岛内同胞诉求的善意举措,民进党当局无动于衷甚至冷言冷语。随着“禁团令”实施时间迫近,岛内业者、学者接连喊话,亟盼台当局解除限制,早日让两岸旅游观光回归常态。
“疫情前,陆客来台最高峰一年可达400多万人次。与其他区域游客不同,陆客来台往往选择环岛,能照顾到全台观光产业。”台北市观光发展协会理事长陈怡璇近日接受台媒采访时表示,台当局不应拿观光产业作为“政治的祭旗”。
台湾中华优质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奇岳表示,两岸旅游业者都希望恢复正常交流,民进党当局应尽速解除不合情理、伤害台湾利益的“禁团令”,堆叠善意,相向而行。
5月11日拍摄的阿里山“神木遗迹”。新华社记者 齐菲 摄
此次来台驻点,记者接触了不少旅游业者。北海岸的游览车司机,台中、嘉义景区的商店员工,还有屏东的餐厅、民宿老板……言谈中,大家不约而同表达了对两岸旅游交流热络景象的怀念,也都希望两岸民众能多走动、常来往。
近日台北举办的一场观光论坛上,多位人士呼吁当局聆听业界和民众的声音,及时调整相关政策。静宜大学观光事业学系副教授黄正聪说,观光交流影响深远,为两岸长久发展,当局不应限制。
载记者上山的司机阿达是土生土长的阿里山人,他和家人经营着一间小小的民宿,同时兼卖山葵、高山茶等当地土特产。除负责山间旅游包车服务外,阿达还是一名登山向导。
“过去山里很热闹,平均一天有几百辆载送陆客的大巴进出,每隔两三天就有大陆游客找我包车。”阿达很怀念那段忙碌的日子。他说,大陆游客来台为山里的乡亲提供了很多近在家门口的工作机会。阿里山从事旅游业的人大概都希望两岸旅游交流尽快恢复,好久不见的大陆游客能早些回来。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西湖龙井茶于3月18日正式开采
为了开春最让人期待的这一口鲜
这几天杭州市西湖景区各个茶村纷纷忙碌着
为春茶的采摘工作做准备
记者:段菁菁 许舜达 李涛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封控期间还能吃到鸡翅和牛排,真是太好了,感谢店家和小哥。”近日,一位顾客在外卖平台上评论。
4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外卖平台饿了么和美团获悉,越来越多餐饮品牌在上海恢复线上供给,全家便利店、罗森等医药商超等保供门店外卖营业率持续上升。
东发道茶冰厅人民广场店外卖采取无接触配送。 受访者 供图
美团外卖:订单环比稳步增长,有商家线上订单量已恢复九成
记者在美团外卖上看到,部分中/西餐、奶茶、炸鸡、快餐等商家都已恢复线上营业。
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4月28日,上海本地餐饮连锁品牌恢复营业已超700余家,饮品、烧烤、牛排、火锅、海鲜,以及快餐等品类的订单量日环比、周环比均在稳步增长。
外卖平台上的评论。
据美团外卖最新数据显示,饮品类目订单量增速受交易商家数回温提升明显,快餐简餐、中式菜肴及小吃、牛排、火锅均保持较好增速,老盛昌汤包、西堤牛排、蜀大侠火锅、桂满陇、陈香贵等一大批知名连锁品牌的日订单量均在回升,部分已近万笔。
连锁餐厅东发道茶冰厅在上海有5家门店,目前人民广场店、五角场LAB店已恢复线上营业。
东发道市场经理吴小姐介绍,现在销售的餐品以主食、面包为主,订单量已恢复到疫情之前线上订单的九成,“我们现在只在美团外卖上开了渠道,主要是服务附近居民及保障城市运行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保障大家的用餐需求,也没有加价”。
美团外卖负责人表示,目前严格按照政府防疫要求给骑手派单,均以无接触的形式配送,以确保运送安全。
外卖骑手在老盛昌门店取外卖订单。 孟雨涵 摄
饿了么:便利店医药超商外卖营业率持续上升
另外,记者从饿了么获悉,近一周以来,上海的益丰大药房、国大药房、全家便利店、罗森等医药商超等保供门店外卖营业率持续上升。以全家为例,截至4月26日,上海已有450多家全家便利店恢复营业,超过八成都恢复上线了饿了么外卖服务。
同时,越来越多餐饮品牌,诸如巴比馒头、吉祥馄饨、肯德基、老盛昌、华莱士等外卖业务也在陆续恢复中。从品类来看,小吃烧烤类营业复苏较快,约有近千家店恢复营业,其中正值谷雨小龙虾时节,不少小龙虾连锁品牌处于营业中,日均订单量已经超过了3月。除此之外,上百家火锅店也已恢复外卖业务,因为需求高容易出现爆单现象,不少门店订单量也已逐渐恢复甚至超过了疫情前日均水平。
包子馄饨、面馆饺子、蛋糕、咖啡等满足上海消费者多场景需求的门店也在陆续恢复营业中,更丰富品类的订单均在快速增长中。
熟悉的上海味道正在回来。尤为注意的是,随着运力和供应的逐渐恢复,疫情下成为“硬通货”的可乐,正在回归市民生活,外卖订单迎来较大增长,成为上海市民生活的“可乐指数”。
饿了么数据显示,相比4月1日,目前上海的可乐订单量已达6倍多;市民不可或缺的咖啡(包括挂耳、干冻等),订单量增至8倍多。疫情期间广受关注的鸡蛋、葱姜蒜等品类,订单量也有显著增长。
来源: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