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市区里的“小镇生活”!离繁华大都会不远,离烟火气更近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浦镇航拍说起静安,你会想到什么?金碧辉煌的静安寺?灯火璀璨的南京西路?在“繁华”“国际化”的标签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充满

浦镇航拍

说起静安,你会想到什么?金碧辉煌的静安寺?灯火璀璨的南京西路?在“繁华”“国际化”的标签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所在。

在那里,走出家门,只需步行十五分钟以内,就可以在社区一站式体验多样的公共服务,可以修伞、磨刀、理发、义诊……还能参与丰富的文体活动。离繁华大都会不远,能过上接地气的“小镇生活”,这是属于彭浦镇居民的快乐!

作为静安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街镇,彭浦镇正在逐渐打通上学、就医、就餐、健身、娱乐等多个生活场景的“最后一公里”,一个亲民、便民、惠民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勾画完善中,“圈”出魅力小镇居民的幸福生活,让脚步变得更从容,小镇变得更宜居。

“圈”之服务:

“绝迹”手艺重现江湖

社区服务“延伸”到家

所呼有所应,所需有所为。生活在彭浦镇,居民能真切感受到“服务就在我身边”。

大篷车便民服务进社区

从2009年开始,彭浦镇推出了便民服务大篷车进社区项目,每月在全镇36个居民区进行巡回服务。

“削刀磨剪刀!”“阿有瓦额洋伞修伐?”……这些曾经穿梭在弄堂里的叫卖声,与过往时光一起渐行渐远,现在想要找地方磨个剪刀、修个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大篷车理发服务

大篷车义诊服务

便民服务大篷车针对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提供包括理发、修鞋、修伞、磨刀、名医义诊、优质农副产品和老字号国潮新品优惠展销等诸多实实在在的惠民服务。“绝迹”江湖的手艺又回来了,看着师傅们磨刀、修伞的画面,仿佛时光倒流,回到小时候……

社区居民受访

如今,小镇居民有事没事去大篷车“兜一圈”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社区居民高根娣一早就约好了几个老姐妹们来到社区大篷车,亲身体验过后一起对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竖起了大拇指。“我刚刚剪了头发,这里剪头发只要5元钱,技术也蛮好的,外面要二十多元,而且要走很远,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这里很近,还能顺便买个菜回家。”

逛完热闹的大篷车,小镇居民的家门口还有一个温暖的小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延伸点。

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延伸点

由于彭浦镇地域南北狭长,居民分布面较广,距离远、交通不便、人流量大一直是居民办理社区事务的痛点。2019年起,彭浦镇在社区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镇域中北部地区——江场西路1362号设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延伸点。

在延伸点都能做些啥?从社保卡、敬老卡、就医记录册的申领到医保专项治疗登记、养老金卡调整、总工会退休职工住院补充医疗给付申请……涵盖公安、人社、民政、卫计等10大类50余项惠民举措,每一项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且业务受理量较大的项目,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群众就近办理社区事务。

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延伸点

今年72岁的李阿姨家住彭浦镇北片区的白玉兰社区,每年年底都要到南片区的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帮困医保缴费,“年纪大了出门也不方便,自从在我们北片区开了这个延伸点,走过来只要十分钟。”这一便民举措让李阿姨以及像她一样住小镇北部的居民赞不绝口。

事务受理中心开到居民区,中心的服务送到家门口,延伸点让居民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镇。

日常生活中,健康是每个人最关心的头等大事。99个健身苑点、19条健身跑道、2个公共运动场、 1个健康智慧小屋、2个健身益智苑,这是彭浦镇“15分钟体育生活圈”的丰富配置。

大宁公园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这其中就有被评为“魔都最美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的彭浦镇大宁郁金香公园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经过改造后,园内的市民健身长廊占地4500余平方米,外围环绕建设了一条长约420米的市民健身步道,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划分设置了六大活动区域,能够满足全年龄段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身锻炼的乐趣。

智慧健康驿站

生活在彭浦镇,走出家门就能做个健康体检。从去年起,小镇的居民只要刷身份证、社保卡,就可以在家门口测量血压、血糖、血氧、脉搏、肺功能、体脂指数等生理指标,并能实时拿到检测报告,还有专业医务人员分析解读、给出专业建议,从此不用再去医院排队了!有就医需求时,则可以通过小镇新增设的智慧健康驿站,享受到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和三甲医院的挂号服务。

“圈”之养老:

在为老中心get新技能

去“长者餐桌”逛逛吃吃

小镇生活好不好,全天候身处其中的老年人最有发言权。

作为一个60岁以上人口超4万的老龄化社区,近年来,彭浦镇积极推进家门口的“一站式”养老服务,党群服务中心(站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小镇驿站”“小镇食堂”等已融入小镇百姓的日常生活。

彭浦镇第一、第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是小镇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有力的一环,搭建起以长者照护之家为依托,以养老机构、生活服务中心、日间照料机构为补充的彭浦镇为老服务体系。

为老服务中心:书法课

为老服务中心:屋顶花园

在为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可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从烘焙、插花、巧手绘、观赏电影、书法课到文艺演出、系列健康讲座、健康义诊活动、便民扦脚理发……中心为老人们规划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既丰富了长者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他们互通有无的社交平台。

最与时俱进的课程莫过于智能手机的使用,这不仅是一项技能,更关乎老人们的尊严。比照“随申办”的概念,从今年4月上旬起,为老服务中心开设了覆盖36个居民区的智能手机“随申学”培训班,向全镇平均年龄75岁以上的长者传授用手机交友、看新闻、挂号就诊、预约车辆出行等最常用的功能。75岁的李阿婆在认真跟志愿者学习如何用手机支付电费后,开心地说:“我刚才已经自己操作支付成功了,以后再也不用专门出去找地方交电费了!”

“小而美”的“长者餐桌”是老人“舌尖上的幸福”,让老人享受到了家门口的有滋有味。彭浦镇引入优质社会商业餐饮机构加盟为老助餐服务,设置了4家“长者餐桌”,提升老年助餐服务的多样性,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长者餐桌

镇内第一家长者餐桌——88宁巽餐厅位于万荣路88号和宁菜场二楼,餐厅面积约260平米,可以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不仅价格亲民、色香味俱佳,还为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量身定制低盐、低糖、低脂、低油的“四低健康套餐”,深受老人的欢迎。

于是,在一楼菜市场买买买,然后到二楼吃吃吃,成了小镇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又一个常态与习惯。

“圈”之文化:

传承小镇艺术特长

背上相机“扫街”去

除了满满烟火气的柴米油盐,小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样热火朝天。有针对白领的“午憩艺课堂”,有面向亲子的“缤纷微课堂”,小镇还与域内最美书店“钟书阁大融城店”合作,搭建读书平台,闲暇时光,可以在名著阅读分享会给自己充个电,更能独家体验一回夜宿最美书店。

钟书阁阅读分享会

说起文化生活,彭浦镇凭借底蕴深厚的摄影艺术特色,连续六届入选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早在1981年,镇文化站就组织一些爱好摄影的青年和中年农民摄影爱好者成立了公社摄影小组,并请专家开办摄影培训班传授摄影选景技巧。从此,拿着一架海鸥牌照相机,将镜头聚焦日新月异的乡村美景、对准色彩斑斓的都市街景,成为彭浦镇村民间流行的时尚。镇文化站还经常组织各村摄影爱好者到全国各地采风,拍摄改革开放后祖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资料图:摄影爱好者拍摄世博会

随着群众摄影活动的蓬勃开展,1988年,镇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牵头成立了“彭浦摄影协会”。

彭浦国际摄影中心

2018年,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彭浦国际摄影中心”建成。这里曾先后举办过“第四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主题摄影展”“人民至上——彭浦小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疫见真情”摄影展等大型展览。

“彭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摄影展

彭浦小镇首届国际摄影艺术节

2019年11月, “相约欧洲·2019彭浦小镇首届国际摄影艺术节”成功举办。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反映彭浦镇时代变迁的《光影70周年》影像作品展,社区居民拍摄的反映上海城市美丽景象、社区美丽家园建设成果的摄影作品展,一一亮相,赢得市民群众和外国友人的交口称赞。今年11月26日,第二届彭浦小镇国际摄影艺术节即将揭幕。

40多年来,摄影艺术作为小镇的特色传统一直在传承,早已走进校园、企业、社区和家庭,形成“10分钟民间摄影文化活动圈”。目前,彭浦镇摄影协会共有会员186人,其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就有26人。

摄影爱好者都爱背着相机“扫街”,其实,不出小镇,就有大把美丽街区可赏可拍。

沪太支路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后的沪太支路,设置了多边形铺装、异形座椅和花池,其间点缀三组太阳树景观灯装置,有效防止机动车临时停车,提升街道景观形象和夜间照明。

背街小巷:沪太支路615弄

背街小巷沪太支路615弄通过分时管控使白天的停车空间变为共享空间。生态石笼和草花两大自然元素,在临墙营造出一条花园漫步道,成为邻里交往的新纽带。

在小镇文化发掘过程中,彭浦镇选取了一些较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称道路及可利用空间,链接两地今昔,打造与路名相关的文化街景。

晋城文化和海派风韵相结合的晋城路

比如,晋城路上结合晋城文化和海派风韵,巧妙地设计了一面“晋城遗韵”文化景墙,设计采用新中式风格,融入传统砖墙拼花、书法、文化图案等元素,结合夜景灯光设计,提供了一处可阅读的风景。

运城路围墙改造前后对比

光与影的红砖之路运城路,展现了含蓄的海派文化特色,红砖普通却温暖,拼叠的组合与行道树的光影交相辉映。

这些人文小景,可读、可赏、可拍,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一处鲜活样本。

这就是彭浦镇居民抬脚可及的15分钟生活圈

在离繁华喧嚣不远的地方

过着便捷、文艺、有烟火气的

“小镇生活”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策划:黄小清、罗欣悦、鲍闻捷、周轶伦 采写:黄小清、房颖 摄影:鲍闻捷 视频:周轶伦、罗欣悦

来源:作者:静安区融媒体中心

期,奥沙利文、范志毅、吴越、林更新、曹可凡等一批国际体坛大咖、知名演员、著名主持人纷纷亮相上海各区,以“推荐官”的身份展现文旅标志性景观。他们被“偶遇”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网友们欣喜围观之余,也被视频中展现的美景吸引,掀起相约打卡的热潮。

《2024遇见魅力上海》海报

特别是范志毅跨界主麦配音的《2024遇见魅力上海》180秒中英文短视频,以“解锁不一般的上海之美”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烈反响,由此也揭开了“2024遇见魅力上海Go And See Shanghai”融媒行动的序幕。

03:00

《2024遇见魅力上海》短片。视频来源:@看看新闻KNEWS(03:00)

为了全力助推上海“文旅商体展”全球热力传播,扩大“上海之夏”海内外影响力,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外宣办指导下,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动全市16区,由融媒体中心牵头,携手各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2024遇见魅力上海”融媒行动,向世界发出“相聚上海”的盛夏之约,欢迎八方来客“Go And See Shanghai”,感受蓬勃律动的上海魅力!

“2024遇见魅力上海Go And See Shanghai”融媒行动将从8月2日起到9月底,连续推出16期特别节目和系列中英文短视频,从海派城市考古、江南文旅集群、引流节展赛会、文化空间塑造等多维度视角,深度开掘上海全域旅游新线路、新场景、新体验,通过形态丰富、各具特色的全媒体产品,形成赏美景、观文博、看好展、听歌会、来“海考”等全景式导览,呈现一系列上海都市文旅IP,以“魅力竞放”之势,面向海内外观众打造闪亮城市名片,全方位彰显上海之美。

特别节目将通过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Knews全媒体矩阵、ShanghaiEye国际传播矩阵、“新闻坊+”全媒体矩阵、各区融媒体中心矩阵、百视TV、东方明珠移动电视等进行全平台发布,并联动喜马拉雅等互联网平台同步宣推,共同打造成为一个大小屏、中英文、海内外联动,线上线下立体传播,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共推的全城盛事,进一步提升全市“相聚上海”重要活动的显示度和传播力,在为上海旅游节预热的同时,用多彩、闪亮、丰富的城市形象展现,营造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热烈氛围。

未播先热,众星力推打榜“第一站”

上海正在高水平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那么哪里会是您开启上海游的第一站呢?“火箭”奥沙利文、“范大将军”范志毅、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2023白玉兰奖视后吴越、著名钢琴家孔祥东、知名演员林更新、越剧王子赵志刚、沪剧名家茅善玉、上海芭蕾舞团首席吴虎生、九球天后潘晓婷,以及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王冠,和新加盟的新生代主持人冯琳……化身文旅推介官,分别推荐各区最具特色的文旅地标或文旅项目,共同组成精彩纷呈的《上海“第一站”:Top Destination Shanghai》。

节目播出前,这些明星推介官为各区“打榜第一站”的花絮早已在网上未播先热,《奥沙利文现身四明村弄堂,和上海爷叔同桌比试康乐球》《繁花“金科长”重回上海滩,在新天地偶遇吴越》《“范大将军”首次献“声”SMG录音棚,是什么让他激情开麦?》等短视频,以及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自发传播的“偶遇”视频不断在朋友圈刷屏。特别是范志毅主麦配音的“2024遇见魅力上海”快剪短视频,以富有海派方言韵味的中英文讲解,衬托各区地标性美景的快闪集锦,别样趣味更添吸引。

奥沙利文

吴越

个性化设计,解锁魔都文旅新体验

“2024遇见魅力上海”融媒行动紧扣“深度开掘上海旅游全域新路线,解锁魔都文旅新体验”主题展开,对各区地标、热门景点作深度挖掘、全域化展现,通过汇聚16个区2024最新、最闪亮的文旅地标、文化IP,共同绘就上海文旅靓丽新图景。

在每期节目中,都将为各区设置不同的slogen,呈现不同的区位特色、资源禀赋,同时分享各区别具特色的夜经济形态、精彩纷呈的演艺赛会信息,彰显魔都嘉年华百花齐放的独特魅力。开场即以“遇见魅力上海”总宣传片和“魅力**区”60秒MV精彩画面先声夺人,呈上一张蕴含各区独到气质的视频名片;通过《百变魔都新“夜”态:品味多面夜上海》展现各区夜市、美食、演出、运动、养生等多个领域的夜生活好去处,用绚烂夜景和都市烟火气让“夜上海”文旅IP更富神韵魅力;《全城有戏 文体大赏:上海年度文旅活动“日历”》则将呈现各区2024年文化大餐LIST,展示顶流品牌项目、活动、展演、赛事,同时凸显上海原创、上海制作、上海出品,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

在不同板块中,面向不同圈层人群,精心设计个性化体验,通过行走、观察串联起海派考古点、网红打卡点和消费增长点的全域线路。《接力“City+”:打卡上海的流动攻略》,涵盖City walk、City ride、City row、City metro、City drive 等多种形式,通过各区记者、主持人用不同出行方式进行“接力”打卡,开掘一批都市型旅游休闲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和文旅生活圈,并制作成中英文地图版“City+”打卡攻略线路图全网发布;《老外魔都新发现:一封来自上海的邀请函》将邀请来自英国、法国、比利时、塞尔维亚、韩国、摩洛哥、白俄罗斯、格鲁吉亚、美国、新加坡、巴西、乌克兰、西班牙、马拉维等不同国家的外国朋友来发现和推介生活在上海的美好,以个性化自述Vlog的形式,推介或许还少有人知但非常值得“到此一游”的文旅资源;《“很上海”的一天:魔都种草笔记》则将由旅游达人、自媒体博主体验“特种兵”短途游模式,推介“低成本、高品质、多元化”、适合周末来上海“加餐”短线项目,给网友们“种草”。

这些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板块内容,将以沉浸式、体验感的展现形态,拉近与观众网友的距离,以国际化视角、网络化语言,和“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主题设计,吸引更多不同地域、圈层的受众,呈上一批高品质都市文旅新名片,并将精华穿珠成链、由点及面,形成一个老少咸宜、内外兼通的“深度游”导览合集视频手册。

林更新

“2024遇见魅力上海”融媒体行动将通过1+16市区两级联动,汇聚众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为观众网友们带来层出不穷的惊喜,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短视频产品,并精选翻译成德、英、日、韩等多语种版本,通过“ShanghaiEye魔都眼”YouTube、Facebook、Instergram、Tiktok、X等海外社交媒体矩阵以及欧洲电视联盟、亚洲广播电视联盟、阿联酋国家通讯社、美联社等海外合作伙伴共同对外发布,进一步扩大国际传播力。

领小陆最近又往冰箱里补了一次货:一份糖醋里脊、一份藤椒小酥肉、一份松仁鱼糜粒,还有一份腌笃鲜。

她仍清楚记得,疫情封控期间,她从冷冻柜里翻出一份朋友赠送的腌笃鲜预制菜。无须多余动作,打开包装,直接倒入锅中加热,香味很快就飘了出来。汤是奶白色的,入口很鲜,汤里还有百叶结、笋块、鲜肋排和咸肉。

“在那个情况下,一碗汤下肚,整个人都被治愈了。”小陆说,自此,她便习惯在家中常备几个快手预制菜,懒得做饭时就解冻、热一热,简单弄个蔬菜便可开饭。

宝妈林丽也已多次复购孩子爱吃的蒜香骨、香辣笋炖牛肉等预制菜肴。每次有新品推出,她都会第一时间购买尝鲜。

眼下,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预制菜关注度持续飙升,越来越多消费者正和小陆与林丽一样,从陌生到熟悉,与预制菜走得越来越近。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预计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假设保守按照8万亿测算,预制菜渗透率提至15-20%(当前10-15%),2030年将达12000亿。用“风头正劲”来形容预制菜,恐怕并不为过。

然而,即使是“当红炸子鸡”,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行业老兵、上海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伍俊峰看来,要在预制菜赛道走稳走好,菜品创新与供应链管理必不可少。

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大会暨展会。新华社 发

老吃那几样不会腻吗

林丽居住在浦东张江的一个大型社区。疫情期间,小区住户通过社区团购的形式,购买了多款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盘点美味”的预制菜品。许多人先前并不了解这个品牌,但一看它为盒马、叮咚等平台供货,便放了心。

“群里总共400多人,当时每次团购都有几十人到一百来人跟团,受欢迎的菜品一到就是几十份,满满一大箱。”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后,团购群也没有解散。现在,每到周五,“团长”还是会统计大家的需求,订购量虽不如封控期间那样大,但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老客户持续购买。

可老是吃那几样菜,不会腻吗?

林丽告诉记者,个别特别合口味的菜,隔一段时间不吃,家里人就会想念,所以复购率高。当然,有时也想换换口味、试试新菜,盘点根据二十四节气推出的时令菜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菜品种类足够丰富,顺应时令,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 吴越 摄

“顺时令而食,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一大特色。为此,我们结合二十四节气和四季更迭,从品类和口味的角度去开发应季商品。”说起不同时令应该搭配哪些食材,大厨出身的伍俊峰打开了话匣子。

“立春大家有‘咬春’的习俗,我们就推出了鲜笋百叶包、腌笃鲜等;小暑大暑时节,天气炎热,我们会提供一些清爽的糟货;冬至前后,该吃羊肉了,我们就会上新羊肉暖汤锅。”

“业内还有‘春吃芽、夏吃果、秋贴膘、冬进补’的说法。比方说春季我们推出的马兰头香干,就是典型的‘春吃芽’,将芽类和蛋白质搭配在一起,也符合人体所需。‘秋贴膘’,不是要吃肥肉的意思,而是9月1号以后,我国四大海域全部开海,海鲜上市之后,我们会跟上这个品类的时令菜。”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消费者的挑剔口味和尝鲜心理鞭策着预制菜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不断研发创新。盘点“不时不食”和推陈出新的底气,源自十多年来深耕B端,适应餐饮酒店客户需要而不断完善的创新研发服务。

一家餐厅要出新菜,通常是掌勺大厨说了算,但对定位为“中餐标准化和餐饮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的盘点来说,整个研发过程需要餐饮大咖和设计师、工程师等多种角色的参与。

匠心研发产品。 吴越 摄

公司高级副总裁龚烨华透露,前期市场调研阶段,研发团队会向由餐饮协会前辈、非遗传承人等组成的专家顾问团请教,也可以“吃遍黄浦江两岸”,不管是米其林餐厅还是弄堂小馆,只要味道好,都可以去尝。董事长伍俊峰也是新菜品研发的领头人,一款受到客户好评的辣炖牛腩的汤底,就是伍俊峰在重庆考察期间,从当地一家重庆小面馆老板那里学习而来。

发现好味道只是第一步。确定好新菜品、原料采购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也将由专业研发人员完成。确定烹饪方式后,研发人员会对盐度、糖度、煮制温度、煮制时间、配料、烹饪流程等每一个细节进行不断调试,记录每一步研发操作并进行拍照。所有研发工艺和烹饪参数的确定需要经过包括初步研发和小试、车间中试和量化生产。

“我们的原则是‘喜新不厌旧,创新不忘本’,做新品研发,最终还是为了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大师的味道。”

预制菜真的好吃吗

谈到预制菜,很多人最大的疑问可能还是:它真的好吃吗?

刘阿姨第一次品尝儿子儿媳买来的预制菜糖醋小排前,也抱着这样的态度。但疑问在她入口咀嚼小排之后自动打消了。刘阿姨有些意外,又有些惊喜,“这个小排好吃的,甜咸适中,骨头也不多,和饭店里的味道差不多。”

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一般消费者可能讲不出个所以然,但伍俊峰提出,“好吃”的背后其实是“标准”二字。

拿一道上海人最常吃的红烧肉举例。盘点从选料开始就有讲究,猪要选180-220斤重的,部位要选中方,也就是猪五花。为了让成品每块肉的大小美观、方正、适口,切肉时还要考虑到猪肉块横向、纵向的遇热收缩程度不同,两个方向下刀间隔距离还要不同。肉焖烧到什么程度才算最佳,也不是靠老师傅插根筷子试试看,而是依托物联网技术,由标准化参数说了算。

“也就是说,如果事先设置好一斤原料进来,要烧成半斤才能出锅,那么操作流水上还有六两的时候,系统是不会进行下一步的。因为之前之所以这样设定,就是考虑到烧至半斤的时候口感最佳,多了水分太多,少了营养开始流失。这就是标准的意义。”

无人冷库,自动分拣。 吴越 摄

伍俊峰介绍,盘点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智慧工厂,实现了智能生产环节。加工阶段、烧煮熟化阶段、冷却包装阶段、成品装箱入库阶段均采取标准化操作,节省人工的同时提高了产能。

质量安全是食品企业安身立命的根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另一大担忧在于它是否卫生健康。

龚烨华告诉记者,盘点将智能追溯系统和企业数字化工厂管理有机融合,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原料入库,从生产加工到成品包装,全程进行云监控和大数据管理。通过信息分析,智能化追溯系统可实现供应商资质预警、企业生产许可证过期预警、产品保质期预警、产品安全库存预警等,有效防止诸如物料过期、资质过期、产品过期等带来的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生产过程实时在线。 吴越 摄

半年内,记者两度来到位于宝山区罗泾镇长虹路上的盘点采访,在参观工厂生产线和与相关负责人沟通时,越发感到盘点如伍俊峰所言,是一家“一边做菜品创新、一边做工程落地的科技公司”。

事实上,预制菜企业要发展,所要做的远不止“把菜做好”。在伍俊峰看来,餐饮品牌未来的竞争在于餐饮供应链,而盘点目前已经建立了“云+仓+管+送”的供应链体系。云,即信息系统实时在线,原料来了多少、生产用了多少一清二楚;仓,即自动化、智能化仓储,1000多吨的冷库不需要一个人,也不需要开灯,成品自动分拣;管,即设备与数据管护,哪天机器运行了几个小时、何时需要保养,数据一目了然;送,即订单配送和支持配送完成的整个信息系统。

位于宝山罗泾的现代化工厂。 吴越 摄

怎样买起来更方便

尽管当前上海市内物流配送相对通畅,当天下的订单隔天能够送到,但陈丽还是畅想着一种比社区团购更便捷的预制菜购买方式——如果家门口就有实体零售店,懒得做菜时,走几步就能买回家,即买即吃。

在宝山杨行,一些预制菜的忠粉已经这么做了。杨行农贸市场入口一侧,店主老伍经营着一家十来个平方的盘点加盟店。店内没有什么多余的陈设,除了收银区,最主要的就是摆放着几十种预制菜的4个大冰柜。小店每天早晨7点营业到晚上7点,上下午两拨买菜高峰时段,也是预制菜销售的热门时段。

市场门口做的是熟客生意。 吴越 摄

老伍拿着当天的收银单据,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来买的顾客大多是回头客,之前一位家庭主妇一买就是32袋,花了700多元。还有一位阿姨,看到我们恢复营业,特意过来打招呼,说我们总算是开门了。偶尔有新客人进来,一旁的老客还会替我们‘推销’,说哪几种口味特别正宗。”

据媒体报道,国内预制菜最早发源于B端,面向餐饮门店。2020年前后开始走进C端,面向普通消费者。

消费者从线下店大冰柜里直接选购。 吴越 摄

“在服务好B端的基础上,盘点也在进一步开拓C端,让星级味道走进千家万户。”盘点美味运营总监马骏告诉记者,自去年8月中旬在上海开出第一家线下实体销售点以来,截至去年年底,盘点已经在宝山、普陀、杨浦、静安、徐汇、闵行等区拥有超过300家门店。今年下半年,盘点计划在上海开出更多加盟门店,未来,长三角地区消费者也有望走出家门就能买到喜欢吃的快手预制菜。

按照计划,盘点将在不同区位根据店铺条件开出3种不同的店型。一是布局在菜场、农贸市场的档口店;二是销售种类更多、选品更优更精的社区专卖店;三是店铺面积更大,地理位置更佳,除了销售还可现场加工品尝的旗舰店。

网上直播也是吸引客流的方式之一。

要加入社区竞争,普通消费者必然着重考虑产品性价比。在盘点杨行农贸市场专卖店外,记者看到了张贴在橱窗上的价格表:咸草鸡,500克/袋,32元;上海熏鱼,225克/袋,24元;鸡汁百叶包,320克/盒,20元;糟熘鱼片,330克/袋,18元;秘制酱鸭,500克/袋,25元……省去了自己买汰烧的麻烦,这样的价格算得上实惠。

对于那些逢年过节追求仪式感的消费者,预制菜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我们期待这样一种场景,未来,不论是节假日家庭聚会还是小夫妻过纪念日,消费者都可以到我们的门店选购一系列心仪的本帮、粤系、川系、创新系菜品,或是直接购买我们搭配好的多人礼盒,便可方便快捷地制作出一桌家宴。”马骏说。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吴越 摄

来源:作者:吴越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