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欢迎转发】
食物份量的换算知识!大量有用数据集中发布!
就在4月26日,大众期待已久的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终于发布了。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很多健康自媒体也做了详尽的解读。
< class="pgc-img">>其中的主要内容,很多朋友已经耳熟能详了。新版膳食指南有8条核心准则,它们是:
1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3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5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6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7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8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 class="pgc-img">>其中增加了“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和“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这两条,明确了公筷分餐的重要性,还把“谷类为主”改成了“合理搭配”。
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也在膳食宝塔中重新做了标注。
- 粮食类每天要吃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要有50~150克;另外,薯类食物要吃50~100克。
- 蔬菜是300~500克,水果是200~350克,和以前的推荐是完全一样的。
- 动物性食品,包括鱼、禽、蛋类和瘦肉,平均每天总量要吃120~200克。按鸡蛋50克1个算,就是鱼+肉的总量=70~150克。
- 蛋每天吃1个,鱼每周吃至少2次;畜禽瘦肉每周300~500克,平均每天43~72克。总之,不必顿顿吃鱼和肉,但也不要长时间不吃。最好是少量多次地吃,总量要控制。
- 把奶的推荐量从300克变成了300~500克,因为近年来的研究肯定了酸奶和牛奶的健康益处。在总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摄入1-2杯奶类有益降低肥胖风险,有益降低全因死亡率,对心血管健康、糖尿病预防和骨质健康也没有害处。
- 喝水的量是1500~1700毫升,相当于7~8杯水。记得主要是喝没油没盐没糖的水。比如白开水、矿泉水、无糖柠檬水、淡茶水等。尽量远离奶茶和甜饮料。
- 盐的限量从6克改成了5克,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保持一致。
- 酒的限量,男女一致下调到15克酒精。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每天十几克酒精那种少量喝酒也有害无益。(从水果或醪糟汤里吃进去两三克酒精那种,实在太少了,就不在讨论范围里了)
感觉说得挺清楚的了。然而,还是有一些朋友举手提出疑问:我还是不太明白......
膳食宝塔中推荐的各种食物的重量是生重还是熟重?生熟怎么换算呢?骨头、皮核之类怎么算?
这里就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回答。
膳食宝塔中所说的各种食物重量,都是生重、生重、生重!
这是因为,食物在烹调之后,重量和体积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煮饭时加水多一点、少一点,熟饭的体积就会变化。如果煮成粥、煮成糊糊,那重量变化就更大了。生肉变成熟肉,体积和重量会有大幅度的“缩水”。绿叶蔬菜炒熟之后的“收缩”就更明显了,一斤生菠菜看似一大盆,变成熟菜就一盘而已。
所以,如果推荐熟重,误差实在太大了,指导意义会大打折扣。除非特殊注明,所有营养师推荐的食物重量,都是生重。
而且,所说的食物重量都是“可食部”的重量。凡是扔进垃圾桶的部分,比如鸡蛋壳啊,苹果核啊,鸡骨头啊,鱼刺啊,都不算。
但也有的朋友说:可是我自己不做饭,买的都是熟饭、熟肉啊?
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些食物生熟换算的常用数据和理解要点(是不是很贴心啊......)。
< class="pgc-img">>1 大米和米饭
按标准烹调程序(食堂、餐馆的常用烹调方案)烹调的时候,生熟比例误差较小。
- 100克籼米(长粒米如泰国米)蒸出来的熟米饭大约是250克。
- 100克粳米(短粒米如东北米)蒸出来的熟米饭大约是230克。
- 100克粳糯米(短粒的糯米)蒸出来的熟米饭大约是200克。
一般来说,越是支链淀粉含量高、黏性大的米,蒸熟之后越“不出数”。每种米的品种不同,淀粉类型不一样,同样加水量、同样烹调方法时,熟饭产量也会略有差异,不过差不太大。
- 100克糙米/荞麦/小米/燕麦粒,先浸泡吸水,再用电饭锅煮,出来的熟米饭约200克。
因为杂粮是带着种皮烹调的,种皮的致密结构限制了米粒的吸水膨胀。
不过,杂粮煮成饭后的数量,和品种有关,加水量有关,也与浸泡和烹调时间有关。提前浸泡之后,吸水充分,则煮出来的数量略多一些。烹调时间长,或者用压力烹调,也能使更多的水进入到杂粮籽粒的内部,从而让熟饭吸水量多而重量增加。
粮食煮成粥之后的数量,则要看你加多少水了。100克大米可以煮成400克的稠粥,再多加水的话,甚至可以煮成1000克的稀粥......
所以,如果你告诉营养师“喝了两碗粥”,她/他可能会茫然,因为不知道这个粥是多稠,你到底吃进去了多少干货。
各种糊、浆也是一样。要看往豆浆机、破壁机里面加了多少米,而不能问最后打出来多少毫升的糊糊。糊糊的体积和重量是多少。同样的干货,加水多则糊糊体积大。
最后要强调一个常识:食堂、餐馆所说的“二两饭”,就是100克生大米煮的饭,而不是100克熟米饭!否则就是变相涨价,抢你的钱。没有厨师会随便扔一些米下锅,然后再去称熟米饭的。都是在下锅之前称好生米,然后按生米重量来加水煮饭的!
< class="pgc-img">>2 面粉和面食
面粉和大米、小米等,都是可以等量替换的。但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品,水分含量差异很大,没法等量替换。
挂面是干燥之后制成的,含水量与面粉相当,所以100g面粉 ≈ 100g 干挂面。但如果其中加入了盐、碱等其他配料,挂面的重量会略高于面粉,但误差在10%以内。
100克的面粉,加大约50%的水之后,可以制成面团,做成馒头、花卷、面包、面条、烙饼等面食品。
100克的面粉,可以制成大约150克的馒头、饺子皮、湿面条、饼坯等。
当然,具体的数量,根据面团的软硬度,根据添加油脂的量,根据烤制时的水分蒸发量,还会有一些误差。此外,面团中还可以添加盐、酵母等配料,又会带来几克的误差范围。
对面条来说,煮制的软硬度也有影响。面条煮得软烂一些,则含水量会增加一些。
面包经过烤制,水分含量约35%,低于馒头和烙饼。如果脂肪含量高,则水分含量会进一步下降。
如果加了糖,额外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就不能直接用面粉来换算了,还要把加糖的量考虑进去。从碳水化合物的量来换算,100克糖 ≈ 133克面粉。
< class="pgc-img">>3 土豆、甘薯、山药等薯类
薯类食物的水分含量在70%~80%之间,淀粉高的品种水分少,淀粉少的品种水分含量高。
蒸和烤的重量差异较大。
蒸熟的土豆、甘薯、山药等,由于不存在水分损失,也不会增加水分,所以生熟重量变化很小。煮熟的时候,如果是切碎的,会吸入部分水分,重量略有增加。
烤熟的时候,因为表面有蒸发失水,重量有所下降。例如,100克生的红薯可以制成70~80克的烤红薯。
< class="pgc-img">>4 瘦肉类和鱼虾类
按清炖、酱卤和快炒程序来考虑,干煸、油炸之类不计入内,那么
100克瘦牛肉煮成酱牛肉后,重量大约为60克。
100克瘦猪肉做成熟肉之后,重量也大约是60克。
这只是个大概的数,叫做“成品率”。成品率=(熟肉重/原料生肉重)×100%。
具体出多少熟肉,还与肉的老嫩程度、烹调时间、烹调方法、加盐量、加调料量、是否加碱处理、是否加磷酸盐处理等情况有关。
脂肪多的肉,在长时间烹调之后,脂肪会溶出到水里,使熟肉的重量下降。
烹调温度低一些,在沸腾温度以下,小火慢炖,肉的水分蒸发比较少,蛋白质聚合失水也少,瘦肉的重量损失会小一点。
加淀粉上浆、勾芡,有利于减少肉类蛋白质的水分损失,在炒肉时,也会让熟肉的重量损失少一点。
多加盐、加碱处理、添加磷酸盐等措施,都可以提升蛋白质的水合性质,在煮熟之后能“保留”更多的水分,所以能提升熟肉的重量,升高“成品率”。
对鱼虾类而言,鱼片的“成品率”要看具体的鱼种,水分含量,烹调方法,没法一概而论。
- 比如说,含水量超级高的巴沙鱼,蛋白质含量只有约10%,烹调之后收缩非常严重。而如果用的是蛋白质含量约18%的鲈鱼,鱼肉的收缩就没有那么严重。
- 又比如说,烤鱼时因为有水分蒸发,体积和重量的收缩比较严重;而清蒸鱼因为水分几乎不损失,所以重量损失就比较小。
此外,添加成分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加碱处理、加磷酸盐,都会提升鱼肉重量的保存率。
最后要强调一个常识:肥肉不算是肉的数量,而算是油脂的数量!
100克肥肉 ≈ 90克脂肪。
所以,膳食指南所说的“瘦肉”里,是不包括肥肉部分的!当然,也不包括骨头和皮的重量。
< class="pgc-img">>5 奶类
奶类的量是按全脂巴氏牛奶的量来算的。
250毫升巴氏奶=250毫升盒装纯牛奶。
原味酸奶比牛奶增加了大约7%的糖,其他变化不到1%(比如加了百分之零点几的增稠剂)。但毕竟只有7%,所以原味酸奶和牛奶基本上可以等量替换。
风味酸奶和调制奶可以加入不超过20%的其他配料,蛋白质和钙的含量略有降低,所以可以按80%来折算。
- 250克水果酸奶 ≈ 200克原味酸奶
- 250克早餐奶 ≈ 200克纯牛奶
奶粉和牛奶的换算,则要看牛奶的类型和蛋白质含量了。
纯的奶粉,正规名称为“乳粉”,除了牛奶之外,其他什么配料都不能有。
一般来说,7~8公斤全脂牛奶能加工出1公斤纯的全脂奶粉。
- 反过来说,就是大致40克奶粉 ≈ 300克牛奶。
但奶粉中还有“调制乳粉”这个系列,也就是可以调整成分、可以添加不超过30%其他配料的奶粉,它们就比较复杂了。买的时候,要仔细看看外包装背面的“产品类别”,再仔细看看“营养成分表”。
- 比如说,100克某款调制乳粉含有蛋白质18.6克,而100克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3.1克,那么18.6÷3.1=6,也就是说,40克奶粉 ≈ 240克牛奶。
6 蔬果
水果没有生熟比例的问题,只要按照可食部重量来算就可以了。
不过,每一种水果的可食部比例差异很大。食物成分表中的比例,都是多年前测定值,而且并没有涵盖现在市场上的所有品种,所以和实际情况可能有点差距。
- 比如说,有些西瓜皮厚,有些西瓜皮薄,皮的厚度差距非常大。又比如说,荔枝和龙眼有大核的,有小核的。吃苹果有人去皮,有人不去皮。
这些虽然会带来误差,但由于水果的摄入范围是200~350克,宽容度很大,这点皮核带来的小误差就可以忽略了。总体而言,可以打25%左右的富裕,来弥补皮核的重量,以及因为磕碰等造成的局部损失。
也就是说,你打算吃320克的水果肉,那么平均而言,购买400克的水果就可以了。
蔬菜的可食部也同样差异很大,因为每个人扔的量不一样。比如我洗菜的时候扔得很少,每一片叶子都想充分利用,而换成家人就扔得比较狠......
烹调后的重量和烹调方法关系太大了,每个人的操作都不一样,所以蔬菜说熟重简直没有什么意义。
一般来说,蒸煮后和生重差异较小,而炒菜、烤制等处理后,由于蒸发作用,重量大幅度缩水。
< class="pgc-img">>7 油脂
各种清澈透明的烹调油,不论是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菜籽油.......几乎都含有99.9%的脂肪。所以,各种炒菜油之间,可以等量换算。
精炼猪油的脂肪含量也在99%以上,所以可以和炒菜油等量换算。
但是,黄油就不一样了。有各种类型的,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各不相同,所以要仔细看营养成分表。
- 比如说,一款抹面包用的黄油产品,100克产品的脂肪含量标注为88%,那么它和炒菜油的换算就是黄油重量×0.88。
8 盐
盐的量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控盐的目标是控制钠摄入量,所以各种含钠的调味品都要计算在内。按含钠量来计算的话,
- 1克味精≈0.3克食盐
- 1克鸡精≈0.5克食盐
- 1克小苏打(碳酸氢钠)≈ 0.8克食盐
- 1克纯碱(碳酸钠)≈ 1.1克食盐
酱油相当于多少食盐,要看它的钠含量。每个产品含钠量都不一样,能差出50%以上。
例如,一款酱油标注,1份(10毫升)中含有580毫克的钠
580毫克的钠=1460毫克的盐=1.46克食盐
10毫升大概是一汤匙的量。所以,1汤匙这种酱油≈ 1.5克食盐
但是也有些酱油标注的1份是15毫升,或者直接标注100毫升中的含钠量。这就要对不同产品进行换算了。
简单的方式就是:选择同类产品中含钠量最低的酱油。咸度低而鲜味浓,才是最理想的调味产品。
不过,含钠量下降了,抑制微生物的能力就要降低,需要稍微加一点防腐剂来帮忙,比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脱氢醋酸钠等。不用恐惧它们,因为与吃进去太多盐的危害相比相比,加少量防腐剂的健康风险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买到的酱油含钠量都很高,那就在使用的时候加水稀释一下。
好了,现在大家对食物数量的换算方式都比较清楚了吧。
膳食指南里学问大着呢!以后再撰文继续讨论其他相关知识,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头条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第一时间get最实用的营养干货,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郭玲)要说新疆人的饭桌上不能缺的一样主食,一定是拌面。
新疆人和拌面的感情,就像兰州人和牛肉面,武汉人和热干面,四川人和火锅。
由新疆餐饮协会牵头制定的《新疆过油肉拌面团体标准》正式公布,明确了一份拌面里菜品总重不少于450克,成品面总重不少于350克。
一份新疆过油肉拌面为什么是800克?为什么要制定新疆过油肉拌面团体标准?还会制定哪些美食的团体标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800克重量来自多家餐厅的成品计重
拌面也叫“拉条子”。醒好的面剂子,捏起两头一起抻拉,来回三扣,揉面师傅在案板上打出响亮的“啪啪”声,再把面下锅,接着开始捞面,一气呵成,筋道的拉条子就出锅了。
新鲜的时令蔬菜、切片的牛肉或羊肉,搭配皮牙子、西红柿、青红辣椒等,大火爆炒,翻炒收汁,肉片色泽鲜亮,浓汁透明,倒进筋道爽滑的面条里拌匀,吸溜一口到嘴里,根本停不下来。
8月28日中午,位于塘沽路的托克逊老四号餐厅,就餐高峰期已经到来。人们围坐在室内外的餐桌旁,大快朵颐品尝新疆过油肉拌面。
做了39年拌面生意的餐厅负责人说,虽没有仔细计算过,但一份新疆过油肉拌面足够一个成年男子的饭量,而且可以免费加面。
那么,新疆过油肉拌面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参与起草新疆过油肉拌面团体标准的中国烹饪大师高级技师、拌面餐厅负责人马寿祥,凭借多年的经验说,一份新疆过油肉拌面,面条应该筋道爽滑、形长而细,肉片滑嫩、面条挂汁,咸鲜适口、回味悠长。
“在参考了很多拌面餐厅,尤其是每日销售上百份拌面的热门餐厅后,专家团队的人员对这些餐厅的新疆过油肉拌面进行了计重,最后得出了不少于800克的结论。”马寿祥说。对于多数成年人来说,800克的食量已经足够,而且新疆拌面还可以加面,一般每份加面在120克左右。对于食量较大的消费者来说,少量多次加面,也会避免餐饮浪费。
明确“产品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提升餐饮服务品质、优化餐饮业发展环境等要求。
在提升餐饮服务品质方面,指导意见将“完善标准体系”列为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的任务,要求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制订或修订一批餐饮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围绕地方菜系制作等重点领域制定技术标准。
新疆烹饪协会会长王若冰说,新疆餐饮发展迅速,许多特色美食经过融合和改良,渐渐失去了传统特色。新疆过油肉拌面团体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托托克逊拌面和奇台过油肉拌面的特点,最大限度保留传统制作方式。
王若冰还说,团体标准的制定,希望对餐饮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促进餐饮业的创新和品牌化发展。
加速餐饮标准化,也是商业发展的外在要求。今年上半年,新疆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3.3%。加快标准体系构建,围绕餐饮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领跑者”活动,树立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是推动新疆美食走得更远的实践探索。
用“特色标准”做大新疆美食
同样一道新疆过油肉拌面,不同餐厅标价迥异。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牛羊肉品质,不同的烹饪方法,对于菜品的定价有着巨大的影响。
加强标准化建设,可以规范提升餐饮生产经营水平,为从业者提供“正宗范本”。近年来,国内其他城市纷纷为牛肉拉面、煎饼果子、柳州螺狮粉等建立标准化。新疆各地也为特色小吃制订了标准。
2014年,乌鲁木齐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公布了新疆大盘鸡、馕、抓饭、烤肉、丸子汤、拌面、粉汤7种小吃制作标准。
去年,奇台县公布了奇台过油肉拌面制作标准,沙湾大盘鸡协会也推动制订《沙湾大盘鸡烹饪技术规范》《新疆沙湾大盘鸡餐饮服务规范》等团体标准。
王若冰说,团体标准让名菜、名吃、名店、名师有标可依,努力提供更丰富、多元化、高品质的餐饮消费体验,引导健康、绿色、节约消费理念,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求。
,中国独有的重量单位。
我们知道,在现行的公制下,一两等于50克,而旧行的市制里,一斤16两,一两是31.25克。
在餐馆里,“两”也是一种独特的计量单位。
北方吃包子,一两有3个;江南卖生煎,一两是4个;而在饺子馆里,一两饺子通常有六七个……
但真要吃起来,就会发现,甭管是3个包子、4个生煎还是6个饺子,都远远不止50克。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一两”做单位呢?
01 “一两”到底有多少?
有个段子说:
曾经有一个外国留学生去吃生煎,听到老板问要几两,于是掏出手机查了一下,发现一两才50克,于是就要了10两,结果端上来40个生煎。
一两包子是3个,一两生煎是4个,一两饺子六七个,全国很多地方都是这么卖的,可这“一两”到底有多重呢?
于是,我们买了包子、生煎和饺子称了一下。
在北京的各大包子铺,一般默认一两包子就是3个。
我们称了一下,发现3个包子的重量达到189克,将近四两。
在苏州、上海,一两生煎一般是4个,开在北京的生煎铺也沿用了这一习惯。
不过称了之后会发现,4个生煎有201克,正好四两,还多了1克。
北京的饺子馆,现在基本都按份卖饺子了,但在一些地方,还有按“两”卖饺子的习惯,比如武汉,一两饺子有六七个不等。
我们买了一份饺子,分别称了6个饺子和7个饺子的重量,6个饺子有129.1克,而7个饺子有152.1克,有二两半到三两重。
南京的锅贴也是按两卖的,一两5个。我在附近没有找到合适的锅贴店,于是请人在南京的小伙伴帮我买一份称了下,结果有251克,足足半斤。
看起来,无论是包子、生煎、饺子还是锅贴,这些按两卖的食物,每一两其实都远远超过50克,可为什么还要这么计量呢?
02 “一两”从何而来?
为什么要用“两”来做主食的计量单位,目前在资料里看到有两种说法:
一是认为,旧时候,肉包是有钱人家的吃食。在江南,请客的宴席上,为了彰显后厨的本事,就把这包子做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一两左右的面包四个包子,渐渐就成了约定俗成。
二是认为,用“两”做计量单位,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制度有关。一两其实说的就是一两干粮食。
在当时那个年代,出门下馆子不仅得花钱,还得有粮票,钱是食物的价值,而粮票则代表了购买资格。
从现有资料和逻辑来判断,第二种说法更为靠谱。
因为不仅生煎、汤包这一类的江南小吃会按两售卖,北方地区的包子、西南地区的面条、各个食堂的米饭,都会按两售卖。
粮票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才彻底消失
另一点是,如果“一两”的说法远早于计划经济时代出现,晚清、民国时期应有相应的记录,但是对于生煎、汤包这类食物,并没有出现按两售卖的记载。而且,今天无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还是台湾地区,也都没有出现按两计量售卖的习惯。
所以说,“一两”指的是一两干面粉。
一两面加水和面之后,重量一般在70克至75克之间。
以前,就有一些地方规定,一两饺子是7个。包上馅蒸熟后,重量可以达到140克至150克,如果是煮熟的,重量还会再重些。
而这,也与之前我们称的7个饺子的重量差不多。
尽管粮票已经取消这么多年了,但按“两”计量的习惯还是沿用了下来。
03 除了带馅的,还有哪些东西会按两卖?
主要还是面条、米饭之类的主食。
最经典的就是川渝地区,重庆人早上习惯来二两小面,宜宾人更是讲究,经常是点上三个一两的面,分别干拌、红汤和白汤。
同样的,甭管是一两还是二两,说的也都是干面粉的重量。
川渝地区的面条大多用的是碱水面,当地也称之为“水面”。
碱水面
一斤干面粉和成碱水面,一般是加三两水,和好的面是一斤三两,650克,理论上,二两小面也就是130克。
不过,当地曾有媒体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庆会有专门的工商工作人员去面馆给面称重量,不够称会挨罚,久而久之,面馆老板们就会多挑些面,如今,“二两小面”就比实际多不少。
有人就做过实验,去几家面馆买二两生面回家一称,发现重量基本在180克至200克之间,远超过理论上的二两——130克。
所以,如果在家里做小面,按照“二两=100克面条”来下面,肯定是吃不饱的。
按两卖的米饭,一般我们会在食堂,尤其是大学食堂见得更多。
甭管是一两、二两、还是三两,说的统统也是干大米的重量,否则你不会觉得,打了三两满满一大碗的大米饭,只有150克吧。
普通大米的生熟比一般是1:2.3,一两大米可以做成115克的米饭,而三两大米做成米饭的重量其实已经有345克了。当然,经过食堂阿姨颤抖的手,打入碗中的饭还有多重就不好说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靠谱的减肥食谱或是膳食指南中,给出的食物重量一般都是生重。否则,一两熟米饭,胃口再小的女生,也几口就吃完了。
总之,“两”成为主食的计量单位,是一个特殊时代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的痕迹,这个时代说近不近,说远其实也不远。但无论怎么说,吃饱了饭的日子才是幸福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科院物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