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晚报8月13日讯(记者 张晓鹏 通讯员 辛双武 李阳) 将已过保质期的乳制品冒充合格产品进行销售,青岛一餐饮公司四名被告日前分别被市南法院判处罚金、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至十个月不等刑期。
2015年至2018年,青岛某餐饮公司从美国进口某品牌酸奶粉(保质期为一年)并对外销售。为牟取非法利益,2016年至2018年8月案发,该公司总经理王某指使仓库管理人员郭某、田某、付某将过期酸奶粉涂改成未过期产品对外销售。其中,2017年12月20日至2018年8月,该公司将涂改生产日期的过期产品销售给青岛各区市及广州、天津、长沙、成都、杭州、济南、烟台等全国多地的加盟或直营店,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26万余元。上述被告人后被查获后,执法人员缴获过期进口酸奶粉2千余袋,每袋订单明细售价约为人民币165元至199元不等。
市南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单位青岛某餐饮公司将已过保质期的乳制品冒充合格产品进行销售,销售金额共计26万余元,其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依法应对该某餐饮公司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告人王某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告人郭某、被告人田某、被告人付某判处刑罚。
被告人王某在共同犯罪中组织、指挥被告人郭某、被告人田某、被告人付某涂改已过期乳制品的生产日期并对外销售,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法官认为,上述被告人的行为均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均应当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之规定,四名被告分别被判处罚金、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至十个月不等刑期。
吸引眼球的就是关于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提级管辖机制的部分。这个措施可以说是给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上了一把好手。但这一举措到底是不是完美无缺呢?
支持的人认为,保护商业秘密很重要,特别是现在信息那么发达,保护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机密,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这个措施出台,无疑是给企业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武器,可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权益。
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他们担心,这个管辖机制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受到不公平对待。商业竞争就是这样,有时候竞争对手可能会利用这个机制来诋毁别人,从而排挤竞争对手。
总的来说,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提级管辖机制出台,对企业保护是个好事,可以让他们更有安全感。但监管部门也要小心执行,确保公平公正,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感恩不尽,点个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秘!上海首例“套路加盟”大案曝光,69人落入法网,涉案金额惊人!
近日,上海检察机关通报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案件——上海市首例“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成功告破,69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这一案件的曝光,不仅让众多受害企业得以雪冤,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加盟行业乱象的广泛关注。
据悉,该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通过精心策划,虚构了多个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并大肆宣传其运营能力和市场前景,以此吸引众多投资者加盟。然而,这些所谓的“品牌”不过是空壳一个,背后并无实质的运营能力和技术支持。在收取了高额的加盟费后,这些犯罪嫌疑人便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甚至卷款跑路,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中,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涉及的行业也极为广泛。其中,不乏一些满怀激情的创业者,他们本希望通过加盟知名品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却不料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上海市检察机关在接到受害者的报案后,迅速展开了调查。经过深入侦查和取证,检方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行踪,并一举将其抓获。在庭审过程中,这些犯罪嫌疑人面对检方的指控,纷纷低下了头。
这一案件的成功告破,不仅为受害者挽回了一部分损失,也为整个加盟行业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在选择加盟品牌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多方考察,切勿被虚假宣传所迷惑。
< class="pgc-img">>如今,这起案件已经画上了句号,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加盟行业乱象丛生,如何加强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我们是否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来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这起案件只是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加盟行业的诸多问题。作为投资者,我们是否应该更加谨慎?作为监管者,我们又该如何加强行业监管?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这起案件是否能够成为加盟行业规范发展的一个契机?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加健康、透明的加盟市场,让每一位投资者都能够放心地选择自己的创业之路。
你是否也曾经遭遇过类似的加盟骗局?对于这起案件,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为净化加盟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